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全)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773618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风险管理(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财务风险管理(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财务风险管理(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20XX年年5月月9日日目录目录一、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一、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三、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三、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一、内控框架一、内控框架1、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2、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巴林银行案例巴林银行成立于1762年,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从事多种银行业务,尤其擅长公司理财和投资管理,历来是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证券行,以其根基牢固、资金雄厚享誉世界。然而,1995年2月,由于巴林银行集团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从事巨额的金融期货交易,结果因投资失败造成10亿美元的亏损,导致巴林银行破产。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巴林银行案例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交易期货,由于里森业绩突出,巴林董事会采取一个政策,里森的操作可以先斩后奏,同时,让同时兼任前台首期交易员和后台结算主管的里森建立一个“88888”账户归结平时交易中的小错误。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账,但这个账户却用来交易。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巴林银行案例里森通过指示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账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为了弥补亏损,里森铤而走险,未经批准就做风险很大的被称作“套汇”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放弃保值大规模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而卖出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巴林银行案例在日经指数走势并未按照里森想法发展而造成亏损的时候,里森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都失败了,最终造成了10亿美元的亏损,而整个巴林银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最后巴林银行以1英镑的价格被收购。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巴林银行案例启示:监督松疏,控制不力 对海外部运作监督非常松疏 高额奖金的诱惑使高管不愿严加控制 调查人员走过场权利过于集中奖金结构忽视企业风险系数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的报告中,首次对内部控制作出了明确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目的在于保护企业财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两要素理论:1958年10月,美国会计师协会(AIA)在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中,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两个组成要素会计控制主要是指会计账务处理的控制程序与方法管理控制是指企业经营效率的控制程序与方法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三要素理论:1988年,美国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将内部控制结构划分为三个要素:控制环境-董事会、管理者、业主等人员对控制的态度与行为会计制度-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与方法控制程序-管理当局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控制程序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五要素理论:COSO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85年,美国五大会计职业团体为发起设立Treadway委员会,并成立了一个“发起组织委员会”,这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其目的是发起设立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并提供财务支持。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成立:由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财务经理协会(FEI)、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于1985年发起设立由包括来自产业界、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公司以及纽约交易所的代表的六个委员组成主席由前美国SEC委员James Treadway担任,所以简称“Treadway 委员会”主要目的是研究导致财务报告欺诈的因素,为上市公司及其独立审计师、SEC及其他监管者、教育机构提供建议。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1992年,COSO在其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COSO研究报告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内部控制制度产生背景八要素理论:2004年,COSO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将内部控制的要素进一步扩展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个要素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基本规范 应用指引 评价指引 审计指引 