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772232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基血液基础知知识与相关疾病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血 液液 概概 述述 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体液组织,充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体液组织,充 满于循环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满于循环系统中,在心脏的推动 下不断循环流动下不断循环流动 血液具有运输、参与体液调节、血液具有运输、参与体液调节、保持内环境稳定及防御的功能保持内环境稳定及防御的功能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血 液液 组组 成成 成成 分分血血液液血细胞血细胞血浆血浆红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水(水(90909292)血浆蛋白等血浆蛋白等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网网织红细胞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加抗凝剂加抗凝剂自然沉淀或自然沉淀或离心沉淀离心沉淀血浆(血浆(55%55%)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血血 液液 的的 成成 分分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细胞的性质血细胞的性质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红 细细 胞胞形态:周边厚、中央薄、双面凹陷的圆盘形无核细形态:周边厚、中央薄、双面凹陷的圆盘形无核细 胞胞;具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具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数目:男:数目:男:4.34.35.5.8 8*10*101212/L/L;女:女:3.83.85.15.1*10*101212/L/L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阶段,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阶段,略大于成熟红细胞(直径略大于成熟红细胞(直径8.0-8.0-9.5 9.5 微米)其胞质中残存的嗜微米)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碱性物质核糖核酸(RNARNA)源自)源自有核红细胞。在红细胞发育过有核红细胞。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程中,RNARNA含量有明显规律性变含量有明显规律性变化,即由原始阶段较为丰富然化,即由原始阶段较为丰富然后逐渐减低,至细胞完全成熟后逐渐减低,至细胞完全成熟后消失或接近消失,即红细胞后消失或接近消失,即红细胞中网线状结构越多,表示细胞中网线状结构越多,表示细胞越幼稚越幼稚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常规报告单血常规报告单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形态:较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的有核血细胞;分形态:较红细胞体积大、数目少的有核血细胞;分 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成人:数目:成人:3.503.509.509.50*10*109 9/L/L功能: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功能: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 侵的病原微生物侵的病原微生物 40.0-75.0%0.4-8.0%0.0-1.0%3.0-10.0%20.0-50.0%40.0-75.0%0.4-8.0%0.0-1.0%3.0-10.0%20.0-50.0%白白 细细 胞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成熟后,进入血液或组织育成熟后,进入血液或组织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040一一7 75 5低于低于0.5100.5109 9/L 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吞噬功能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和吞噬功能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血 小小 板板形态: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无细胞核、形态: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无细胞核、圆盘形或杆形小体,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圆盘形或杆形小体,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在循环血中能存活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14天天 数目:成人:(数目:成人:(1 125253 35050)*10*109 9/L L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血 小小 板板生理:粘附易于附着在物体表面生理:粘附易于附着在物体表面 聚集之间互相粘着在一起聚集之间互相粘着在一起 吸附吸附血浆中凝血因子吸附吸附血浆中凝血因子 释放将贮存颗粒中的活性物质释放出来释放将贮存颗粒中的活性物质释放出来 收缩收缩蛋白收缩可促使凝血块紧缩收缩收缩蛋白收缩可促使凝血块紧缩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细胞的生成血细胞的生成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造造 血血 器器 官官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主要的造血器官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主要的造血器官胚胎成熟期:肝、脾、肾和淋巴组织胚胎成熟期:肝、脾、肾和淋巴组织4 4个月后的胎儿:骨髓开始造血个月后的胎儿:骨髓开始造血婴儿:几乎完全骨髓造血婴儿:几乎完全骨髓造血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骨骨 髓髓是出生后唯一的造血器官是出生后唯一的造血器官重量大约为重量大约为1500-30001500-3000g g成人红骨髓是造血的主力成人红骨髓是造血的主力黄骨髓可以转换为红骨髓黄骨髓可以转换为红骨髓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骨髓红骨髓造血组织造血组织网状组织网状组织血窦血窦为壁薄、管腔大而腔形不规则的毛细血管为壁薄、管腔大而腔形不规则的毛细血管造血细胞造血细胞网状细胞网状细胞网状纤维网状纤维不同发育阶段各种血不同发育阶段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正正 常常 骨骨 髓髓 象象 骨髓增生活跃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值正常(约粒、红比值正常(约为为2 25 5:1 1)巨核细胞易见到,以巨核细胞易见到,以产血小板型居多产血小板型居多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胞的2020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细胞的发生血细胞的发生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120120天,白细胞天,白细胞的寿命不等,血小板约为的寿命不等,血小板约为1414天天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补充,使外周血循环中血血细胞不断补充,使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细胞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即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即多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祖宗祖宗”来源:血岛中央的细胞来源:血岛中央的细胞形态:胞体小,核较大,胞质含核糖体形态:胞体小,核较大,胞质含核糖体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可自我复制可自我复制 *有很强的增殖潜能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具有多向分化能力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造血祖细胞造血祖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环境调节下,增殖分化成的由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环境调节下,增殖分化成的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它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它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增殖能力有限,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CSFCSF)作用下,分化成作用下,分化成红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造造血血干干细细胞胞分分化化途途径径示示意意图图多能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巨核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自我更新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最后消失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均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细胞的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保持潜细胞的分裂能力从有到无,淋巴细胞保持潜在的分化能力在的分化能力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的生成条件:造血原料以蛋白质、二价铁离子最为重要条件:造血原料以蛋白质、二价铁离子最为重要调节:受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的调节的调节过程:造血干细胞过程: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原始红原始红 细胞细胞早幼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l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骨髓和肝等 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处被巨噬细胞吞噬l血红蛋白中的铁质可被造血器官重血红蛋白中的铁质可被造血器官重 新用来造血新用来造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检查项目红细胞检查项目常用的红细胞检查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常用的红细胞检查项目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测定、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织红细胞计数、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降率测定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参考值:男性(男性(4.3-5.84.3-5.8)10109 9/L/L 女性(女性(3.8-5.13.8-5.1)10109 9/L/L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临床意义:生理性变化 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变化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生理性变化生理性变化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增高生理性增高:主要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增高35%35%)、高山居民(增高)、高山居民(增高14%14%)。毛细血管血比静)。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10%-15%10%-15%)。)。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 6个月个月-2-2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岁婴儿、造血功能减退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如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减少达减少达16%)16%)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变化1 1相对增多: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高热、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相对增多: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高热、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积烧伤等。2 2绝对增多:绝对增多:继发性增多:组织缺氧,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继发性增多:组织缺氧,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发绀性 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原发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1 1)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造血调控因子缺乏)、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幼粒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铁幼粒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 B1212缺乏缺乏性性DNADNA合成障碍)等。合成障碍)等。2 2)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内在与外在缺陷导致的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由于红细胞内在与外在缺陷导致的红细胞破坏过多。3 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参考值参考值 男性(男性(130-170)g/L130-170)g/L 女性女性(115-150)g/L(115-150)g/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形态检查常作为追踪贫血线索的一项重要检查红细胞形态检查常作为追踪贫血线索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其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及其他参内容,其与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结果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可以推断贫血的性质,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数相结合可以推断贫血的性质,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目增多,往往提示病理片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目增多,往往提示病理性改变。常见红细胞异常形态传统上可分为红细胞大性改变。常见红细胞异常形态传统上可分为红细胞大小、形状、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异常。小、形状、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异常。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小红细胞小红细胞 直径直径6 6微米微米 见于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见于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细胞增多症大红细胞大红细胞 直径直径1010微米微米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巨红细胞巨红细胞 直径直径1515微米微米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病。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病。细胞大小不均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1 1倍以上,见于严重倍以上,见于严重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0%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贫血。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25%25%),各种溶血性贫),各种溶血性贫血。血。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阻塞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阻塞性黄疸等。性黄疸等。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10%10%)。)。