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772689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安全与防护职业安全与防护20152015年年7 7月月1职业安全与防护2015年7月2主 要 内 容1.相关法律法规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3.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4.职业病防治措施5.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用和维护6.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2主 要 内 容1.相关法律法规3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2.2.职业性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标准2.3.什么是职业病2.4.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准则3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4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环境自然 社会有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精神健康危害疾病疾病人类生存环境的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4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 环 境有害因素健5 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生产环境(职业环境)有害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精神健康危害职业性病损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生产环境(职业)的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5 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健康危6 附:讲卫生 防疾病 保健康 卫生:是指社会和个人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创造合乎生理要求和生产环境、生活条件所采取的措施。辞海 讲生活条件的卫生,预防各种疾病,保护每个人的健康。讲生产环境的卫生,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6 附:讲卫生 防疾病 保健康 卫生:是指社会和7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辞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现代汉语2.1.影响人类健康都有哪些有害因素7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8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职业危害因素(来源、法规)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8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职业危害因素(来源9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何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主要包括工业毒物,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9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2 职业性危10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电离、非电离)等。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0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11 (2)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不良工作体位。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1 (2)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12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照明。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安全防护。附: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2 2.2 职业性危害因素、13(4)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危害:强度(剂量)、接触机会及程度、个体因素、环境因素。作用: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基本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超过限值,并持续较长时间,则可能产生由轻到中的两种不同后果。不大时:出现职业特征;抗病能力下降;危害作用大时:引发职业病。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3(4)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危害:2.2 职业性危害因素14(5)按其法律分为十大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墨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尘、铸造尘、炭黑尘及其他粉尘(13小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等(11小类);化学物质类: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甲醇、酚、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有机磷农药等(56小类);物理因素类: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及局部振动(4小类);生物因素类: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3小类);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4(5)按其法律分为十大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5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环氧树酯、酚醛树酯、甲醛、松节油、紫外线、焦油、沥青、油彩等(8小类);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酸类、硫化氢、紫外线、放射物质、激光、三硝基甲苯等(3小类);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鉻及其化合物、鉻酸盐、氟化氢、硝酸雾、硫酸雾、盐酸物等(3小类);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鉻酸盐、焦炉烟气和氯乙稀等(8小类);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棉尘、不良作业条件等(5小类)。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5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环氧树酯、酚醛16 附: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氨、苯、苯胺、二硫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氟及其化合物、汞、碳酰氯、黄磷、甲醛、焦炉逸散物、肼;联氨、硫化氢、氯气、氯乙烯、铅:尘/烟、一氧化碳、三硝基甲苯等54种。确定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出的有毒物品,职业接触限值MAC1mg/m3或PC-TW1mg/m3 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 根据1990-2001年职业病统计年报,急性中毒前十名的毒物 根据1990-2001年职业病统计年报,慢性中毒前十名的毒物16 附: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N-1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值。化学有害因素包括三类;物理因素包括两类(PC-TWA 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的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超限倍数:对未指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2.2 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种类及标准17(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指劳18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存在或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339项;粉尘47项。18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9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 NO)OELs(mg/m3)备注MACPC-TWAPC-STEL2氨Ammonia7664-41-7203087二氧化氮Nitrogendioxide10102-44-051088二氧化硫Sulfurdioxide7783-06-4510163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7783-06-410296一氧化碳(非高原)Carbon monuxide630-08-02030339正已烷n-Hexane110-54-3100180皮 表1: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19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OELs(mg/m3)备注MA20 表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序号中文名英文名化学文摘号(CASNo)PC-TWA(mg/m3)备注总尘呼尘21煤尘(游离SiO2含量10%)Coal dust(frene SiO210%)42.538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50%游离SiO2含量80%游离SiO2含量80%Sdlica dust10%freeSiO250%50%freeSiO280%freeSiO280%14808-60-710.70.50.70.30.2G1(结晶型)47其他粉尘Particlesnototherwiseregulated8 超限倍数:对粉尘和未制定PC-TWA的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20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第二部分:物理因素 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适用于存在或产生物理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物理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工业卫生设计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工作场所超高频、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束、激光照射皮肤、微波、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制()、噪声、脉冲噪声、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分级13项21 22 表 9: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接触时间 接触限值dB(A)备 注5d/w,8h/d85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5d/w,8h/d85计算8h等效声级5d/w85计算40h等效声级表10: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n,次)声压级峰值dB(A)dB(A)n100 140 100n1000 130 1000n10000 12022 表 9:工作场所噪23附:安全生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安全生产事故 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伤亡多是突发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慢性的、积累性的、渐进式的,到一定程度才回表现出来;除某些重大恶性事故外,安全生产事故一般造成个别人的伤亡,而职业病危害因素则不然,只要作业场所存在危害因素,它就涉及到现场的所有人员;安全生产事故只危及职工本人生命安全,而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可能危及下一代(女职工影响较大)。