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正式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基本规范准确定位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规范确定了内部控制原则基本规范构建了五大要素基本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实施机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界定内部控制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定位内部控制目标: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全面性原则: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个方面重要性原则:关注重要业务与高风险领域制衡性原则: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各个方面相互制约与监督,并兼顾效率适应性原则: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相适应成本效益原则:权衡实施的成本效益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构建内部控制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做法经验,构建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建立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督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确定了五大要素: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基本规范基本规范 内 部 监 督信息与沟通控 制 活 动风 险 评 估内 部 环 境作业活动1作业活动2合规战略报告运营资产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控制活动控制活动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 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 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 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 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 制等。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内部监督内部监督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 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 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 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内部监督分为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 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是基本规范的具体细化,它包括以下三大类别:内部环境类:内部环境类指引有五项。控制活动类: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九项 控制手段类:控制手段类指引有四项。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内部环境类指引五项内容如下: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公司治理架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内部审计首席执行官提名委员会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不相容职务的原理:有些职务如同时由一人担任,其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二个人犯同种错误的概率比一个人犯同种错误的概率低。不相容职务分解到不同人来担任,将大大降低错误的可能性。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在确定职责时应尽可能地细化、明确、周全,应考虑到责任和权利的匹配。应要求各人员阅读相关部分,并在阅读后予以签字,避免事后的推诿。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组织结构设计 一般与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关:初期生存风险,直线制,集权。目的:快速反应,规模小可直接控制。成长期竞争压力,规模中等,直接控制不可能。优化流程,明确责权利,功能与组织划分合理。成熟及再创业期做大,做强,安全持久经营环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制度运作企业。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长远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难以实现。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欺诈威胁的渊源内部威胁竞争者 客户供应商董事会XX公司董事 普通员工其他经理层管理层XX公司董事会 外部威胁虚假财务报告虚报费用开销贪污挪用公款操纵股价虚假发票工业间谍/赏金贿赂骗取信用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求)E-Exposure(曝光)与个人强相关(潜在犯罪人)与组织强相关(潜在受害者)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下列风险: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建设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控制活动类应用指引包括以下九个大内容: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应用指引第13号外包业务;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资金活动资金活动是指企业筹资、投资和资金营运等活动的总称。企业资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无效融资,可能导致企业筹资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采购业务采购业务指购买物资、工程、服务和支付款项的过程,主要风险如下: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费。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制度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资产范围资产范围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企业资产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或生产中断。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 能过剩,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销售业务销售业务是指企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及收取款项等相关活动。企业销售业务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销售政策和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等,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等,可能导致销售款项不能收回或遭受欺诈。