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宣教培训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655847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宣教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社会心理学宣教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社会心理学宣教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宣教第五节 态 度第一单元 态度形成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如:认为张三好,没有说张三啥都好或者一直好,没的挑;就是说整体还行,基本认可的态度。态度的特点:内在性。态度是内在的心理倾向,是尚未显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状态。对象性 如:你的态度是对谁的,肯定有对象,针对他是爱还是恨,是赞成还是反对 稳定性 如:九头牛都老不回来;狗改不了吃屎。2社会心理学宣教 态度的成分:认知成分(C):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判断与评价。如,我认为吸烟是有害的。情感成分(A):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反应或情感体验。如:“我不喜欢抽烟的人”“我对吸烟感到厌恶”。行为倾向成分(B):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如:“我不能吸烟”,即使别人给我吸烟,我也会拒绝。态度的A、B、C模式。态度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的。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是态度的核心,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社会心理学宣教 态 度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 知 觉 评 价 意 向 信 念 情 感 偏 好 观 点 感 情 理 解 判 断 外 显 行 为4社会心理学宣教 态度与行为 态度含有行为的倾向性。态度决定行为,通过态度可以预测人们的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态度与行为关系比较复杂。有某种态度不一定有行为。(正如做了好事不留名,有了成见也不一定现在就报复人家)大多数态度在评价上倾向于简单化。(那女孩特漂亮,至于哪里漂亮,自己心里明白,自己喜欢自己的评价)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出他们的行为。(人心叵测世事难料)人的态度与行为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我爱老公,可是我经常掐他)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吸烟不好,照样喷云吐雾)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个体采取什么养的行动,还受情境、认知因素、甚至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5社会心理学宣教 态度与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务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赵本山的价值观是:先成为有钱人,然后帮助身边最需要帮助的人。)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影响。价值大小决定态度程度强弱。(给钱就干,给钱多就多干;多奖励多干;多得则多劳;)评价是核心要素。评价即确定价值,就是确定态度对象对个体的社会意义。态度对象的客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如:我认为值就干了)6社会心理学宣教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1)价值观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2)价值观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个体的各种价值观根据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越是接近价值体系中心的价值,越是接近态度体系中心的态度,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力也越大。7社会心理学宣教二、态度的功能 工具性功能: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自我防御功能:倾向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价值表现功能:强调个体被动保护自我形象与价值。认知功能: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有用的做,害己损己的排斥,宣扬我棒的我支持;我喜欢朋友,也喜欢朋友的哥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8社会心理学宣教三、态度的属性 方向: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是否定指向。强度:即态度方向的程度。深度: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向中度:某种态度在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外显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的外露程度。好态度使人积极向上;强硬态度少,经常用于敌我矛盾;什么事对我越有吸引力,我就会更深入的了解它 9社会心理学宣教四、态度的形成 凯尔曼的服从认同内化三阶段论 服从: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 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表面的、暂时的 认同:个体自愿接受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 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感情因素 内化: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理智因素10社会心理学宣教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定义:态度转变是个体形成一定态度后,由 于接受某种信息或意见而引起变化。