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有时相互影响,如,作业环境不好,造成职工身体不适,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伤亡。23附:安全生产事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安全生产24图图1-1 1-1 职业安全的内涵职业安全的内涵24图1-1 职业安全的内涵25 2.3、什么是职业病 医学概念的职业病是指凡是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法定职业病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职业病防治法 25 2.3、什么是职业病 26 2.3.1 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射线、射线、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法定职业病。26 2.3.1 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27 2.3.2 2.3.2 职业病发生的条件 有害因素的性质。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作用于人体的量。生物因素除外,物理和化学因素对人的危害,都与量有关。一般作用剂量(dose,D)是接触浓度/强度(concentration,C)与接触时间(time,t)的乘积。D=Ct。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人体健康状况。人体健康的良差和某器官是否有疾患,决定对不同毒物的抵御能力和易感性,职业禁忌证就是最好的弥补措施之一。27 2.3.2 职业病发生的条件28 2.3.3 2.3.3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发病。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与病因有直接关系。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出现个别病人。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治疗,预后较好,康复较易。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28 2.3.3 职业病的特点292.3.4 我国职业病名单 1957年我国首次发布了关于试行“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职业病确定为14种。1962年新增加2种,将职业病确定为16种。1987年进行调整,将职业病确定增加到9类99种。2002年,为配合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原卫生部联合原劳动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确定增加到10类115种(P239-241)。2013年12月23日(国卫疾控发201348号)通知,国家卫计委会同安监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发布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确定增加到10类132种。292.3.4 我国职业病名单 1957年我国首次发布了30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名单 (国卫疾控发201348号)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一)尘肺病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病尘肺 (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肺炎 2.棉尘病 3.哮喘 4.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5.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名单 (国卫疾控发231 二、职业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 2.光接触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 4.黑变病 5.痤疮 6.溃疡 7.化学性皮肤灼伤 8.白斑 9.根据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 三、职业性眼病 1.化学性眼部灼伤 2.电光性眼炎 3.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1.噪声聋 2.铬鼻病 3.牙酸蚀病 4.爆震聋31 二、职业32 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5.铍病 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 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 11.铀及其化合物中毒 12.砷化氢中毒 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 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 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 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 23.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 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 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 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2 五、职业性化学33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中毒 33.一甲胺中毒 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5.二氯乙烷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 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 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 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 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 44.酚中毒 45.五氯酚(钠)中毒 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 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52.杀虫脒中毒 53.溴甲烷中毒 54.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55.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56.溴丙烷中毒 57.碘甲烷中毒 58.氯乙酸中毒 59.环氧乙烷中毒 60.上述条目未提及的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的其他化学中毒33五、职业性化学中毒 31.正己烷中毒 32.汽油34 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1.中暑 2.减压病 3.高原病 4.航空病 5.手臂振动病 6.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 7.冻伤 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34 六、物理因35 八、职业性传染病 1.炭疽 2.森林脑炎 3.布鲁氏菌病 4.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5.莱姆病 九、职业性肿瘤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7.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8.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 9.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 10.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11.-萘胺所致膀胱癌 十、其他职业病 1.金属烟热2.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3.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35 八、职业性传染病 36 附: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为了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卫生部颁布了职业病诊断标准,计110项。详见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目录(GBZ1-234)36 附: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颁布37 2.4、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基本准则 职业病的预防原则 一级预防(病因):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合理利用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减少劳动者职业接触的机会和程度,预防和控制职业性病损的发生。二级预防(发病):通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结合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以早期发现劳动者所遭受的职业性病损。三级预防:对患有职业性病损的劳动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3738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劳动者健康效应的关系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 劳动者健康效应接触剂量内剂量靶剂量早期生物效应疾病死亡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生产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环境监测、生物监测 职业卫生服务于健康促进:健康监护、教育培训 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制定38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劳动者39 需要三方面力量 行政领导:对劳动者健康负责,认真规划职业卫生工作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按WHO1994年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建议和业务要求,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劳动者自我保健:职业卫生(安监)与职业病防治(卫生)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职业病防治工作者肩负职业健康监护与诊断的责任。能在发病集丛的第一时间中起到侦查作用,需告知职业卫生工作者,加强或正常管理和监测作业场所中职业病有害因素。结果就会起到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39 需要三方面力量 行40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广义狭义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敏感人群标准毒性检测防治措施种类分布种类培培训40 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诊断与治疗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