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绪论--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772236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学检验--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血液学检验--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血液学检验--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Page 1Page 2Page 3Page 4Page 5 绪绪 论论 学学 习习 要要 点点1.1.熟悉血液学、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熟悉血液学、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的概念验的概念2.2.掌握血液学与检验的主要任务和作用掌握血液学与检验的主要任务和作用3.3.了解血液学的发展史了解血液学的发展史4.4.了解血液学与检验的新进展了解血液学与检验的新进展Page 6Page 3 一 血液学概述绪论绪论Page 7Page 2 血液学(hematology)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一一 血液学概述血液学概述Page 8n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起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综合性临床学科。n血液学检验(hematologic laboratory science)是以检验方法为手段,分析和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阐述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检测的一门学科。一一 血液学概述血液学概述Page 9Page 2 一血液学概述一血液学概述血液学新的领域:血细胞生物学和血液分子生物学等Page 10Page 3 血细胞的发展史血栓与止血的发展史二血液学发展史二血液学发展史Page 11Page 5血细胞发展史血细胞发展史关于血液我国最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国外在公元前34世纪也有人提及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显微镜问世,使人们认识到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9世纪中后期血细胞计数方法的发明和改善,红细胞来源于骨髓及血细胞染色方法的建立是血液学进入形态学研究阶段1900年红细胞ABO血型系统的确立开创了输血领域Page 121945年Coombs建立了抗人球蛋白试验,对免疫血液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证实镰状细胞性贫血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提出“分子病”,使血液学进入分子水平Page 13Page 6 18711876年发现红细胞具有携氧能力,且参与组织的呼吸作用20世纪20年代发现红细胞的体外 保存需葡萄糖,30年代用于体外保存血液,40年代逐渐建立血库1946肯定红细胞寿命120天左右,1959年以后对红细胞的糖代谢有全面了解 20世纪80年代将A型、B型转化 为O型血初步取得成功,并将Rh阳性转换为Rh阴性红细胞发展史红细胞发展史Page 14Page 10白细胞的认识Page 15Page 7白细胞的认识白细胞的认识18921930年已知中性粒细胞有趋化、吞噬和杀菌作用1910年报道单核细胞为“打扫战场的清道夫”,1976年之后称之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959年发现淋巴细胞可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并能有丝分裂和增殖,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转化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Page 16Page 10血小板的认识Page 17Page 8血小板的认识血小板的认识1842年发现了血小板,40年后了解到它有止血和修复血管的作用,1923年发现其黏附和聚集功能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发现血小板颗粒(PMP)Page 18临床血液学检验近年来新进展临床血液学检验近年来新进展n20世纪50年代 简陋:一台显微镜、几支吸血管、一块血细胞计数板、一个目视比色计加上一些玻璃片、染色液等,就是血液学检验的全部“家当”。n全血细胞计数(CBC)及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n红细胞病理相关分析:Wiliams血液学第6版将红细胞形态分为12类,17种。n白细胞病理相关分析:流式细胞分析仪,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白血病类的“恶变”细胞,FAB分类法转变为WHO的MICM模式。n血栓与止血相关分析: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Page 19Page 20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Page 21 血栓弹力图仪血栓弹力图仪Page 22Page 23Page 24Page 10血栓与止血的发展史血栓与止血的发展史p2000年以前,犹太人记载了血友病p20世纪50年代后对凝血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p60年代凝血机制的“瀑布学说”得到公认p70年代发现新的凝血与纤溶相关因子p80年代开展对纤维连接蛋白等黏附分子的研 究p 90年代至今对之前的深入研究,完善并修整瀑布学说,拓宽了血栓与止血的研究领域p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等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从分子水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age 25Page 15造血干细胞与造血调控造血干细胞与造血调控1896年细胞生物学家Wilson在他的著作中用到了“干细胞”这一术语1981年Evans和Martin首次从小鼠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成功用于体外培养20世纪初提出了造血干细胞的概念,知道60年代初,Tills等用致死量放射线照射实验小鼠进行骨髓移植,发现了造血干细胞1984年,Civin首先提出表达CD34抗原的细胞就是造血干细胞1979年,体外成功培养人造血祖细胞1990年,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之类的遗传性疾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Page 26Page 15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祖细胞、原始细胞、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两个基本特征Page 27Page 15u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结果。