态度转变过程就是说服的过程。一、态度转变模型 霍夫兰模型:见图 11社会心理学宣教霍夫兰的态度转变模型 可信 差距 信念 警告 意图 畏惧 人格 分心 传递者沟通信息目标(接受者)情境12社会心理学宣教二、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一)传递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传递者的威信(领导、明星等)传递者的立场 如:买房不光听售楼小姐的介绍,还要实地看看,听听已买房人的声音。街上的一些连环骗局。说服的意图 如:上门推销;说服者的吸引力 如:明星代言13社会心理学宣教(二)沟通信息方面的影响因素 信息差异:威信与差异的共同作用。畏惧: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信息倾向性:对一般公众,单方面(正面)信息说服效果较好;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如果我买房,我不光听售楼小姐只说这个楼盘如何的好,我还要听到不具优势的信息)信息的提供方式(口头、面对面的效果较好)(价格面议)14社会心理学宣教(二)沟通信息 信息差异:威信与差异的共同作用。态高威信度改变中威信程度低威信小中大差距15社会心理学宣教 畏惧: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倒置U型关系;还应指向努力的方向。态 度 改 变 低 中 高(害怕程度)16社会心理学宣教(三)接受者方面的影响因素 原有的态度与信念:内化了的;直接经验形成的。(你办事效率一直低,我对你迅速完成这件事没有信心。)人格因素:依赖性、自尊、社会赞许动机。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态度转变;(个性偏执的人更难说服,如果都偏执则难说)个体的心理倾向。在面临转变态度的压力时,个体的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会使其拒绝他人的说服;(最好说服的时候准备好给人找找台阶)如,买菜时,碰到“短斤缺两”的 17社会心理学宣教(四)情境 预先警告:双重作用。分心:影响复杂。重复: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一些情景因素会影响态度转变比如预先警告、分心和重复。一些情景因素会影响态度转变比如预先警告、分心和重复。如果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对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低,如果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对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低,预先警告可以促使其态度转变;预先警告可以促使其态度转变;(这是我保留意见,当下就(这是我保留意见,当下就随大流吧;另一方面如果想赶我下台,则没门。)随大流吧;另一方面如果想赶我下台,则没门。)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是接受者不能获得沟通如果分心干扰了说服过程本身,是接受者不能获得沟通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信息,则会削弱说服效果;(在车站广场不易说服)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中等频率的重复,效果较好。重复频率过低或过高,说服的效果均不好。服的效果均不好。(祥林嫂老说自己那点事,大家都不怎么(祥林嫂老说自己那点事,大家都不怎么同情她了)同情她了)18社会心理学宣教当一个论点来自一个长的漂亮的人,往往具有更多的当一个论点来自一个长的漂亮的人,往往具有更多的影响力;影响力;高社会赞许动机的人易于被说服;高社会赞许动机的人易于被说服;想说服智力低的人就要说的简单;想说服智力低的人就要说的简单;推荐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说一些坏,那是站推荐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说一些坏,那是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不说,少说更好;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不说,少说更好;适当的分散注意能增加说服性;适当的分散注意能增加说服性;面授比函授效果好,因为一些背景的支持性信息参与面授比函授效果好,因为一些背景的支持性信息参与了沟通过程;了沟通过程;我要说服你,就让秘书先告诉你,这是预先警告;我要说服你,就让秘书先告诉你,这是预先警告;要强调鼓励和诱导引发期望的行为;要强调鼓励和诱导引发期望的行为;只有当权威在场时,专制才是有效的;只有当权威在场时,专制才是有效的;人们不大可能内化被迫的行为。人们不大可能内化被迫的行为。19社会心理学宣教二、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在人们的态度系统中存在某些情感因素之间或评价因素之间趋于一致的压力,驱使人们恢复平衡费力最小原则。POX模式(见:P143)P P +O X O X +20社会心理学宣教 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廷格认为,如果两种认知不一致,就会造成认知失调。四种原因:逻辑的矛盾、文化价值冲突、理念的矛盾、新旧经验相悖。21社会心理学宣教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处处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把这些不一致的事物理性化,而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但是倘若人不能达到这一点,也就达不到认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22社会心理学宣教对费斯汀格来说,认知的不一致就意味着认知不协调或失调。费斯汀格认为,假如两个认知要素是相关的且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可由一个要素导出另一个要素的反面,那么,这两个认知要素就是失调关系。