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区划资料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779187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区划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自然地理区划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自然地理区划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自然地理区划与地理区域China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151617181920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地区内蒙古地区2122西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第一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第二节 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第三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自自然然区区划划的的目目的的:了了解解全全国国各各地地自自然然界界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况况、自自然然资资源源和和自自然然条条件件对对我我国国生生产产建建设设和和人人民民生生活活的的有有利利方方面面和和不不利利方方面面,从从而而为为充充分分利利用用、改改造造各各地的自然环境提高科学依据地的自然环境提高科学依据研研究究内内容容:地地理理环环境境的的总总体体特特征征、结结构构、发发生生、发发展规律,地域差异及其利用改造途径展规律,地域差异及其利用改造途径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自然区划的对象不同,根据自然区划的对象不同,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分为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部部门门自自然然区区划划:依依据据某某一一地地理理环环境境组组成成成成分分,如如地地貌貌、气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差异进行区划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的差异进行区划综综合合自自然然区区划划:从从地地理理环环境境的的综综合合性性,即即各各自自然然地地理理成成分分的的相相互互联联系系的的性性质质和和特特点点出出发发,依依据据整整体体地地理理环环境境的的差差异异进进行行划划分分。它它是是以以地地域域分分异异规规律律为为指指导导,根根据据区区域域发发展展的的统统一一性性、区区域域空空间间的的完完整整性性和和区区域域综综合合自自然然特特征征的的一一致致性性,逐逐级级划划分分合合并并自自然然地地域域单单位位,并并按按这这些些地地域域单单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位的从属关系建立一定形式的地域等级地域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系统的研究方法。注注意意:两两者者既既有有联联系系,又又有有区区别别,部部分分自自然然区区划划为为综综合合区区划划提提供供必必要要的的基基础础,综综合合的的自自然然区区划划为为部部门门自自然然区区划划提提供供了了环环境综合特征背景,有利于部门自然区划的进行境综合特征背景,有利于部门自然区划的进行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自然区划的原则一、自然区划的原则 它它是是区区划划制制定定过过程程中中所所遵遵循循的的准准则则,为为自自然然区区划划的的核核心心问问题题之之一一,确确定定合合理理而而实实用用的的区区划划原原则则是是任任何何一一个个自自然然地地理理区区划划成成功功的关键所在。的关键所在。它它是是反反映映自自然然地地理理区区域域分分异异的的基基本本法法则则,是是进进行行自自然然区区划划的的指指导导思思想想,是是选选取取区区划划指指标标、建建立立等等级级系系统统、采采用用不不同同方方法法的的基基本本准绳。准绳。l 自然地理区划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包括:自然地理区划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包括:l 应用性原则应用性原则:通过对区划目的和实施尺度的分析,可以在一般性通过对区划目的和实施尺度的分析,可以在一般性原则原则 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适合本区划的专用原则,这里定义为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适合本区划的专用原则,这里定义为区划的应用性应用性原则原则。l区划区划原则确定的基本思想就是原则确定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源、从众、从主从源、从众、从主”n 郑度等提出将自然地理区划原则分为郑度等提出将自然地理区划原则分为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和和应用性原则应用性原则。l 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通过对区划对象的特征及控制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通过对区划对象的特征及控制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可以,可以发现控制发现控制区划单元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本原理,依据这些区划单元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本原理,依据这些原理所原理所确定的区划原则称为区划的一确定的区划原则称为区划的一般性原则。