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622553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30.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1n n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和突破n n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n n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n n提倡多样化的、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和突破2新课程转转 变变 课课 程程 的的 功功 能能传授知识过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知识与技能转 变 课 程 的 功 能传授3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4新的课程设置v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v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v高中实行学分管理,课程以“领域学科模块”的方式组成,有弹性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新的课程设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5地方与学校课程体育与健康外 语艺术(音乐、美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体 育外 语科 学(生物、物理、化学)科 学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987654321课程门类年 级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地方与学校课程体育与健康外 语艺术(音乐6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科目科目科目科目必修学分必修学分必修学分必修学分(共共共共118118118118学分,占学分,占学分,占学分,占总学分的总学分的总学分的总学分的62.4%)62.4%)62.4%)62.4%)选修学分选修学分选修学分选修学分I I I I选修学分选修学分选修学分选修学分IIIIIIII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学语文语文语文语文10101010共共共共55555555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占总学分占总学分占总学分占总学分的的的的29.1%29.1%29.1%29.1%,学生根据学生根据学生根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自己的兴自己的兴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趣和未来趣和未来趣和未来走向确定走向确定走向确定走向确定选修的课选修的课选修的课选修的课程。程。程。程。共共共共16161616学分,学分,学分,学分,占总学分占总学分占总学分占总学分的的的的8.5%8.5%8.5%8.5%,学生获得学生获得学生获得学生获得该学分的该学分的该学分的该学分的课程为学课程为学课程为学课程为学校自主开校自主开校自主开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发的课程。发的课程。发的课程。外语外语外语外语10101010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数学10101010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人文与社会政治政治政治政治8 8 8 8历史历史历史历史6 6 6 6地理地理地理地理6 6 6 6科学科学科学科学物理物理物理物理6*6*6*6*化学化学化学化学6*6*6*6*生物生物生物生物6 6 6 6技术技术技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4*4*4*4*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4 4 4 4艺术艺术艺术艺术艺术或艺术或艺术或艺术或音乐、美术音乐、美术音乐、美术音乐、美术6*6*6*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0*10*10*10*综合综合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18*18*18*18*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8*8*8*8*学习领域科目必修学分选修学分I选修学分II语言与文学语文107基于基于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的,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化和选择性;打破班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选修打破班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选修 ;建立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形,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成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确定共同必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确定共同必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空间,实行学分管理实行学分管理,反映每个学生不同,反映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历程的学习历程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的特点基于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新课程的特点8 1.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单元三个层次构成。科目、单元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科科 目目模模 块块 1.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单元三个层次构9学习领域学习领域l由一门或几门学科组合而成由一门或几门学科组合而成l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学科具有相同或相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学科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价值近的教育价值l学习领域中的学科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中的学科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并规定相应的学分并规定相应的学分l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组织实施的指导纲要组织实施学习领域由一门或几门学科组合而成10科科 目目l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l增设通用技术、第二外语、艺术等科目增设通用技术、第二外语、艺术等科目增设通用技术、第二外语、艺术等科目增设通用技术、第二外语、艺术等科目l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科 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11模模 块块l模块是指某一学科内具有综合性的相模块是指某一学科内具有综合性的相对完整的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知识单元”。l每一个模块的学分基本相当,以便于每一个模块的学分基本相当,以便于学生选择。学生选择。模 块模块是指某一学科内具有综合性的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122.2.必修与选修的学分分配必修与选修的学分分配高中三年共高中三年共189学分,其中必修学分,其中必修118学分,选修学分,选修I为为55学分,选修学分,选修II为为16学分学分必修:确保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必修:确保所有高中生都达到共同要求选修选修I: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同学习领域中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选修选修II: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学的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的供学生选学的课程2.