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句式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610840 上传时间:2024-07-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3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句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汉语句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古汉语句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句式古汉语句式判断句n定义: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定义: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语,说明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句子形式。什么的一种句子形式。n在形式上,主语与谓语构成同一关系。在形式上,主语与谓语构成同一关系。n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形式。n(一)不用判断词的判断句(一)不用判断词的判断句n“者者,也也。”这这是是古古代代汉汉语语判判断断句句的的最最基基本本形形式式,或或者者说说是是典典型型结结构构。其其它它的的各各种种形式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变体。形式都可以看作是它的变体。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说明主语所n但但不不能能说说这这种种形形式式是是判判断断句句的的标标志志。因因为为:一一方方面面判判断断句句不不仅仅仅仅是是这这种种形形式式;另另一一方方面面这这种种形式也并不都是判断句。如:形式也并不都是判断句。如:n1)夫夫功功者者难难成成而而易易败败,时时者者难难得得而而易易失失也也。(史记(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n2)夫夫子子欲欲之之,吾吾二二臣臣者者,皆皆不不欲欲也也。(季季氏氏将伐颛臾)将伐颛臾)n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而是叙述句。这两句都不是判断句,而是叙述句。但不能说这种形式是判断句的标志。因为:一方面判断句不仅仅是这常见变体:n1、,也。也。n很常见,所以有人也认为是基本形式。很常见,所以有人也认为是基本形式。n2、者,者,。n1)兵者,凶器。(史记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酷吏列传)n2)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n3)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n3、,。(者、也都不用)。(者、也都不用)n1)荀卿,赵人。(史记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轲荀卿列传)n2)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哀公八年)n3)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n4)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常见变体:1、,也。n4、主主语语+副副词词+谓谓语语+(也也)(用用副副词词加加强强判判断断的判断句)的判断句)n在在名名词词谓谓语语前前边边加加副副词词,常常见见的的有有:“即即、乃乃、必、皆、非必、皆、非”等。等。n1)吾翁即若翁。(史记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n2)破赵军者,必赵括也。(战国策破赵军者,必赵括也。(战国策赵策)赵策)n3)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是皆秦之罪也。(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苏秦连横约纵)n但但要要注注意意:不不要要把把这这些些词词误误认认为为是是判判断断词词,它它们们只只是是起起着着帮帮助助判判断断的的作作用用。(因因为为其其中中的的“是是”,是是翻翻译译时时加加上上去去的的,不不是是“即即”、“乃乃”等固有的。)等固有的。)4、主语+副词+谓语+(也)(用副词加强判断的判断句)n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僖公五年)五年)n5、主语、主语+语气词语气词+谓语谓语n语语气气词词:唯唯(惟惟、维维)、伊伊(繄繄)等等,起起加加强强判断语气的作用。判断语气的作用。n1)我我马马维维骐骐。(诗诗经经小小雅雅皇皇皇皇者者华华)(骐:青黑色的有纹理的马。)(骐:青黑色的有纹理的马。)n2)厥土惟白壤。(尚书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厥:那)禹贡)(厥:那)n3)蓼蓼蓼蓼者者莪莪,匪匪莪莪伊伊蒿蒿。(诗诗经经小小雅雅蓼蓼莪)(不是莪,是蒿。)莪)(不是莪,是蒿。)n6、缺少主语的判断句。这时句末的、缺少主语的判断句。这时句末的“也也”必不必不可少。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对话里。可少。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对话里。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左传僖公五年)(二)用了判断词的判断句。n1、用准判断词、用准判断词“为为”表示判断。表示判断。n条条件件:只只有有当当主主语语和和谓谓语语是是同同一一关关系系时时;或或作作为为句句中中某某一一成成分分时时,“为为”才才表表判判断断。在在多多数数情情况况下下,“为为”是是泛泛义义动动词词,而而不不是是判判断断词词,往往往往译译成成现现代代汉汉语语的的“变变为为、作作为为、算算作作”等等。所所以以有有人人认认为为不不必必把把“为为”看看作作是是真真正正的的系系词词,也有人称有也有人称有“为为”的句子为准判断句。的句子为准判断句。