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泪滴形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多见)、其他贫血(少见)、骨髓病性泪滴形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多见)、其他贫血(少见)、骨髓病性贫血。贫血。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如PNHPNH。裂片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裂片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严重烧伤。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或严重贫血,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或严重贫血,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嗜多色性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嗜多色性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红细胞着色不一见于铁幼粒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着色不一见于铁幼粒细胞性贫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异常结构与排列异常红细胞异常结构与排列异常豪豪-焦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无脾症、脾萎缩、焦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脾切除、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脾功能低下。卡波环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白血病、卡波环见于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铅中毒、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和脾切除。巨幼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和脾切除。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核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严重缺氧、骨髓有核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严重缺氧、骨髓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红细胞自凝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红细胞自凝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细胞比容测定血细胞比容测定参考值参考值 男性(男性(40-50 40-50)%女性(女性(35-4535-45)%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红细胞压积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若红细胞数量正常,血红细胞压积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若红细胞数量正常,血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红细胞压积增高是真性红细胞增多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红细胞压积增高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当红细胞压积大于症的诊断指标,当红细胞压积大于0.70.7,红细胞为(,红细胞为(7-7-1010)10101212/L/L,血红蛋白大于,血红蛋白大于180g/L,180g/L,即可诊断。即可诊断。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红细胞平红细胞平均指数(均指数(MCV MCHCMCV MCHC)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压积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压积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全血粘度增加,严重者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严重者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平均指数参考值参考值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82-100)fL(82-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MCH)()(27-3427-34)pg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316-354316-354)g/Lg/L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平均指数计算公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PCV)1015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RBC/LfL飞升)例:红细胞3.601012/L,红细胞比积0.36,则:0.3610310123.601012MCVMCVMCVMCV10 fl10 fl2 21平均红细胞体积含量(MCV)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平均指数计算公式l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1012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个)l例:红细胞3.51012/L,血红蛋白120g/L(12g/dl),则l1201012l3.51012MCHMCHMCHMCH34.2PG34.2PG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平均指数计算公式l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l例:血红蛋白120g/L,红细胞比积0.36,l则:l120l0.36MCHCMCHC333G/L333G/LMCHCMCHC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平均指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可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及提示贫血的可能原因红细胞平均指数可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及提示贫血的可能原因正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MCVMCV,MCH MCH,MCHC MCHC 均正常,见于急性失血、急性均正常,见于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MCV MCV增高,增高,MCHMCH增高,增高,MCHCMCHC正常,见于叶酸、正常,见于叶酸、B12B12缺乏或吸收障碍。缺乏或吸收障碍。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 MCV降低,降低,MCHMCH降低,降低,MCHCMCHC正常,见于慢性炎正常,见于慢性炎症、尿毒症。症、尿毒症。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 MCV,MCH,MCHMCH,MCH均降低,见于铁缺乏、维生均降低,见于铁缺乏、维生素素B B6 6缺乏、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失血等缺乏、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失血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参考值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05-0.0200.005-0.020 网织红细胞绝对数:(网织红细胞绝对数:(24-4824-48)10109 9/L/L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 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2 2、评价疗效、评价疗效3 3、放疗和化疗的监测、放疗和化疗的监测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参考值参考值 0.03%0.03%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铅、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铅、汞、银等重金属及硝基苯、苯胺中毒。溶血性贫血、巨幼细银等重金属及硝基苯、苯胺中毒。