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基础概论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746588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基础概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药理学基础概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药理学基础概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 O G O 药理学药理学 三三.药理学的概念药理学的概念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作用规律及其原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与药学的提供基本理论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医学与药学的桥梁。桥梁。药理学药理学二二.药理学的基本内容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1.1.总论总论-药理学基础概论药理学基础概论 2.2.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3.3.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 4.4.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5.5.利尿药与脱水药利尿药与脱水药 6.6.心血管系药心血管系药 7.7.造液与造血系药造液与造血系药 8.8.抗过敏药抗过敏药 9.9.子宫平滑肌兴奋与抑制药子宫平滑肌兴奋与抑制药 10.10.呼吸系统药呼吸系统药 11.11.消化系统药消化系统药 12.12.激素类药激素类药 13.13.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 14.14.抗恶性肿瘤药抗恶性肿瘤药 15.15.免疫功能调节药免疫功能调节药 16.16.抗奇生虫药抗奇生虫药 17.17.实践部分实践部分药理学药理学L O G O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一一.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1.1.药物,药物,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过指对机体原有的生理功能或生化代谢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疾病以及用于计划生育。2.2.毒物,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药品药品(符合应用、(符合应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贮运安全)贮运安全)二二.药理学的基本任务药理学的基本任务 1.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阐明药物作用规律与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理发挥药物最佳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论依据 2.研究开发新药,发现现有药物的新用途研究开发新药,发现现有药物的新用途 3.为其他医学学科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为其他医学学科的研究探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方法据和研究方法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三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原体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原理、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理、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物作用的内容,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布、代谢及排泄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间变化的规律。研究药物和机体(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研究药物和机体(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 药理学的发展简史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一一.传统本草阶段传统本草阶段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二二.近代药理学阶段近代药理学阶段 德国德国R.BuchheimR.Buchheim(1820-1879)(1820-1879)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建立了第一个药理实验室,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写出了第一本药理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位药理学教授三三.现代药理学阶段现代药理学阶段 合成筛选The Long Road to a New Medicine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IIIIII期临床试验临床前安全有效性药物制剂候选化合物初步安全有效性研究设计申请证书上市 药理学与新药研发药理学与新药研发L O G O第二章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一.几个基本概念几个基本概念 1.1.药物作用: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 2.2.药物效应:药物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 举例:肾上腺举例:肾上腺 3.3.兴奋: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增强(肾上腺素)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增强(肾上腺素)4.4.抑制: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减弱(氯丙嗪)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减弱(氯丙嗪)二二.药物作用的方式药物作用的方式 1.1.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局部作用: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如:碘酊的皮肤消毒作用、碳酸氢钠中和胃酸等。全身作用: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 关部位发挥作关部位发挥作如:硝酸甘油抗心绞痛 2.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原发作用):直接作用(原发作用):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细胞所引起的作用。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细胞所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强心作用。间接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继发作用):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细胞所引起的作用。药物通过直接接触组织细胞所引起的作用。如口服地高辛的强心作用。药物作用药物作用二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强心苷强心苷毛毛 果果芸香碱芸香碱2、特点:、特点:选择性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较小剂量选择性与剂量密切相关,一般药物在较小剂量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量增加,选择性降低,或常用量时选择性较高,随着剂量增加,选择性降低,中毒量时可产生更广泛作用。如苯巴比妥随着剂量增中毒量时可产生更广泛作用。如苯巴比妥随着剂量增加,可依次产生加,可依次产生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麻醉,最后麻痹中枢,可引起死亡痫、麻醉,最后麻痹中枢,可引起死亡。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产产生生原原因因:药药物物的的化化学学结结构构、机机体体(包包括括病病原原体体)的的组组织织结结构构及及生生化化功功能能、药药物物在在体体内内的的分分布布、药药物物与与受体结合及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受体结合及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强,使用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活性较强,使用针对性强,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1.1.治疗作用: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治标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2.2.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 副作用: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是药物固有的作用。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可以预料,难以避免。可以预料,难以避免。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三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特点: 后遗效应: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残存的药理效应 反跳现象:反跳现象: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指少数有过敏体质的病人 对某些药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知,与药物使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无法预知,与药物使用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用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救无效 三三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特异质反应: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 三致反应: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致畸、致癌、致突变 继发反应: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一.