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639413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4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4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四章 人类传播类型研究:人类传播类型研究: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一一 、人内传播、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内传播人内传播 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内在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人内传播人内传播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刺激感应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由一般的动物感觉和心理到能动的人的意识的产生。1 1、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环节、人内传播产生过程中的环节2 2、要素:、要素: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知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知觉即感觉的集合,或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属性的综合;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感觉人内传播的出发点;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未知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和关系的思维活动。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定性的思维活动;3 3、特点、特点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它不是孤立的,人内传播虽然是人体内部的信息处理过程,但它不是孤立的,它的它的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着衔接关系;作为一个体系统,它的作为一个体系统,它的输入源泉和输出的对象都是外部环境输入源泉和输出的对象都是外部环境;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人内传播虽然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本质上它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但本质上它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而是积极能动的反应,表现在意识和思维的生产性和创造性;而是积极能动的反应,表现在意识和思维的生产性和创造性;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4 4、人内传播的形式、人内传播的形式(1 1)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想象等是人内传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想象等是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的正常形式。(2 2)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人的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着充分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在一定人的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着充分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有些时候,人可能处于一种异常的交流状态:范围内变化,但有些时候,人可能处于一种异常的交流状态:例如例如睡眠状态和做梦睡眠状态和做梦 ;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催眠等。;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催眠等。这些是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这些是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斯斯蒂蒂芬芬茨茨威威格格(1881188119421942),奥奥地地利利著著名名作作家家、小小说说家家、传传记记作作家家,19341934年年遭遭纳纳粹粹驱驱逐逐,先先后后流流亡亡英英国国、巴巴西西。19421942年年在在孤孤寂寂与与感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象象棋棋的的故故事事描描述述的的便便是是自自我我在在被被封封闭闭状状态态下陷入异常状态下的情形与过程下陷入异常状态下的情形与过程(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二)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人内传播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明确的互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解释这种现象:1 1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2 2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3 3 内省式思考内省式思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G.H.G.H.米德提出:米德提出:1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I and the me)I and the me)基本假设:人都有一个自我。基本假设:人都有一个自我。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 1)社会性自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社会性自我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自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自我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 I),作为他人的社会),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Me),是自我意识社会),是自我意识社会关系性的体现;关系性的体现;(2 2)客我代表社会成员所认定的观念系统,是自我的传统、)客我代表社会成员所认定的观念系统,是自我的传统、习惯和常规等方面;主我是自我对外在环境的反应,某个习惯和常规等方面;主我是自我对外在环境的反应,某个时刻的主我是下个时刻的客我。