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901407 上传时间:2024-08-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5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ompany logo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讲人:庞 坚1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讲人:庞坚1.目录n第一章行政事第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位会计概述概述n第二章行政事第二章行政事业单位会位会计的核算方法的核算方法n第三章第三章资产的核算的核算n第四章第四章负债的核算的核算n第五章第五章净资产的核算的核算n第六章收入的核算第六章收入的核算n第七章支出的核算第七章支出的核算n第八章会第八章会计报表表n第九章事第九章事业单位位资产的核算的核算n第十章事第十章事业单位位负债的核算的核算n第十一章事第十一章事业单位位净资产的核算的核算n第十二章事第十二章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位收入的核算n第十三章事第十三章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位支出的核算n第十四章事第十四章事业单位会位会计报表表2.目录第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2.第一章行政事第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位会计概述概述第一第一节行政事行政事业单位会位会计的定的定义、对象和任象和任务第二第二节行政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位的会计要素及会要素及会计等式等式第三第三节行政事行政事业单位会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3.第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概述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第一第一第一第一节节 行政事行政事行政事行政事业单业单位会位会位会位会计计的定的定的定的定义义、对对象和任象和任象和任象和任务务一、一、预算会算会计的定的定义及及组成体系成体系(一)(一)预算会算会计的定的定义预算会算会计是以是以货币为主要主要计量量单位,位,对各各级政府及使用政府及使用预算算拨款的各款的各级行行政、事政、事业单位的位的财政性政性资金收支活金收支活动进行行连续、系、系统的核算和的核算和监督的督的经济管理活管理活动。它是与它是与预算相算相联系的系的专业会会计,具体,具体来来讲,理解,理解该定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把握以下几点:1.会会计主体主体2.会会计客体客体3.计量手段量手段4.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义、对象和任务一、预算会计的定义(二)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1.财政政总预算会算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政府各级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2.行政行政单位会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是各级行政机关及接受国家预算拨款的单位用来核算、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的专业会计。3.事事业单位会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5.(二)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5.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和特征行政行政行政行政单单位位位位: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其所需经费全部由财政无偿供给。行政行政行政行政单单位会位会位会位会计计特点:特点:特点:特点:1、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具有明显的非市场性。2、行政单位的收支核算必须服从预算管理要求。3、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4、行政单位不进行成本核算6.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和特征行政单位:6.事事事事业单业单位:位:位:位: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为社会提供非物质生产的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其所需经费部分或全部由财政无偿供给。事事事事业单业单位会位会位会位会计计特点:特点:特点:特点:1、经费来源多渠道,多形式。2、会计核算基础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 业务也可采用“权责发生制”。3、有经营活动的单位,可以进行成本核算。二、行政事二、行政事业单业单位的会位的会计计主体主体和特征和特征7.事业单位: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和特征7.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权责发生制2、会计要素不同预算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 支出企业会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 入、费用和利润8.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1、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8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企业会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预算会计中核算明显与企业会计有差异的:固定资产一般与固定基金相对应,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资金相对应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没有利润及利润分配9.3、会计等式不同9.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n(一)行政单位会计的组成n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主管会计单位: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二级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基层会计单位: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n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10.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一)行政单位会计的组成10.(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n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同样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n上、下级会计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工作关系,不仅表现在经费领报上,也反映在预算管理的领导和监督上。n主管会计单位:支配权和调拨权。n二级会计单位:受主管会计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支配权和调拨权。n基层会计单位:支配权。11.(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11.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n(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1.行政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1)获取经费及预算外收入。(2)安排经费支出。(3)核算资产、负债和净资产。2.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就是各级行政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费收支、预算外收入及其结余,以及在行政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12.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行政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1(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1.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活动(1)获取经费及其他收入。(2)安排经费支出。(3)核算资产、负债和净资产。2.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事业单位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13.(二)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1.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n(一)组织资金供应,合理使用资金n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其业务活动的完成,要根据单位计划和财务预算,及时组织预算资金和业务收入。n要根据预算确定的用途和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合理使用预算资金,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努力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14.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任务(一)组织资金供应,合理使用资金1(二)加强会计核算,进行预算分析n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要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正确反映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认真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n要定期分析本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测定影响因素,找出执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期计划和预算的编制做好准备工作。15.(二)加强会计核算,进行预算分析15.(三)保护公共财产,合理分配结余n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正确记录、计算本单位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监督其安全保管与合理使用。n对于货币资金的收支、物资的进出都要加以审核,并及时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按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n事业单位收支相抵后的结余,要按照政策合理进行分配,先保证事业发展,职工福利的部分要规定最高比例,不得突破。16.(三)保护公共财产,合理分配结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正确记录(四)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n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以国家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为依据,审核各项预算收支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情况。n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必须及时揭露、坚决制止,以保障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17.(四)实行会计监督,维护财经纪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以国家的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n一、会计要素n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是设置会计科目、设计会计报表的基础。n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反映财务状况,为静态会计要素n收入和支出反映收支情况,为动态会计要素18.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18.