一.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剂量与效应(量效关系)1.1.量反应: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 字或量的分级表示: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血压,血糖等 无效量无效量 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量 极量极量 最小中毒量最小中毒量 最小致死量最小致死量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量效关系治疗量治疗量剂量与效应剂量与效应v剂量的概念剂量的概念v 无效量: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v 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最小有效量(阈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刚引起效应的剂量。v 最大有效量(效能):最大有效量(效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引起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中毒的剂量。v 常用量(治疗量):常用量(治疗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剂量。v 强度(效价强度):强度(效价强度):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药物产生一定效应所需要的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剂量。剂量与效价成反比。v 安全范围:安全范围: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2.2.质反应:质反应:药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死亡等 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50:A A 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 B B 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 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50: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使全部实验动物有一半死亡所需的 剂量。剂量。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50):):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使全部实验动物半数产生有效的作 用所需的剂量用所需的剂量。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LD50/ED50=LD50/ED50 安全范围安全范围=ED95=ED95 与与LD5LD5之间距离之间距离 效能:效能:最大效应最大效应 效价强度:效价强度: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 四四 量效关系量效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一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 如: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1.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抗代谢和促代谢药 2.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 3.3.对酶的影响:对酶的影响:酶促或酶抑制剂酶促或酶抑制剂 4.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5.5.影响免疫机制: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免疫增强或抑制药二二.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1.1.受体的概念受体的概念 受体: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 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配体与药物配体与药物 配体: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受受点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 特定部位特定部位 ,也即配体结合位点。,也即配体结合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和药物药物的内在活性的内在活性v(1)激动剂(兴奋药):)激动剂(兴奋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药物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药物v(2)拮抗剂(阻滞药):)拮抗剂(阻滞药):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药物。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药物。按其作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用性质可分为 v1.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可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v2.非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能不可逆地作用于某些部位而妨碍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并拮抗激动药的作用。v(3)部分激动药:)部分激动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弱的药物。具有激动药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弱的药物。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和拮抗药双重特性。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2.2.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3.3.受体的特性受体的特性 饱和性:饱和性:数量有限数量有限 特异性:特异性:有选择性有选择性 可逆性:可逆性:可被置换可被置换 高灵敏度:高灵敏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 多样性多样性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4.4.受体调节受体调节 定义: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 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 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 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 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L O G O第三章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一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 1、主动转运(上山转运)、主动转运(上山转运)特点:特点:(1)药物逆浓度差转运)药物逆浓度差转运 (2)耗能)耗能 (3)需要载体参与)需要载体参与 (4)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有饱和现象及竞争性抑制2、易化转运、易化转运 特点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2)不耗能)不耗能 (3)需要载体参与)需要载体参与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简单扩散,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影响因素:a、药物的理化性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分子量:脂溶性、分子量 、解离度解离度 b、膜面膜面积和膜两和膜两侧的的浓度差度差 c、药物的物的pKa与体液的与体液的pH值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归纳:凡是能与体液凡是能与体液发生中和反生中和反应的的药物解离多,物解离多,吸收少,排泄多;反之吸收少,排泄多;反之则解离少,吸收多,排泄解离少,吸收多,排泄少。少。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 依靠载体依靠载体 有竞争性和特异性有竞争性和特异性滤过,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分子量100100)水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2.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 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 3.3.膜动转运膜动转运 胞饮胞饮 胞吐胞吐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吸收分布分布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排泄排泄一、吸收一、吸收 1.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2.2.影响吸收的因素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 机体因素: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 3.