造血系统不断生成新的细胞以替代衰老退变的细胞,维持体内各类细胞数量的相对恒定u 造血调控是造血的基础研究,对于阐明造血机制以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病因分析等发挥重要作用u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造血微环境及造血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骨髓细胞构造的贴壁细胞层对造血都有调控作用Page 28Page 12三三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临床血液学与检验p 分析血液学和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p简述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的概念p解释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p阐述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Page 29Page 15(一)血液学与临床(一)血液学与临床1.血液病合并非血液系统疾病l巨幼细胞性贫血刻可因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而就诊于神经科和消化科l骨髓瘤可因肾衰竭就诊于肾内科,也可因骨痛或神经痛就诊于骨科和神经科l白血病可因出血等多种皮肤表现由皮肤科医师发现Page 30Page 152.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红细胞异常增高可见于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见于某些肿瘤,如脑肿瘤,肾肿瘤等贫血可见于消化系统疾病、肾衰竭、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全身衰竭等白细胞增高可见于绝大多数的感染,显著增高时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Page 31Page 15血液制品的应用血液制品的应用临床上根据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血液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清蛋白,球蛋白,凝血蛋白等进行输注来挽救生命和特效治疗临床输血液制品也可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应引起注意Page 32Page 17 利用血细胞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遗传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观察从而推动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检验医师要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只是,掌握实验技能,具有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沟通的能力血液学检验医师应正确掌握各种血液病和反应病情的有关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创新检验项目,能从事有关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程度血液病的临床知识,对疾病做出诊断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检验技师的责任(二)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二)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Page 33Page 15循证医学(EBM),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当前可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寻找证据包括证据查询和新证据探索应用证据是将找到的最新、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并验证这些证据的可靠性,是新证据探索的基础要求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最好的证据结合起来进行中和考虑,为每个病人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三)(三)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Page 34Page 15以当今最好的证据为基础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规范检验医学的研究设计和文献评价用当今做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深刻认识和评价诊断试验的科学性、诊断价值及临床适用性,一提供大量、充分、现金最佳的证据,结合每个患者的表现和疾病,谨慎而明确的予以应用,为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最佳的证据这就是循证实验医学(EBLM)Page 35Page 15循证血液检验医学(EBHLM),是对血液学检验的循证,其核心思想即为临床血液病医师的专业技能与现代系统研究所获得的最佳证据及患者的意愿、利益有机结合,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Page 36血液学实践循证的步骤血液学实践循证的步骤循证问题循证问题评价证据评价证据寻求依据寻求依据临床实践临床实践后效评价后效评价:Page 37Page 15思考题思考题血液学检验血液学检验血液学与血液学与血液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疾病关系检验技师检验技师的责任?的责任?什么是造什么是造血干细胞血干细胞血液主要血液主要有哪些成有哪些成分?分?Page 38Page 39第一章 造血基础理论 第一篇第一篇 造血检验造血检验Page 40第一章 造血基础理论 n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 n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 n第三节 造血细胞n第四节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n第五节 造血调控 n第六节 细胞凋亡Page 41 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1.