般性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发生学原则发生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以及区域共轭原则以及区域共轭原则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a a、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原则综综合合性性原原则则:强强调调在在进进行行某某一一级级区区划划时时,必必须须全全面面考考虑虑构构成成环环境境的的各各组组成成成成分分和和其其本本身身综综合合特特征征相相似似和和差差别别,然然后后挑挑出出一一些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主主导导因因素素原原则则:强强调调选选取取反反映映区区域域分分异异的的主主导导因因素素的的某某一一主主导导标标志志来来作作为为确确定定区区界界的的主主要要根根据据(主主导导标标志志),并并且且特特别别强强调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划分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划分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b b、发生学原则、发生学原则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性质的共同性原则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性质的共同性原则c c、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区域域共共轭轭性性指指每每个个具具体体的的区区划划单单位位都都要要求求是是一一个个连连续续的的地地域域单单位位,不不能能存存在在着着独独立立于于区区域域之之外外而而又又从从属属于于该该区区的的单单位位,这这一一原原则则决决定定了了区区划划单单位位永永远远是是个个体体的的,不不能能存存在在着着某某一一区区划划单单位位的分离部分的分离部分第一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二、自然区划的二、自然区划的方法方法自然地理区划单元边界的确定一直是区划工作中的一个难点。自然地理区划单元边界的确定一直是区划工作中的一个难点。n 一方面,自然地域界线具有过渡和模糊的特点,很少出现突然跃迁的现象;一方面,自然地域界线具有过渡和模糊的特点,很少出现突然跃迁的现象;n 另一方面,界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点的连续,界线两侧是相似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界线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点的连续,界线两侧是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互交织的地带。相互交织的地带。n 传统的区划单元边界界定方法包括主导因素法、叠置法、相关分析法、景观传统的区划单元边界界定方法包括主导因素法、叠置法、相关分析法、景观 制图法等。制图法等。n 近年来,空间统计、人工智能推理等新的技术方法引入区划研究之中,区划的近年来,空间统计、人工智能推理等新的技术方法引入区划研究之中,区划的 技术手段也由简单的个人行为、专家会商、指标体系研究发展到虚拟现实与科技术手段也由简单的个人行为、专家会商、指标体系研究发展到虚拟现实与科 学计算、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广泛应用。学计算、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广泛应用。传统方法:传统方法: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叠置法、主导标志法、古地理法、地理相关法、古地理法、地理相关法、景观制图法、定量分析法、景观制图法、定量分析法新方法:新方法:聚类分析和遥感分析方法聚类分析和遥感分析方法自然地理区划单元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区划单元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自上而下自上而下”的分类法和的分类法和 “自下而上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方法。任何综合自然区划总是要拟定一定的等级系统,这是区划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任何综合自然区划总是要拟定一定的等级系统,这是区划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n 自上而下区划是由整体到部分,主要考虑高级地域单位如何划分为低级自上而下区划是由整体到部分,主要考虑高级地域单位如何划分为低级 地域单位地域单位n 自下而上区划是由部分到整体,主要考虑低级地域单位如何归并为高级自下而上区划是由部分到整体,主要考虑低级地域单位如何归并为高级 地域单位地域单位n 自然区划既是划分,又是合并,这种自上而下地划分与自下而上地合并自然区划既是划分,又是合并,这种自上而下地划分与自下而上地合并 是互相补充的。是互相补充的。n 根据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自上而下的划分、自下而上的合并的等级根据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自上而下的划分、自下而上的合并的等级 就是区划的等级系统就是区划的等级系统。n 自然区划的两类单位是,自然区划的两类单位是,地带性单位地带性单位和和非地带性单位非地带性单位l 地带性等级单位分为:带、地带、亚地带地带性等级单位分为:带、地带、亚地带l 非地带性的等级单位分为:大区、地区、亚地区、自然亚区非地带性的等级单位分为:大区、地区、亚地区、自然亚区三、区划顺序三、区划顺序这种方法先着眼于地域分异的普这种方法先着眼于地域分异的普遍规律遍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按区域的相地带性与非地带性,按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对一致性和区域共轭性划分出最高级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高级区域单位,然后逐级向下划分低级的单位。分低级的单位。案例案例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从划分最低级的区域单位开始,然后根据单位开始,然后根据地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地域共轭性原则和相对一致性原则把它们对一致性原则把它们依次合并为高级单位依次合并为高级单位陈传康陈传康等等:完全完全综合性单位的单列系统图式综合性单位的单列系统图式这个系统先划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这个系统先划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区划单位,然后通过两类区划两类区划单位,然后通过两类区划单位界线网络的有机叠置,单位界线网络的有机叠置,使地带使地带性区域单位内有非地带性差别,非性区域单位内有非地带性差别,非地带性区域单位有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区域单位有地带性差异,相,相应地形成了两种综合性区划单位应地形成了两种综合性区划单位省性单位和带段性单位省性单位和带段性单位,两者交替,两者交替排列便构成一个单列系统:带段排列便构成一个单列系统:带段国国地带段地带段省省亚地带段亚地带段州州次亚地带段次亚地带段区(景观)。