时刻的主我是下个时刻的客我。(3 3)主我的发展可以促成社会变迁的实现,因为社会)主我的发展可以促成社会变迁的实现,因为社会控制最终是落实在自我控制实践中的控制最终是落实在自我控制实践中的 ;(4 4)当当一一个个具具有有伟伟大大思思想想和和道道德德品品行行的的人人格格出出现现,并并对对社社会会形形成成改改变变时时,个个人人与与社社会会之之间间的的互互动动关关系系便便显显著著地凸显出来。地凸显出来。意义意义(1 1)从个体的主观意愿与社会的角色定位之间阐释个体的行为)从个体的主观意愿与社会的角色定位之间阐释个体的行为模式,揭示了社会传播与人内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模式,揭示了社会传播与人内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2 2)社会关系网络是建构和决定个体行动的作用力之一;)社会关系网络是建构和决定个体行动的作用力之一;(3 3)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自我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局限性局限性(1 1)忽视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忽视人们在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控制和被控制的状况;和被控制的状况;(2 2)忽视社会分层与变动状况;)忽视社会分层与变动状况;(3 3)无法解释社会系统中的权力关系。)无法解释社会系统中的权力关系。一个想换专业的一个想换专业的大学生、一个想大学生、一个想出国的大学生、出国的大学生、一个想换工作的一个想换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举例说明举例说明主我?主我?客我?客我?社社会会心心理理学学家家库库利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认认为为,一一个个人人的的自自我我观观念念是是在在与与其其他他人人的的交交往往中中形形成成的的,一一个个人人对对自自己己的的认认识识是是其其他他人人关关于于自自己己看看法法的的反反映映。人人们们总总是是在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以以“镜镜中中我我”(looking-glass looking-glass selfself,也也称称未未反反射射的的自自我我)来来形形容容自自我我是是与与别别人人面面对对面面互互动动的的产产物物。别别人人好好像像一一面面镜镜子子。我我的自我意识是我从别人的心里看到别人怎么看的我。的自我意识是我从别人的心里看到别人怎么看的我。2 2、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人的互动中形成的,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个人通过这面“镜子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关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猜测和想象(感觉阶段感觉阶段););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猜测和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猜测和想象(解释、定义阶段解释、定义阶段););自己对于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感情倾向(自己对于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的感情倾向(判断阶段判断阶段)。)。主要观点主要观点(1)(1)我们是通过他人的目光来想象自己的面貌和形象的我们是通过他人的目光来想象自己的面貌和形象的(the imagination of our appearance to the other person)。(2)(2)我们想象出对这一面貌的某些评价(我们想象出对这一面貌的某些评价(the imagination of his judgment of that appearance)。(3)(3)我们由此产生了某种特定的自我感觉(我们由此产生了某种特定的自我感觉(and some sort of self-feeling,such as pride or mortification)。换言之,换言之,我是按照我认我是按照我认为你怎样想我的方式来感觉自身的为你怎样想我的方式来感觉自身的。镜中我有三个维度(镜中我有三个维度(A self-idea of this sort seems to have three principal elements):Aself-ideaofthissortseemstohavethreeprincipalelements:theimaginationofourappearancetotheotherperson;theimaginationofhisjudgmentofthatappearance,andsomesortofself-feeling,suchasprideormortification.(p.152)意义意义(1 1)镜中我理论理论关注人们与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换行为,)镜中我理论理论关注人们与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换行为,并将此看作是社会形成的日常结构。并将此看作是社会形成的日常结构。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2 2)开创了将自我意识置于意识中而非置于行为的先河。)开创了将自我意识置于意识中而非置于行为的先河。(3 3)局限性在于:该理论主要依据个人的观察而提出的,带有)局限性在于:该理论主要依据个人的观察而提出的,带有想象性的特征。想象性的特征。3 3、内省式思考、内省式思考(1)(1)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形式 ;(2)(2)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的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形和连贯性;另一种是短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目标形和连贯性;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目的为目的的自我反思,称为内省式思考期的、以解决现实目的为目的的自我反思,称为内省式思考;(3 3)内省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跨越时空)内省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跨越时空的特点的特点,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纵不仅是横向的社会过程,而且是联系过去和未来的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4 4)具有非日常性的特点;)具有非日常性的特点;(5 5)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和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内省式思考的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和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和他人有密切联系的。