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吸收的条件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78079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动吸收的条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振动吸收的条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振动吸收的条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振动吸收的条件振动的频率与红外光光谱中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的频率相等偶极矩有偶极矩有偶极矩有偶极矩有变变变变化化化化:在振动过程中,原子间的距离或夹角发生变化,可能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化,并产生一个稳定的交变电场,其频率等于振动的频率,该电场与相同频率的电磁辐射相互作用而产生吸收辐射。红外活性和非红外活性振动过程中能产生偶极矩的变化,并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形式称为红外活性的。对于多原子分子,由于对称性的存在,有些振动形式并不产生偶极矩的变化,称为非红外活性的。如CO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只有两个基频振动,667cm-1和2349 cm-1,而1388cm-1是红外非活性的。红外光谱的选律分子的振动能级是量子化的,是振动量子数:=0,1,2,3,谐振子吸收或发射辐射地必定依照n=1的规律增减,这称为选律,而这类吸收而产生的光谱率称为基频。倍频和差频真实分子的振动不完全符合谐振子模型,在很多情况下,可能出现n1;当n=2,称为第一泛音带,当n=3,称为第二泛音带,相反也可能出现1+2 和 1-2的红外吸收。分别称为和频和差频。红外光和红外光谱红外光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介开可见光、红色光和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波长为0.771000m,可分为三个区域。近近近近红红红红外区域:外区域:外区域:外区域:0.771000m中中中中红红红红外区域:外区域:外区域:外区域:3.030m 远红远红远红远红外区域外区域外区域外区域301000m 四、红外光谱图及表示法红外光谱图及表示法用光波波长(或波数)相对于光的透过率作图,得到红外光谱图.谱图的横坐标有两种量纲即:波长(m)(图的上方)和波数(cm-1)(图下方).纵坐标则常用透过率(%)表示.在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均称为谱带,而不称为峰红外光谱图的特征谱带的数目:如聚苯乙烯在3000cm-1附近有七个吸收带.吸收带的位置:,每个基团的振动都有特征的振动频率,在红外光谱中表现出特定的吸收带位置.谱带的形状:化合物较纯,谱带尖锐,对称性好,混合物则有时出现谱带的重叠和加宽,谱带的强度:基频吸收的强度较大,谱带强度式中,A为吸光度或摩尔吸收系数,I0和I分别为入射光和透射光的强度,T为透射比,b为样品厚度(cm),k为吸收系数(cm-1)五、影响红外光谱图的因素-理论自由度和谱带数目由于分子的共振吸收必须要有偶极矩的变化,有的振动频率相同发生简并。上述两因素使红外光谱图上的谱带数目少于理论振动自由度基频的整数倍处可能存在红外吸收,即泛频的出现;两个不同频率之和或差而形成各频和差频。该两因此使红外光谱图上的谱带数目多于理论振动自由度。但这种现象较少出现。影响谱带位置(位移)的因素基团振动的特征频率可以根据原子间键的力常数计算而得,但是基团和周围环境会发生力学各电学的偶合,使力常数发生变化,并使谱带位置发生变化。诱导效应键应力常数氢键物质所在状态诱导效应具有一定极性的共价键中,随着取代基的电负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变化,并改变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诱导效应。主要决定于取代原子的电负性或取代基的总的电负性。诱导效应键应力常数正常情况下,SiO结合时,Si 原子位于O原子所构成的四面体中,相互之间的键 角 为 10928。但是SiO44-四面体结合时,从而改变了SiO之间的键角,引起键能的变化,发生振动频率的变化。孤立SiO44-的伸缩振动频率小于1000cm-1;当两个硅氧四面体形成四面体结合,形成SiOSi键,其伸缩振动频率就增大至1080cm-1时;氢键氢键指一个分子(RXH)与另一分子(RY)相互作用,生成RXH YR的形式,X一般为电负性原子,Y是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所以N、O、S、F、P等原子都能形成氢键。