掌握:胚胎期造血器官及造血特点;造血微环境的概念及组成;造血干细胞的概念、基本特征;血细胞生长发育阶段及过程。2.熟悉:髓外造血的概念及特征;造血祖细胞的概念、基本特征;骨髓间质干细胞的概念;造血细胞的临床应用。3.了解: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造血因子调控;细胞凋亡与自嗜。第一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Page 42第一节第一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造血器官与造血造血器官分为造血器官分为胚胎期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器官出生后造血器官髓外造血髓外造血Page 43造血造血造血器官造血器官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称为造血(hematopoiesis,hemopoiesis)。机体有完善的组织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增殖和成熟,这些组织器官称之为造血器官(hematopoietic organ)。Page 44(一)中胚层造血(一)中胚层造血 造血时间造血时间人胚第2周末人胚第9周时止。造血特点造血特点血岛形成血岛形成 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的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成团,称为血岛(blood island)。血岛是人类最初的血管和造血的生发中心。Page 45 产生主要有三种特殊产生主要有三种特殊HbHb:Hb-Gower1 Hb-Gower1 Hb-Gower2 Hb-Gower2 Hb-Portl and Hb-Portl and 同时产生少量同时产生少量HbFHbF。第六周后,逐渐被肝脏造血代替。第六周后,逐渐被肝脏造血代替。(一)中胚层造血(卵黄囊造血(一)中胚层造血(卵黄囊造血 )造血特点造血特点Page 46 卵黄囊血岛形成示意图 Page 47 (二)肝脏造血造血时间造血时间人胚第6周出生时。造血特点造血特点1.肝造血 由卵黄囊血岛造血干细胞迁移至肝脏所致。产生第二代幼红细胞,主要合成胎儿血红蛋白(HbF)。胚胎第4个月后生成粒细胞,但不生成淋巴细胞。Page 48 (二)肝脏造血造血特点造血特点2.脾造血 (人胚5周出生后)首先产生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5个月可以形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出生后只产生淋巴细胞。3.胸腺造血 (人胚6周7周)形成淋巴细胞,也可产生红细胞和粒细胞。4.淋巴结造血 (人胚7周出生后)终生形成淋巴细胞和浆细胞。Page 49 (三)骨髓造血造血时间造血时间造血特点造血特点人胚14周出生后。出生后唯一产生粒、红、巨核细胞的场所,也可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除产生HbF外,还可产生HbA和HbA2。Page 50人胚胎期造血器官及造血特点造血器官造血时间造血特点中胚层造血人胚2周末9周人体唯一的血管内造血,可形成第一代巨幼红细胞,产生Hb-Gower1、Hb-Gower2和Hb-portland肝脏造血人胚6周出生时形成第二代幼红细胞,4个月时可形成粒细胞脾脏造血人胚5周出生后首先产生红细胞,以后产生粒细胞,5个月可以形成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出生后只产生淋巴细胞胸腺造血人胚6周7周形成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红细胞和粒细胞淋巴结造血人胚7周出生后终生形成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骨髓造血人胚14周出生后出生后唯一产生粒、红、巨核细胞的场所,也可产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除产生HbF外,还可产生HbA和HbA2Page 51 二、出生后造血器官骨髓造血骨髓造血根据造血器官不同出生后造血分为淋巴器官造血淋巴器官造血Page 52 (一)骨髓造血 骨髓被封闭于坚硬的骨髓腔内中,肉眼观是一种海绵样、胶状的组织。健康成人骨髓约占体重的4.5(3.45.9),平均重量为2800g(1600g3700g)。骨髓按其组成和功能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骨髓分为红骨髓黄骨髓Page 53 1.有着活跃的造血功能。不同年龄的人群红骨髓的分布不同,5岁以下的儿童全身的骨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7岁后,长骨的骨髓中开始出现脂肪细胞。18岁时,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如颅骨、胸骨、脊椎骨、肋骨、髂骨以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红骨髓占全部骨髓的50左右。红骨髓红骨髓 Page 54 1.红骨髓主要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造血实质细胞组成,由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构成立体网架,各发育阶段的血细胞位于网孔中。红骨髓内有丰富的血管系统,血窦是最突出的结构。血窦内是成熟的血细胞,血窦间充满各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红骨髓红骨髓 Page 55 1.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区域性。(1)红细胞造血岛位于血窦附近,随着细胞的成熟逐渐贴近血窦壁,并通过内皮细胞进入血窦;(2)粒细胞造血岛远离血窦,位于造血索中央,成熟后能够移向血窦,穿过血窦壁进入血流;(3)巨核细胞常紧贴于血窦壁上,将其伪足伸入血窦内,当血小板成熟后从巨核细胞的胞浆分离出来直接释放进入血流。红骨髓红骨髓 Page 56 2.黄骨髓黄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被脂肪细胞替代成为黄骨髓。黄骨髓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的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如急性失血或溶血时)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健康成人黄骨髓约占骨髓总量的50。Page 57 (二)淋巴器官造血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黏膜淋巴组织 淋巴细胞聚集和免 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淋巴细胞产生、增殖分化和成熟的场所Page 58(二)淋巴器官造血1.胸腺 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可促进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胸腺素。2.