环境和他人有密切联系的。二、人际传播(二、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四)人际传播的互动理论四)人际传播的互动理论(三)人际传播的模式(三)人际传播的模式(二)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二)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五)人际传播与说服理论(五)人际传播与说服理论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是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或凭借简单媒介如电话、书信等非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符号互动。息交流活动。是一种符号互动。定义:定义:人际传播中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是在言说与人际传播中的人是有个性的人,是在言说与倾听交替存在的对话之中,沟通心声的人。倾听交替存在的对话之中,沟通心声的人。“个体间个体间”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深深地涉入了深深地涉入了“我与你我与你”的传播世界。将人的传播世界。将人际传播定位于个体间的交往,定位于个性的际传播定位于个体间的交往,定位于个性的沟通,是基于人与人的相遇。沟通,是基于人与人的相遇。(一)人际传播的动机(一)人际传播的动机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人际传播?理论观点理论观点1 1、迈克尔、迈克尔.罗洛夫在罗洛夫在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一书一书中认为,人际传播是处于一个关系之中的甲乙双方借中认为,人际传播是处于一个关系之中的甲乙双方借以相互提供资源或协商交换资源的符号传递过程,也以相互提供资源或协商交换资源的符号传递过程,也就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物就是一种社会交换,社会交换的主要是六种资源:物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爱。人际传播交换的品、金钱、服务、信息、地位、爱。人际传播交换的主要是后三种资源。主要是后三种资源。理论观点理论观点2 2、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 理论观点3 3、约哈里之窗、约哈里之窗由约瑟夫由约瑟夫勒夫特(勒夫特(Joseph Luft Joseph Luft)和哈里)和哈里英哈姆(英哈姆(Harry Harry Ingham Ingham)创立的约哈里之窗()创立的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 Johari Window),是一个分),是一个分析人际关系的一个模型。析人际关系的一个模型。它将自我世界分为开放、盲目、秘。它将自我世界分为开放、盲目、秘密和未知四个区域,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密和未知四个区域,用来解释自我和公众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理想情况下,自己应绝对多的了解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绝大多数自我暴露在他人面前,这样可以形成更大的安全区域,在该区域里,冲突是极其轻微的。当然,也应该适当的保持部分自我,但该部分应绝对的最小化,能有多小就有多小。理论上,人是不可以完全认识自我的。但有些自己所未认识的自我会被对方指出,该部分称为盲目区域,应在双方的努力下向安全区域转移,以减少冲突。还有些自己未认识的自我也未被对方指出,这是危险区域,这些就是冲突的最大的来源,应该逐渐向盲目区域转移,也就是说争取被对方指出来或直接自己发现后向安全区域转移。约哈里之窗说明了两个问题:自我表露和反馈。约哈里之窗说明了两个问题:自我表露和反馈。自我表露和反馈对于有效沟通很重要,是达到扩大开放区域,自我表露和反馈对于有效沟通很重要,是达到扩大开放区域,使封闭的自我向公众开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的两个使封闭的自我向公众开放,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的两个基本途径。基本途径。总而言之,人际传播的动机如下:总而言之,人际传播的动机如下:(1 1)认识自我;)认识自我;(2 2)建立人际关系;)建立人际关系;(3 3)控制周围环境;)控制周围环境;(4 4)进行情感沟通。)进行情感沟通。(二)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二)人际传播的特点、类型和功能3 3、人际传播的功能、人际传播的功能2、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1 1、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的特点1 1、人际传播的特点、人际传播的特点(1 1)直接传播)直接传播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不依赖大众传播媒介来做中介物,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可以在直接了解传者的情绪或个性等特征;(2 2)随意性大)随意性大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换,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在交流过程中可随时交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调整改变;(3 3)保密性强)保密性强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控制,由于是直接交流,而且传播对象和范围可以控制,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所以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保密性;(4 4)反馈迅速)反馈迅速直接交流的情况下,传受双方都直接交流的情况下,传受双方都容易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如有中间媒介,反馈容易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交流,如有中间媒介,反馈的速度和数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的速度和数量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 5)速度可以控制)速度可以控制随传受双方的需要而进行变随传受双方的需要而进行变更。更。