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727339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职业病危害与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安全与防护职业安全与防护20152015年年7 7月月2主 要 内 容1.相关法律法规2.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3.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4.职业病防治措施5.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用和维护6.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33.常见职业危害因素防护 3.1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3.2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防治 3.3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3.4 辐射的危害与防治 3.5 高温作业的危害与防治 3.6 职业危害因素防控措施 3.7 职业病防治措施 3.8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服务内容 4 3.1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粉尘 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来源与分类:来源:物质开采;加工;加热;有机物燃烧不完全。种类:无机;有机;混合性。5 理化特性对健康危害的作用 根据来源、分类及其理化特性不同,可判断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从卫生学角度出发,主要考虑其理化特性: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接触时间:游离SiO2含量、mg/m3、h。粉尘的分散度:越小危害越大,3-5微米呼吸性粉尘(肺泡)10-15微米可吸入性粉尘(沉积上呼吸道)。粉尘的硬度:机械损伤、粉尘的溶解度:溶解度越高作用越低,石英难溶解,危害越大。粉尘的荷电性:荷电性高的容易被滞留。粉尘的爆炸性:煤尘达到35g/m3可爆炸。6 进入机体的途径 呼吸道、眼睛、皮肤 粉尘在呼吸道的过程 鼻咽气管主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型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7对健康影响 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作用:尘肺病;有机粉尘所致呼吸道疾患 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哮喘等;局部作用;中毒作用、毛囊炎等;吸系统对生产性粉尘的防御和清除机制 鼻腔、喉、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肺泡巨噬细泡的吞噬作用。83.1.2 粉尘控制措施 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预防尘肺病的最根本的措施。概括八个字:风,通风除尘;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与净化;护,个体防护;革,改革工艺与设备的产尘量;管,科学管理;教,加强宣传教育;查,定期测定检查。卫生保健措施 接尘工人健康体检 就业前 定期 离岗 追踪 个人防护与个人卫生 法律措施 职业病防治法尘肺防治条例等有关规范标准。93.1.3 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种类:矽肺、煤工尘肺、水泥工尘肺、陶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13种 尘肺病X线分期的临床表现:壹期:重体力劳动时感到口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咳嗽;贰期:中体力劳动或一般工作时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胸痛;叁期:休息或静止不动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带痰。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进行对症治疗,所用药物只能控制其发展,不能根治。沉默的呼吸10尘肺病肺脏与正常肺脏的对比113.2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防治 生产性毒物 毒物:指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性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中毒:指在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生产性毒物: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职业中毒: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12 来源与存在形态 来源: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废渣 形态:气体、蒸汽、雾、烟、气溶胶尘 进入人体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消化道少见。呼吸道 肺 血液循环 分布全身 消化道 肝脏解毒 血液循环 分布全身13 毒物体内的过程 分布 随血液循环分布全身,主要结合力(HB)。生物转化 代谢酶的作用下,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亦称代谢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四类反应。排出 肾脏 呼吸道 消化道 其他 蓄积 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除而逐渐在体内积累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14 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因素毒物的化学结构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联合作用个体易感性 职业中毒的表现形式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慢性中毒:长期小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带毒状态 接触工业毒物,但无中毒症状和体征。其他职业病。致突变、致癌、致畸。对生殖功能及下一代的影响 铅、二硫化碳。15主要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铅、锰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炎。