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销售业务流程,完善销售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确定适当的销售政策和策略,明确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定期检查分析销售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实现销售目标。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研究与开发指引是研究与开发指引是指企业为获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所开展的各种研发活动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或论证不充分,可能导致创新不足或资源浪费。研发人员配备不合理或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研发成本过高、舞弊或研发失败。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保护措施不力,可能导致企业 利益受损。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工作,根据发展战略,结合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要求,科学制定研发计划,强化研发全过程管理,规范研发行为,促进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有效利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控制手段类指引包括以下四项内容: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合同是合同是指企业与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企业合同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内部信息传递,内部信息传递,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 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 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 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漏或毁损,系统无 法正常运行。1)越来越多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认真、规范开展了内控测试、缺陷认定以及出具评价报告等工作并逐步体现企业自身特色。2008-2012年,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从1076家增加至2244家,披露比例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2)越来越多的注册会计师能够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如实出具内控审计报告。2012年,出具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至1532家,比例也增加至62%,均有较大幅度上升;内容上内控审计报告意见“差异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内控规范的现状和水平,内控审计报告的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2012年,共有153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占主板市场比为61.48%。其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为1506家,占比98.30%;非标意见共26家,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为20家,占比1.44%,否定意见为5家,分别是:北大荒、贵糖股份、天津磁卡、万福生科、海联讯,占比0.26%。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汇总标准无保留意见 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总计2012年公司数量15062051532占比98.3%1.4%0.3%100%2013年公司数量10382561069占比97.1%2.3%0.6%100%2013年截至4月28日,40家事务所共为1069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从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看,1038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2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了否定意见审计报告。非标意见所属行业分析2012年2013年工业1622公用事业45商业11房地产12综合31合计2531非标意见原因分析2012年2013年控制环境40风险评估711控制活动1220沟通与信息00监督21合计2531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上海家化(600315)2013年首家内控审计报告“否定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如下重大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中缺少主动识别、获取及确认关联方信息的机制,也未明确关联方清单维护的频率;无法保证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被及时识别,并履行相关的审批和披露事宜,影响财务报表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完整性和披露准确性,与之相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失效。贵公司在2013 年12月对上述存在重大缺陷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整改,但整改后的控制尚未运行足够长的时间。(促成否定意见的关键性重大内控缺陷)部分子公司尚未建立在会计期末对当期应付但未付的销售返利和运输费等费用总金额进行统计和预提的内部控制。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尚不够充分、对最新会计准则的掌握不够准确、财务报告及披露流程中的审核存在部分运行失效,未能及时发现对委外加工业务、销售返利、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分类、营销类费用在应付帐款与其他应付款的分类等会计处理的差错,影响财务报表中多个会计科目的准确性。上海家化的“否定意见”谁之过?关联交易发现始末2008年3月:上海家化集团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上海家化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出资沪江日化,前者持股10%,后者持股15%2009年2月:上海家化集团退管会在沪江日化的持股比例增加至15%,上海家化退管会的持股比例增至30%2011年11月7日:平安信托收购上海家化母公司家化集团100%股权2013年5月:上海家化集团退管会15%的股份全部退出,上市公司退管会持股比例减少至30%。