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神经症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866920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神经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制神经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制神经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神经症 Neuroses1神经症1神经症2 2神经症共同特征 n n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n n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人格特征;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人格特征;n n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n n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n n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n n自知力大都完整,一般能主动求医;自知力大都完整,一般能主动求医;n n主要表现焦虑、恐惧主要表现焦虑、恐惧、强迫、疑病、广泛性脑功、强迫、疑病、广泛性脑功能失调等症状;能失调等症状;n n病情多持续迁延;病情多持续迁延;2神经症共同特征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2神经症共同特征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2神3 3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n国外:总患病率报告在5左右n n我国:总患病率为1.5(1990年)。3流行病学国外:总患病率报告在5左右 3流行病学国外:总患病率报告在5左右3流行病学国外:总患病4 4病病因因 n n神经症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n n有研究虽然发现某些神经症有家族聚集倾向,但较多的学者认为,遗传的仍是一种个性特征或易感素质。n n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是神经症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4病因神经症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4病因神经症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4病5 5(一)精神应激因素(一)精神应激因素 n n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些日常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些日常琐事。琐事。n n应激事件对患者本人往往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应激事件对患者本人往往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n n患者对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患者对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解为行动,最终超定的认识,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解为行动,最终超过个体的应付能力或社会支持能提供的保护水平而过个体的应付能力或社会支持能提供的保护水平而导致发病导致发病。n n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应激事件不但来源于外界,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应激事件不但来源于外界,更多地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更多地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5(一)精神应激因素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5(一)精神应激因素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6 6(二)素质因素(二)素质因素 n n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的病因学意义可能更为重要。的病因学意义可能更为重要。n n遗传影响主要表现为易感个性。遗传影响主要表现为易感个性。n n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个性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个性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的人易患神经症。感、孤僻的人易患神经症。n n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的倾向。的倾向。6(二)素质因素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 6(二)素质因素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7 7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 n n精神分析学派n n行为主义心理学派n n认知心理学派7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派 7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派7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8 8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 S,FreudFreud,1856-19391856-1939)创立。他的基本理论有两个创立。他的基本理论有两个重要部分。重要部分。n n其一是把心理活动分为其一是把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consciousness)、)、前前意识意识(precon-sciousnessprecon-sciousness)、)、潜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nessunconsciousness)三个层次。三个层次。n n第二个基本理论是把人格分为第二个基本理论是把人格分为本我(本我(idid)、自我自我(ego)ego)、超我超我(superego)superego)三个部分。三个部分。8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 8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9 9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说心理活动心理活动n n意识意识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内容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内容。n n潜意识潜意识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更大的部分,它们不能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更大的部分,它们不能直接地或原封不动地进入意识,因为会违背社会直接地或原封不动地进入意识,因为会违背社会规范、良心道德等而使个体感到痛苦。规范、良心道德等而使个体感到痛苦。n n潜意识与意识之间为潜意识与意识之间为前意识前意识,是控制潜意识内容,是控制潜意识内容进入意识的守门员。进入意识的守门员。n n潜意识的内容只有经过改头换面,在前意识防御潜意识的内容只有经过改头换面,在前意识防御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宣泄出来。如表现为一些千奇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宣泄出来。如表现为一些千奇百怪的梦、莫明其妙的口误笔误或者一些神经精百怪的梦、莫明其妙的口误笔误或者一些神经精神症状。神症状。9精神分析学说心理活动意识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 9精神分析学说心理活动意识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1010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人格人格n n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包括各种欲望与冲动,不受理性的约束,按惟乐原则行事;n n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自我是按现实原则行事;n n超我是人格的监督者,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组成,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快乐。所以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10精神分析学人格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10精神分析学人格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1111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诊断标准(症状标准)n n恐惧症状;n n强迫症状;n n惊恐障碍;n n广泛性焦虑症状;n n疑病症状;n n神经衰弱症状;n n躯体化症状或躯体形式症状11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恐惧症状;11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恐惧症状;11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恐12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n n严重程度标准: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主动要求治疗。n n病程标准:除惊恐发作外,至少3个月。n n排除标准: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等。12诊断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无法摆12诊断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无法摆1313神经症包括神经症包括 n n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n n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n n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n n躯体形式障碍n n神经衰弱n n其他神经症及未特定的神经症等类型13神经症包括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13神经症包括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13神经症包括恐惧性1414 恐惧症14恐惧症14恐惧症141515恐惧症恐惧症 n n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常极力回避其害怕的对象或情境。