震颤常见于锰中毒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重症中毒时可发生脑水肿。呼吸系统 一次大量吸入高浓度的有毒气体可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长期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肿。16 血液系统 铅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一氧化碳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组织缺氧。消化系统 汞盐、砷等毒物大量经口进入时,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肠胃炎。铅及铊中毒时,可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绞痛,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吸入酸雾,可使牙釉破坏、脱落。四氧化碳、溴苯、三硝基甲苯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17 泌尿系统 汞、砷化氢、乙二醇等可引起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管综合征等。其他 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接触铬、铍的工人皮肤易发生溃疡,如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砷等皮肤黑变病,甚至诱发皮肤癌。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可引起刺激性眼结膜炎或角膜炎,严重者可引起化学性灼伤。溴甲烷、有机汞、甲醇等中毒,可造成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有些工业毒物还可诱发白内障。18职业中毒诊断 职业病诊断标准目录(GBZ3-2002-GBZ94)职业中毒急救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急救原则:脱离中毒环境,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场所,注意保持呼吸通畅。19 综合防毒措施 技术措施 消除毒物;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浓度,使其低于国家职业卫生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加强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法律措施 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范及标准20 附:职业中毒 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金属与非金属 铅、汞等。刺激性气体 氯气、氨、光气、二氧化氮等。窒息性气体 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机溶剂 苯、甲醛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胺、硝基苯等。高分子化合物 聚乙烯等。农药 有机磷酸酯类、拟除虫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百草枯等。21 金属与非金属 应用广泛,尤其在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和其他制造工业以及在油漆、涂料和催化剂生产上大量使用。通过矿山开采、冶炼、精炼和加工后成为其他工业用的金属原料。因此,从矿上开采、冶炼到加工成金属以及应用这些金属时,都会对车间和工作场所造成污染,给工人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铅、汞、砷、镉、锰、铍、鉻、镍、锌、铊、锡、锑、磷、硒、硼等。毒理:每一种金属其毒性和靶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临床表现,并在组织中蓄积发挥生物效应,引起慢性中毒。22 铅中毒 理化特性 蓝灰色金属,有延展性。不溶于水,溶于稀盐酸、硝酸,加热至400500度时产生大量铅蒸气,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凝集成烟尘。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表现为口内金属甜味、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腹胀、腹绞痛、贫血等。应急处理 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毒者及时脱离作业岗位。23 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0.0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0.15mg/m3(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0.03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0.09mg/m3(烟);IDLH浓度700mg/m3,属粉尘或烟 密闭、局部排气、除尘、呼吸防护。注意女工防护。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24 汞中毒 理化特性 银白色液态金属。不溶水,可溶于硝酸。常温下,生成汞蒸气;易与硫、卤素元素结合,能与多种金属形成汞齐。健康损害 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神经、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昏、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口干、流涎、牙龈肿痛、溃疡、皮炎、少尿、无尿、长期过量接触出现情绪激动、烦躁、睡眠障碍、牙龈萎缩、牙齿松动、震颤及肾损害。25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降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设备或墙壁上吸附的汞可用碘加热熏蒸,数小时后再用水冲洗。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0.02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0.04mg/m3;IDLH浓度280mg/m3 无警示性,属于蒸气。严禁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避免洒落。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26 刺激性气体 是指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酸:无机酸,硫酸、盐酸、硝酸、鉻酸;有机酸,甲酸、丙酸、乙二酸、丙烯酸。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卤素元素:氟、溴、碘。