2 2、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人际传播所经历的三种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符号人际传播所经历的三种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符号/信号信号传播传播媒介:媒介:面对面传播面对面传播语言语言延时传播延时传播文字文字电子传播电子传播电子信号电子信号人际传播使用的符号包括:人际传播使用的符号包括:面对面: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面对面:口语、类语言、身体语言、人际距离、穿着、实物符号等;号等;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口语、类语言等;借助听觉媒介如电话:口语、类语言等;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具等:书面语、绘画借助视觉媒介如书信、网络的即时交流工具等:书面语、绘画语言等;语言等;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有效率的人际传播,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和符号。2 2、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人际传播的媒介类型3 3、人际传播的功能、人际传播的功能 (1)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人际传播特别是初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2)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与与“两级传播两级传播”理论、理论、“创新创新扩散扩散”理论等理论等等等。(三)人际传播的模式(三)人际传播的模式2 2 均衡模式均衡模式1 1 平衡模式平衡模式1、海德的平衡模式(POX 模式)P P代表个体;代表个体;O O代表他人;代表他人;X X是第三者(人或物)。是第三者(人或物)。平衡理论假定平衡理论假定P PO OX X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之间的平衡状态是稳定的,排斥外界的影响,不平衡状态则被假定是不稳定的,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响,不平衡状态则被假定是不稳定的,会使个人产生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只有在状态发生变化、达到平衡时才会缓解。紧张。这种紧张只有在状态发生变化、达到平衡时才会缓解。POX 模式将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图解,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用将三者的关系用三角形的方式进行图解,肯定关系和否定关系分别用“+”+”、“-”-”号表示。号表示。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存在平衡状态,相反,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或者两种关系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共有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共有8 8种形式,其中种形式,其中4 4种是平衡的结构,种是平衡的结构,4 4种种是不平衡的结构。是不平衡的结构。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判断三角关系是平衡的,还是不平衡的,其根据为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海德的平衡模式示意图海德的平衡模式示意图2 2、西奥多、西奥多纽科姆的纽科姆的A-B-XA-B-X模式(均衡模式)模式(均衡模式)西奥多纽科姆 Theodore Mead Newcomb 1903.07.241984.12.2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个体的社会化、大学对学生的影响、问题青年的矫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的阿什塔比拉市(Ashtabula)乡村岩溪(Rock Creek)。1956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西奥多西奥多.纽科姆纽科姆1953年在海德的平衡模式基础上提出。(年在海德的平衡模式基础上提出。(NewcombsA-B-XModel)。)。T.M.Newcomb,An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ve ActsJ.Psychological Review,1953,(60),P.393.(A A 与与 B B 和和 X X 之间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角。之间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角。如果如果 A A 与与 B B 和和 X X 之间的倾向越强,即双方都希望能够全之间的倾向越强,即双方都希望能够全面了解面了解 X X,并且有关,并且有关 X X 的信息对于的信息对于 A A 和和 B B 都是公开的、都是公开的、流通的,那么流通的,那么 A A 和和 B B 与与 X X 的关系像的关系像 A-B-X A-B-X 模型一样形成模型一样形成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一个稳固的等腰三角形。图中图中 A A 与与 B B 之间的吸引力越小,之间的吸引力越小,A A 与与 B B 之间的距离就越大,但是他们为了保证这个模型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但是他们为了保证这个模型对称,必须维持称,必须维持 A-X A-X 和和 B-X B-X 这两条边对等的关系,这种对等这两条边对等的关系,这种对等关系是建立联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关系是建立联系所必需的。但是如果 A A 和和 B B 对对 X X 产生了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认识,A A 会不顾会不顾 B-XB-X,或者,或者 B B 会不顾会不顾 A-XA-X,那么,那么 A-A-X X 和和 B-X B-X 之间的影响就会不同,之间的影响就会不同,A-B-X A-B-X 模型就会失去了对模型就会失去了对称和平衡,则称和平衡,则 A-B A-B 之间的失衡关系更加速了之间的失衡关系更加速了 A A 和和 B B 关于关于 X X 的不一致观点。的不一致观点。它由3种要素、4种关系构成。3 种要素是:认知者A,对方B,认知对象X;4种关系是:AB感情关系,AX认知关系,BA感情反馈(B对AB感情关系的认知),BX认知反馈(B对AX认知关系的认知)。4种关系构成认知主体A的认知系统(图a);当把反馈包括在认知系统中时,A和B的地位是互换的,A是认知主体,又是认知对方;B亦然。于是,B作为认知主体出现时,也形成一个认知系统(图b)。A 的认知系统和B的认知系统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图c),呈集合状态,是一种群体式认知系统。在图c中至少有8种关系,A和B任何一方的认知变化都是这8种关系互动的结果。海德的模型是关于认知主体自身的认知平衡,纽科姆的模型则是把认知平衡扩大到人际互动过程和群体关系。纽科姆对人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相互之间的感情、态度、信念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人们的认知系统有趋向于某种一致性的倾向。