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最新)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651434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最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最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最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家好大家好第七章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尊重法律权威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法治国的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几个概念u“法制”和“法治”法制(法制(legalitylegality、legal systemlegal system)是)是国家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系,是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系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统,更多的是就静态意义上讲的;法治(法治(Rule of LawRule of Law)即法的统治,就是)即法的统治,就是说说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专制、人治标志着民主政治,同专制、人治相对立,相对立,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是普遍的是普遍的守法原则,依法办事原则。守法原则,依法办事原则。u“法治”和“人治”人治论一般同专制相联系,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主张因人而异,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推崇个人权威;法治论一般同民主政治相联系,强调统治者通过法律来治理,提倡一般性规则的作用,树立法律权威。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法治优于人治,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要实行法治,要依法治国。人治人治法治法治基础基础表现表现特点特点领导者个人的意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体现体现原则原则轻视法律;专制独裁;轻视法律;专制独裁;有法不依;人亡政息;有法不依;人亡政息;任人唯亲;朝令夕改;任人唯亲;朝令夕改;等等。等等。建立在建立在民主民主的基础上的基础上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政治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政治民主;官员依法行政;民民主;官员依法行政;民告官有法可循;等等。告官有法可循;等等。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反映人民大众的法律体现平等原则体现平等原则建立在建立在专制专制的基础上的基础上体现等级与特权原则体现等级与特权原则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 172172页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1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改善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水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所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其它的社会制度。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西方国家的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没有科学的理论就不可能取得法治中国建设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主要观点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行动指南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统一 坚持三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坚持三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一条基本经验。条基本经验。它们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的根本保障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的本质要求本质要求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的治国方略治国方略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性质、作用与目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性质、作用与目标都是一致的,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标都是一致的,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它们是一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任何人都不洗遵守法律。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培育、弘扬,度不同人群突出有针对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都有约束作用,但形式和违反要承担的后果不同。法治发挥作用主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德治发挥作用主要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以价值精神和理念等形式表现出来。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首先要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把推进宪把推进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首要任务。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加强宪法实施,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加强宪法实施,才能巩固和发展国家根本制度,保证国家权力规范运行,使公民权利实现、义务得以履行;加强宪法实施,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1)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2)加强宪法实施。宪法实施,是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1)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前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前向宪法宣誓向宪法宣誓,增强宪,增强宪法观念。法观念。普遍开展宪法教育普遍开展宪法教育,普及宪法知识,普及宪法知识,20142014年年1111月月1 1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12月月4 4日。日。(2)加强宪法实施宪法实施,是所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可以行使建议权和意见权,积极参与民主立法活动;主动参与宪法实施的监督,要敢于监督(3)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尊重、学习、执行、维护法律,做好表率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的宪政划清界限。四方面区别:制度基础不同;领导力量不同;权力主体不同;权力行使方式不同。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一、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1.1.含义含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正当性、规范性、可靠的逻辑、科学 思维2.2.法治思维的特征法治思维的特征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区别:依据上,国家法律 个人魅力、德行、才智方式上,平等、稳定 个人意志,任意、非理性价值上,多数人之治 少数人的极权专断标准上,法律最高权威 服从个人权威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法治思维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两个方面。面。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是指个人如何看待和对待法律;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是指个人如何用法律看待和对待自己。自己。一般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1.1.法律至上法律至上在所有的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任何规范都不得超越法律和与法律相抵触。具体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2.2.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国家权力是人民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有依法对权力的配置和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私用、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四项要求:权力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3.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救济公平4.4.人权保障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司法保障。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案例思考-湖北佘祥林“杀妻”案始末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妻子张在玉失踪,张亲属怀疑被佘杀害。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4年4月28日佘祥林涉嫌故意杀人被捕。1994年10月13日原荆州地区中级法院一审判佘祥林死刑,佘提出上诉。1995年1月6日湖北高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1998年3月31日京山县检察院将此案起诉至京山县法院。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此后佘祥林开始服刑。2005年3月27日,已经“死亡”11年的张在玉出现。2005年4月1日,39岁的佘祥林走出了监狱,4月13日在京山县人民法院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佘祥林与京山县公安局达成了赔偿协议,京山县公安局向佘祥林及家人赔偿45万余元。1994年的佘祥林2005年的佘祥林燕赵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司法透明才能确保司法公平司法透明才能确保司法公平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彻底抛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没有从制度上做到以人为本,没有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那么,今后类似的冤假错案仍然会发生。增加每一个司法环节的透明度,建立可以随时纠错的循环机制,是防止冤假错案的最有效方法。只有当我们把公平放在优先的位置,并且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司法领域中的冤假错案才能够逐渐减少。名人名言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美】培根论司法5.5.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处理结果才可能公正并且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着必须将诉讼程序告知着必须将诉讼程序告知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便于他们行使权利。便于他们行使权利。(英)彼得(英)彼得斯坦斯坦正当程序正当程序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 1.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 2.2.掌握法律方法掌握法律方法 3.3.参与法律实践参与法律实践 4.4.养成守法习惯养成守法习惯中外法律相关电影推荐中国:亲爱的盲井盲山外国:肖申克的救赎杀人回忆(韩国)七宗罪美国往事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便应该成为国王。托马斯托马斯潘恩潘恩法律权威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尊严和生命。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地位作用: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 二、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 三、实施程度: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 四、信仰程度:反映共同意愿、被真诚信仰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共同体现,是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应当具有最高的权威。在一定意义上,法律的权威就是执政党的权威、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人民政权的权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外部因素影响着法律权威轻程序重实体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只有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法律,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具有普遍性、稳定性与连续性,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治理。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尊重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实践。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有权威的法律能够威慑人、警示人、保护人,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公民尊重法律就是对个人幸福的最大尊重。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尊重法律权威是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1.信仰法律应当崇尚、信仰法律,增强对法律的信任感、认同感。不信仰法律,就不可能建设成法治社会。2.遵守法律公民要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保障法律实施。参与社会活动,实施个人行为,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违反法律规定。3.服从法律应当拥护法律的规定,接受法律的约束,履行法定的义务,服从法律进行的管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一切依据法律和事实作出的决定,真心接受,自觉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