n n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15恐惧症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特征的 15恐惧症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特征的1616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n n广场恐惧症: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害怕出远门等。n n社交恐惧症: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视自己;或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n n单一恐惧症:对某一具体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害怕。16临床类型广场恐惧症: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到人多拥 16临床类型广场恐惧症: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到人多拥1717诊断诊断 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明知这种恐惧不合理或是过分的,但又不能控制。临床表现特殊,因而诊断不难。17诊断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17诊断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1818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n焦虑症:可无特殊的对象;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的恐惧和回避行为。n n强迫症: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18鉴别诊断焦虑症:可无特殊的对象;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18鉴别诊断焦虑症:可无特殊的对象;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1919治疗治疗 n n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法;同时配合反应防止技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回避行为。n n其他心理疗法:精神分析、领悟疗法、催眠疗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都可用以治疗恐怖症。n n药物治疗:丙咪嗪、阿普唑仑、心得安、赛乐特。19治疗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 19治疗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2020焦虑症 20焦虑症20焦虑症20焦虑症2121概述概述n n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运动性。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及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21概述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21概述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222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n我国,患病率为1.48。其城乡患病率相近。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n n国外,一般居民焦虑症的患病率为4.7,22流行病学我国,患病率为1.48。其城乡患病率相近。女性22流行病学我国,患病率为1.48。其城乡患病率相近。女性2323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焦虑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n n 广泛性焦虑症n n 惊恐障碍23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焦虑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23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焦虑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2424广泛性焦虑症n n精神焦虑n n躯体焦虑运动性不安n n觉醒度提高n n其他24广泛性焦虑症精神焦虑24广泛性焦虑症精神焦虑24广泛性焦虑症精神焦2525精神焦虑精神焦虑烦恼烦恼 n n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惊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n n担心的期待(预期焦虑):经常担心的也可能是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于他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是广泛性焦虑的核心症状。25精神焦虑烦恼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25精神焦虑烦恼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2626躯体焦虑躯体焦虑1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n n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感战傈。有的患者双眉紧锁面肌和肢体肌肉紧张,疼痛,或感到肌肉抽动,经常感到疲乏。26躯体焦虑1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 26躯体焦虑1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2727躯体焦虑躯体焦虑2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亢进n n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塞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尿频等症状。27躯体焦虑2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 27躯体焦虑2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2828觉醒度提高觉醒度提高过分警惕过分警惕n n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28觉醒度提高过分警惕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28觉醒度提高过分警惕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2929惊恐障碍n n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或即将失去理智。同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等,理智。同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等,植物神经症植物神经症状状,以及,以及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历时很短历时很短,一般,一般5 52020分钟,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很少超过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 。n n预期焦虑预期焦虑: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n n求助和回避行为。求助和回避行为。29惊恐障碍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出现强29惊恐障碍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出现强3030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n n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年之久。n n惊恐障碍则起病突然,病程呈间歇发作。n n对焦虑障碍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半数病例逐渐痊愈或好转。30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 30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3131诊断诊断 n n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半年以上,以上,并伴有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过分警并伴有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过分警惕等躯体症状;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惕等躯体症状;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n n惊恐障碍:一个月内至少有惊恐发作惊恐障碍:一个月内至少有惊恐发作3 3次,首次发次,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次发作持续作后继发害怕再次发作持续1 1个月,且明显影响日个月,且明显影响日常活动;这种发作并非由躯体疾病所致,也不伴常活动;这种发作并非由躯体疾病所致,也不伴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或其他神经症性疾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或其他神经症性疾病。31诊断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并伴有 31诊断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并伴有3232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 n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药物过量,镇静药物或苯二氮卓类的撤药反应等。药物过量,镇静药物或苯二氮卓类的撤药反应等。n n焦虑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焦虑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等,但并非分裂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等,但并非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广泛性焦虑症可与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广泛性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症并存。