无机氯化物:光气。卤烃类;酯类;醚类;醛类(甲醛);酮类;氨(胺)类;强氧化剂(臭氧);金属化物;氟代烃类;军用毒气(氮芥气)。以上多数化合物的刺激作用都有酸有关。27 毒理:酸可以从组织中析出水分、凝固其蛋白质,使其坏死;氨胺类遇水形成碱,可由细胞中吸出并皂化脂肪;氧化剂可直接或通过自由基氧化,导致细胞膜氧化损伤。刺激性气体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特点是引起眼、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反应,刺激作用过强时,可引起喉头水肿、肺水肿以及全身反应。28 氯气中毒 理化特性 氯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气体。溶于水,与氢气混合可发生爆炸。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刺激皮肤、黏膜。表现为流泪、咽痛、咳嗽、胸闷、气急,重者呼吸困难、咳白色或粉红色痰、口唇青紫、昏迷、窒息。可引起皮炎。长期接触可致牙酸蚀病等。29 氨中毒 理化特性 氨为无色、具有强烈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常温下加压可液化。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氨水(氢氧化铵),呈强碱性,能碱化脂肪。与空气混合时,能形成爆炸性气体。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表现为流泪、流涕、咳嗽、胸闷、重者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态氨可致呼吸道、皮肤、眼睛灼伤。30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面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或眼污染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IDLH浓度360mg/m3 避免直接接触液态氨。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备。钢瓶泄漏是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逸出。工作场所禁止吸烟。31 光气中毒 理化特性 光气即碳酰氯,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霉草气味。易溶与苯等有机溶剂,可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毒性比氯气大10倍。与乌洛托品作用生成无毒的加成物。健康损害 可进呼吸道进入人体。遇水生成盐酸后有刺激性,主要损害呼吸系统。表现为畏光、流泪、咽痒、呛咳、气急、胸闷、恶心、伴有头昏、头痛等,经1-2h症状缓解期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咳白色痰或粉红色泡沫状痰、口唇指端青紫。32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面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应注意迟发反应,保持呼吸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时先用温水化冻;保暖、静卧;皮肤或眼污染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最高容许浓度(MAC)0.5mg/m3;IDLH浓度8mg/m3 嗅阈高于卫生标准。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使用防爆电器设备。钢瓶泄漏是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逸出。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33 甲醛中毒 理化特性 无色液体,有强刺激性,溶于水。遇明火可燃烧,爆炸。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表现为流泪、眼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和鼻、咽喉部烧灼感、咳嗽、气短、哮喘。皮肤接触可致荨麻疹、瘙痒和斑丘疹。34 二氧化氮中毒 理化特性 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可溶于水,生成硝酸,有腐蚀性。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表现为咽痛、胸闷、咳嗽、咳痰、可有轻度头昏、头痛、无力、心悸、恶心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口唇青紫,甚至昏迷或窒息。35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其水溶性小,应注意迟发反应,保持呼吸通畅,去除污染衣物时先用温水化冻;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5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0mg/m3;IDLH浓度96mg/m3,属酸性气体。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36 窒息性气体 是指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的有害气体的总称。分类 单纯窒息性气体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氮、氢、乙烯等惰性气体。化学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氢化氰、苯胺等。按中毒机制不同又分为2类 血液窒息性气体:组织血红蛋白与氧结合 一氧化碳等 细胞窒息性气体:主要抑制细胞呼吸酶 硫化氢、氢化氰等。37 毒理: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CO、HCN、H2S和CH4。大气中O2经由呼吸道到达肺泡,然后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Hb结合成HbO2,在经血液循环送至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最终经过组织中的气体交换才得以进入细胞。在细胞内O2借助呼吸酶的作用,将糖、蛋白质、脂肪等养料转化为能量,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与此同时生成CO2和H2O,这就是氧气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的全过程。窒息性气体可破坏上述中的某一环节,从而引起机体缺O2乃至窒息。38 硫化氢中毒 理化特性 无色气体、有腐败臭鸡蛋气味。溶于水、与空气混合可发生爆炸。与浓硝酸或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对金属有强腐蚀性。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刺激黏膜。表现为流泪、畏光、眼刺痛、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抽搐、呼吸困难。