(一)资产n1.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n2.资产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能直接或间接为行政或事业单位实现其职能的经济资源(2)为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3)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4)能以货币可靠地计量n3.资产的分类(1)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2)按主体不同分为行政单位资产和事业单位资产19.(一)资产1.资产的定义19.(二)负债n1.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n2.负债的基本特征(1)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2)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3)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付日期可以通过合理的预期来估计。n3.负债的分类n分为行政单位负债和事业单位负债。20.(二)负债1.负债的定义20.(三)净资产n1.净资产的定义净资产是指会计主体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n2.净资产的基本特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金资产并不体现所有者的剩余权益n3.净资产的分类分为行政单位净资产和事业单位的净资产。21.(三)净资产1.净资产的定义21.(四)收入n1.收入的定义收入是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为实现其职能,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的资金流入。n2.收入的基本特征(1)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是财政性资金的收入,跟工作业绩没有关系,而企业收入是经营所得,与工作业绩有联系。(2)行政单位是为支而收,企业是为收而支。n3.资产的分类分为行政单位收入和事业单位收入22.(四)收入22.(五)支出n1.支出的定义支出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为实现职能,按照批准的预算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或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n2.支出的基本特征(1)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是为了实现职能,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企业是为了获取利益。(2)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受预算约束,按标准执行,企业主要是由企业自行控制。n3.支出的分类分为行政单位的支出和事业单位的支出。23.(五)支出1.支出的定义23.二、会计等式n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平衡等式为:n资产=负债+净资产n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n是组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24.二、会计等式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平衡等式为:24.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n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n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做的合理设定。n会计人员在确定会计核算对象,选择会计政策,收集会计数据时,都要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为依据。25.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行政事业(一)会计主体n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n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包括行政单位、各类事业单位。n行政单位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行政单位。n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各类事业单位。26.(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二)持续运行n持续运行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行下去。它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的限定。n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均具有稳定的财政来源、不以营利为目的,也不依赖于盈利生存,客观上也具有较强的持续运行的能力。n企业能否持续经营,完全是由其营利能力所决定的,长期的亏损、严重的资不抵债,最终将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27.(二)持续运行持续运行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业务活动在可(三)会计分期n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把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持续运行的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首尾相接的区间。n我国会计期间是按公历日期来确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n会计分期的目的,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按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主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状况等方面的信息。n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或上一级单位报告。28.(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把会计主体(行政或(四)货币计量n货币计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各种会计信息以价值形式对外传递。n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n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n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29.(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n(一)真实性原则n真实性原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地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n真实性原则既是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n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反映的内容真实、产生的数字准确、核算的资料可靠。要做到核算依据真实、核算过程真实、核算结果真实。30.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真实性原则30.(二)相关性原则n相关性亦称有用性,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经济决策。n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会计人员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31.(二)相关性原则31.(三)可比性原则n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n两层含义:一是同一会计主体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在预算执行报告中说明。n二是不同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和核算方法处理,以便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32.(三)可比性原则32.(四)及时性原则n及时性原则是指各部门和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n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对其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其获得的时间密切相关,信息的效用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的。n为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及时获得会计信息,在会计核算中要做到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33.(四)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各部门和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五)明晰性原则 n明晰性亦称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n会计信息提供的目的在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的提供方法也应以这一前提为出发点。n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对明晰性的要求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要做到清晰、准确、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晰,文字摘要规范、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做到项目填列完整、钩稽关系清楚、数字核对准确。34.(五)明晰性原则明晰性亦称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六)重要性原则n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在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情况下,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单独反映。n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告时,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结余情况,不能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财务数据,不应由于所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而误导信息使用者。n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对于重要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单独核算、全面记录、准确反映。对次要的交易或事项,可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以使会计信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5.(六)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行政或事业单位)提关键词n预算会计n预算会计体系n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对象n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n资产n负债n净资产n收入n支出n会计主体n持续运行n会计分期n货币计量n真实性原则n相关性原则n可比性原则n及时性原则n明晰性原则n重要性原则36.关键词预算会计36.思考题n1.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含义及基本特征。n2.论述预算会计的对象。n3.论述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n4.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n5.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前提。n6.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原则。37.思考题1.论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7.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