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 胃肠道给药胃肠道给药 A A 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 B B 分子量小,脂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分子量小,脂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 C 首关效应首关效应 口服的口服的药物首次物首次经过胃胃肠道、道、肠黏膜和肝黏膜和肝脏就就时被肝被肝药酶催化代催化代谢,使,使进入体循入体循环的的药量减少的量减少的现象象。(具有饱和性)。(具有饱和性)活性药物活性药物 大多数大多数无活性药物无活性药物 极少数极少数门静脉门静脉酶酶无活性或无活性或低活性物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活性降低产生活性产生活性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 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 避免被破坏,起效快避免被破坏,起效快 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 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 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二二.药物分布药物分布 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药物从血循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过程。影响包括过程。影响包括 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饱和性饱和性 竞争性竞争性 可逆性可逆性药物药物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结合物结合物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2.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3.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碘碘 甲状腺,钙甲状腺,钙 骨骼骨骼4.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pH 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5.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胎盘屏障胎盘屏障血血脑脑屏屏障障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物的体内过程程v(二)(二)细胞膜屏障胞膜屏障v(1)血)血脑屏障:屏障:血管壁与神血管壁与神经胶胶质细胞形成的血胞形成的血浆与与脑细胞外液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的屏障和由脉络膜膜丛形成的血形成的血浆与与脑脊液脊液间的屏障。的屏障。v(2)胎)胎盘屏障:屏障:胎胎盘绒毛与子毛与子宫血血窦间的屏障。的屏障。大多数大多数药物都能穿物都能穿过胎胎盘屏障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度和快慢不同。三三.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1.1.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 2.2.方式方式 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 结合反应结合反应 第一相反应第一相反应 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 3.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非专一性)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 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 诱导和抑制。诱导和抑制。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4 4 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物的体内过程程v四、四、药酶的的诱导剂和抑制和抑制剂v药酶的特点:的特点:选择性低、性低、变异性大、易受异性大、易受药物的物的影响而出影响而出现增增强或减弱或减弱现象。象。v药酶诱导剂:凡能凡能够增增强药酶活性的活性的药物物(巴比(巴比妥妥类、苯妥英、苯妥英钠、利福平等)。、利福平等)。合用合用时,使其他,使其他药效力下降,并可效力下降,并可产生耐受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增加其他药的的剂量。量。v药酶抑制抑制剂:凡能凡能够减弱减弱药酶活性的活性的药物物(异烟(异烟肼、西咪替丁、保泰松等)。、西咪替丁、保泰松等)。合用合用时,使其他,使其他药效力效力增增强,并可,并可产生中毒,生中毒,应减少其他减少其他药的的剂量。量。四四.排泄排泄 1.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药物的原形或代谢 产物通过排泄器官产物通过排泄器官 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或分泌器官从体内 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出体外的过程。2.2.肾,主要排泄器官肾,主要排泄器官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的分泌 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3.3.胆汁排泄: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肝肠循环药物药物无活性结合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胆囊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肝脏肝脏4.4.其他途径其他途径胆道胆道小肠小肠原型药物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道吸收肠道肠道酶酶门静脉门静脉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一)(一).时量,时效曲线时量,时效曲线 1.1.时量,时效曲线时量,时效曲线 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 为纵座标,用药后时间为纵座标,用药后时间 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 出一条曲线出一条曲线第二节第二节 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 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药峰时间,药峰浓度药峰时间,药峰浓度 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二)时量曲线的意义 1、时量曲线的形态的意义 2、时量曲线的时间段 潜伏期、显效时间、达峰时间、残留期3、曲线下的面积(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1、稳态浓度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2、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 3、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给药途径与药时曲线的关系 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药动学参数及应用药动学参数及应用 1.1.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意义意义(1 1)Vd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2 2)推)推测药物分布范围。(测药物分布范围。(3 3)推测药物剂量)推测药物剂量 2.2.消除半衰期(消除半衰期(t t1/2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3.3.时量曲线下面积(时量曲线下面积(AUC)AUC)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4.4.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A A,进入体循环药量,进入体循环药量 D D,给药剂量;,给药剂量;5.5.清除率(清除率(CLCL)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的药物从体内被消除干净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的药物从体内被消除干净 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指标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指标血浆浓度的动态变化血浆浓度的动态变化三三.药物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动力学 1.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 的百分比消除。的百分比消除。2.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3.3.非线性消除非线性消除 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L O G O第四章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因素一一药物方面的药物方面的因素因素 二二 机体方面的机体方面的因素因素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剂量和剂型剂量和剂型2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和时间和时间3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一一.剂量和剂型剂量和剂型 1.1.剂量剂量 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在不同剂量或浓度下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在不同剂量或浓度下 作用强度不同作用强度不同 用途不同用途不同 2.2.