生活中的透镜---(优质课)获奖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925722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透镜---(优质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活中的透镜---(优质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活中的透镜---(优质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第2 2节生活中的透镜节生活中的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凸透镜成像时,简单比较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到透镜的距离。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重点难点重点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制作照相机模型的材料多套【焦距为510 cm的放大镜(直径为35 cm)、两块约为20 cm20 cm的硬纸片、半透明塑料薄膜、粘胶纸】、投影仪、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幻灯片、放大镜、一杯水、几个滴水管等。教学准备大幅照相机挂图(或用多媒体室投影仪投影照相机实物)、教师活动 悬挂大幅照相机挂图(或投影照相机实物)。提问: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悬挂教材插图5.21的照相机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讲述:照相机拍照原理。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让学生观察照相机所成的像。学生出示一个照相机模型。指导学生制作照相机模型。指导学生观察所成的像。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悬挂大幅照相机挂图(或投影照相机实物)组织讨论:像比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距与物距哪个大?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让学生观察教室的投影仪(或挂图)。提问: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箭头的十字坐标的投影片(或一支笔)放到载物台上,记住箭头的方向。组织讨论:像的大小、正倒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比较。悬挂教材插图5.23的投影仪原理图(或用胶片投影)。组织讨论:教学设计讲述: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指导探究:让学生两个人一组用凸透镜观察教材中的文字;水滴能把字放大吗?组织讨论: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组织讨论:综合比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有什么区别。小结与测评讲述:投影仪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回答问题。学生探究活动(两人一组)。制作照相机模型并分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探究活动并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独立完成并交叉评估。学生活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回答问题。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让学生对照相机的构造有感性认识。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并观察窗外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使学生感受照相的过程,并直接感知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让学生对投影仪的构造有感性认识。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有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有感性认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知识的应用、巩固与拓展。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照相机的构造有感性认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征:镜头的作用像与物体比较像距与物距比较照相机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缩小、倒立像距小于物距投影仪凸透镜像放大、倒立像距大于物距放大镜凸透镜像放大、正立教学板书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镜头的作用像与物体比较像距与物距第第5 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学会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凸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学生:三人一小组、几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片树叶、每组显微镜和望远镜各一个(暂放在实验台中)。教学准备教师:显微镜、望远镜各两个(其中一个是剖开的)。复习提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怎样的?新课导入要想看清楚动植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要想看清楚遥远其他星球上的物体,可以怎样做?新课教学一、影响视角的因素:编一个与视角有关的、富有童趣的、能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故事。请问同学们,老鹰真会变大吗?那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觉呢?是什么东西在作怪?教师活动 教学设计复习提问教师活动 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角越大,看物体越清楚。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归纳:要想看清物体可从两方面入手。二、显微镜引入:想看清蚂蚁的脚,怎么办?想看清树叶的细胞,怎么办?分析:可从增大视角的方面去考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但要放大更细小的物体,可否将镜组合呢?原因是视角在作怪。视角是物体的头尾与眼睛的光心所成的角,视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学生自己实验:启发学生分析两次成像的原理,让学生慢慢思考,自己分析出显微镜的原理。分析与反思:分析显微镜的原理。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学生用真正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三、望远镜想看清操场的小朋友玩什么,怎么办?给学生提示:根据显微镜的原理与它们观察物体的不同,如何组合两镜呢?两次进行组合。比较两镜增大视角的不同之处。布置作业将组合得较好的学生的透镜向大家展示。教学设计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会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学生听故事,讨论这一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又有一些物理知识的问题。学生回答(并由学生打分)。学生思考、讨论。学生想法:怎么样才能增大视角?学生拿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拿两个放大镜组合,观察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学生活动 与老师一起回忆、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教学设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是不难思考其原理的。学生用显微境观察到了细小的物体,很兴奋。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结合显微镜的原理,再次组合两镜。学生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学生重新组合放大镜,体会两次成像的过程。教学设计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原理作铺垫。学生从生活中的经历可以回答,但学生是只知其然,可能还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从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些看似简单而又包含丰富物理知识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设计意图 一方面加深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为本节讲授两镜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1.告诉他老师很在意他,使他心中感到爱。2.使他有成功感,激起学习的兴趣。3.使他感到在同学中已得到认可。教师看情况引导。例如:人们看小物体时,常常会怎样?如果看更细小的物体又该怎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难得的现象,只要学生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物理知识的。点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目的三个:教学设计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两镜简单的组合,真的可以看到更细小的物体,并且与真正的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一致的,学生有较大的成功感,也消除了对显微镜的神秘感。有了显微镜的原理,知道了两镜观察物体的不同目的,学生是不难组合出望远镜的成像原理的。学生将几种简单的仪器组合,得到更新奇的工具,培养学生创造性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能否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在“视角”的大小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三、显微镜:1原理:先用一个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凸透镜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一次放大。教学板书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望远镜:1原理:利用一个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另一镜放大,就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了。2结构: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四、望远镜:教学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