n2、用判断词、用判断词“是是”来表判断。来表判断。(二)用了判断词的判断句。1、用准判断词“为”表示判断。n2、用判断词、用判断词“是是”来表判断。来表判断。n1)余余是是所所嫁嫁妇妇人人之之父父也也。(论论衡衡死死伪)伪)n2)此必是豫让也。(史记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列传)n3)身身是是张张翼翼德德也也,可可来来共共决决死死战战。(三国志(三国志蜀书蜀书张飞传)张飞传)n不过,用不过,用“是是”的判断句式,在上古较的判断句式,在上古较少出现,在上古,少出现,在上古,“是是”一般不作判断一般不作判断词用,主要用作指示代词。词用,主要用作指示代词。2、用判断词“是”来表判断。“是”怎样由指示代词发展为系词的。n说文是部:“是,直也。从日正。”n()先秦时代,主语后面往往用指示代词“是”复指,然后加上判断语“也”。n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n2)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孟子公孙丑)n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n这时主语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名词,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句子形式。无论是这种或那种情况,“是”字经常处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这样就逐渐产生出系词的性质来。“是”怎样由指示代词发展为系词的。说文是部:“是,直n(2)指示代词“是”逐渐变成赘余的、有强调作用的代名词性的助词,然后变为(语气的)系词。n王力举到孟子梁惠王下“滕小国也。”为例,大约经历了这么一个阶段:“滕,是小国也”(“是”在这里仍旧是“这个”的意思),然后达到“滕是小国”。还再举了一个更富有启发性的例子:n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左传宣公十五年)n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n这两个例子的对比,更可以见出这种演变的过程。(2)指示代词“是”逐渐变成赘余的、有强调作用的代名词n(3)汉语真正系词的产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即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在王充论衡里已经有不少“是”字是当系词用的。n1)如以鬼是死人,则其薄葬非也。n2)海外西南有珠树焉,察之是珠,然非鱼中之珠也。(说日篇)(3)汉语真正系词的产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即西汉末年或n(4)但是系词在判断句中起经常作用,系词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判断句,仍是中古时期的事。在这个时期,系词句有两大标志:n第一,摆脱了语气词“也”字,“是”字成为必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系词。(就是论衡里,许多系词“是”字还是可有可无的。)例:n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张玄中、顾敷是顾和中外孙。(世说新语言语)(4)但是系词在判断句中起经常作用,系词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n第二,系词“是”加否定副词“不”,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非”。n(强调口语,因为后来历代都有仿古文)n1)劫劫生生,轮回不绝都由此身本不是我。(原人论)n2)余亦不是仵茄之子,亦不是避难之人。(伍子胥变文乙)3)渠本不是我,我本不是渠。(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第二,系词“是”加否定副词“不”,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n二、判断句的活用二、判断句的活用n1、内容压缩了的判断句、内容压缩了的判断句n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n2、表解释原因的判断句表解释原因的判断句n孟孟尝尝君君为为相相数数十十年年,无无纤纤介介之之祸祸者者,冯冯谖之力也。谖之力也。n3、表示比喻的判断句,如:表示比喻的判断句,如:n1)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n2)君君者者,舟舟也也;庶庶人人者者,水水也也。(荀荀子子王制)王制)二、判断句的活用n4、强调式判断句用副词“诚、乃、即、则、必”等n1子诚齐人也。(孟子)n2吾乃梁人也。(国策)n3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n4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n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n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比较叙述句:沛公必夺项王天下。4、强调式判断句用副词“诚、乃、即、则、必”等n否定判断句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n1非吾徒也。(论语)n2是非君子之言也。(论语)n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n4是非君子之道。(孟子)否定判断句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叙述句(双宾语句)n一、双宾语句的形式。一、双宾语句的形式。