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923498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6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 第九章第九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第一节 动机与学动机与学习习 第九章 2一、动机的概述(一)动机与学习动机1.动机 动机是推动有机体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 和动力。动机特征:(1)启动性 (2)方向性 (3)强度 (4)持久性一、动机的概述3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1)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与学习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而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个人未来的前途和职业等联系,因此具有间接的特性。近景性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动机起源于对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或结果。2.学习动机4(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无需施加外力的影响。外部动机是指由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引发的学习动力。(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5(3)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心理学家把一个学生最强烈的、最稳定的动机称为主导性动机,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因中居于实际的支配地位。其余的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为辅助性动机。(3)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6(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奥苏伯尔)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和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7(二)动机与目的、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学习目的是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学习动机则是促使学生去达到那个结果的某种动因。(二)动机与目的、效果的关系8关系表现为: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即作为活动动 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关系表现为:9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般情况是一致的动机是以行动为中介来影响效果的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0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关系,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1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12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13二、中学生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那些自认为很重要或很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的一种内部动力,也就是追求成就、渴望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方面构成。二、中学生的成就动机14中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成就价值观比较内化,动机功能的自主性明显增强;成就目标及其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决定,成就目标的诱因强度主要视自己对目标如何评价而定;达到目标的行为的发动、维持和改变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较少依赖别人;对成就行为结果的评价,主要根据自定的标准,是以自我取向为主的成就。中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15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二)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 是否在家庭中较早地接受独立性训练影响儿童成就动机水平的重要因素。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及父母是否勤奋上进也对孩子的成就动机的影响很明显。三、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6四、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积极思维(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四)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四、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7(五)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对奖惩的效果 有直接影响4.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5.表扬的作用与一定年龄密切相关(六)使学生能恰当归因(七)注意个别差异(五)教师对学生表扬与批评的教育作用18第二节第二节 注意与感知对学习的影响注意与感知对学习的影响一、学习的注意状态(一)概述 注意是保持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因为它 是心理活动必不可少的“伴侣”,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第二节 注意与感知对学习的影响19 注意状态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状态。指向是指心理活动的方向,它反映心理活动的现象是什么,体现了心理活动的选择性;集中是指心理活动的深度,它反映心理活动的深刻程度和完善程度。注意状态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0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21(二)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培养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和条件:第一,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第二,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第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使所 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二)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培养22教师应注意:(1)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教师应注意:23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第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第二,学生本身的状态(学生的需要、兴趣和 对各个事物的态度)此外,学生的精神状态,对于无意注意也起很大作用。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4教师要注意:(1)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2)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3)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 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4)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教师要注意:25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26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一)概述 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知觉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27(二)如何提高感知教材的效果1.正确应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1)直观教学的类型及其心理依据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二)如何提高感知教材的效果28(2)运用感知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 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越容易被感知(2)运用感知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29遵循下面三个规律:第一,差异律,即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 景有所差别。通过颜色、形状、声音和 强度等第二,活动率,即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 的对象易于被人所感知。第三,组合律,即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 出对象、便于感知的重要条件。