吸入高浓度可立即昏迷、可致猝死。39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或眼污染后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肺骤停,必须现场行心肺复苏术,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最高容许浓度(MAC)10mg/m3;IDLH浓度430mg/m3。由于能引起嗅觉疲劳,警示性低。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40 一氧化碳中毒(非高原)理化特性 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有爆炸性,是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神经系统。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块、烦躁、步态不稳、意识不清、重者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可致迟发性脑病。41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安静;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必须现场行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IDLH浓度1700mg/m3。无禁示性。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42 甲烷中毒 理化特性 甲烷俗称沼气,为无色、无臭、无味的易燃气体。常是煤矿爆炸的原因(瓦斯爆炸),自然极限5%15%,爆炸极限5.3%14%。健康损害 可进呼吸道吸入。主要是缺氧表现。轻者为头痛、头晕、乏力、呼吸加速、心率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脱离接触呼吸新鲜空气后症状可迅速消失。严重者可表现烦躁、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共济失调、昏迷,若不及时脱离现场接触,可窒息死亡。43应急处理 迅速脱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注意保温,间歇给氧,必要时选用高压氧治疗。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给予复苏。对症处理,注意防治脑水肿。忌用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如吗啡等。防护措施 生产过程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防发生意外事故。矿井要严格安全通风和瓦斯浓度的定期检查制度,当环境中甲烷量达到2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进入下水道、沼气池等有可能产生甲烷的工作场所时,应充分通风后方可进入。44 有机溶剂 是指用于作清洗、去油污、稀释和萃取剂;许多溶剂也用作原料以制备其他化学产品,约3万余种。常见的苯及苯系物(甲苯C6H5CH3二甲苯C6H4(CH3)2二氯乙烷C2H4CI2正乙烷C6H14。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汽油、乙醇等。化学结构:同类者化学毒性相似 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吸入与分布:挥发性经呼吸道。生物转化与排出。毒理:多具有脂溶性,摄入后分布于富含有脂肪的组织,神经、肝脏等、血液、骨骼、肌肉、皮肤,尤其肥胖者,甚至致癌。45 苯中毒 理化特性 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无色液体,挥发性强,易燃,蒸汽有爆炸性。健康损害 可进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主要损害神经和造血系统。短期大量接触可引起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嗜睡、步态不稳,重者发生抽搐、昏迷。长期过量接触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46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时用肥皂水清洗,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6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0mg/m3;IDLH浓度9800mg/m3。密闭、局部排风、呼吸防护。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和照明设备。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47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是指苯或其同系物(甲苯、二甲苯、酚)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NH2)或硝基(-NO2)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氨基或硝基化合物。常见的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理化性质:沸点高、挥发性低、常温下呈固体或液体状态,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醇、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苯胺沸点184.4,硝基苯为210.9,联苯胺高达410.3。接触机会:制药、染料、油漆、印刷、橡胶、炸药、农药、香料、油墨及塑料等生产工艺过程中。如,苯胺制造染料和作为橡胶促进剂、抗氧化剂、光学白涂剂、照相显影剂等;联苯胺常用于制造偶氮染料和作为橡胶硬化剂、塑料薄膜;三硝基甲苯用于国防、采矿、筑路等工农业生产。48 毒理:主要以粉尘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皮肤吸收。液态经皮肤吸收等为重要。肝脏代谢,大部分代谢最终产物经肾脏随尿排出。主要引起血液及肝肾,各种衍生物结构不同,其毒性也不尽相同。如苯胺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tHb)较快;硝基苯对神经系统明显;三硝基甲苯对肝和眼晶体损害明显;邻甲苯胺可引起血尿;联苯胺和萘胺可致膀胱癌等 诊断:职业性苯的氨基和硝基化物急性中毒诊断标准:GBZ30-2002 中毒处理:急性处理;慢性处理。中毒的预防和控制:49 高分子化合物 是指分子量高达几千至几百万,化学组成简单,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的化合物,故又称聚合物。来源与分类 天然、合成;有机、无机。性质与用途 性能 机械、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方面,表现强度高、质量轻、隔热、隔音、透光、绝缘、耐腐蚀、成品无毒或低毒等特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涂料和胶粘等;应用于各个领域。