n双宾语:一个动词谓语后带上两个宾语,双宾语:一个动词谓语后带上两个宾语,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宾语指人,靠近动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宾语指人,靠近动词,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第二个指物,词,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第二个指物,远离动词,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在形远离动词,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在形式结构上古今汉语大体一致,一般间接式结构上古今汉语大体一致,一般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即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即“动词动词+间宾间宾+直宾直宾”。叙述句(双宾语句)一、双宾语句的形式。古汉语双宾语句有其特殊形式:n1、直直接接宾宾语语如如果果是是代代词词“之之”,它它的的位位置置就就在在间接宾语前。如:间接宾语前。如:n()果果收收文文子子后后车车二二乘乘而而献献之之其其君君矣矣。(韩韩非非子子说林下)说林下)n()()毛遂奉铜盘而跪毛遂奉铜盘而跪进进之之楚王楚王。(毛遂自荐)。(毛遂自荐)n()()不可,吾既已不可,吾既已言言之之王王矣。(墨子矣。(墨子公输公输)n2、直直接接宾宾语语是是名名词词的的,也也有有置置于于间间接接宾宾语语之之前前的,但比较少见。如:的,但比较少见。如:n()赵赵王王窃窃闻闻秦秦王王善善为为秦秦声声,请请奉奉盆盆缻缻秦秦王王,以以相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2 2)成王长,周公)成王长,周公反反政政成王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史,北面就群臣之位。(史记记周本纪)周本纪)古汉语双宾语句有其特殊形式:1、直接宾语如果是代词“之”,它二、双宾语句的种类:n1、一一般般双双宾宾语语:动动词词往往往往是是“给给予予”或或“问问询询”类的动词,这是古今一致的。类的动词,这是古今一致的。n此此外外,如如:“资资”“授授”“与与”“问问”“教教”等词也是。例:等词也是。例:n1)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史记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列传)n2)汉汉王王授授我我上上将将军军印印,予予我我数数万万众众。(史史记记淮淮阴阴侯列传)侯列传)n3)赵赵王王与与之之精精兵兵十十万万、革革车车千千乘乘。(史史记记滑滑稽稽列列传)传)n4)(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n5)后稷教民稼穑。(孟子后稷教民稼穑。(孟子许行)许行)二、双宾语句的种类:1、一般双宾语:动词往往是“给予”或“问n在在古古代代汉汉语语中中还还有有一一些些词词,表表示示“接接受受”或或“夺夺取取”意意义义的的,也也能能带带双双宾宾语语。如:如:n1)问问之之:“安安所所受受计计策策?”对对曰曰:“受受之之待待诏诏者者东东郭郭先先生生。”(史史记记滑滑稽稽列传)列传)2 2)赵成侯以为不慈,夺之玺而免之令。)赵成侯以为不慈,夺之玺而免之令。(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外储说左下)在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些词,表示“接受”或“夺取”意义的,也能带n2、使使动动双双宾宾语语:动动词词谓谓语语对对直直接接宾宾语语来来说说,是是一般用法,对间接宾语来说,却是使动用法。一般用法,对间接宾语来说,却是使动用法。n1)若若弗弗与与,则则请请除除之之,无无生生民民心心。(郑郑伯伯)(使民生二心)(使民生二心)n2)均均之之二二策策,宁宁许许以以负负秦秦曲曲。(廉廉)(使使秦秦担负理曲的名声)担负理曲的名声)n3)今今驱驱民民而而归归之之农农。(贾贾谊谊论论积积贮贮疏疏)(使他们回到农业生产上去)(使他们回到农业生产上去)n3、为为动动双双宾宾语语:动动词词谓谓语语对对直直接接宾宾语语来来说说,是是一般用法,对间接宾语来说是为动用法。一般用法,对间接宾语来说是为动用法。n1)天天生生民民而而立立之之君君。(左左传传襄襄公公十十四四年年)(为他们立国君)(为他们立国君)2、使动双宾语:动词谓语对直接宾语来说,是一般用法,对间接宾n2)一一夫夫不不耕耕,或或受受之之饥饥;一一女女不不织织,或或受受之之寒寒。(贾贾谊谊论论积积贮贮疏疏)(为为此此挨挨饿饿,为为此此受冻)受冻)n*对对动动双双宾宾语语:动动词词谓谓语语对对直直接接宾宾语语来来说说,是是一般用法,对间接宾语来说是对动用法。一般用法,对间接宾语来说是对动用法。n1)太太宰宰乃乃言言之之王王。王王见见之之。(史史记记黥黥布布列列传)传)2 2)吾既已言之王矣。(墨子)吾既已言之王矣。(墨子公输)(向国公输)(向国君说这件事)君说这件事)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n*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动词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动词“为为”字字n古书上有许多用古书上有许多用“为为”作动词,而后带双宾语作动词,而后带双宾语的,这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的,这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为”字含有字含有“授授予予”意义,构成一般的双宾语句;一是意义,构成一般的双宾语句;一是“为为”字不含有字不含有“授予授予”意义,构成不同于一般的双意义,构成不同于一般的双宾语句宾语句(为动双宾语句为动双宾语句)。但这种分法,也有一。但这种分法,也有一些两可的地方,所以要灵活掌握,大家可参考些两可的地方,所以要灵活掌握,大家可参考几篇论文:几篇论文:1998、2,古汉语研究试论古汉,古汉语研究试论古汉语双宾语的鉴别;语双宾语的鉴别;1999、1,古汉语研究,古汉语研究也说中古双宾语结构的形式和发展也说中古双宾语结构的形式和发展*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个动词“为”字构成双宾语句的条件n1、动动词词必必须须能能与与两两个个名名词词分分别别构构成成动动宾宾关关系系;否则就不是。否则就不是。n1)亚亚父父受受玉玉斗斗,置置之之地地。(史史记记项项羽羽本本纪纪)(“地地”不不是是动动作作支支配配的的对对象象,是是交交代代地地点点,所所以以不不是是双双宾语句。)宾语句。)n2)围围宛宛城城三三匝匝。(史史记记高高祖祖本本纪纪)(“三三匝匝”表表动作的数量,所以也不是。)动作的数量,所以也不是。)