7月,上市公司上海家化退管会30%的股份全部退出,沪江日化管理委员会解散2013年11月20日: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下发的整改决定书,指出上海家化与沪江日化发生采购销售、资金拆借等关联交易,存在未及时披露等问题,上海家化随即展开调查与整改2013年5月上海家化原董事长葛文耀被免除集团董事长职务,与大股东平安信托矛盾爆发,此时上海家化和沪江日化的关联交易开始暴露在人们面前上海家化披露的整改报告显示:公司正式承认沪江日化为其关联公司,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上海家化和沪江日化累计发生关联交易24.12亿元,其中,向沪江日化累计采购金额为14.33亿元,累计销售金额为9.79亿元,这些交易从未经过审计和披露;上海家化并对2009年与沪江日化发生的累计3000万元资金拆借关联交易进行了披露。上海家化于2008年和2009年与沪江日化签订借款协议,累计借款3000万元给沪江日化,并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浮20%计算收取利息。2012年,沪江日化归还借款,上海家化获得利息224.64万元。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二、内部控制制度应用解析三、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三、风险管理及案例分析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3、风险管理案例、风险管理案例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2008年9月15日特大新闻拥有158年历史,被称为“债券之王”,华尔街上的巨无霸之一,雷曼兄弟破产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2007年,雷曼兄弟良好的业绩使得CEO富尔德获得了高达2,200万美元的天价奖金。然而,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纽约时间12点30分,因美国银行和巴克莱银行放弃收购,雷曼兄弟宣布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当天,公司市值从前一个周末的460亿美元狂跌至仅1.45亿美元。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发展得如此好的巨无霸企业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崩塌?有没有措施可以防止这种崩塌?企业家需要思考!CFO更需要思考!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美国投资银行风险美国五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美林被收购;高盛、摩根士丹利转型。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2008年3月,拥有85年历史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行因占领抵押保证证券业务主要市场,税前利润曾一度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为全球盈利最高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贱价出售给摩根大通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2007年初,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投资次级房贷产品损失惨重,成为次贷危机最先的爆发点随着与抵押相关资产价值不断恶化,公司持续严重亏损,至08年初出现流动性危机严重资金短缺使得曾在2007年1月股价高达171美元的贝尔斯登不得不以每股2美元的贱价出让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在雷曼宣布破产的同日创办于1914年全球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受次贷危机拖累,美林证券蒙受了超过500亿美元的损失以及资产减计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已经从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逐渐扩展达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为避免步雷曼兄弟后尘,在美联储压力下,美林以总价约500亿美元被收购,此价格较之前收盘价溢价70%,但仅为美林股价峰值的三成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2008年9月21日,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据此,高盛和大摩将混业经营,一方面可以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以支撑其摇摇欲坠的投行业务;另一方面可以与其它商业银行一样永久享受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力。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高达33倍,高盛也达到28倍。市场繁荣时,投资者极少表示担忧,但萧条时,流动性风险便暴露无遗次贷危机中,摩根士丹利股价缩水近四成为避免其主要竞争对手美林、雷曼和贝尔斯登的结局,高盛和大摩选择转型以度过难关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美国金融系统最引以为豪、原本意义上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华尔街独立经纪的经营模式就此终结无论是破产重组、被收购还是主动申请转型,各大独立投行纷纷回归传统商业银行的怀抱,开始全面组件金融控股公司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美国投资银行危机原因:1、高风险业务占比过大:从收益构成看,高风险投资的利益损益和交易性损益比重增长迅速,比例过大;从具体业务看,过度依赖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财务比例看,举债经营比例过高 2、融资模式缺陷:过度依赖在货币市场上拆借资金维持经营运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3、投资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漏洞共同导致投行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管理能力较弱,流动性风险过大 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美国汽车巨头破产保护2009.4.30,具有85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2009.6.1,具有101年历史的全球最大汽车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向法庭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500强中,通用汽车名列第五。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中铝案例中铝2008年为了打破“两拓合并”,以每股近59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力拓英国公司12%的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2009年12月6日英国力拓公司股价最低跌至8.66英镑,中铝浮亏近120亿美元。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英国力拓股价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平安案例2007年11月,平安保险宣布,它以200亿元的代价收购了比利时富通银行的4.