区(景观)。u带带段段。自然带与自然大区相叠置所得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它是自然大区中的一段自然带,同一带段的热量条件、大地构造单元组合和大地貌单元组合热量条件、大地构造单元组合和大地貌单元组合等都具有共同性。此外,每一带段都具有一定的地带谱型。在我国东部季风大区的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便是带段这一级区划单位。u国国。由地区与带段叠置所得的最高级省性单位,是带段内地质地貌与气候省性相对一致的较大的区划单位。自然国的划分主要依据大地构造基本单元的一致性大地构造基本单元的一致性,因此每一“国”都具有一定的气候省性和占优势的土类系列。我国季风大区暖湿带(带段)内的湿润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以及西北大区暖温带(带段)内的干旱区均为自然国。u地带地带段段。由地带与国相叠置所得的第二级带段性单位。它是国中的一段地带,即国中水热对比相对一致的区划单位。地带段内具有比较一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类型,地貌外营力作用也有一定共性比较一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类型,地貌外营力作用也有一定共性。我国东部温带半湿润地区(国)内的森林草原淋溶黑土地带、草原黑土地带以及西北部温带干早地区(国)内的荒漠草原棕钙土地带、荒漠草原灰钙土地带、荒漠灰棕荒漠土地带等便是地带段的实例。u省省。由地区与地带段相叠置所得的第二级省性单位。它是地带段范围内按地质地貌省性或气候省性地质地貌省性或气候省性划分的区域单位。具体讲,当地带段内地质地貌省性差异明显时,那么可分出平原、丘陵、高原与山地之类的自然省。如这种差异不明显,则据气候省性分异划分自然省。每个省相当于一个二级或三级地质构造单元的范围,它具有一定的地方气候(如海岸气候、山地气候等)特征和优势植被纲,并与一定的土壤亚类和土属分布相关。山地省则有一定的垂直带谱。我国典型的自然省有三江平原省、海河平原省、四川盆地丘陵省、胶东山地丘陵省、秦巴山地省等。从理论上说,省以下仍可继续交替使用地域分异的带段性标志与省性标志逐级详细划分亚地带段、州、次亚地带段和区(景观)等完全综合性的地域单位。鉴于目前国内外对于省以下区划单位的研究还很不深入,所以不再逐一详述。第二节 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1k1.5k 12 k 1.54 k2k4湿润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半干旱过渡区过渡区干旱地区干旱地区森林森林森林草原、草甸草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较干旱森林原和较干旱森林干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草原一、水热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地带性分异一、水热条件变化引起的水平地带性分异主主要要因因素素:纬纬度度位位置置(决决定定着着气气温温的的南南北北差差异异)、距距海海远远近近(引起气候湿润程度的差异)和地形引起气候湿润程度的差异)和地形K K:干燥度:干燥度第二节 中国地域分异的特征二、大地貌的分异特点二、大地貌的分异特点第第一一阶阶梯梯:地地势势低低平平,水水热热条条件件所所决决定定的的自自然然地地带带自自北北而而南南表现出规律的更替表现出规律的更替第第二二阶阶梯梯:由由广广阔阔的的高高原原和和大大盆盆地地组组成成,因因地地势势较较高高,距距海海较较远远,自自然然地地带带分分布布总总的的格格局局未未受受到到破破坏坏,但但已已发发生生一一定定程程度的变异,而且愈向西愈明显度的变异,而且愈向西愈明显第第三三阶阶梯梯:青青藏藏高高原原虽虽然然位位于于中中纬纬度度西西风风带带与与亚亚热热带带范范围围内内,由由于于地地势势很很高高,呈呈现现高高寒寒荒荒漠漠、高高山山草草原原、高高山山草草甸甸灌灌丛丛景观,是垂直高度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水平地带的影响景观,是垂直高度变化的基础上叠加了水平地带的影响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禹贡禹贡: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中国没有按照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区域分异规律,拟定比较严紧的综合自中国没有按照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区域分异规律,拟定比较严紧的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进行地域系统研究的工作,更没有有关学科研究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进行地域系统研究的工作,更没有有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发表的文献只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发表的文献只有1010余种。余种。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前年代前n 1931 1931年年竺可桢竺可桢发表发表 “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候区域论”,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地域划分地域划分研究的开始研究的开始;n 1935 1935年年丁文江丁文江提出要拟定一个比较系统的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提出要拟定一个比较系统的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方案方案,并,并指导黄秉维编撰指导黄秉维编撰中国地理中国地理长篇长篇;n 1940 1940年年黄秉维黄秉维发表了发表了“中国之植物区域中国之植物区域”,这些工作开创了,这些工作开创了中国中国地域地域 系统系统研究的先河。研究的先河。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的自然地理区划。