生产原料 煤焦油、天然气、石油裂解气和少数农产品。以石油裂解气应用最多。50 氯乙烯中毒 氯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在生产中产生的。理化特性 黄绿色气体,有强刺激性。溶于水。遇明火、高温可燃烧、爆炸,产生有毒气体。与氢气混合可爆炸。健康损害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体。主要损害肝、脾和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胸闷、气急、站立不稳等,严重时意识不清。长期过量接触可致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肝血管肉瘤。也可引起肢端溶骨症。51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或眼污染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各至少20min;呼吸困难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防护措施 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25mg/m3。无有效过滤方法,采用供气式呼吸防护。密闭、局部排风。禁止明火、火花,高热,使用防爆电器设备。发生泄漏时将泄漏口朝上钢瓶泄漏是将渗漏口朝上,防止液态气体逸出。52 农药 是指用于防止、控制或消灭一切虫害的化学物质或化合物。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6版 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常用分类(根据靶生物划分):杀虫剂:有机酸酯类(有机磷等)主要原料三氯化磷、冰醋酸、甲醇、乙醇、苯等,中间体主要亚磷酸三甲酯、甲级氮化物等;拟除虫菊类(敌杀死、速灭杀丁等);氨基甲酸类(呋喃丹、西维因、虫草灵等)主要原料一氧化碳、氯气,采用用光气法生产。53危害农药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包括急性中毒和长期接触后的不良反应。急性中毒:毒性大小、时间长短、接触量;慢性中毒:致癌、生殖发育和免疫功能损伤等危害。预防措施 农药的预防措施与其他化工产品的原则基本相同,但还有其特殊性 严格执行农药管理的有关生产、经营及使用规定,并宣传、落实;改进农药生产工艺及施药器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医疗保健,就业前体检,职业禁忌症,神经系统疾病、明显肝肾损害;就业后一年一次,附加特殊检查,如接触有机磷加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等;其他。54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救护方法 强酸 皮肤沾染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小苏打、肥皂水洗涤,必要时敷软膏;溅入眼睛用温水冲洗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或硼酸水洗;进入口内立即用大量水漱口,服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悬浊液洗胃;呼吸中毒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体温,必要时吸氧。强碱 接触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或用硼酸水、稀乙酸冲洗后涂氧化锌软膏;触及眼睛用温水冲洗;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送医院治疗。氢氟酸 接触眼睛或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20min以上,可用稀氨水敷浸后保暖,再送医治。55 高氯酸 皮肤沾染后用大量温水及肥皂水冲洗,进入眼内用温水或稀硼酸水冲洗。氯磺酸 皮肤受伤后用水冲洗后再用小苏打溶液洗涤,并以甘油和氧化镁润湿绷带包扎,送医诊治。溴(溴素)皮肤灼伤以苯洗涤,再涂抹油膏;呼吸器官受伤可嗅氨。甲醛溶液 接触皮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酒精洗后涂甘油;呼吸中毒可移到新鲜空气处,用2%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以解除呼吸道刺激,然后送医院治疗。56 3.3 生产性噪声与防治 噪声 是指人们不需要或感觉厌烦,甚至难以忍受的声音。生产性噪声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分类 按来源 机械性噪声:碰撞、摩擦、转动、冲压、打磨过程发出的声音。流动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电磁噪声:变压器发出的嗡嗡声音。57按时间 按噪声的时间分布为连续声和间断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一般用声强或声压大小变化程度来衡量,单位为分贝(dB)。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健康损害 听觉损害 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后经一段时间可恢复原水平。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噪声性耳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听觉损害(法定职业病)。58 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用强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外伤,引起听力丧失。其他系统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机能及代谢功能、工作效率的影响 防护措施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85dB(A),现暂时达不到的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 dB(A);不足8小时,放宽3 dB(A);最大不得超过115 dB(A)。控制和消除噪声源 根本方法 59 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 防护带与距离 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 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技术 个体防护 耳塞、耳罩、帽盔等 健康监护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60 振动 是指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振动危害 可分为全身和局部振动两种:局部,手指发白(白指病),全身引起功能性改变,脱离接触和休息后,多能自行恢复。防护措施 局部振动卫生标准为,使用振动工具和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5m/S2。