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且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2008年3月,平安保险再花38亿元增持富通银行的股权到4.99%。2009年4月8日,平安发布2008年年报,年报显示,2008年在全球股票市场大幅调整之下,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股票大幅亏损,对该项投资平安计提了2279亿元人民币减值准备。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美国市值损失最大的10家公司 货币单位:亿美元公司最高市值时间2010.2市值损失Cisco 思科5,570 2000.31,320 4,250 GE 通用电气6,010 2000.81,780 4,230 Intel 英特尔 5,090 2000.81,0904,000 Microsoft 微软6,420 2000.92,520 3,900 Nortel 北电网络 2,830 2000.7破产2,830 Lucent 朗讯2,850 1999.12110 2,740 AIG 美国国际集团 2,420 2000.12302,390 AOL 美国在线2,220 1999.1230 2,190 Exxon Mobil 埃克森美孚 5,090 2007.123,170 1,920 WorldCom 世通1,860 1999.4破产1,860 1、风险管理背景、风险管理背景企业目标与风险汇丰集团主席庞约翰认为:过去摧毁一座金融帝国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即使是经营了上百年的金融帝国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塌。企业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组织风险因素的4点分析GENERIC RISK FACTORS(1)机制特征对任一从属于组织的个人或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影响;多数渗透在组织或对个体的控制之中以自我防护;基本不受潜在犯罪人的控制;在给定的环境下,对所有的人起同等作用;其制定和操作由组织控制,一般与任何个人的影响无关;不受雇员流动变化的影响。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2)两类风险要素 潜在犯罪人舞弊机会的组织风险(O风险);能否揭露欺诈的组织风险(E1风险);对揭露的舞弊进行惩罚的性质和范围,即惩罚是当事人可接受的还是难以接受的组织风险。(E2风险);0风险是2个要素的产物:E1:揭露的概率;E2:事件的处理。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3).O风险的控制:O风险属于不可完全消除之风险,防范和控制O风险的措施:对每一雇员确定相应的最大限度“舞弊机会水平”(可容水平)。严禁“灾难性”机会水平。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4)E风险的控制 揭露欺诈的概率:揭露欺诈的概率有赖于内部控制制度。舞弊惩罚的性质和范围 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个人风险因素的3点分析 IDIVIDUAL RISK FACTORS(1)概念因人而异甚或同一人因不同时间而异的破坏因素。(2)特征 因其存在于分离的个人而难以控制;个人风险因人而异,因人而变难以判断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3)两类风险要素影响的3个来源 影响个人道德品质的天性 影响道德操行的公司因素(目标和价值观)引导个人道德操守的社会价值观 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与个人动机相关之N因素:如何将员工的犯罪动机锁定在其头脑“黑箱”中?缔造和谐的工作和人际环境,减少过度竞争;基于公司和个人业绩的表彰与奖励制度;员工资助计划和申诉渠道;新员工测试和筛选程序;对员工个人特征及工作习惯的一般了解及特别关注(与其工作之欺诈可能性强相关)。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个人欺诈的10项潜在因素:有失败经历者具较强的诈骗(cheat)倾向 人厌和自厌者较虚伪易作假(deceitful)感情冲动(impulsive)者,见异思迁(distractible)者,急功近利者(unable to postpone gratification)易犯欺诈罪 有良知(conscience 即公平,理解,自省,fear,apprehension and punishment)者对欺骗有较强的抵御力 理智者较无知者更正直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有教养者较无教养者更正直(与文化修养有关,与专业知识教育无关)诈骗与盗窃的发生率与人的作案冲动成正比人之所欲与其所处层次的不一致及攀比心态,驱使其撒谎、诈骗或盗窃过度的目标压力增加撒谎、欺骗及窃取他人成果的行为倾向生存竞争易引发欺诈 引自Lying,Cheatingand StealingBy GwynnNettler 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也。”杜牧 阿房宫 许多专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最 具威胁的欺诈来自企业内部。据美国和加拿大的估计:1/3的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程度(性质)的盗窃企业资产行为;以零售企业为例,30%的损失来自顾客行窃,70%为员工所偷盗。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安永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85%的严重欺诈行为源于在职员工;一半以上的欺诈者属于管理层,涉足欺诈行为的管理者,一般都有一年以上经验,欺诈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管理者,集中在新近提拔的管理者欺诈需要对企业情况的熟悉,需要权力。有50%的企业承认在2002年里曾经历过重大欺诈事件。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有人对中国100家被骗银行的研究中发现:60%属于内外牵连诈骗,其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88.8%;在内外牵连诈骗中,内外勾结诈骗造成的损失最大,占损失总额的79.6%;外贼与内外勾结造成的损失比为1:10;纯粹外贼诈骗成功率为32.5%,内外勾结成功率为91.7%2、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 “抢劫一家银行,不如拥有一家银行”这是银行家贼间的一句流行语,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存贷社崩溃事件。存贷社的集体贪污犯罪行为造就了1098个被告:580被定罪判刑,451人被判监禁。3、风险管理案例、风险管理案例柯达案例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立,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主要从事传统和数码影像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服务对象包括一般消费者、专业摄影师、医疗服务机构、娱乐业以及其他商业客户。业务曾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最高曾达14余万人,销售收入最高达141亿美元,曾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322位,市值曾达310亿美元。