脾 T、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之一,同时具有造血、储血、滤血和免疫反应等多种功能。3.淋巴结 出生后,淋巴结只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Page 59 (三)髓外造血 正常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的婴儿,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髓外造血常见于儿童,外周血中常出现较多幼稚血细胞及细胞碎片,常可导致相应器官肿大。肝髓外肝髓外造血造血Page 60一、胚胎期造血器官Page 61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 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称为造血微环境(hematopoieticmicroenvironment,HIM)。造血微环境是由骨髓基质细胞(stromal cell)、微血管、神经、细胞外基质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定义Page 62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造血微环境分为骨髓血管系统 骨髓神经 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 Page 63 一、骨髓血管系统 骨髓的静脉窦与集合窦统称为骨髓血窦。血窦壁的特点是:完整的血窦壁由内皮细胞、颗粒状基底膜和外皮细胞构成,但只有内皮细胞层是完整的。绝大部分血窦壁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骨髓血窦骨髓血窦Page 64 一、骨髓血管系统 平时血窦的窦壁无孔,当血细胞通过时,可形成一个临时通道。造血活跃时,窦壁孔隙增多,有利于发育成熟的血细胞释放入血。内皮细胞转运细胞的孔道常达2m3m,最大直径为6m,因此,穿越的细胞必须具有变形性。Page 65 二、骨髓神经 脊神经骨髓神经血管扩展或收缩血细胞的释放分支调节调节Page 66三、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 及细胞因子1.骨髓基质细胞2.细胞外基质3.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Page 67 1.骨髓基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样细胞脂肪细胞 巨噬细胞基质干细胞营养造血细胞,并支持其增殖和分化;分泌造血调控因子。Page 68 2.细胞外基质 分泌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糖蛋白蛋白多糖胶 原Page 69 2.细胞外基质作 用的 作 用细 胞 外 基 质构成微环境中有活力的结构支架,给造血细胞以支撑、保护和营养作用。粘附作用:介导造血细胞与基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相互识别、相互作用。介导造血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的粘附和信息传导。Page 70 3.细胞因子 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产生 调控改变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发育 基质细胞的增殖分泌状态 共同调节HSC归巢和增殖、分化 Page 71 第三节 造血细胞定义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胚胎直至成体的具有增殖、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全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 专能干细胞 分类能形成完整个体受精卵、胚胎干细胞能分化多种组织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质干细胞 能分化一种类型细胞肝干细胞、肠上皮干细胞 Page 72 一、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造血干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辩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定义特征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也称自我维持。多向分化能力,也称全能性。不均一性,即多态性。电镜下的造血干细胞Page 73 Till实验第一只小鼠全部骨髓X线照射小鼠死亡Page 74 Till实验第二只小鼠部分骨髓在x线照射区外造血衰竭 后逐渐恢复小鼠存活Page 75 Till实验第三只小鼠全部骨髓x线照射供体小鼠抽出骨髓或血液小鼠存活Page 76Till实验说明:骨髓或血液中存在着造血细胞的祖先,我们把这些血细胞的祖先称为造血干细胞。Till实验Page 77 一、造血干细胞表 面 标 志有CD34+、CD38-等,其中最重要的是CD34抗原。CD34+造血细胞是公认理想的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物。CD34+CD38-是造血干/祖细胞的表面标志。Page 78 二、造血祖细胞(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HPC)定义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丧失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特征一定的增殖能力 一定的分化能力 但与造血干细胞相比分化方向比较局限集落造血祖细胞Page 79造血干/祖细胞的部分特征特征造血干细胞 早期/晚期造血祖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强弱/无体内重建造血能力长期短期/无CD33阴性阳性CD34阳性阳性/阴性CD38阴性阳性HLA-DR阴性阳性Page 80三、造血干/祖细胞的临床应用 公认的理想靶细胞 胎肝干细胞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 基 因治 疗 Page 81 四、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MSC具有干细胞的共性,即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被诱导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特征利用MSC进行组织工程学研究的优势 取材方便且对机体无害。移植时不存在组织配型及免疫排斥问题。在治疗创伤性疾病中具有应用价值。骨髓间质干细胞Page 82 第四节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HPC 所有血细胞均来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造血微环境及细胞因子等诱导下,增殖分化为各系祖细胞,继续向下分化成为形态可辨认的各种原始细胞,经过幼稚阶段,最终进一步发育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成熟阶段细胞,释放进入外周血发挥作用。