控制振动源 限值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 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加强健康监护和日常卫生保健613.4 辐射的危害与防治 辐射是通过空间传播的一种能量,其能量以粒子或者电磁波的形式传播,传播过程不需要媒体。根据辐射能量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能否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的危害 辐射过程中能使物质产生电子和正离子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主要是从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性物质放射的一种能量。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可以产生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造成不同类型的辐射损伤,如致癌。62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 不能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主要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高频、微波)它们引起的生物效应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即对生物组织的“灼热”作用,使其病变。防治管理 辐射防治从辐射源、危害途径和受照人员等三方面入手。控制辐射源,降低源的辐射能量。密闭法;降低源的辐射强度。采取屏蔽隔离法,控制辐射的危害途径与过程:粒子采用纸或布;粒子采用铝板的厚度不小于5.3毫米,铅版厚度不小于1.4毫米;射线采用铝板的厚度不小于70毫米,铅版厚度不小于7.6毫米。63 附:同等能量不同射线的穿透能力 64 增大辐射源与人员之间的距离,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因此增大距离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加强通风防尘,降低空气中放射性粉尘的浓度,尤其控制粒子的内照射方面,这是一条很有效的方法措施。缩短受照摄的时间,即缩短工作时间,可降低危害程度。加强个体防护,防护服、眼镜等。最后,严格按国家对放射源和放射装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管理。65 3.5 高温作业的危害与防治 高温是指在工业生产中,常可遇到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35-38以上)伴有强辐射,或高气温伴有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在这种条件下从事的工作,成为高温作业。健康危害 中暑是指在高温作业中发生的体温调节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原因是由于通风散热不良,人体热量得不到适当散发或损失大量的钠盐和水分而引起(分为三种)。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等。轻症中暑:体温38,面部潮色、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二快。4-5h可恢复。重症中暑: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40 以上。66中暑救护 先兆中暑治疗。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擦起汗液,给予适量饮料、淡盐水或茶水、仁丹、十滴水饮服。轻症中暑治疗。处按先兆中暑处理外,如有循环衰竭的预兆时。可静滴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水和盐,并对症治疗。重症中暑治疗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对高热昏迷者的治疗,应以迅速降温为主;对循环衰竭者的治疗,应以纠正水、电解平衡紊乱,防止休克为主。67防护措施 设计工艺流程时,减少热源的暴露时间和面积,避免高温和热辐射对工人的影响。合理安排高温车间的热源。如疏散热源,新建和扩建的厂矿的布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当各种热源发热表面的辐射热和对流热显著影响操作工人时,应经量采取隔热措施后,其表面温度要求不超过60,最好在40 以下。高温车间的防暑降温,应当首先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防暑降温保健措施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68 3.6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措施 工程技术防控措施 管理体系防控措施 培训教育69 工程技术防控措施 识别 目的:了解工作场所有什么有害因素,以便防控。方法:基本方法 查阅生产工艺,检查原料使用单,了解从材料直到成品之间所有工艺,核实每一处理或加工步骤,同时对照化学物料安全清单(MSDS)。过程危害分析(PHA)它是用一个关键的要素“识别分析化学品加工处理过程中潜在危害的有组织、系统性的方法。常用方法:假设模式、清单、假设模式/清单综合方式、危害和操作性能研究(HAZOP)、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FA)、事故树分析(FTA)其他有效的类似方法。70 检测、监测 目的:性质、强度、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以便为评价(评估)提供依据。分为评价和日常监测 评价检测: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现状评价。日常监测:采样方法:个体和定点采样 采样时间:短时间(15min)和长时间(1h以上)。71 评价(程度)目的:通过弄清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接触频率以及接触时间,并与相关职业卫生标准比较,以此判断职业危害程度。主要解决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现在影响如何接触反应(效应)关系、不久的将来影响如何、在他们人生的工作期间影响如何、以及对后代影响如何等问题。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防护设施评价、个人防护用品评价、健康监护评价等。72 控制 目的: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预防性控制:在新、改、扩项目中,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为准;(选址与总体布局、工作场所卫生要求、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和应急救援)劳动过程中控制: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 化学部分(GBZ2.1-2007)第二部分 物理有害因素部分(GBZ2.1-2007)为准;个体防护措施等。