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症并存。32鉴别诊断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药物 32鉴别诊断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药物3333治疗治疗n n药物治疗: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n n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催眠治疗。33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肾上腺素能受体33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肾上腺素能受体3434强迫症 34强迫症34强迫症34强迫症3535特点特点n n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n n有意识得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35特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35特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35特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3636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n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国外0.5n n儿童期强迫症中,男孩的患病率约为女孩的3倍。36流行病学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女性36流行病学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女性3737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和发病机理 n n遗传:强迫素质n n生化:5HT系统功能异常n n解剖:选择性基底节功能失调n n心理学理论:弗洛依德学派把强迫症视为病理的强迫性格的进一步发展。37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强迫素质37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强迫素质37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3838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强迫观念n n强迫意向n n强迫行为38临床表现强迫观念 38临床表现强迫观念38临床表现强迫观念3939强迫观念强迫观念n n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39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39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4040强迫观念强迫观念 n n强迫思想n n强迫性穷思竭虑n n强迫性怀疑n n强迫联想:强迫性对立思维n n强迫回忆n n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40强迫观念强迫思想40强迫观念强迫思想40强迫观念强迫思想4141强迫意向强迫意向n n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41强迫意向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41强迫意向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4242强迫动作和行为强迫动作和行为 反复出现的刻板动作或行为,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n n强迫检查 n n强迫洗涤 n n强迫性仪式动作n n强迫询问:反复要求他人不厌其详地给予解释或保证。n n强迫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但也可能是原发的。42强迫动作和行为反复出现的刻板动作或行为,是患者屈从42强迫动作和行为反复出现的刻板动作或行为,是患者屈从434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n n约1/3的病例,症状首次出现于1015岁;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前。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就诊时病程往往已数年之久。54-61的病例逐渐发展;2433的病例呈波动病程;1114的病例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使本病的预后有所改善。4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约1/3的病例,症状首次出现于104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约1/3的病例,症状首次出现于104444诊断诊断 n n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之感到苦恼,试图加以排除或对抗,或迫切要求治疗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慢性病例,患者在试图摆脱强迫症状失败之后,形成了适应于其病态心理的行为方式,对其强迫症状不再感到苦恼,转而坚持保留其病态行为,不再要求治疗。44诊断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 44诊断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4545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 n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苦恼,也无要求治疗的迫切愿望;同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存在。n n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可随抑郁情绪的消失而消除。45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苦恼,也无要求45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苦恼,也无要求4646治疗治疗 n n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都有良好效果。强迫症伴有严重焦虑或激动不安者,可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n n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n n精神外科治疗 46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都有良好效果 46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都有良好效果4747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47应激相关障碍47应激相关障碍47应激相关障碍4848概念概念n n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48概念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48概念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4949病因病因n n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n n社会文化背景;n n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n n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49病因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49病因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5050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n n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可有轻度意识模糊。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n n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通常在1月内缓解。预后良好,缓解完全。50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50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5151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5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5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5252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主要表现主要表现n n反复的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症状闪回);n n持续的警觉性增高;n n持续的回避;n n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n n对未来失去信心;5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表现反复的闯入性的创伤性体5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表现反复的闯入性的创伤性体5353n n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53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53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5454适应障碍适应障碍n n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 6个月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 1个月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54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54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5555应激相关障碍的治激相关障碍的治疗 n n心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治疗之一,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源,有人格缺陷者,可予以认知治疗。