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白血病等有时也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胞性贫血、白血病等有时也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白细胞的生成白细胞的生成调节:受多种细胞生成素的调节,常见集落刺激因子调节:受多种细胞生成素的调节,常见集落刺激因子 (一种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祖细胞分化的造血因子)一种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祖细胞分化的造血因子)过程:粒单核系祖细胞过程:粒单核系祖细胞原粒细胞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性中性中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性分叶核粒细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白细胞的破坏白细胞的破坏l中性粒细胞的平均寿命为中性粒细胞的平均寿命为3 34 4天。在人天。在人 体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体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 中停留中停留8 8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然后衰老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然后衰老 死亡死亡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巨核细胞的生成巨核细胞的生成巨巨核核细细胞胞的的生生成成是是一一个个复复杂杂的的细细胞胞增增生生和和分分化的过程,分为化的过程,分为4 4个阶段个阶段l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系祖细胞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系祖细胞l祖细胞的分化、增生产生巨核细胞祖细胞的分化、增生产生巨核细胞l巨核细胞的分化增殖巨核细胞的分化增殖l巨核细胞的成熟巨核细胞的成熟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参考参考值 (3.50-9.503.50-9.50)109/L109/L临床意床意义 白白细胞胞总数高于数高于9.509.50109/L109/L称称为白白细胞胞增多症;低于增多症;低于3.503.50109/L109/L称称为白白细胞减少症。外周胞减少症。外周血白血白细胞数量的胞数量的变化受生理状况和化受生理状况和许多病理因素的多病理因素的影响,其改影响,其改变的的临床意床意义见白白细胞分胞分类计数。数。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NEUT%)(40-7540-75)%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NEUT#)1.80-6.30 1.80-6.30 淋巴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LYMPH#)(LYMPH#)(20-5020-50)%淋巴细胞绝对数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1.10-3.20(LYMPH#)1.10-3.20 单核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MONO%MONO%)(3.0-10.0%)(3.0-10.0%)单核细胞绝对数单核细胞绝对数(MONO#(MONO#)0.10-0.60 0.10-0.60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EO%)(0.4-8.0%)(0.4-8.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EO#(EO#)0.02-0.52 0.02-0.52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嗜碱性粒细胞比率(BASO%BASO%)()(0.0-1.0%0.0-1.0%)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BASO#BASO#)0.00-0.060.00-0.06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症、感染、中毒、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白细胞变化情况。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1.1.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变化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变化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多为暂时性,去除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多为暂时性,去除影响因素后可恢复正常。这种变化与内分泌因素,通常影响因素后可恢复正常。这种变化与内分泌因素,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2.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大类:反应性增多和异常增生性增多反应性增多反应性增多 绝大多数细菌感染的白细胞为(绝大多数细菌感染的白细胞为(10-10-3030)10109 9/L/L,白细胞超过,白细胞超过303010109 9/L/L提示深部感染或腹提示深部感染或腹膜炎,超过膜炎,超过5050109/L109/L时,提示感染严重。时,提示感染严重。异常增生性增多异常增生性增多主要见于白血病,常见于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见于白血病,常见于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3 3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感染,如病毒感染,某原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感染,如病毒感染,某原虫感染等,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血液病,虫感染等,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转移癌;理化损伤,如放射线、苯、铅;脾骨髓转移癌;理化损伤,如放射线、苯、铅;脾功能亢进,如肝硬化、脾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功能亢进,如肝硬化、脾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及观察变态反应。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及观察变态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和炎症性疾病、嗜碱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和炎症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粒)等。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粒)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淋巴细胞淋巴细胞1.1.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恢复期或慢性期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恢复期或慢性期;肿瘤性肿瘤性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多为主)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成熟淋细胞增多为主)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组织移植术后,可作为监测组织巴细胞增生为主);组织移植术后,可作为监测组织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指标之一。2.2.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流行性感冒、常见于流行性感冒、HIVHIV感染、结核病的早期、放射治感染、结核病的早期、放射治疗等。疗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如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感染(如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病(急、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液病(急、慢性单核细胞或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等。单核细胞白血病)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等。肤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等伤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1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在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这些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粒细胞可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这些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义。