剂型剂型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同一药物,剂型不同,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 液体吸收快,肠溶片、缓释和靶向制剂各有特点液体吸收快,肠溶片、缓释和靶向制剂各有特点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同一药物,剂型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药物的作用不同 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副作用和毒性不同副作用和毒性不同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二二.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给药途径和时间、次数 1.1.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 起效时间不同起效时间不同 静注静注吸入吸入肌注肌注皮下皮下口服口服 直肠直肠皮肤皮肤 作用效果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2.2.给药时间给药时间 饭前用药起效快,饭后用药刺激性小饭前用药起效快,饭后用药刺激性小 根据用药结果选择用药时间,催眠药,利尿药根据用药结果选择用药时间,催眠药,利尿药 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昼夜差别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昼夜差别 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增加给药次数半衰期短的药物,应增加给药次数 毒性大或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间隔毒性大或消除慢的药物,应延长给药间隔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 物物 作用和效应的变化。作用和效应的变化。即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所改变,即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被另一种药物所改变,使前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其结果是药使前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明显变化,其结果是药 物的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生物物的半衰期、血浆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生物 利用度、峰浓度等均可发生改变。利用度、峰浓度等均可发生改变。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A.A.相加作用: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 代数和,称相加作用。代数和,称相加作用。B.B.增强作用: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 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C.C.增敏作用: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 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 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A.A.药理性拮抗: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 激动剂与该受体结合激动剂与该受体结合 B.B.生理性拮抗: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 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 C.C.生化性拮抗:生化性拮抗:酶诱导作用酶诱导作用 D.D.化学性拮抗:化学性拮抗:络合作用等络合作用等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 1.1.药动学方面药动学方面 妨碍药物的吸收妨碍药物的吸收 A.A.胃肠道胃肠道pHpH改变改变 B.B.形成络合物形成络合物 C.C.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酸性药物结合能力强酸性药物结合能力强 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影响药物生物转化:加速或减慢生物转化加速或减慢生物转化 影响药物排泄:影响药物排泄:A.A.尿液酸碱性可影响酸碱性药物的重吸收尿液酸碱性可影响酸碱性药物的重吸收 B.B.水杨酸等主动转运分泌药因竞争载体影响排泄水杨酸等主动转运分泌药因竞争载体影响排泄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 2.2.药效学方面药效学方面 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效应器或同一生化过程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效应器或同一生化过程 生理性拮抗或协同:生理性拮抗或协同:产生相同或相反效应产生相同或相反效应 受体水平的拮抗或协同:受体水平的拮抗或协同:作用于同一受体作用于同一受体 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 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3.3.药物体外相互作用药物体外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相互作用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 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易产生沉淀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易产生沉淀 相互作用引起药物失效相互作用引起药物失效 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官能团的变化发生化学反应,引起官能团的变化 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 塑料可吸附静注药物塑料可吸附静注药物一一 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因素药物方面因素反复用药1、产生耐受性2、药物依耐性1年龄年龄2性别性别3遗传异遗传异常常二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4病理病理情况情况5精神因素精神因素6机体对药物反应机体对药物反应一一.年龄年龄 1.1.小儿小儿:组织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皮肤、胃肠、体液比重、皮肤、胃肠、体液比重、血浆蛋白结合能力、肝肾功能血浆蛋白结合能力、肝肾功能 2.2.老年人:老年人:组织和生理功能减退组织和生理功能减退 胃肠、肝肾功能、药物敏感性胃肠、肝肾功能、药物敏感性二二.性别性别 1.1.女性女性体液占体重比率比男性低,脂肪反之体液占体重比率比男性低,脂肪反之。2.2.妇女生理期妇女生理期二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三三.遗传差异遗传差异 1.1.遗传基因异常遗传基因异常四四.病理情况病理情况 1.1.胃肠疾患胃肠疾患 2.2.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3.3.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4.4.营养不良及其他营养不良及其他 五五.精神因素精神因素 1.1.安慰剂: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安慰剂:影响自主神经的功能二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六、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六、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1.1.变态反应,过敏体质患者变态反应,过敏体质患者 2.2.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药效会逐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药效会逐 渐减弱,须加大剂量才能显效。渐减弱,须加大剂量才能显效。躯体依赖性:躯体依赖性:因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欣因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欣 快感,中断用药即产生戒断现象快感,中断用药即产生戒断现象 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某种愉快感觉,使用用药后产生某种愉快感觉,使用 药者精神上渴望周期或连续用药药者精神上渴望周期或连续用药 二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3.3.快速耐受性: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快速耐受性:药物在短时间内反复应用数次后 药效递减直至消失药效递减直至消失4.4.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耐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5.5.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时出现的症状停药反应: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时出现的症状 二二 机体方面的因素机体方面的因素第五章第五章 处方形式审查处方形式审查一、处方概念和意义概念: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医疗文书,是患者取药的凭证。意义:法律上、经济上、技术上二、处方的结构 前记、正文、后记组成三、书写处方注意事项,共九条四、处方制度五、处方类型:法定处方、协定处方、经方与古方、医师处方六、处方书写的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和格式与举例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药理学的任务与内容二、四查十对四查十对v四查:四查:v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查处方,查药品,查配伍禁忌,查用药合理性药合理性v十对:十对:v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对药名,对剂型,型,v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对规格,对数量;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对临床诊断。量;对临床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