核心: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劳动者自觉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73 附:常用防控措施 通风 是指利用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气流,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热等危害,以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分类:按工作动力(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按换气原则(全面、局部、混合)。按照危害程度场分为三个层次:为防止有害气体或粉尘在车间内扩散、采用局部通风或混合性通风;对于毒性不大的物质建议采用全面通风;对于没有什么毒性的物质建议保证充分的自然通风。74 自然通风 是指以风压和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所形成的一种通风方式。特点:经济、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维修管理方便、节省能源。7576 全面通风 用新鲜空气稀释或全部置换工作场所的污染空气,以降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77 局部通风 在工作场所的局部地区所进行的机械送风或排风,以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78 局部送风 在工作场所局部工作地点设置送风装置,降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79 混合通风 同时使用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的通风方式。80 采光与照明 采光与照明是重要的劳动环境之一。设置合理、符合卫生学要求的采光与绿色照明,不仅能保证作业者有一个良好的视觉工作条件,预防和减少视觉疲劳和因照度不足所引起的职业性眼病及工伤事故的发生,有利于职业安全、而且能振奋作业者精神,增强作业能力,提高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劳动生产率。81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在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包括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组成 警示标志牌是由安全色(红、黄、蓝、绿)几何图形、图象符号构成的。作用 用于提示、警告从业人员,提高注意力,加强自我保护,避免事故的发生。82 职业病危害标志的种类种类禁止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警告标志志指令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提示标志83 禁止入内禁止入内 84 禁止停留禁止停留 在特殊情况下,对劳在特殊情况下,对劳动者具有直接危害的动者具有直接危害的作业场所。作业场所。85 禁止启动禁止启动 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暂停使用或维的设备暂停使用或维修时,如设备检修、修时,如设备检修、更换零件等,设置在更换零件等,设置在该设备附近。该设备附近。86 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入口处或泄险区周边,如:高毒物品作业场所、放射工作场所等;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或维护、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87 当心中毒当心中毒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88 当心腐蚀 存在腐蚀物质的作业场所89 当心感染当心感染 存在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90 当心弧光 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 91 当心电离辐射当心电离辐射 产生电离辐射危害的工作场所产生电离辐射危害的工作场所92 注意防尘注意防尘 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93 注意高温注意高温 高温高温作业作业场所场所94 注意高温注意高温 高温高温作业作业场所场所95 当心有毒气体当心有毒气体 存在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存在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 96 噪声有害噪声有害 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97 戴防护镜戴防护镜 对对眼眼睛睛有有危危害害的的作作业业场场所所98 戴防毒面具戴防毒面具 可能产生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可能产生职业中毒的作业场所99 戴防尘口罩戴防尘口罩 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100 戴防护手套戴防护手套 需对手部进行保护的作业场所需对手部进行保护的作业场所101 穿防护鞋穿防护鞋 需对脚部进行保护的作业场所需对脚部进行保护的作业场所102 穿防护服穿防护服 具有放射、微波、高温具有放射、微波、高温 及其他需穿防护服的工作场所及其他需穿防护服的工作场所103 注意通风注意通风 存在有毒物品和粉尘等需要进行通风处理存在有毒物品和粉尘等需要进行通风处理的作业场所的作业场所104 基本警示语句基本警示语句 编号 语句内容 编号 语句内容 1 禁止入内 11有毒气体 2 禁止停留 12噪声有害 3 禁止启动 13戴防护镜 4 当心中毒 14戴防毒面具 5 当心腐蚀 15戴防尘口罩 6 当心感染 16戴护耳器 7 当心弧光 17戴防护手套 8 当心辐射 18穿防护鞋 9 注意防尘 19穿防护服 10 注意高温 20注意通风105 编号 语句内容 编号 语句内容 21 左行紧急出口 31 遇湿具有腐蚀性 22 右行紧急出口 32 窒息性 23 直行紧急出口 33 剧毒 24 急救站 34 高毒 25 救援电话 35 有毒 26 刺激眼睛 36 有毒有害 27 遇湿具有刺激性 37 遇湿分解放出有毒气体 28 刺激性 38 当心有毒气体 29 刺激皮肤 39 接触可引起伤害 30 腐蚀性 40 皮肤接触可对健康 生危害106 编号 语句内容 编号 语句内容 41 对健康有害 49 戴防护面具 42 接触可引起伤害 50 戴防溅面具 和死亡 43 麻醉作用 51 佩戴射线防护用品 44 当心眼损伤 52 未经许可不许入内 45 当心灼伤 53 不得靠近 46 强氧化性 54 不得越过此线 47 当心中暑 55 泄险区 48 佩戴呼吸防护器 56 不得触摸107 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实际状况进行选用。除以上基本警示语句外,在特殊情况下,可自行编制适当的警示语句。警示语句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组合使用,也可构成完整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