l 19541954年年罗开富罗开富的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l19581958年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光、热、水分、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三光、热、水分、土壤和植被的地域分异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大自然区、6个热量带、个热量带、18个自然地区,个自然地区,28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90个自然个自然省省n 由于认识视角以及区划目的、区划原则与方法等不同,形成了很多种区划。由于认识视角以及区划目的、区划原则与方法等不同,形成了很多种区划。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主要有: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主要有: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19541954年罗开富主编完成了年罗开富主编完成了“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中国自然区划草案”。罗开富方案罗开富方案n 首先将全国分为东半壁和西半壁。首先将全国分为东半壁和西半壁。n 然后提出然后提出最冷、最热、最干和空气稀薄最冷、最热、最干和空气稀薄四个相对极端的区域,在其间四个相对极端的区域,在其间 再划出几个过渡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蒙新、再划出几个过渡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蒙新、青藏、康滇青藏、康滇七个七个“基本区基本区”。n 最后再以最后再以地形地形为主要依据,划分为为主要依据,划分为23个副区个副区。l 东半壁:季风影响显著的区域l 西半壁:季风影响微弱或完全无季风影响的区域。罗开富方案罗开富方案(引自:罗开富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1954)1大兴安岭区、2东北平原区、3长白山地区;1黄土高原区、2华北平原区、3胶东辽东区;1秦巴山地区、2四川盆地区、3贵州高原区、4长江中下游平原区、5江南山丘区;1闽广沿海区、2台湾区、3海南区;1康滇南区、2康滇东区、3康滇北区;1卫藏区、2羌塘区、3柴达木区;1新疆盆地区、2新疆山地区、3内蒙古区。l这个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异的状况,并对各类自这个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异的状况,并对各类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所表现的特点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所表现的特点,作了一定的探讨,强调基本区是按自然特征而划分,作了一定的探讨,强调基本区是按自然特征而划分的,其含义与范围与行政上或经济上习惯所用的不同的,其含义与范围与行政上或经济上习惯所用的不同l但本方案的缺陷是:中国自然区划以非地带性单位为但本方案的缺陷是:中国自然区划以非地带性单位为主,地带性分异规律体现的不多。主,地带性分异规律体现的不多。该方案的优点与不足该方案的优点与不足n 例如,第一次把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和辽西山地丘陵划入华北区,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山海关以外是东北区的旧观念,使东北区的内部 相似性更加增大,温暖和湿润的区划符合区内的相似性原则。n 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影响影响较大的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主要较大的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主要有有 l 1961年年,任美锷任美锷、杨纫杨纫 依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分为依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分为8个自然区(东北个自然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内蒙古、西北、青藏),、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内蒙古、西北、青藏),23个自然地区和个自然地区和65个自然省个自然省 l 1963年年,侯学煜,侯学煜对中国各自然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发展方向的对中国各自然区的农、林、牧、副、渔业发展方向的意见意见六个带和一个区域(温带、暖温带、半亚热带、亚热带、半热带、热带、青藏高原区六个带和一个区域(温带、暖温带、半亚热带、亚热带、半热带、热带、青藏高原区),后据水热条件分为),后据水热条件分为29个自然个自然区区l 1984年席承藩等的年席承藩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等著作等著作l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委员会三大区域(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后据温度三大区域(东部季风区域、西北干旱区域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域),后据温度 把东部季风区分为把东部季风区分为9个带(寒温带个带(寒温带赤道热带赤道热带)、西北干旱区分为两个带(干旱中温带)、西北干旱区分为两个带(干旱中温带、干旱暖温带)、青藏高原区域也分为两个带(高原寒带、高原温带、干旱暖温带)、青藏高原区域也分为两个带(高原寒带、高原温带)l 1985,赵松乔赵松乔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三个大区,:三个大区,7个自然区,个自然区,33个自然副个自然副区区l 1989 1989年年黄秉维黄秉维等的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n任美锷任美锷方案方案l19611961年,任美锷等依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年,任美锷等依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全国划分为全国划分为8 8个自然区,个自然区,2323个自然地区和个自然地区和6565个自然省。个自然省。l后经后经19781978年和年和19851985年两次修改,于年两次修改,于19921992年正式出版了研究成果。该区划等级单年正式出版了研究成果。该区划等级单位应简单明确,方案仅划了三级,即区、亚区和小区。位应简单明确,方案仅划了三级,即区、亚区和小区。