例如一个人有这样两种认知:“抽烟能导致肺癌”,“我抽烟”,这个人就会体验到认知失调。因为由“抽烟能导致肺癌”可以推出“我不应该抽烟”的结论。为了正确理解失调论的含义,我们必须注意下面两点:首先是有关“认知”的概念。在费斯汀格的原意中,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义为认知结构中的“要素”,一个要素即一个认知。它们是一个人意识到的一切。它们可以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外部客观事物的认识。总之,它可以是事实、信仰、见解或别的一切事物。若某种事实尽管存在,但个体并没有意识到,那就不能成为一个人的认知。任何两种认知或者是一致的,或者是不一致的,或者是不相关的。只有在两者既相关,又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导致失调。第二个注意之点在于“由。可以推出”的确切含义。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要素之间的一致或不一致完全是由个体的心理意义决定的。换句话说,认知的一致与否并不决定于是否符合客观逻辑,而决定于个体的心理逻辑。就一个个体来说,如果由一个认知可以推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那么两个认知就是不协调的。实际上,这两个认知在逻辑上并非一定不一致,只是因为个体依照自己的心理逻辑才体验到了两种认知的差异,从而产生了失调。23社会心理学宣教认知失调的方式有两种,最简单的方式是逻辑上的不一致。如果说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那么如果见到某只乌鸦是白色的,则个体的认识就会产生不一致,失调就会随之产生。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或者同一个体的两种行为不一致最容易导致失调,一个人在态度上可能反对战争,这样“我反对战争”和“我参加战争”就是两种矛盾的认知,个体也就必然产生认知失调。这种范例同样可应用于两种不一致的行为。24社会心理学宣教 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1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二个认知因素协调。2引起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3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社会交换论25社会心理学宣教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典型的逆反心理有三种。26社会心理学宣教 1.超限逆反 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 反应。如:“好戏连续亦生厌”、“久病无孝子”、“母爱过度儿生恨”等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自我价值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外在的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进行自我价值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反向的反应。如:一些家长抱怨:“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你说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时候你刚要说话他就非常烦气,不愿意听你说下去。”这类情况大多是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在场的人多人少,也不管什么人在场,只要见到孩子的毛病甚至只是家长主观猜测的毛病,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也会使孩子感到大大地丢了“面子”,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受到了不应有的贬低和损害。另外有的家长还经常爱在外人的面前“谦虚”地评论自己的孩子:“我们这孩子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脑瓜子跟我一样象个榆木疙瘩,不开窍,没啥出息!”3.禁果逆反(“潘多拉效应”)禁果逆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 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有些家长只要一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就立刻提出“不准再看电视,不准再踢足球,不准再找同学玩”27社会心理学宣教 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一个时期内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并按照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生活,那么这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最终固定到角色扮演者的身上。使扮演者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最终实现态度转变。通过角色扮演,让个体学习和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是转变态度的一个很有效的办法。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相互不了解的心。通过公开地接触一些自己最初不赞成的意见,到最后完全理解,改变自己的态度。在我们和他人态度不同而出现矛盾的时候,要尽量从跟我们持不同观点的人的视角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你可能就会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了,而不再坚持你的态度。比如,推行柜台服务文明用语,统一着装、挂牌服务、使用服务评判器,将评判率与客户满意率纳入对员工个人和所在团队的绩效考核,开始时员工可能难以接受,若辅之以奖罚规定,并结合行政命令,他们会逐渐照办,慢慢养成习惯。柜台服务一律着工作服、佩戴工号牌、站立接柜、微笑服务、使用文明用语和服务评判器,则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就会得以提高。