HSC various series blast cellsImmature cell Mature cellPage 83 一、血细胞发育 血细胞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历了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等过程。1.增殖 血细胞通过分裂使其数量增加的现象。血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Page 84 2.分化 血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一、血细胞发育一、血细胞发育Page 853.成熟 细胞定向分化后通过增殖和演变,由原始细胞经幼稚细胞到成熟细胞的全过程。一、血细胞发育Page 864.释放 成熟的终末细胞通过骨髓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一、血细胞发育Page 87二、血细胞生长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阶段 造血祖细胞阶段 原始及幼稚细胞阶段 维持造血干细胞数量衡定;是分化为各系祖细胞的源泉。细胞数量放大的主要阶段,对维持血细胞的数量起重要作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能力,在骨髓涂片中形态可以辨认。Page 88 三、血细胞的命名 骨髓造血细胞按所属系列分为六大系统:2.粒细胞系1.红细胞系 3.巨核细胞系4.淋巴细胞系5.单核细胞系6.浆细胞系Page 89各系血细胞分化发育阶段及名称Page 90 第五节 造血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成熟的调控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的调控。基因调控 微环境中细胞因子调控 细胞因子受体调控 细胞粘附分子调控 细胞外基质调控 细胞信号传递调控 维持正常的造血平衡Page 91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原癌基因 c-myc ras c-abl bcl-2 c-kit 正信号,促进细胞的增殖 抑癌基因 p53 WT1 NF1 PRB DCC Rb 负信号,抑制细胞的增殖1.2.Page 92信号转导的调控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 腺苷酸环化酶-cAMP-PKA 信号转导通路 PLC/IP3/DG信号转导通路 受调蛋白水解 依赖的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诱导或抑制细胞增殖与分化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3.酶偶联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Page 93 二、造血的体液调控细胞因子对造血的体液调控起着重要作用。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 按功能分类细胞因子造血抑制因子正向调控 负向调控 Page 94(一)造血的正向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FLT3配体 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因子 早期造血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小板生成素 其他细胞因子 GMCSF multi-CSF GCSF MCSF 晚期造血因子 Page 95(二)造血的负向调控因子 造血的负向调控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趋化因子 其他抑制因子 Page 96 第六节 细胞凋亡 (apoptosis)定义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在基因调控下细胞自主而有序的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细胞坏死(necrosis):是指细胞在生理过程中的意外死亡,常见于各种因素对细胞侵袭使细胞受到损伤,是一种被动的死亡过程。Page 97一、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细胞膜的变化 细胞质的变化 细胞核的变化 凋亡小体形成 Page 98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特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机制基因调控的程序化细胞死亡,主动进行(自杀性)意外事故性细胞死亡,被动进行(他杀性)诱发因素特定的或生理性各种病理性细胞数量单个细胞丢失成群细胞死亡质膜完整肿胀溶解破坏细胞核固缩碎裂为片断溶解破碎染色质凝集呈半月状模糊疏松线粒体肿胀通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肿胀破裂细胞器完整损伤内容物释放无有炎症反应无有核DNA降解为完整倍数大小的片段随机不规则断裂凝胶电泳梯状条带形分散形态 Page 99(二)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特征染色质DNA降解 胞质内Ca2+浓度增高 胞质内pH降低 RNA与蛋白质大分子的合成 Page 100 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是在基因调控下进行的。现已证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能影响细胞凋亡。基因调控启动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 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 Page 101c-myc基因 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p53基因 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 c-rel 基因 RB基因 ras相关基因c-abl基因Bcl-2基因家族Page 102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一)细胞凋亡普遍的生物学意义(二)血液系统细胞凋亡的意义 胚胎发育及形态发生、正常细胞群的稳定、防御和免疫反应、细胞损伤、老化、肿瘤的发生等均与细胞凋亡有关。活跃的细胞凋亡机制保持血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恒定;对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导致深入探讨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方法。Page 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