l全国共分全国共分8 8个自然区,个自然区,2828个自然亚区和个自然亚区和4242个自然小区。个自然小区。n 自然区自然区:全国共分8个自然区,即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内蒙、西北和青藏。n 自然亚区自然亚区:亚区的划分一般也是按照综合分析所有自然因素并找出主要矛盾(热量、水分、地形等)的原则来考虑的。n 自然小区自然小区:根据综合分析和探讨主要矛盾的原则,依不同的亚区内部区域分异规律 进行划分。1大兴安岭北部亚区、2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亚区、3松嫩平原亚区;1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亚区、2华北平原亚区、3黄土高原亚区;1江汉、秦岭亚区、2江南、南岭亚区;1两广、闽南及台湾亚区、2雷州、海南亚区、3南海诸岛亚区;1云南高原亚区、2横断山脉亚区、3滇南山间盆地亚区;1内蒙古东部亚区、2内蒙古中部亚区、3内蒙古西部亚区;1北疆亚区、2天山山地亚区、3南疆亚区、4阿拉善、河西亚区、5祁连山地亚区、6柴达木盆地亚区;1川西、藏东分割高原亚区、2东部高原亚区、3藏北高原亚区、4阿里高原亚区、5藏南谷地与喜马拉雅高山亚区。包括:n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了主要的分异因素,运用辩证的综合性原则,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了主要的分异因素,运用辩证的综合性原则,在区划指标的选取上,同一等级单位异质异量的多指标,不同一等级区划指标的选取上,同一等级单位异质异量的多指标,不同一等级 单位单位同质异量的指标。同质异量的指标。如自然区的同一级单位中,东部温度;西部水分;青藏地势。n在同一区域不同等级单位的划分上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法,在同一区域不同等级单位的划分上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法,如自然区(东部)是温度,自然亚区是热量。n自然区域的基本矛盾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矛盾,自然区域就是自然区域的基本矛盾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矛盾,自然区域就是这对矛盾引起的结果。在自然界没有纯粹的地带性自然区域,也没有纯粹这对矛盾引起的结果。在自然界没有纯粹的地带性自然区域,也没有纯粹的非地带性自然区域,所以每一个区域都是综合性特征的单位;的非地带性自然区域,所以每一个区域都是综合性特征的单位;n命名: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命名: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如:华北区,华北平原亚区。u方案的特点方案的特点n 区划的第一级单位应首先反映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域差异区划的第一级单位应首先反映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域差异三大自然三大自然 区,而不是区,而不是8 8个自然区,以个自然区,以8 8个自然区作为起始单位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个自然区作为起始单位不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无法与当前区划相对应,同时也没有反映人们生产活动的主要区域差异;又无法与当前区划相对应,同时也没有反映人们生产活动的主要区域差异;n 柴达木盆地的归属问题,柴达木盆地在地质地貌、地理位置以及形成发展柴达木盆地的归属问题,柴达木盆地在地质地貌、地理位置以及形成发展 上都与青藏高原有联系,尽管在景观方面与西北区相似,但也是青藏高原上都与青藏高原有联系,尽管在景观方面与西北区相似,但也是青藏高原 内部的分异;内部的分异;n 同级单位的区域对应问题,因为同级单位是异质异量,不同级单位的同质同级单位的区域对应问题,因为同级单位是异质异量,不同级单位的同质 异量,这就造成区划单位间的混乱,等级单位上的不平衡。异量,这就造成区划单位间的混乱,等级单位上的不平衡。u方案的不足方案的不足这个区划方案将全国分为三大自然区、这个区划方案将全国分为三大自然区、6 6个热量带、个热量带、1818个自然地区和亚地区,个自然地区和亚地区,2 28 8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9090个自然省。个自然省。这个方案的区划步骤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这个方案的区划步骤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n黄秉维方案黄秉维方案按地表热量的地域差异划分出按地表热量的地域差异划分出6个热量带和一个高寒区;个热量带和一个高寒区;按水分的地域差异划分自然地区,主要按干燥度指标并参照按水分的地域差异划分自然地区,主要按干燥度指标并参照 其他自然景观特征,概括地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其他自然景观特征,概括地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在一定热量、水分组合的自然地区的基础上,再以土壤、植被在一定热量、水分组合的自然地区的基础上,再以土壤、植被 条件为依据划分自然地带;条件为依据划分自然地带;根据自然地带内部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自然省。根据自然地带内部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自然省。中国中国综合综合自然自然区划区划简表简表土壤(亚类)、植被(群系纲)及土地土壤(亚类)、植被(群系纲)及土地利用相同利用相同亚地带亚地带(2828个)个)区划基本单元;确定土地区划基本单元;确定土地利用利用结构、作物品种、复结构、作物品种、复种指数;以种指数;以1313表示。表示。水热组合为基础水热组合为基础自然地带自然地带22干旱干旱1.2(1.5)21.2(1.5)2半干旱半干旱以以ADAD表示。表示。11.2(1.5)11.2(1.5)半湿润半湿润(1818个)个)确定土地利用及大农业方确定土地利用及大农业方向;向;116C16C8000C8000C热带热带016C016C45008000C45008000C亚热带亚热带-80C-80C32004500C32004500C暖温带暖温带以以表示。表示。-28-8C-28-8C17003200C17003200C温带温带景观与农业熟制;景观与农业熟制;-28C-28C1700C1700C寒温带寒温带(6 6个)个)体现地带性;体现地带性;最冷月平均最冷月平均气温气温10C10C积温积温热量带与热量带与亚带亚带体现非地带性;体现非地带性;以色相表示背景。以色相表示背景。