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柯达的资产为51亿美元,但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乔治乔治伊士曼伊士曼(George Eastman)1854年7月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因家境贫困,十四岁辍学到保险公司工作,周薪3美元,后又自学会计,进入罗切斯特银行工作,年薪800美元。1879年,伊士曼利用假期外出旅游,花了94美元买了一套照相机和显相设备,学会了摄影技术,从此迷上了摄影。由於当时的照相机太笨重,伊士曼利用英国摄影杂志上的知识开始改进摄影器材,并发明了用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银行辞职,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公司,全力研究摄影器材和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开创了伊士曼柯达公司的辉煌。1932年3月14日,乔治伊斯曼因患癌症,痛苦不堪,在留下一张字条“致我的朋友们:我的事都做了,还等什麼?”(To my friends,My work is done.Why wait?)后,以手枪对准心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柯达的辉煌柯达的辉煌1881年,伊士曼创办公司;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888年,伊士曼研制出第一架照相机,取名为“柯达”;1892年,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1896年,柯达成为希腊雅典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欧洲主要国家;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90%;1935年,柯达首次推出彩色胶卷产品;1964年,柯达即时拍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售750万架;柯达的辉煌柯达的辉煌1973年,柯达超小型匣式相机诞生,仅3个月在美国就销售了100多万架,全世界销量达1000万架;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1975年,柯达开发出数码相机技术,并将其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柯达与尼康合作推出了一款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2002年底时多达8000家;1997年2月,柯达市值达31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1999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达141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342位;在20世纪100年中,柯达共获得19,576项专利。柯达的衰败柯达的衰败2000年起,柯达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开始下降。2003年9月26日,柯达不得不宣布实施重大战略转变,将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员其现有20%的员工,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2011年10月1日,因市场获知柯达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股票一度暴跌68%,创下该公司自1974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柯达的衰败柯达的衰败2012年1月3日,柯达宣布因其股票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收到纽交所的警告,如果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2012年1月19日,柯达公司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2012年4月5日,股价再跌至每股0.27美元,1997年2月19日最高曾达每股94.75美元。柯达的衰败柯达的衰败年份销售收入净利润重组费用每股收益200014014.104.6220011320.86.60.2620021257.70.982.6420031292.54.80.8820041355.6*71.942005114(12.6)6.7(4.38)2006106(5.9)4.2(2.09)20071036.8*5.42.35200894(4.4)1.4(1.57)200976(2.1)2.3(0.78)201072(6.9)0.7(2.56)*2004年,出售子公司净收益4.8亿;*2007年出售子公司净收益8.8亿柯达的衰败柯达的衰败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重大战略失误:过于自信自己的传统技术优势,过度沉溺于短期丰厚回报,忽视外部环境特别是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影响。柯达创办以来一直保持着全球影像行业领先地位,并一直是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主要赞助商。日本富士公司是柯达的最强劲的对手。在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前夕,当柯达公司非常自信地与奥委会筹备组为赞助费讨价还价时,富士主动出击,积极申请参加赞助,且主动将赞助费由400万美元提高到700万美元,柯达放弃了洛杉矶奥运会官方胶片赞助商的机会,而竞争对手富士公司则借此立足美国市场。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早在1975年,柯达就已开发出数码相机,并于1991年生产出第一台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处于新技术的领先地位,但在此期间,因柯达传统胶卷和相机业务垄断美国市场,利润丰厚,故其发展重心仍一直围绕着传统业务,特别是希望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延续其传统业务的盈利期。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柯达的传统业务在上世纪的90年代实际上已处于成熟后期,从本世纪初开始已进入衰退期,此时必须要有新的替代产品,但由于上世纪90年代柯达忽视甚至压制数码相机的发展,柯达已拿不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经验教训经验教训实际上,上世纪80年代末,已有人敏锐地指出,摄影业的未来在数码,传统的胶片摄影必将被数码摄影所取代。故柯达的竞争对手富士、索尼、尼康、佳能等一直致力于数码相机的开发,新产品不断涌现,终于超越了柯达。而柯达没有审时度势,及时把握外部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导致柯达失去主要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失去了主要市场。结果大难临头,被市场所抛弃。叶莺说:“市场比最善变的女人更善变,比最无情的男人更无情。”柯达案例的启发柯达案例的启发董事会和高管层及时地识别出外部环境变化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作出有效地战略决策,是防范风险的最有效手段。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和欧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开办时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正常营运后的25年期内,每年度还将投入至少10亿澳元,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澳元汇率连续呈现上升趋势。