此时,员工的服务态度实际上已发生改变。比如,在客户的办公室里你要和他谈成功,但到了他家里,你就要和他谈作为一个丈夫或者父亲的感情。当他的孩子经过身边,围绕膝前,你要营造给他一个好父亲的形象,让他去按着你的思路走。28社会心理学宣教如学生张某一贯成绩不太好。因为成绩差而受到冷落,更加无心向学,行为懒散,上学迟到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位著名的特级教师匠心独具地设计了这么一个教育活动。这天,老师找来了张同学跟他说:“每天早晨,同学们来上学时,我们班早到的一些同学总不能进教室,原因是负责开教室门的班长离学校较远,没那么早到校。夏天还无所谓,冬天这么寒冷,早到的同学站在走廊里,迎着寒风,怪难受的。”说到这,老师特地顿了顿接着再说:“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张同学看了看老师手中来回拨动的教室钥匙,马上说:“老师,我有办法,把这钥匙交给来得最早的那一位同学!”“可是,”老师故意拉长声音说,“谁能保证天天第一个到校呢?”“老师,我能!我家离学校最近!”老师略微迟疑了一下,张同学马上又说:“老师,我行!我一定能第一个到校!”老师微笑着说:“那好,我们大家等你来开门,不!你开了门等大家!”张同学在老师信任的目光中很郑重地接过那枚还带着老师体温的钥匙。自此以后,张同学果然说到做到,再也没有迟到,总是最早到校打开教室门迎接同学们上学,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29社会心理学宣教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方法。主要测量态度方向与态度强度两个维度。态度量表分单维量表与多维量表。单维量表:瑟斯顿蔡夫的等距量表,李克 特的累加量表等;多维量表:奥斯古德的语义分化量表,博加 达斯的社会距离量表等。30社会心理学宣教瑟斯顿量表瑟斯顿量表一个早期的态度量表是L.L.瑟斯顿及其同事E.J.蔡夫于1929年提出的称之为瑟斯顿量表法。这个方法首先搜集一系列有关所研究态度的陈述或项目而后邀请一些评判者将这些陈述按从最不赞同到最赞同方向分为若干类譬如11类。经过淘汰筛选形成一套约20条意义明确的陈述沿着由最不赞同到最赞同的连续统分布开来。要求参加态度测量的人在这些陈述中标注他所同意的陈述所标注的陈述的平均量表值就是他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分数。瑟斯顿量表法提出了在赞同或不赞同的因次上测量态度的方法这是它的贡献。这个作法迄今仍是多数量表的基本特点。但是由于这个方法复杂费时和不方便今天已很少使用了。31社会心理学宣教利克特量表利克特量表1932年R.利克特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测量方法称之为相加法。它不需要收集对每个项目的预先判断只是把每个项目的评定相加而得出一个总分数。利克特量表也是由一系列陈述组成利用5点或7点量表让被试作出反应5点量表是从强烈赞同(5)赞同(4)中性(3)不赞同(2)到强烈不赞同(1)。7点量表则分为强烈赞同中等赞同轻微赞同中性轻微不赞同中等不赞同强烈不赞同。这两种量表是使用得最广的。利克特量表的一种改进形式是强迫选择法为了使被试一定作出选择而排除了中性点如把原7点量表改为6点量表。有人用颜面法代替陈述法用之于无文化的被试。利克特量表法的结果与瑟斯顿量表法的相关系数约为.80。32社会心理学宣教语义分化法语义分化法C.E.奥斯古德等人1957年提出的一种较为全面的测量方法。已往的态度测量基本上是在赞同或不赞同一个维度上的测量不易表达出态度的复杂性。语义分化法提出了3个不同维度的态度测量所以又称为多维度量表法这3个维度是评价强度和活动。在这个方法中态度对象的评定是通过由对立形容词构成的一些量表进行的如好坏强弱主动被动。好坏是评价方面强弱是强度方面主动被动是活动方面(见表评价强度和活动的语义分化测量)。测试时给被试提出一个态度对象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有关系列中圈定一个数字各系列分值的总和就代表他对有关对象的总态度上述表格中3个维度是不变的但各维度中的项目是可变的。3个维度中评价维度被认为是主要的。33社会心理学宣教社会距离量表社会距离量表社会距离量表与瑟斯顿和利克特按赞同或不赞同因次的测量有所不同主要用于测量人际关系亲疏态度。莫雷诺J.L.的社会测量是测量人际亲疏态度的一种形式。E.S.博加德斯1929年提出的社会距离测量主要是用来测量种族之间的社会距离的。博加德斯量表包括一系列陈述按从最近社会距离到最远社会距离排列开来如可以结亲(1)可以作为朋友(2)可以作为邻居(3)可以在同一行业共事(4)只能作为公民共处(5)只能作为外国移民(6)应被驱逐出境(7)。括号内分值越大表示社会距离越大。上述态度测量方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其他方法如投射测验行为观察生理记录等也是常常被采用的。34社会心理学宣教 投射测验的基本假设是,个体会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对象的实际上为我们自己具有的特征。如,古代一位喜欢吃芹菜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喜欢吃芹菜。于是一到公众场合就向别人热情推荐芹菜,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以己度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来推测他的内在态度。35社会心理学宣教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定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36社会心理学宣教二、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的组成: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七因素。37社会心理学宣教图 沟通模式38社会心理学宣教(一)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二)信息:沟通者传达给予他人的观念和情感。转化为各种不同的可以为他人觉察的信号;传递沟通者的心理状态的信息和情绪。(三)通道:沟通的信息载体;视听信息为主。39社会心理学宣教(四)信息接受者:转译。(五)反馈:在沟通中,双方都不断把信息回送给对方。这种信息回返过程叫反馈;作用:反馈可告知发送者,接受者所接受和理解信息的状态。(六)障碍:有多种原因。(七)背景:背景是沟通发生时的情境。不仅许多意义是背景提供的而且甚至词语意义也会随背景不同而改变。40社会心理学宣教左图是行政组织的多向沟通模式图。说明:代表首长或首脑机关;代表本级政府职能机关;代事下级政府职能机关;实线代表领导关系,虚线代表意见沟通关系。该行政领导模式,一般适用于综合职能部门与有关专业部门之间的关系。41社会心理学宣教三、沟通的功能(一)获取信息的手段。