综合特征:综合特征: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自然区自然区(3 3个)个)意义及说明意义及说明区划依据区划依据体系体系(引自: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黄秉维方案黄秉维方案(引自: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该方案是迄今我国最详尽而系统的自然区划,一直为农、林、牧、水、交通运该方案是迄今我国最详尽而系统的自然区划,一直为农、林、牧、水、交通运输及国防等有关部门广泛应用,影响巨大,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地方综合自然输及国防等有关部门广泛应用,影响巨大,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地方综合自然区划工作的深入。区划工作的深入。区划原则和方法既适合中国特点,又便于与国外相比较。区划原则和方法既适合中国特点,又便于与国外相比较。(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 自然区划的典范;(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 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3)方案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自然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4)第一次划分了三大自然区,1954年东、西两半壁基础上划分出来的 三大区,符合我国自然分异的基本规律,这是该区划的突出贡献的 一点;(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的特点:该方案的特点如下:*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分异规律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规律;*在高级区划单位中,主要反映地带性分异规律,首先是水平地带性,其次是垂直地带性;*采用不同区域相同级别的统一原则;*在高级区划单位中,交替使用主导标志法;*区划单位的命名:自然地区:采用温度带水分条件;自然地带:温度植被土壤;自然省:地理名称地貌名称。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这些区划的特点是:这些区划的特点是:*主要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业生产*区划以定性为主体区划以定性为主体*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地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引入地域系统研究,开展了生态地理区划研究。域系统研究,开展了生态地理区划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内涵和格局已发生重大改变,全球变化使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也人与环境关系的内涵和格局已发生重大改变,全球变化使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也在发生变化,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生态退化问题等日益突现,需求和技术的可在发生变化,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生态退化问题等日益突现,需求和技术的可行性使海域也成为重要的地域单元。行性使海域也成为重要的地域单元。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理理论等观念和理论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传统的区划方案也不能适应论等观念和理论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传统的区划方案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区划手段和方法更趋多元化,区划方案和体系趋于动态化,在此过程中,区划手段和方法更趋多元化,区划方案和体系趋于动态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型等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型等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起年代起2121世纪以来世纪以来在中国未来在中国未来2020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展展 望望n 主要体现在:主要体现在:(1)在研究方向方面,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正向着综合区划的方向)在研究方向方面,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正向着综合区划的方向 发展,研究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发展,研究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2)从研究方法来看,自然区划向定量研究发展,多元统计分析、)从研究方法来看,自然区划向定量研究发展,多元统计分析、模糊聚类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已应用于区划;模糊聚类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已应用于区划;(3)从技术手段来看,未来研究应着重于把区域考察、遥感方法及)从技术手段来看,未来研究应着重于把区域考察、遥感方法及 定位试验的多源数据融为一体,应用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定位试验的多源数据融为一体,应用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开展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综合研究和图文表达。开展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综合研究和图文表达。