澳元澳元澳元澳元/美元汇率美元汇率美元汇率美元汇率2003.03.310.60362007.03.300.8070 06.300.6674 06.290.8487 09.300.6801 09.280.8827 12.310.7500 12.310.88162004.03.310.75892008.03.310.9180 06.300.6889 06.300.9626 09.300.7147 07.160.9786 12.310.7790 07.310.94342005.03.310.7719 08.290.8639 06.300.7637 09.300.7996 09.300.7615 10.310.6680 12.300.7337 11.280.65722006.03.310.7159 12.310.6928 06.300.74332009.01.300.6438 09.290.7480 12.290.7913 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案例2008年澳元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冲高,2008年7月26日,澳元对美元汇率创下24年高点0.9786,是2001年4月低点0.4768的两倍,距离平价水平只有214个基点,因而有人预计可能会上冲至11的平价水平。为了锁定美元开支的成本,减低项目面对的汇率风险,公司签订了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案例这是一种复杂的高风险衍生产品,它的原理可近似看作中信泰富向对手方购买一个澳元兑美元的看涨期权以及卖出两个看跌期权,行权价格都是0.87。例如: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当澳元汇率高于0.87美元时,中信泰富以0.87每天买入1个单位外汇而获利,但有上限;当汇率下降到0.87以下时,则中信泰富必须每天以0.87的高价买入2个单位外汇,而且没有下限。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案例合约规定,每份合约利润达到15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澳元兑美元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钱。该公司持有的澳元合约到期日为2010年10月,当中信泰富手中所有的澳元合约加起来,最高利润总额可为5,150万美元,约合4亿港元。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所需要接受的澳元总额却高达90.5亿澳元,相当于485亿港元!V 损益 盈利 P 亏损 0.87 澳元兑美元汇率 中信泰富汇率变化盈亏示意图中信泰富汇率变化盈亏示意图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案例在合约开始执行的七月初,澳元对美元价格持续稳定在0.90以上,澳元一度还被认为可能上升到“平价美元”的地位。但是到了八月上旬,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除美元外的多个币种纷纷下挫,其中澳元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2008.7-10),贬值幅度超过29.2%。中信泰富案例中信泰富案例2008年10月20日早盘,中信泰富临时停牌,随后公司发出预亏公告称,因投资金融衍生品不慎,截至10月17日,中信泰富已变现亏损达8.077亿港元,仍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允价值计算亏损为147亿港元。这次外汇事件将使集团全年业绩出现亏损。根据会计准则,这些杠杆式外汇合约不符合对冲保值的会计准则。因此,这些合约必须按公允价值入账,一旦这些外汇出现变动,必须计入该公司当期的损益表。美国山登公司案美国山登公司案山登公司前身为美国 HFS 公司。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亨利西沃曼(Henry Silverman)在华尔街大名鼎鼎,素有“只要把钱投给西沃曼,不怕没钱赚”的称号,他的成名之招是通过借债来收购各类公司(LBO),利用各分公司之间的业务互补来达到“滚雪球”效应。经过多年的兼并与收购,西沃曼使HFS 成为一个集团控股公司,拥有的企业包括连锁旅馆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基金管理业等等。美国山登公司案美国山登公司案1997年5月,“HFS公司”与另一家名为“CUC 国际公司”达成兼并的协议。两公司在当年12月正式合并,并改名为“山登公司”。兼并后的“山登”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从消费品到商务服务的包罗万象的综合控股公司,共雇用3.4 万员工。美国山登公司案美国山登公司案在HFS与CUC合并前,HFS 公司的总裁西沃曼原是税务律师,一向对公司财务非常谨慎,对日常账目都仔细过目。CUC 公司的负责人弗布斯(Walter Forbes)却毕业于新闻专业,一向以企业大方向为重点,不过问细节。CUC公司1990年上市以来,公司的财务审计均由安永公司负责。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1998年3月31日,山登公司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由公司所有董事以及财务经理签名的年报。年度业务收入 净利润 1997 53.15亿 0.554 亿 1996 39.09 亿 4.24 亿 1995 29.92亿 3.03亿1998 年3 月20 日,山登公司的每股股价为40美元,市场总值为304.48亿美元。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4月9日西沃曼总裁突然得到山登公司财务总监的电话,告诉他有两个原CUC公司的财务人员举报说,过去数年、数季度中他们的上司指示他们虚报收入,指示他们“不管作什么,要么把收入提高,要么把成本费用减低,都要把净利润提上来”。这两位即将离任的财务员,口供上述证词后,又于4月14日宣誓签署了一项正式声明书。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4月15日股市收盘后,山登公司发布新闻:原CUC公司存在严重的财会假账问题,使实际的1997年度利润可能比原先报告的少1.15亿美元。次日股市一开盘,山登股票由上一交易日的35.63 美元跌至21.13 美元,最后以每股19.06美元收盘,跌幅为46.5%,山登的总市值损失约140 亿美元。市场产生强烈的信任危机。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1998年4月16日,山登公司立即雇用安达信公司,对山登公司所有的财务进行大清账。结果发现,原CUC 公司作假账,这种作假不只是在1997年度,而且也发生在1995年和1996年的账目中。据安达信的初步统计,山登公司在1997年度约多报了2.5亿美元的收入,1996年度多报了1.5亿,1995年度多报了1亿美元。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8月28日,山登将所有更正后的1995、1996和1997的年报重新送交美国证监会。当天,山登股票再跌至11.63美元。1998年12月14日,首席原告正式代表所有在1995年5月31日至1998年8月28日间(以下简称此期间为“集体诉讼期”)买过山登公司或CUC公司股票的自然人和法人,向山登公司、28位董事与要员、安永审计公司提出集体诉讼。1999年12月7日,山登公司、董事被告和首席原告向法庭提出他们同意和解,由山登公司向诉讼集体赔偿28.51亿美元。2000年3月17日,安永和首席原告通知法庭也达成和解,向诉讼集体赔偿3.35亿美元。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美国山登公司会计欺诈案案例思考:是什么导致西沃曼在这起兼并案中遭受如此大损失?对合作伙伴的了解不够深入!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