遵循下面三个规律:30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 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 的效果。听觉 记住15%视觉 25%听觉+视觉 65%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31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1)观察力的品质及其在感知教材中的作用 1)目的性 2)条理性 3)敏悦性 4)精确性 5)细微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32(2)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2)学生观察力的培养33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培养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 总结,或者写成文字材料。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培养勤于观察的好习惯。34 第三节第三节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一、问题 问题即矛盾,它是个体想做某件事,但又不能马上知道该采取哪些行动时产生的。问题包含四种成分:第一,目的 第二,个体已有的知识 第三,障碍 第四,方法 第三节 问题解决35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二、问题解决36特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其次,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加工、进行推理判 断的过程最后,问题解决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特点:37三、问题教学 在教学中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简称“问题教学”。三、问题教学38步骤:(一)提出问题第一,要符合问题情境第二,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第三,要进行必要的提示步骤:39(二)解决问题第一,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认知策略,第二,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的重新组 织,综合成多个规则的集合,即新的高 级规则,从而解决问题。(二)解决问题40四、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及方法步骤(一)问题解决的理论 1.试误说 问题解决过程是由刺激情境与适当 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2.顿悟说四、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式及方法步骤413.信息加工论 信息加工论者把问题解决过程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大脑式计算机)对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即把最初的信息转换成最终状态的信息。问题状态分为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中间状态。由一系列问题状态和转变问题状态的算子构成“问题空间”。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搜素一系列算子,利用算子使问题状态从初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3.信息加工论42(二)问题解决的模式或步骤1.杜威的五步模式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 (1)疑难 (2)分析 (3)假设 (4)检验和评价 (5)结论(二)问题解决的模式或步骤432.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 (1)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明朗阶段 “原型启发”(4)验证阶段2.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443.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 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构成,每一个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综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逐渐接近问题解决。这一过程之中包括三个阶段或层次:第一阶段,一般的范围 第二阶段,功能的解决 第三阶段,特殊的解决3.邓克尔的范围缩小汇综模式454.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1)接纳者(2)处理者(3)记忆(4)作用者4.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465.现代认知派的模式格拉斯(1)形成问题的初始表征(2)制定计划(3)重构问题表征(4)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5.现代认知派的模式格拉斯47 五、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与 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客体因素(1)问题的呈现方式 问题解决受到刺激模式直接产生的问题情境的影响,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其已有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问题之间的关系越容易被直接感知到,解决问题就越容易。五、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与48下图中哪种呈现方式更利于问题解决?下图中哪种呈现方式更利于问题解决?问题: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问题: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6 6厘米,请问圆的外切正方厘米,请问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形的面积是多少?下图中哪种呈现方式更利于问题解决?问题: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649分析由于图由于图a a较难看出圆半径与外切正方形边长较难看出圆半径与外切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而图之间的关系,而图b b较容易看出圆半径与正较容易看出圆半径与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一般在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一般在解决图决图a a问题时出错多,解决图问题时出错多,解决图b b问题时出错问题时出错少。少。分析由于图a较难看出圆半径与外切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而图b50(2)问题表征 问题标准时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如何表现的。问题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问题表征51下图中哪种问题的表征方式更利于问题解决?下图中哪种问题的表征方式更利于问题解决?问题:用六根火柴搭建四个靠边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问题:用六根火柴搭建四个靠边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等于一根火柴的长度,如何搭建?等于一根火柴的长度,如何搭建?下图中哪种问题的表征方式更利于问题解决?问题:用六根火柴搭建52分析图中的图中的6根火柴是在平面上排列的,但想在根火柴是在平面上排列的,但想在平面上排成平面上排成4个连接的三角形,个连接的三角形,6根火柴无根火柴无法达到目的,唯一的可能是将法达到目的,唯一的可能是将6根火柴架成根火柴架成立体的。立体的。分析图中的6根火柴是在平面上排列的,但想在平面上排成4个连53(3)问题的具体性请举例说明(4)问题中提供的信息量请举例说明(3)问题的具体性542.个人因素(1)功能固着邓克尔(德)是指一个人熟悉了一个问题的某种功能时,思维常被其惯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克服:一是依赖于个人的机智与灵活;二是依赖于个人对事物不同功能知识的掌握。2.个人因素55问题:如何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墙壁上?问题:如何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墙壁上?问题:如何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墙壁上?56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57问题:如何将天花板上的两根绳子抓到一起?问题:如何将天花板上的两根绳子抓到一起?问题:如何将天花板上的两根绳子抓到一起?58分析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将钳子拴在一条垂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将钳子拴在一条垂绳上,使垂绳摆动,摆动期间有时两绳间的距绳上,使垂绳摆动,摆动期间有时两绳间的距离缩短,被试就可以同时抓住两条垂绳,即可离缩短,被试就可以同时抓住两条垂绳,即可结在一起。实验结果发现,一般大学生只有结在一起。实验结果发现,一般大学生只有39.339.3的被试能够想到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显的被试能够想到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显然,大多数被试没想到钳子可以用作摆锤,在然,大多数被试没想到钳子可以用作摆锤,在他们看来,钳子的功能就是拔钉或剪断铁丝之他们看来,钳子的功能就是拔钉或剪断铁丝之类。类。