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赵济赵济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本书)(本书)a、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46%)、西北干旱区()、西北干旱区(27.3%)和青藏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26.7%)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东部季风区特征东部季风区特征季风影响显著季风影响显著,风向、降水、温度均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更替,风向、降水、温度均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更替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新构造运动上升幅度一般不大,海拔超过,海拔超过2000m2000m的山岭不多的山岭不多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少部分为草原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少部分为草原地表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地表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影响不大,在第四纪冰期受冰川影响不大,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比较混杂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比较混杂,并且有不少是从中生代末及第三纪保存下来的植物,并且有不少是从中生代末及第三纪保存下来的植物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区内自然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随距海区内自然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湿润情况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远近而变化的湿润情况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西北干旱区特征西北干旱区特征在晚近地质时期,在晚近地质时期,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有显著的差异上升运动,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部分地区上升幅度不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大,一部分上升很大,形成广大的高平原和横亘于高平原中的很显著的山脉著的山脉低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低处内陆且四周多山岭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下的微弱风化、微弱的物质移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动、微弱的水力侵蚀和堆积以及广泛的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即断续出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随距海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是决定区内自然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青藏高原区特征青藏高原区特征新第三纪以来新第三纪以来全区大幅度上升全区大幅度上升,形成平均高度,形成平均高度4000m4000m以上的大高原以上的大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由区外输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太阳辐射强,风力强,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入的水汽不多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在冰缘气候条件下比较强烈的物理风化与物质移地貌外营力主要是在冰缘气候条件下比较强烈的物理风化与物质移动,以及冰川和河流的搬运堆积动,以及冰川和河流的搬运堆积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比西北干旱区还要微弱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比西北干旱区还要微弱决定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界随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决定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界随高度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因素性因素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b b、自然地区和自然副区的划分、自然地区和自然副区的划分根根据据温温度度条条件件和和水水分分条条件件组组合合大大致致相相同同,区区域域气气候候的的成成因因基基本本相相似似,土土壤壤、植植被被、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等等方方面面有有一一定定共共同同性性而而划划分分,将将全全国国划划分分为为7 7个个自自然然地地区区:东东北北、华华北北、华华中中、华华南南、内内蒙古蒙古、西北西北和和青藏青藏第三节 中国自然区划方案依依据据地地形形的的差差异异、并并参参照照土土壤壤、植植被被的的差差异异划划分分,将将全全国国划划分分为为3535个个自然副区自然副区3 34 44 46 65 58 85 5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 地决定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 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并于2008年7月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中国内地31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陆地,未包括香港 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主导功能原则(2)区域相关性原则(3)协调原则(4)分级区划原则:(一)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 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 能优先。