形成氢键以后原来的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将向低频方向移动,氢键越强,位移越多,同时谱带变得越宽,吸收强度也越大,而对于弯曲振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氢键越强,谱带越窄,且向高频方向位移。氢键形成氢键一方面与原子的极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原子的尺寸有关。如S、P原子因本身的极性弱,生成氢键也弱。而l原子虽然极性很强,但因本身体积大,形成的氢键也弱。如乙醇溶于CC4中,将随CC4的浓度变化而产生强度不同的氢键,自由基可以发生缔合作用,从而形成二聚体乃至多聚体的氢键,并出现3515和3350cm-1 宽而强的带。当CC4浓度增大至0.1M,自由的基已经很少,3cm-1 带已经变得很弱了,而3350cm-1 带却十分强并且加宽。物质所在状态红外光谱图会因物质状态不同而不同:同一种物质在在气态时,因分子间相距很远,可以认为分子间相互没有影响。在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很强,有的化合物还会形成氢键,大多数有机酸的()因生成氢键而缔合成二聚体,这时羰基和羟基谱带的频率要比气态时下降50500 cm-1 在固体状态,在结晶态,分子在晶格中规则排列,加强了分子间的振动作用,并使谱带分裂。物质所在状态SiO2的红外光谱图,非晶 态 SiO2只 在 800 cm-1有一宽的吸收谱带。而在晶态SiO2中,800 cm-1分裂成两个尖锐的带780 cm-1和680 cm-1的宽、弱的带,且变得尖锐和增强影响谱带强度的因素吸收带的强度主要决定于偶极矩的变化和能级跃迁的几率。谱带的强度用透过率或吸光度A来表示,当吸光度A 100时,认为谱带很强(Very影响谱带强度的因素偶极矩的变化偶极矩的变化:振动过程偶极矩的变化是决定基频谙带强度的主要因素,瞬间偶极矩愈大,吸收谱带则强。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两原子间电负性差越大,则伸缩振动时引起的吸收也越强。振动的形式,伸缩振动的强度大于变形振动,而非对称伸缩又强于对称伸缩振动。分子的对称性对谱带强度的影响,因分子的对称性,有时使振动过程中,偶极矩始终为,导致不存在吸收现象。其它倍频与基频之间振动的偶合,使很弱的倍频振动谱带强化。能级跃迁几率能级跃迁的几率直接影响谱带的强度,跃迁几率大,谱带的强度也大,所以被测物的浓度和吸收带的强度有正比关系,这是作定量分析的依据。而倍频是是从0、1 20、21、,振动的振幅加大,偶极矩变化也大,理论上讲,吸收带强度应增大,但该种跃迁的几率很少,所以倍频谱带一般较弱。红外光谱谱带的划分特征特征特征特征谱带谱带谱带谱带区,又称官能区,又称官能区,又称官能区,又称官能团团团团区:区:区:区:指振动频率在4000 1333cm-1之间的吸收谱带,该波长范围的振动吸收数较少,多数是XH键(X为N、O、C等)和有机化合物中C=O、C=C、C三C、C=N等重要官能团才在这范围内振动。无机物,H2O分子及OH-键外,CO2、CO32-、NH等少数键在此范围内有振动吸收六、红外光谱谱带的划分指纹谱带区 指振动频率在1333 667cm-1之间的吸收谱带。无机化合物的基团大多产生在这一波长范围内,有机化合物,有许多键的振动频率相近,强度差别也不大,且原子质量也相似,谱带出现的区域就相近,这一区域的吸收带数量密集而复杂,各个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微小差别在这里都可以区别出来,就如人的指纹,因而称为指纹区水的振动及相关谱带不对称振动3756cm-1 对称振动:3657cm-1 弯曲振动:1595cm-1 官能团的特征频率400040002500cm-12500cm-1 这是XH(X=C,N,S等)的伸缩振动区。OH的吸收出现在 360036002500cm-12500cm-1,游离氢键的羟基在36003600cm-1 附近,为中等强度的尖峰;形成氢键,向低波数移动,羧酸羟基的吸收频率低于醇和酚,吸收峰可移至25002500cm-1,宽而强;水分子3300 cm-1 附近有吸收,要注意样品中的水份。CH吸收出现在3000c3000cm-1,不饱和CH在大于30003000cm-1 处现峰,饱和CH在小于30003000cm-1 处现峰。NH吸收出现在3500350033003300cm-1,为中等强度的尖峰。伯胺基团为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特征性高:物质的特征红外红外光谱图现组成化合物的原子质量、键的性质、力常数及分子的结构形式有密切关系。它不受物质物理状态的限制,气态、液态和固态均可以测定,对固体,可测定非晶态、玻璃态。测定时需样品数量少,几毫克甚至几微克即可操作方便,测定的速度快,重复性好。已有标准图谱较多,便于查阅。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组成红外辐射光源单色器检测器电子放大器记录机械装置数据处理系统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