(1 1)大小不均)大小不均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常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2 2)中毒颗粒)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易出在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易出现中毒颗粒。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越多,感染、中毒情况现中毒颗粒。含中毒颗粒的中性粒细胞越多,感染、中毒情况愈严重。愈严重。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1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3 3)空泡形成)空泡形成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常见于感染、败空泡是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常见于感染、败血症等。血症等。(4 4)杜勒小体)杜勒小体杜勒小体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常见于杜勒小体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常见于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严重感染,如肺炎、麻疹、败血症和烧伤等。(5 5)退行性变)退行性变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的细胞。常见于衰老和病变的细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2 2、棒状小体、棒状小体棒状小体对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重要价值,主要见于急性棒状小体对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重要价值,主要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少见),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少见),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无。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则无。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3.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1 1)核左移)核左移再生性核左移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退行性核左移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粒细胞缺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粒细胞缺乏症等。乏症等。(2 2)核右移)核右移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感染、尿毒症等。在炎症恢复期,一过性核右移是正常现象,感染、尿毒症等。在炎症恢复期,一过性核右移是正常现象,但在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是预后不良的征兆。但在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是预后不良的征兆。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4.4.中性粒细胞胞核形态的异常中性粒细胞胞核形态的异常(1 1)多分叶核粒细胞)多分叶核粒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及恶性血液病等。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及恶性血液病等。(2 2)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和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恶性贫血,也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白血病。合症和白血病。(3 3)双核粒细胞和环形杆状核粒细胞)双核粒细胞和环形杆状核粒细胞常见于常见于MDSMDS、粒细胞白血病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粒细胞白血病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异常白细胞形态异常白细胞形态5 5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异形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EBEB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等。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受调节:受IL-11IL-11、TPOTPO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过程: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胞质脱落即成过程: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裂解、胞质脱落即成 血小板血小板 巨核细胞仅占骨髓有核细胞的巨核细胞仅占骨髓有核细胞的0.50.5,但一个巨核但一个巨核细胞可产生细胞可产生200 200 77007700个血小板。进入血液的血小个血小板。进入血液的血小板,一半以上在外周血中循环,其余的储存于脾板,一半以上在外周血中循环,其余的储存于脾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内质网形成的网状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当每个小区被完全隔开时即成为血小板,一个个血小板通过静脉窦窦壁内皮间的空隙从巨核细胞脱落,进入血流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在正常人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消耗血小板在正常人体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消耗l衰老的血小板在肝脾中被吞噬衰老的血小板在肝脾中被吞噬l发挥生理功能时被消耗发挥生理功能时被消耗 释放全部活性物质释放全部活性物质 融入血管内皮细胞融入血管内皮细胞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血小板的破坏血小板的破坏l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的消耗可以通过巨核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的消耗可以通过巨核 细胞的不断分化成熟来补充细胞的不断分化成熟来补充l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的损耗只能依靠外界血小板在病理情况下的损耗只能依靠外界 作用来补充作用来补充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拓拓展展知知识识载玻片要求制备血涂片使用的载玻片要有很好的清洁度。新载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应用清洗液或10%盐酸浸泡24小时,然后再彻底清洗,烤干备用。血涂片的制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制备方法取血一小滴,置载玻片的一端1cm 处,左手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片接近血滴,使血液延推片边缘展开适当的宽度,使推片与载玻片呈30-45度角,匀速、平稳地向前移动推片制成血涂片。一张良好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涂片染色(瑞氏染色法)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拓拓展展知知识识染色原理瑞氏染液由酸性燃料伊红和碱性燃料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不同的细胞由于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一样,对各种燃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而染成不同的颜色,所用缓冲液PH6.4-6.8。血涂片的染色血涂片的染色染色待血涂片干透后,将血涂片平放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3-5滴,约一分钟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轻轻摇动血涂片或用吸球对准血涂片加液处轻吹,使染液充分混匀。染色5-10分钟,用流动的蒸馏水从血涂片一端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谢谢 谢谢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