能优先。*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 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生态功能区的确定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的确定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应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宏观管理的需要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应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宏观管理的需要 出发,进行大尺度范围划分。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应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出发,进行大尺度范围划分。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应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在区划尺度上应更能满足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微观管理的需要。在区划尺度上应更能满足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微观管理的需要。按照中国的气候和地貌等自然条件,将全国陆地生态系统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然后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为3 个等级:(二)分区方法(二)分区方法(1 1)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全国根据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所具有的主导服务功能类型,将全国 划分为划分为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生态调节、产品提供与人居保障3 3 类生态功能一级区类生态功能一级区。(2 2)在生态功能一级区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生态功能在生态功能一级区的基础上,依据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生态功能 二级区二级区:生态调节功能、产品提供功能、人居保障功能生态调节功能、产品提供功能、人居保障功能。(3 3)生态功能三级区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的生态功能三级区是在二级区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系统与生态功能的 空间分异特征、地形差异、土地利用的组合来划分生态功能三级区。空间分异特征、地形差异、土地利用的组合来划分生态功能三级区。n东部季风生态大区东部季风生态大区n西部干旱生态大区西部干旱生态大区n青藏高寒生态大区青藏高寒生态大区全国生态功能一级区共有3 类31 个区生态功能二级区共有9 类67 个区生态功能三级区共有216 个(三)区划方案(三)区划方案包括:包括:n 生态调节功能区生态调节功能区n 产品提供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n 人居保障功能区人居保障功能区包括:包括:n 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生态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生态调节功能n 农产品与林产品等产品提供功能农产品与林产品等产品提供功能n 以及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以及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 二级生态功能区。二级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生态功能一生态功能一级区级区(3 类)类)生态功能二生态功能二级区级区(9 类)类)面积面积(万(万km2)面积比例面积比例(%)生态功能三级区数量(生态功能三级区数量(216个)个)及举例及举例生态调节生态调节水源涵养水源涵养237.9024.7850: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防风固沙防风固沙204.7721.3327: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防风固沙: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防风固沙土壤保持土壤保持93.729.7628:黄土高原西部土壤保持:黄土高原西部土壤保持生态调节生态调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201.0520.9434: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洪水调蓄7.060.739:洞庭湖湿地洪水调蓄:洞庭湖湿地洪水调蓄产品提供产品提供农产品提供农产品提供168.6317.5736:三江平原农业生产: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林产品提供林产品提供30.903.2210: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人居保障人居保障大都市群大都市群4.230.443:长三角大都市群:长三角大都市群重点城镇群重点城镇群8.030.8419:武汉城镇群:武汉城镇群(引自: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引自: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2008)思思 考考 题题1 1.掌握掌握中国中国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区划几大原则的概念区划几大原则的概念。2.2.简述区划原则简述区划原则和和方法的关系。方法的关系。3.3.掌握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及差异掌握三大自然区的基本特征及差异。4.4.分析分析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