布鲁默(布鲁默(Herbert Blumer)Herbert Blumer)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19691969,symbolic symbolic interactionisminteractionism),又称为象征互动理论。基本原理:),又称为象征互动理论。基本原理:(四)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布鲁默的符号互动理论(1 1)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的;(2 2)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些事物本身之中;(3 3)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用和修改这些意义例如,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景。顾客把账例如,试想一个顾客在饭店收银台买单的情景。顾客把账单交给收银员,并且掏出她的钱包。收银员准备收钱并找单交给收银员,并且掏出她的钱包。收银员准备收钱并找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予账单的意义,零。他们对于账单的行动都是基于他们所赋予账单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他们所共享的(这种意义是他们所共享的(互动论的第一原理)互动论的第一原理)。他们之所以知道账单的意义,是由于他们通过以前许多类他们之所以知道账单的意义,是由于他们通过以前许多类似的互动学习的结果似的互动学习的结果(互动论的第二原理)(互动论的第二原理)。现在,假定顾客没有足够的钱买单。那么,她会表现得很现在,假定顾客没有足够的钱买单。那么,她会表现得很尴尬,并且会说她到隔壁的银行取一些钱,马上就回来。尴尬,并且会说她到隔壁的银行取一些钱,马上就回来。收银员得对这种新的情境进行阐释,赋予它某种意义,并收银员得对这种新的情境进行阐释,赋予它某种意义,并且决定怎样行动且决定怎样行动(互动论的第三原理)(互动论的第三原理)。局限性局限性符号互动论仅仅关注的是个体的互动方式,这种理论符号互动论仅仅关注的是个体的互动方式,这种理论方法不能够解释个人无法控制的力量对其行为的形塑。方法不能够解释个人无法控制的力量对其行为的形塑。换句话说,它忽视了社会结构对于我们生活的很多影换句话说,它忽视了社会结构对于我们生活的很多影响。符号互动论似乎否认历史、社会和经济对个体的响。符号互动论似乎否认历史、社会和经济对个体的约束。约束。(五)传播与说服理论(五)传播与说服理论3 3 认知不协调理论与说服认知不协调理论与说服1 1 耶鲁项目研究耶鲁项目研究2 2麦奎尔的信息处理模式麦奎尔的信息处理模式1 1 耶鲁项目耶鲁项目 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以卡尔年代,以卡尔霍夫兰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通过霍夫兰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对二战中和二战后的实验,研究成果先后在对二战中和二战后的实验,研究成果先后在大众传播实验大众传播实验(Experiments on Mass CommunicationExperiments on Mass Communication),尤其是在),尤其是在19531953年出年出版的版的传播与说服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中体现中体现出来。研究重点是说服对态度的影响,侧重的是人际传播研究。出来。研究重点是说服对态度的影响,侧重的是人际传播研究。研究从传播来源、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三个方面展开的。研究从传播来源、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三个方面展开的。传播来源(信源)传播来源(信源)(1 1)知名度)知名度:信源的权威性、知名度越大其可信度就越高,信源的权威性、知名度越大其可信度就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好。传播效果就越好。(2 2)可信度:可信度:19511951年,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年,霍夫兰对信源的可信性与说服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可信性效果可信性效果”概念概念:即信源可信度即信源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明效果越小。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明效果越小。1 1 耶鲁项目耶鲁项目 睡眠者效果睡眠者效果/休眠效果(休眠效果(Sleeper effectSleeper effect):):信源的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一种变动关系,低可信信源的可信度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一种变动关系,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的负面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休眠休眠”状态,经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以后,其说服过一段时间可信度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或消失以后,其说服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1 1 耶鲁项目耶鲁项目 传播方式传播方式 只说一面只说一面 与与 两面都说两面都说:只说一面只说一面 仅向说服对象提仅向说服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观点集中,简洁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观点集中,简洁明快,但易产生心理抵抗。明快,但易产生心理抵抗。只说一面只说一面 对于原来就赞同此观对于原来就赞同此观点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有较强的说服效果。点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有较强的说服效果。两面都说两面都说 在提示已方观点或有利材料同时也以某种在提示已方观点或有利材料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给对立观点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给对立观点的发言机会,有的发言机会,有 公平感公平感,可消除心理反感;但论旨复杂,可消除心理反感;但论旨复杂,理解难度增加,不易把握。理解难度增加,不易把握。两面都说两面都说 对于原来反对此观点,对于原来反对此观点,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有较强的说服效果。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有较强的说服效果。1 1 耶鲁项目耶鲁项目 传播对象传播对象听从性:听从性大的人容易被劝服,决定听从性大小的听从性:听从性大的人容易被劝服,决定听从性大小的是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自我评价高的人听从性弱,自我是对自己的主观评价,自我评价高的人听从性弱,自我评价低的人听从性强。