n n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药n n电痉挛治疗: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或兴奋躁动者n n支持治疗:应注意补充营养、饮水或输液。55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 55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5656?56?56?565757神经症 Neuroses1神经症57神经症5858神经症共同特征 n n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n n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人格特征;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基础和人格特征;n n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症状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n n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一般社会适应能力良好;n n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n n自知力大都完整,一般能主动求医;自知力大都完整,一般能主动求医;n n主要表现焦虑、恐惧主要表现焦虑、恐惧、强迫、疑病、广泛性脑功、强迫、疑病、广泛性脑功能失调等症状;能失调等症状;n n病情多持续迁延;病情多持续迁延;2神经症共同特征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58神经症共同特征起病常与精神应激或者社会心理因素有关;25959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n国外:总患病率报告在5左右n n我国:总患病率为1.5(1990年)。3流行病学国外:总患病率报告在5左右 59流行病学国外:总患病率报告在5左右3流行病学国外:总患6060病病因因 n n神经症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n n有研究虽然发现某些神经症有家族聚集倾向,但较多的学者认为,遗传的仍是一种个性特征或易感素质。n n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是神经症发生的必不可少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4病因神经症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60病因神经症病因是多源性的,至今仍无定论。4病6161(一)精神应激因素(一)精神应激因素 n n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些日常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些日常琐事。琐事。n n应激事件对患者本人往往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应激事件对患者本人往往具有某种独特的意义。n n患者对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患者对应激事件引起的心理困境或冲突往往有一定的认识,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解为行动,最终超定的认识,但往往不能将理念化解为行动,最终超过个体的应付能力或社会支持能提供的保护水平而过个体的应付能力或社会支持能提供的保护水平而导致发病导致发病。n n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应激事件不但来源于外界,神经症患者的精神应激事件不但来源于外界,更多地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更多地源于患者内在的心理欲求。5(一)精神应激因素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一 61(一)精神应激因素应激事件的强度往往不十分强烈,多是6262(二)素质因素(二)素质因素 n n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的病因学意义可能更为重要。的病因学意义可能更为重要。n n遗传影响主要表现为易感个性。遗传影响主要表现为易感个性。n n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个性个性特征首先决定着患神经症的难易程度。个性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古板、严肃、多愁善感、焦虑、悲观、保守、敏感、孤僻的人易患神经症。感、孤僻的人易患神经症。n n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不同的个性特征决定着患某种特定的神经症亚型的倾向。的倾向。6(二)素质因素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症 62(二)素质因素神经症患者个性特征或个体易感素质对于神经6363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 n n精神分析学派n n行为主义心理学派n n认知心理学派7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派 63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派7心理学上的神经症理论6464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 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 S,FreudFreud,1856-19391856-1939)创立。他的基本理论有两个创立。他的基本理论有两个重要部分。重要部分。n n其一是把心理活动分为其一是把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consciousness)、)、前前意识意识(precon-sciousnessprecon-sciousness)、)、潜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nessunconsciousness)三个层次。三个层次。n n第二个基本理论是把人格分为第二个基本理论是把人格分为本我(本我(idid)、自我自我(ego)ego)、超我超我(superego)superego)三个部分。三个部分。8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 64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6565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说心理活动心理活动n n意识意识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内容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内容。n n潜意识潜意识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更大的部分,它们不能是我们的心理活动更大的部分,它们不能直接地或原封不动地进入意识,因为会违背社会直接地或原封不动地进入意识,因为会违背社会规范、良心道德等而使个体感到痛苦。规范、良心道德等而使个体感到痛苦。n n潜意识与意识之间为潜意识与意识之间为前意识前意识,是控制潜意识内容,是控制潜意识内容进入意识的守门员。进入意识的守门员。n n潜意识的内容只有经过改头换面,在前意识防御潜意识的内容只有经过改头换面,在前意识防御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宣泄出来。如表现为一些千奇功能减弱的情况下宣泄出来。如表现为一些千奇百怪的梦、莫明其妙的口误笔误或者一些神经精百怪的梦、莫明其妙的口误笔误或者一些神经精神症状。神症状。9精神分析学说心理活动意识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动 65精神分析学说心理活动意识即我们平时可以感觉到的心理活6666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人格人格n n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包括各种欲望与冲动,不受理性的约束,按惟乐原则行事;n n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和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自我是按现实原则行事;n n超我是人格的监督者,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组成,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快乐。所以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10精神分析学人格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66精神分析学人格本我是人格的基础,是各种本能的活动中心6767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诊断标准(症状标准)n n恐惧症状;n n强迫症状;n n惊恐障碍;n n广泛性焦虑症状;n n疑病症状;n n神经衰弱症状;n n躯体化症状或躯体形式症状11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恐惧症状;67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恐惧症状;11诊断标准(症状标准)恐6868诊断标准诊断标准n n严重程度标准: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主动要求治疗。n n病程标准:除惊恐发作外,至少3个月。n n排除标准: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重性精神病等。12诊断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无法摆68诊断标准严重程度标准:妨碍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交;无法摆6969神经症包括神经症包括 n n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n n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n n强迫性神经症(强迫症)n n躯体形式障碍n n神经衰弱n n其他神经症及未特定的神经症等类型13神经症包括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69神经症包括恐惧性神经症(恐惧症)13神经症包括恐惧性7070 恐惧症14恐惧症70恐惧症147171恐惧症恐惧症 n n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常极力回避其害怕的对象或情境。n n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15恐惧症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特征的 71恐惧症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惧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特征的7272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n n广场恐惧症: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害怕出远门等。