必修与选修的学分分配高中三年共189学分,其中必修11813综合科 目模 块14D DC CB B学科案例:课程结构示意图一DCB共同必修A(A1、A215学科案例:课程结构示意图二课程结构示意图二学科案例:课程结构示意图二共同必修A(A1、A2)模块1模16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17关于学习方式的概念两个观点:学习过程与学习者不可分离学习者的动机与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一有机的整体(continuance):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学习方式Motivation Strategy Approach关于学习方式的概念两个观点:18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表层式学习(Surface Learning)深层式的学习(Deep Learning)成效式学习(Achieving Learning)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或有内在的学习欲望对学习采取被动的态度对学习成果没有内在的要求学习的方法是马虎应付,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学习欲望内在的学习动机深入地探究所学内容的含义,理解各有关内容之间的关系,逐步了解掌握学习与探究的方法对学习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或欲望重视学习的成效,重视个人在同辈中的地位特别重视考试的成绩,努力搏取高分采取多种学习策略,学习有条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表层式学习(Surface Learnin19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的相关20n n师生互动、教学相长。n n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分析与反思。n n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充分利用。n n广泛的课程资源。n n建立适合于个体的学习策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2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入式注入式传授传授应试应试发展式发展式能力能力态度态度育人育人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入式传授应试发展式能力态度育人22传授知识大大纲纲教教材材内容内容教师教师学生学生知知识识积积累累传授知识大内容教师学生知23应付考试考试考试内容内容教师教师学生学生成绩成绩应付考试考试内容教师学生成绩24发展能力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内容内容互动互动发展发展能力能力发展能力教师学生内容互动发展25端正态度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内容内容良好学良好学习态度习态度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端正态度教师学生内容良好学相互影响26教书育人教师教师学生学生相关材料相关材料行为改变行为改变相互影响相互影响教书育人教师学生相关材料行为改变相互影响27学习成绩与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思想倾向间的相关学习成绩与学习方式、教师28提倡多样化的、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提倡多样化的、以促进发展29n n片面强调相对性的评价标准 n n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 n n过多地倚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手段 n n只关注评价的结果而忽视评价的过程n n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过分扩大评价的功能 过去的评价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过去的评价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片面强调相对性的评价标准 过去的评价工作所存在的问题30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31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价的教育功能。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32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考虑 的评价问题的评价问题n n如何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和学业成绩?n n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工作业绩?n n如何评价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n n如何对课程本身和教材进行评价?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需要考虑 的评价问题如何全面评价学生33关于学生的评价n n目标: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评价体系从从过过分分强强调调统统一一标标准准转转变变为为既既有有统统一一的的标标准,又注重个体差异;准,又注重个体差异;从从只只关关注注学学生生对对知知识识的的接接受受或或认认知知能能力力的的发发展展转转变变为为关关注注学学生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多元智力的发展;从单一的书面笔试形从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式,转变为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n n措施措施树树立立育育人人为为本本的的发发展展性性评评价价理理念念以以突突出出评评价价的的发发展展性性功功能能为核心为核心评评价价内内容容多多元元化化,实实现现三三大大培养目标的整合培养目标的整合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评评价价标标准准体体现现具具有有时时代代特特点点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依据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选择多元的评价方和评价内容选择多元的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纸笔测验的方式法,改变单一纸笔测验的方式关于学生的评价目标:措施34关于教师的评价n n目标:目标:促进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n n理念:理念:尊重、平等、理解尊重、平等、理解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注重过程注重过程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尊重教师个体差异从关注教师的从关注教师的“教教”转到关注如何帮学转到关注如何帮学生生“学学”n n内容内容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 n n方法多样化方法多样化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n n主体多元化,以教师主体多元化,以教师为主体为主体教师自评教师自评同事评价同事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学生、家长评价 关于教师的评价目标:内容35关于学校的评价n n坚决打破唯坚决打破唯“升学率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法 n n评价的重点从检查学校是否落实行政部门布置评价的重点从检查学校是否落实行政部门布置的工作,转向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包括促进的工作,转向如何促进学校的发展,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教育与学习计划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设计、教育与学习计划和评估体系等评估体系等 n n建立校长评价制度建立校长评价制度 关于学校的评价坚决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 36关于课程的评价确定需要选择方案形成性评价实践 问题应答终结性评价外部评价者内部评价者关于课程的评价确定选择形成性评价终结性外部评价者内部评价者37关于教材的评价关于教材的评价编者教材试用者审查委员会专业机构和评价网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推广使用教材关于教材的评价编者教材试用者审查委员会专业机构教育行政教研员38关于评价的几个关于评价的几个热点问题关于评价的几个热点问题391.1.高考怎么改?高考怎么改?2.2.如何处理过程性评价的结果?如何处理过程性评价的结果?3.3.评价的功利与诚信评价的功利与诚信高考怎么改?40本报告纯属个人见解,观点若有错误,由本人负责。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本报告纯属个人见解,观点若有错误,由本人负责。敬请各位领导批41谢谢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