评价低的人听从性强。耶鲁项目 所谓恐惧诉求(警钟效果),是指在劝服信息中夹杂有威胁性所谓恐惧诉求(警钟效果),是指在劝服信息中夹杂有威胁性成分,使受众产生惧怕心理,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际的成分,使受众产生惧怕心理,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际的情况多种多样,情况多种多样,而决定恐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而决定恐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研究发现,成功的恐惧诉求能够引发人们的紧张情绪,从而研究发现,成功的恐惧诉求能够引发人们的紧张情绪,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找到问题的途径,消除紧张情绪。轻度诉引起人们的重视,找到问题的途径,消除紧张情绪。轻度诉求效果最佳。求效果最佳。2 2 麦奎尔的信息处理模式麦奎尔的信息处理模式 美国学者威廉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麦奎尔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进行实验,寻求抗御态度改年代进行实验,寻求抗御态度改变的有效方法,经研究提出预防接种理论,并提出变的有效方法,经研究提出预防接种理论,并提出“防疫防疫”一词。一词。要增强一个人思想上的防疫力,可以使用滋养法。要增强一个人思想上的防疫力,可以使用滋养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支持其基本信息的观点,也可使用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支持其基本信息的观点,也可使用接种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一种弱性的,为刺激其防接种法,即让一个人事先接触一种弱性的,为刺激其防卫的反面观点,一般地接种法较前者有效。卫的反面观点,一般地接种法较前者有效。经过预防接种的人在接触到了对于基本信息的攻击经过预防接种的人在接触到了对于基本信息的攻击(反驳)时会形成一种通用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足以(反驳)时会形成一种通用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足以使这些基本信息在接触到另一种攻击时也不至于改变。使这些基本信息在接触到另一种攻击时也不至于改变。传播输出传播输出信源信源讯息讯息接受者接受者渠道渠道语境语境接触(exposure)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理解(comprehension)探索(acquisition)信服(yielding)记忆(memory)恢复记忆(retrieval)决策(decision)行为(action)强化(reinforcement)巩固(consolidation)传播输入麦奎尔的传播、说服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矩阵模式麦奎尔的传播、说服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矩阵模式3 3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theory)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曾发表“一种认知失调的理论”的文章,最早阐述了这一理论的见解LFestinger(1957)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Evanston,IL:Row,Peterson。他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如关于自我、关于自己的行为以及关于环境方面的信念、看法或知觉等。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1)相互一致和协调的(如“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不吸烟”);(2)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如“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3)无关的(如“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今天刮风”)。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x和y,处于对立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紧张,并力求减缓(reduction)。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而非逻辑上的不一致)引起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认知失调”现象。3 3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3 3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theory)认知失调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认知失调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具有动机的作用,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的状态,使相关的态度之间和相关的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协调。协调的程度决定于:(1)失调的认知数量与协调的认知数量的相对比例;(2)每一认知项目对个人的重要性。失调的认知数量认知的重要性失调程度协调的认知数量认知的重要性人出现了认知失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保持认知因人出现了认知失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常采取以下几种途径: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常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改变或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2)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强度。由于强度的减弱,不协调的程度相应变低,人会感到舒坦一些;(3)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理由。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谢谢你的到来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Learning Is Not Over.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