(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42社会心理学宣教四、人际沟通的分类(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组织系统 正式沟通:通过组织规定的通道进行的信息的传递与交流;非正式沟通:在正式沟通外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各自有优缺点。(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按信息流动方向 43社会心理学宣教 上行沟通是下情上达;下行沟通是上情下达;平行沟通是同一级组织中的沟通。(三)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以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按沟通形式 44社会心理学宣教(五)现实沟通与虚拟沟通 现实沟通是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都有比较清楚的把握的沟通,面对面的沟通是最普遍的现实沟通形式。虚拟沟通是随着互连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沟通形式;虚拟沟通中,沟通双方对对方的身份和角色往往是不清楚的,沟通的进程主要受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象来引导。45社会心理学宣教 网络成瘾是过度利用网络,对网络形成高度的心理依赖的现象。网络成瘾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分为网络交友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计算机成瘾和其他网络强迫行为(如不可抑制地发表文章、网络拍卖)等等。网络成瘾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学习工作受到极大影响。网络成瘾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危害很大。46社会心理学宣教五、沟通网络 人际沟通不是单通道的沟通。各种沟通方式的组合形成沟通网络。(一)正式沟通网络 1链式2轮式3圆周式4全通道式5Y式47社会心理学宣教48社会心理学宣教1.链式。表示信息传递是逐级进行的,信息可由上而下传递,也可由下而上传递。这种信息沟通具有传递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它没有横向联系,成员的满意程度低,只适合组织庞大、需分层授权管理的企业。2.轮式。表示主管人员居中,分别与若干下级发生联系的沟通。这种沟通传递迅速、易控制。在这种企业中,速度与控制往往比士气、创造性更被重视,居中心地位的主管因情报多,有较大的权力,因而比较自信和有自主性,心理上也比较满足。但是,由于缺乏联系,各下级成员之间互不了解,信息闭塞,成员满意程度低,有利于保密,不利于协作。49社会心理学宣教3.圆式。表示各成员之间依次联系沟通。这种沟通网络具有群体士气高、满意感强的特点,但信息传递速度慢,效率不高。在委员会之类的群体中可以采用此沟通形式。4.全通道式。表示组织内每个人都可以与其他成员直接地、自由地沟通,并无中心人物,所有的成员都处于平等地位,但由于缺乏中心人物,没有权威,信息传递速度也慢。委员会开会时即属于这种沟通网络。5.Y式。表示逐级传递,最上层有多主管。这种沟通网络传递信息速度较快,但成员满意程度不高,尤其是多头领导,要求不一,不利于下级正常开展工作。50社会心理学宣教51社会心理学宣教上述沟通网络的研究虽然是在实验条件下进行的,而且主要是小型群体的沟通类型,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不可否认的启发意义。沟通网络代表一个组织的结构系统。事实上,一个组织要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应采取哪一种网络,须视不同的情况而定:如要速度快、易于控制,则轮式较好;如果组织庞大,需要分层授权管理,则链式较有效。52社会心理学宣教在对链式沟通网络进行研究实验中,有两个成员作为端点,他们分别只能与他们的一个邻居交谈,从交谈信息的意义上来说,处于链型两端是不利的。其他三个成员从交谈数上看是平等的,中间的那个成员可以同两个邻居直接交流。外在链型末端的人,他只能与另外一个交谈,是最不满意的。在一个组织系统中,它相当于一个纵向的沟通网络,代表一个企业中5个等级的上下级组织,彼此之间交流信息是采取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的形式。在这种组织沟通网络中,上下级信息交流是采取主管领导和底层都属无直接联系,通过中间层进行联系的方法。如果一个组织系统过于庞大,需要实行分层授权管理的正式组织,链式沟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53社会心理学宣教链式沟通的优点是:链式沟通的优点是:1、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2、解决简单问题的时效最高。链式沟通的缺点是:链式沟通的缺点是:1、信息经过层层筛选,容易出现失真的现象,使上级不能直接了解下级的真实情况,下级不能了解上级的真实意图。2、各个信息传递者接受信息差异很大,平均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差距。3、处于最低层次的沟通只能作上行沟通,或接收失真度较大的信息,造成心理压力大,最容易产生不满足感;每个成员的沟通面狭窄,彼此沟通的内容分散,不易形成群体共同意见,最低层次的沟通者与最高层次的沟通者难以通气,不利于培养群体凝聚力。54社会心理学宣教轮式沟通网络用于控制型网络。在莱维特的实验中,轮式沟通网络的沟通是通过中间人进行的,其中只有一个成员能够与其他任何人交流,所有其他人也只能与中间人进行交流,中间人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与传递中心,他起着一种领导、支配与协调的作用。这种网络代表着一个领导人与他的4个下级只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处于中心地位的领导人了解全面情况,并向下给发出指示,4个下级分别了解本部门的情况并向领导人汇报,4个下级之间无沟通联系。在企业中,这种网络大体类似于一个主管领导直接管理几个部门的权威控制系统。轮式沟通网络是加强组织控制、争时间、抢速度的一个有效方法。一般生产机构多采用这种沟通模式以便于管理,在某一组织接受了紧急攻关任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时,可采用这种沟通网络。55社会心理学宣教轮式沟通的优点是:轮式沟通的优点是:1、集中化程度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解决问题的精确度高。