分析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将钳子拴在一条垂绳上,使垂绳摆59(2)心理定势 简称定势,是指人们由于先前影响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3)知识储备(4)智力水平(5)认知特性(6)个性倾向性和性格、气质特征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个性倾向性中,动机对问题解决的作用最明显。动机的性质与强弱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2)心理定势60(二)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1.基本条件 第一,具备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并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逻辑推理法。第二,认知的决定因素 第三,人格特性2.结合各科教学内容进行训练3.训练的程序(二)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61 第四节第四节 创造性及其培创造性及其培养养一、创造性的性质 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作为能力又常称为创造力。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第四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62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思维: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请以春夜喜雨为题作文。请谈谈你的创作思路。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63分析光直抒对春雨的喜好是不够的,要使文章深入光直抒对春雨的喜好是不够的,要使文章深入下去,引发开去,运用发散思维,可以想到党下去,引发开去,运用发散思维,可以想到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对台方针、可以写自己的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对台方针、可以写自己的亲人、老师、朋友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把这些亲人、老师、朋友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把这些比喻为春夜喜雨。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比喻为春夜喜雨。文章就有了深度和广度。分析光直抒对春雨的喜好是不够的,要使文章深入下去,引发开去64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思维:分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请举例说明吉尔福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65举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大大提高了工效。举例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66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一)高创造性儿童的外在表现P133 1.外在表现 2.主要特点(二)创造性的测量 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劳德塞简易测试量表二、创造性的测量和鉴别67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一)创造性与智力 创造性要以一定的智力发展为前提,一定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二)创造性与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是创造的原料思维加工的素材,创造是知识经验的重新组合,没有足够的信息贮备难以进行创新活动。三、影响创造性的因素68(三)创造性与左、右脑的优势 (三)创造性与左、右脑的优势69 左脑:是处理言语信息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聚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它的活动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和分析性等特征。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排列、分类和时间的感觉教育心理学第九章-课件70 右脑: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具有非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特征。视觉、复杂知觉模型再认、形象记忆、认识空间知觉关系、识别几何图形、想象、做梦、音乐、态度、情感等 右脑: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71创作性活动:准备期 孕育期 明朗期 验证期 左脑主导右脑主导创作性活动:准备期 孕育期 明朗期 验证期 左脑72(四)认知风格与创造性 认知风格指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的方式。维特金 场依存性是指人们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环境和参照物。场独立性的人则指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据个人内在的认知线索和参照系统。(四)认知风格与创造性73(五)人格和动机因素(六)社会环境因素1.环境影响第一,创造性比智力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第二,家庭气氛和管教方式是影响儿童创造性 的主要因素第三,学校教育过分重视纪律和规范,学习中 过分强调答案的准确和标准,也会影响 儿童创造力的发展第四,社会文化和管理体制也会影响儿童创造 性发展。(五)人格和动机因素742.五种倾向托兰斯 (1)过分重视成绩,养成儿童不敢有超常或越轨的行为习惯 (2)在社会团体生活压力下,个人放弃自我的独立性,要遵从大众,标新立异被视为异端 (3)教师不鼓励甚至阻止学生提问书本以外的问题 (4)社会过分强调两性角色的差异,忽视女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把游戏与工作截然分开,使工作情景过分严肃和紧张,因而不能在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2.五种倾向托兰斯75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一)脑力激励法奥斯本 脑力激励法即在集体之中群策群力,互相启发出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扑克牌有什么用?隐喻,即是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来对不同的事物或观念进行比较的方法。请举例说明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76隐喻举例隐喻举例1.1.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2.2.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人冷酷无情)3.3.马克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隐喻举例1.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像猪一般的人,指77(二)隐喻训练法威廉.戈登 “集体研究制”的训练法第一,提高创造力意识,使学生明了创造过程第二,创造力的发展是新的心理型式的发展,其中情绪因素重于能力因素,非理性因素 重于理性因素第三,必须提高对情绪性非理性因素的认识,提高对非理性因素的控制能力。(二)隐喻训练法78隐喻类型:(1)个人类推,把学生自己化入要比较的事物或观念之中,想象自己就是要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然后体会问题的性质(2)直接类推,对两个物体或概念的直接比较(3)强迫冲突,指用两个截然相反的词来描述同一个对象如“天使”和“魔鬼”都可以形容人的美丽!“她拥有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隐喻类型:79使用集体研究制隐喻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时,有两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一种模式是让学生以一种新的更富创造性的眼光审视旧问题、旧观点;另一种模式是让学生把新的不熟悉的观点变成熟悉的来思考。使用集体研究制隐喻法训练学生创造性时,有80(三)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1)拓展问题以更扩展的形式提出问题(2)分解问题使问题变得具体明确(3)常打问号(4)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5)延长努力(6)列举属性(7)形成人为联想(8)尝试灵感(三)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81(四)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1.局部改变法 事物的某部分或属性被改变,即可得到一个创造性的新产品。2.棋盘法 画好棋盘状的方格,将事物的属性、条件分别填入方格中,发现新的构成、新的观念3.清单法4.比拟法 把思考的事物或问题比拟为较为熟悉的事物(四)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82 五、关于教学中培养 学生创造性的建议(一)创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罗杰斯指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而对个人的赞许则是促进心理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五、关于教学中培养83托兰斯 1965 提出助长创造性的具体建议;(1)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疑问(2)尊重儿童与众不同的观念(3)向儿童证明并夸奖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4)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价(5)对儿童的见解有所评判时应解释理由。托兰斯 1965 提出助长创造性的具体建议;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