n n社交恐惧症: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视自己;或害怕自己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或窘困的地步。n n单一恐惧症:对某一具体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害怕。16临床类型广场恐惧症: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到人多拥 72临床类型广场恐惧症: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到人多拥7373诊断诊断 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明知这种恐惧不合理或是过分的,但又不能控制。临床表现特殊,因而诊断不难。17诊断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73诊断本病以回避对物体、情境或活动的恐惧为特征;患者7474鉴别诊断鉴别诊断n n焦虑症:可无特殊的对象;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的恐惧和回避行为。n n强迫症:源于患者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并非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常有强迫动作,而少有回避行为。18鉴别诊断焦虑症:可无特殊的对象;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74鉴别诊断焦虑症:可无特殊的对象;某种意外的担心,但无明显7575治疗治疗 n n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法;同时配合反应防止技术,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回避行为。n n其他心理疗法:精神分析、领悟疗法、催眠疗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疗,都可用以治疗恐怖症。n n药物治疗:丙咪嗪、阿普唑仑、心得安、赛乐特。19治疗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 75治疗行为疗法: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系统脱敏或冲击疗7676焦虑症 20焦虑症76焦虑症20焦虑症7777概述概述n n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和运动性运动性。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及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21概述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77概述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7878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n我国,患病率为1.48。其城乡患病率相近。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n n国外,一般居民焦虑症的患病率为4.7,22流行病学我国,患病率为1.48。其城乡患病率相近。女性78流行病学我国,患病率为1.48。其城乡患病率相近。女性7979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焦虑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n n 广泛性焦虑症n n 惊恐障碍23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焦虑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79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将焦虑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8080广泛性焦虑症n n精神焦虑n n躯体焦虑运动性不安n n觉醒度提高n n其他24广泛性焦虑症精神焦虑80广泛性焦虑症精神焦虑24广泛性焦虑症精神焦8181精神焦虑精神焦虑烦恼烦恼 n n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惊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n n担心的期待(预期焦虑):经常担心的也可能是某一、两件非现实的威胁,或生活中可能发生于他自身或亲友的不幸事件。是广泛性焦虑的核心症状。25精神焦虑烦恼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81精神焦虑烦恼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8282躯体焦虑躯体焦虑1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n n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安,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感战傈。有的患者双眉紧锁面肌和肢体肌肉紧张,疼痛,或感到肌肉抽动,经常感到疲乏。26躯体焦虑1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 82躯体焦虑1运动性不安表现为搓手顿足,来回走动,紧张不8383躯体焦虑躯体焦虑2植物神经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亢进n n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促和窒息感,头昏晕,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吞咽梗塞感,胃部不适,恶心,腹疼,腹泻,尿频等症状。27躯体焦虑2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 83躯体焦虑2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常见的有心悸、心跳加快、气8484觉醒度提高觉醒度提高过分警惕过分警惕n n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于集中;有时感到脑子一片空白;难以入睡和易惊醒;以及易激惹等。28觉醒度提高过分警惕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84觉醒度提高过分警惕表现为惶恐,易惊吓,对外界刺激易出8585惊恐障碍n n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即将死去即将死去,或即将失去,或即将失去理智。同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等,理智。同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等,植物神经症植物神经症状状,以及,以及运动性不安运动性不安。历时很短历时很短,一般,一般5 52020分钟,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很少超过一小时,即可自行缓解 。n n预期焦虑预期焦虑: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n n求助和回避行为。求助和回避行为。29惊恐障碍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出现强85惊恐障碍典型的表现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突然出现强8686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n n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年之久。n n惊恐障碍则起病突然,病程呈间歇发作。n n对焦虑障碍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半数病例逐渐痊愈或好转。30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 86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广泛性焦虑症起病缓慢,病程多迁延数8787诊断诊断 n n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半年以上,以上,并伴有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过分警并伴有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过分警惕等躯体症状;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惕等躯体症状;且焦虑并非器质性疾病引起。n n惊恐障碍:一个月内至少有惊恐发作惊恐障碍:一个月内至少有惊恐发作3 3次,首次发次,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次发作持续作后继发害怕再次发作持续1 1个月,且明显影响日个月,且明显影响日常活动;这种发作并非由躯体疾病所致,也不伴常活动;这种发作并非由躯体疾病所致,也不伴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或其他神经症性疾病。有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或其他神经症性疾病。31诊断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并伴有 87诊断广泛性焦虑症:过分的焦虑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并伴有8888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 n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药物过量,镇静药物或苯二氮卓类的撤药反应等。药物过量,镇静药物或苯二氮卓类的撤药反应等。n n焦虑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焦虑症状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等,但并非分裂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衰弱等,但并非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广泛性焦虑症可与这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但广泛性焦虑症可与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症并存。抑郁症和其他神经症并存。32鉴别诊断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药物 88鉴别诊断需要注意鉴别的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兴奋药物8989治疗治疗n n药物治疗: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n n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催眠治疗。