3、对领导人物的预测能力要求很高。4、处于中心地位的领导人的满足程度较高,他是信息沟通的核心,一切信息都得经过这个核心进行传递,所以可以接收所有的信息,有利于了解、掌握、汇总全面情况并迅速把自己的意见反馈出去。轮式沟通的缺点是:轮式沟通的缺点是:1、沟通渠道少。2、除处于核心地位的领导了解全面情况外,其他成员之间互不通气,平行沟通不足,不利于提高士气。3、组织成员心理压力大,成员平均满足程度低,影响组织的工作效率,将这种沟通网络引入组织机构中,容易滋长专制型交流网络。56社会心理学宣教环式沟通的沟通成员相互基于平等的沟通地位,与周边的成员互动与沟通,且沟通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主控讯息的传送与回馈。此形态可以看成是链式形态的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表示5个人之间依次联络和沟通。其中,每个人都可同时与两侧的人沟通信息。在这个网络中,组织的集中化程度和领导人的预测程度都较低;畅通渠道不多,组织中成员具有比较一致的满意度,组织士气高昂。57社会心理学宣教环式沟通的优缺点环式沟通的优缺点1、优点是:、优点是:组织内民主气氛较浓,团体的成员具有一定的满意度,横向沟通一般使团体士气高昂。2、缺点是:、缺点是:组织的集中化程度和领导人的预测程度较低,沟通速度较慢,信息易于分散,往往难以形成中心。如果在组织中需要创造出一种高昂士气来实现组织目标,同时追求创新和协作,加强组织中的决策机构、咨询机构、科研开发机构以及小规模独立工作群体,采用环式沟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58社会心理学宣教莱维特在对全通道式沟通网络的实验中,允许每个成员与其他4个成员自由地沟通。全通道式沟通网络并不依靠中心人物来集中和传递信息,每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是一个开放式系统。这种网络表示一个民主气氛很浓的领导集体或部门,其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交流情况,通过协商进行决策。1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其中每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彼此了解。此网络中组织的集中化程度及主管人的预测程度均很低。由于沟通渠道很多,组织成员的平均满意程度高且差异小,所以士气高昂,合作气氛浓厚。这对于解决复杂问题,增强组织合作精神,提高士气均有很大作用。但是,由于这种网络沟通渠道太多,易造成混乱,且又费时,影响工作效率。59社会心理学宣教全通道式沟通的优点是:全通道式沟通的优点是:1、该网络是高度分散的,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同其他任何人进行直接交流,没有限制。2、所有成员是平等的,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各个沟通者之间全面开放,彼此十分了解,组织成员的平均满足程度很高,各个成员之间满足程度的差距很小。4、组织内士气高昂,合作气氛浓厚,个体有主动性,可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新精神。5、比环式沟通的沟通渠道开阔,弥补了环式难于迅速集中各方面信息的缺陷。全通道式沟通的缺点是:全通道式沟通的缺点是:1、沟通渠道太多,易于造成混乱。2、对较大的组织不适用,在一个较大的企业组织中,各成员不能都有彼此面对面的接触机会。3、沟通路线的数目会限制信息的接收和传出的能力。4、信息传递费时,影响工作效率。60社会心理学宣教Y式沟通是一个纵向沟通网络,表示4个层次的信息逐级传递的过程。第二级主管是一个节店与两个上级联系,其中只有节点处于沟通的中心,成为沟通的中间媒介。在企业组织中,这一沟通网络大体相当于从企业上层领导到中层机构,再到基层主管部门,最后到基层工作单位之间的4级纵向系统,它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大而管理水平不高的大中型企业。61社会心理学宣教Y式沟通的优点是集中化程度高,较有组织性,信息传递和解决问题的速度较快,组织控制比较严格。但是,由于组织成员之间缺少直接和横向沟通,不能越级沟通,除节点外,全体成员的满意程度比较低,组织气氛大都不和谐。Y式沟通模式其成员之间交流信息,是采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逐级传达的形式,虽然信息传递快,但由于信息经过层层筛选,中间环节过多,可能使上级不能了解下级的真实情况,信息被过多的中间环节所控制。这样,信息传递中间环节的操纵可能造成信息失真,给企业工作带来不良影响。62社会心理学宣教(二)非正式沟通网络美国心理学家戴维斯曾在一家皮革制品公司专门对67名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非正式沟通途径有四种传播方式。1流言式:一个人主动地把信息传递给其他许多人。2集束式葡萄藤式:把小道消息有选择地告诉自己的朋友或有关人。3偶然式:按偶然的机会传播小道消息。63社会心理学宣教非正式沟通网络图64社会心理学宣教戴维斯还发现,小道消息传播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集束式。在一个单位里,大约只有10%的人是小道消息的传播者,而且多是固定的一群,其余的人往往姑且听之,听而不传。总之,一个群体里,有的是小道消息的“制造者”,有的人是小道消息的“传播者”,有的人是“夸大散播者”,而大多数人是只听不传或不听不传者。戴维斯的研究表明,小道消息有五个特点:第一,新闻越新鲜,人们议论越多;第二,对人们工作越有影响,人们议论越多;第三,越为人们熟悉的,人们议论越多;第四,人与人在生活上有关系者,最可能牵涉到同一谣传中去;第五,人与人在工作中常有接触者,最可能牵涉到同一谣传中去。65社会心理学宣教第二单元 体语沟通 体语是身体语言的简称;体语沟通是通过体语实现的沟通。“体语沟通+语言艺术=社交高手”为人处世沟通说话办事讲究方式方法最为重要,说话得体,适度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砝码;在语言沟通之前人也会通常打扮一番,这就是所说的重视体语沟通。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身体语言发出的信号也是相当强大的:高档娱乐场所不会欢迎穿的邋遢的人;正式交际场合穿休闲的衣裳也不合适;反之在休闲娱乐的时候穿的很正式人们就会认为你很古板;遇到紧张的情况从容镇定的人往往会很快成为领导;面容充满焦虑紧张的人不会有成功的交流;精美华丽得体的语言艺术加上身体语言符号的默契配合才能成就一个社交高手。66社会心理学宣教一、目光接触与面部表情(一)目光接触的重要性;(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关键部位:表现愉悦 表现厌恶 表现哀伤感 表现恐惧。67社会心理学宣教二、身体运动和触摸(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如聋哑人;(二)触摸是人际沟通的有力方式。情感体验最为深刻;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 方式。触摸是一种本能,是一种需要。如,婴儿接触温暖、松软物体感到愉快,他们喜欢被拥抱和抚摸;恋爱中的成年人,触摸会使感情迅速深化。68社会心理学宣教三、姿势与装饰 姿势是个体运用身体或肢体动作表达某种情感及态度的体语常见的沟通方式。服装、化妆、饰品和携带品,也都能透露一个人的情趣、爱好、情感、态度、社会角色等多方面的信息,在人际沟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9社会心理学宣教四、人际距离 人体与他人沟通与交往时双方的空间距离。霍尔提出四种人际距离(1英尺=0.3048米,1英寸=25.4毫米)(一)公众距离(1225英尺):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所的人际距离,沟通往往是单向的。(二)社交距离(412英尺):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三)个人距离(1.54英尺):朋友间交往的距离。(四)亲密距离(018英寸):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影响因素有文化、民族、社会地位、性别等。70社会心理学宣教第三单元 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 的关系。个体性: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喜欢和亲近 直接性: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情感性: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71社会心理学宣教二、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一)建立与发展阶段: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各个方面评价对方,根据这些观察决定是否与之建立继续发展。“只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你一眼”情感探索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建立感情联系。人们有意识地努力寻找共同兴趣或经历,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观察对方的反应来进行试验。在这一阶段,每一件事似乎都很愉快的、轻松的和非批评性的。许多人际关系也都停留在这一阶段。如,同学、同事关系 情感交流阶段:信任感、安全感;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双方花更多时间在一起,他们喜欢相互陪伴,谈话中出现共同期望和假设。在这一阶段,开放是一种风险,因为自我袒露既可以相互关系加强,也可能受到伤害。稳定交往阶段: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72社会心理学宣教图解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零接触单向注意双向注意表层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图图解解人际关系状态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相互作用水平零接触零接触弱弱单向注意单向注意双向注意双向注意表层接触表层接触轻度卷入轻度卷入中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深度卷入强强 良好交往关系的发展过程73社会心理学宣教图图解解人际关系状态人际关系状态相互作用水平相互作用水平漠漠视视强强冷冷淡淡疏疏远远分分离离弱弱 人际关系的恶化过程74社会心理学宣教漠视是听似没听、视似未见,对发生联系的另一方置之不理。冷淡则是理睬也毫无热情。冷淡他人就是歧视他人和反感他人。漠视和冷淡的结果,就会导致与他人关系的疏远。其结果是使正常的甚至友好的人际关系出现恶化,开始互相分离。75社会心理学宣教三、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定义: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 他人。自我暴露与信任之间的关系。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76社会心理学宣教 自我暴露的程度,由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4个水平。第一是情趣爱好方面,比如饮食习惯、偏好等;第二是态度,如对人的看法,对政府和时事的评价等;第三是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绪,和家人的关系等等;第四是隐私方面,比如个体的性经验,个体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等。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越深刻。但有一个特例。77社会心理学宣教五、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的三维理论(FIRO)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与他人接触、交往、相容。支配需要:控制他人或被他人控制。感情需要:爱他人或被他人所爱。人际需要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 严重问题。人际需要的表现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形式。六种人际关系取向。79社会心理学宣教 童年期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的决定性影响:包容需要:儿童与双亲交往少、对双亲过分依赖;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支配需要:自主权;过分控制 感情需要:得不到双亲的爱;生活在溺爱关系中;能获得适当的关心、爱护。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分解中提出群体整合原则:包容控制情感。