33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肾上腺素能受体89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苯二氮卓类、肾上腺素能受体9090强迫症 34强迫症90强迫症34强迫症9191特点特点n n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n n有意识得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35特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 91特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35特点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929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n n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国外0.5n n儿童期强迫症中,男孩的患病率约为女孩的3倍。36流行病学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女性92流行病学本病在1559岁人口中,患病率为0.3,女性9393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和发病机理 n n遗传:强迫素质n n生化:5HT系统功能异常n n解剖:选择性基底节功能失调n n心理学理论:弗洛依德学派把强迫症视为病理的强迫性格的进一步发展。37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强迫素质93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强迫素质37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949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n n强迫观念n n强迫意向n n强迫行为38临床表现强迫观念 94临床表现强迫观念38临床表现强迫观念9595强迫观念强迫观念n n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39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95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9696强迫观念强迫观念 n n强迫思想n n强迫性穷思竭虑n n强迫性怀疑n n强迫联想:强迫性对立思维n n强迫回忆n n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40强迫观念强迫思想96强迫观念强迫思想40强迫观念强迫思想9797强迫意向强迫意向n n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41强迫意向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97强迫意向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动作或行为的强烈内心冲动9898强迫动作和行为强迫动作和行为 反复出现的刻板动作或行为,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n n强迫检查 n n强迫洗涤 n n强迫性仪式动作n n强迫询问:反复要求他人不厌其详地给予解释或保证。n n强迫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但也可能是原发的。42强迫动作和行为反复出现的刻板动作或行为,是患者屈从98强迫动作和行为反复出现的刻板动作或行为,是患者屈从9999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n n约1/3的病例,症状首次出现于1015岁;75的患者起病于30岁前。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无明显诱因。就诊时病程往往已数年之久。54-61的病例逐渐发展;2433的病例呈波动病程;1114的病例有完全缓解的间歇期。常有中度及重度社会功能障碍。药物治疗使本病的预后有所改善。4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约1/3的病例,症状首次出现于1099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约1/3的病例,症状首次出现于10100100诊断诊断 n n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之感到苦恼,试图加以排除或对抗,或迫切要求治疗者,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慢性病例,患者在试图摆脱强迫症状失败之后,形成了适应于其病态心理的行为方式,对其强迫症状不再感到苦恼,转而坚持保留其病态行为,不再要求治疗。44诊断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干100诊断有典型的强迫症状,患者认识到强迫症状来源于自身,101101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n n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苦恼,也无要求治疗的迫切愿望;同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症状存在。n n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可随抑郁情绪的消失而消除。45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苦恼,也无要求101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不为此感到苦恼,也无要102102治疗治疗 n n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都有良好效果。强迫症伴有严重焦虑或激动不安者,可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n n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n n精神外科治疗 46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都有良好效果102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剂,氯丙咪嗪、氟西汀等都有良好效103103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47应激相关障碍103应激相关障碍47应激相关障碍104104概念概念n n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48概念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104概念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105105病因病因n n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或持续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n n社会文化背景;n n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活态度和信念等;n n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碍。49病因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105病因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如剧烈的超强精神创伤或生活事件106106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n n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可有轻度意识模糊。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n n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通常在1月内缓解。预后良好,缓解完全。50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 106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107107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5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107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108108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TSD)主要表现主要表现n n反复的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症状闪回);n n持续的警觉性增高;n n持续的回避;n n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n n对未来失去信心;5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表现反复的闯入性的创伤性体108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主要表现反复的闯入性的创伤性109109n n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病程可长达数年。53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109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在遭受创伤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出现110110适应障碍适应障碍n n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病程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 6个月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 1个月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境迁,刺激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54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 110适应障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111111应激相关障碍的治激相关障碍的治疗 n n心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治疗之一,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源,有人格缺陷者,可予以认知治疗。n n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药n n电痉挛治疗: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或兴奋躁动者n n支持治疗:应注意补充营养、饮水或输液。55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111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心理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112112?56?11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