80社会心理学宣教专栏专栏人际关系与幸福人际关系与幸福 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生活的根本目的。但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什么呢?日常生活中,金钱、地位、名誉、成功等似乎与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较大,因此许多人认为幸福是建立在这些要素的基础上的。但心理学家却否认了这种观点。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尤其是亲子、夫妻、亲密朋友之间等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金钱买不来幸福,成功、名誉和地位也带不来幸福。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对人真诚、友爱,对人关怀、体贴,对人理解和宽容,我们就可能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最终获得幸福。81社会心理学宣教第四单元 人际吸引一、人际吸引的概念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亲合 喜欢 爱情 二、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熟悉和邻近:与交往频率有关;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82社会心理学宣教所选择的百分比1234Ss1s2s3s4(41)(22)(10)同一层不同层1020304083社会心理学宣教 相似性: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的相似。兴趣、爱好等的相似。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年龄、经验的相似。互补:需要的互补。社会角色的互补。人格某些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外貌的吸引力:才能 人格品质:真诚 84社会心理学宣教 人格品质:真诚安德逊的研究 表 个人品质受到喜欢的程度 值得高度喜欢的 中等喜欢的 最不值得喜欢的 真诚 固执 固怪 诚实 刻板 不友好 理解 大胆 敌意 忠诚 谨慎 多嘴多舌 真实 易激动 自私 85社会心理学宣教第三单元 人际互动一、人际互动的概念 人际互动即人际相互作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 行为方面的交流、交往。二、人际互动的形式 合作及其基本条件 定义:合作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互相配合的一种行为。86社会心理学宣教 条件:目标的一致。共识与规范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并在合作中遵守双方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相互信赖的合作氛围。竞争及其基本条件 定义: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87社会心理学宣教 条件: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目标是较为稀有或者难得。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理双赢结局。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多伊奇 个体行为的目标或手段与他人行为目标与手段间如存在相关依赖关系;对合作关系、竞争关系的解释。88社会心理学宣教专栏 人际互动的哲学 人际互动的形式有合作与竞争。但在合作和竞争关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纳不同的人际互动哲学。1.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2.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3.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4.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5.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6.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除了极端的对抗性的情境,比如战争和部分竞技体育项目,日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是可日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是可以达到双赢和多赢效果的,我们要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少以达到双赢和多赢效果的,我们要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少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绝不做损人也损己的事情。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绝不做损人也损己的事情。89社会心理学宣教 社会支持 定义:个体从与其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帮助和支持。分类:尊重支持(esteemsupport)情绪性支持 不论个体犯什么错误和有什么缺点,都让对方感到爱、接纳。信息支持(informationsupport)帮助个体得到理解、确定和应对问题事件的支持。90社会心理学宣教 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以经济手段、需要的服务,或物质资源等为形式的具体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同伴关系支持(socialcompanionshipsupport)通过花费时间与个体在一起共度时光,从事消遣和娱乐活动,分散对困境的注意力或促进积极的心境,来应付问题事件的支持。91社会心理学宣教 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潜在 主观 评价 行为适 生理反 的压 评价 为压 应再评 应病症 力事 过程 力性 价 或问题 件 事件 行为 社会支持92社会心理学宣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