n2、两两个个名名词词之之间间没没有有结结构构关关系系,即即没没有有偏偏正正或并列关系。或并列关系。n1)取取吾吾璧璧不不予予我我城城。(“吾吾璧璧”有有偏偏正正关关系系,所所以以不是双宾语;不是双宾语;“我城我城”无结构关系,所以是双宾语。)无结构关系,所以是双宾语。)2 2)献一佩一裘于昭王。(左传)献一佩一裘于昭王。(左传定公三年)(是并列定公三年)(是并列关系,不是双宾语)关系,不是双宾语)构成双宾语句的条件1、动词必须能与两个名词分别构成动宾关系;叙述句(被动句)nA意意念念上上的的被被动动句句。需需从从语语言言环环境境中中去去理理解解,如:如:n1)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左传君能补过,衮不废矣。(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n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n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nB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叙述句(被动句)A意念上的被动句。需从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如: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n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P256n注注意意:(1)“于于”本本身身并并不不表表示示被被动动,不不是是被被动动的的标标志志;是是否否是是被被动动句句,关关键键是是动动词词是是否否有有被动意义。试比较:被动意义。试比较:n1)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n2)随亡于荆,吴并于越,智伯灭于晋阳之下。)随亡于荆,吴并于越,智伯灭于晋阳之下。n3)师陈于鞍。)师陈于鞍。n4)战于长勺。)战于长勺。n(2)“于于”字被动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字被动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1、用介词“于”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Pn(3)用作补语表示被动的“于”,偶有省略的。语译时,要注意补充完整。n1)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五蠹)(怀:安抚;义:仁义)n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3)用作补语表示被动的“于”,偶有省略的。语译时,要注意补2、用介词“为”表示被动的。n“为为+(名词)(名词)+动词动词”的结构,同样不能确定该句的结构,同样不能确定该句就是一个被动句。试比较:就是一个被动句。试比较:n1 1)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齐桓公伐楚齐桓公伐楚n2 2)止,将为三军获。)止,将为三军获。左传左传襄公十八年襄公十八年n3)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淮阴候列传淮阴候列传n“为为”字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字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n1)伍胥父兄为戮于楚。)伍胥父兄为戮于楚。n2)诚令长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诚令长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n秦汉以后出现了秦汉以后出现了“为为所所”的句式,这种形式能的句式,这种形式能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被动,是明确的被动标志,比确定一个句子是否是被动,是明确的被动标志,比“为为”、“所所”单用时被动意味强烈。单用时被动意味强烈。n1 1)方术不用,为人所疑。)方术不用,为人所疑。荀子荀子尧问尧问n2 2)先是涉季父为茂陵秦氏所杀。)先是涉季父为茂陵秦氏所杀。汉书汉书游侠传游侠传2、用介词“为”表示被动的。“为+(名词)+动词”的结构n“为为所所”式中式中“为为”后表主动的成分后表主动的成分可以不出现。可以不出现。n1)不者,若属皆为所虜。)不者,若属皆为所虜。项羽本纪项羽本纪n2)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岱不从,遂与战,果为所杀。魏书魏书武帝武帝纪纪n与与“为为所所”相当的结构还有相当的结构还有“为为见见”和和“为为所见所见”(见为助动词)(见为助动词)n1)烈士为天下见善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庄子庄子至乐至乐n2)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学问)臣受性愚陋,人事多所不通,惟酷好学问文章,未尝一日暂废,实为时辈所见推许。文章,未尝一日暂废,实为时辈所见推许。潮州刺史谢上表潮州刺史谢上表“为所”式中“为”后表主动的成分可以不出现。3、用助(动)词“见”表示被动。n“见见”放放在在动动词词前前,所所以以词词性性不不是是介介词词,而而是是助助词词。“见见”不不能能直直接接引引进进行行为为的的主主动动者者,所所以以当当需需交交代代出出这这个个主主动动者者时时,往往往往后后面面再再用用“于于”来来引引出出主主动动者者,构成构成“见见于于”的结构。的结构。n1 1)臣臣诚诚恐恐见见欺欺于于王王而而负负赵赵,故故令令人人持持璧璧归归,间间至至赵赵矣。矣。n“见见于于”式结构构成被动,比单个要强,式结构构成被动,比单个要强,“见见”单用时甚至可表主动,不表被动,如单用时甚至可表主动,不表被动,如:n1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n2)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冀君实或见恕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3、用助(动)词“见”表示被动。“见”放在动词前,所以词性4、用“被”表示被动的n说说文文:“被被,寝寝衣衣也也,一一身身有有半半。”是一个名词。是一个名词。n“被被”的含义大致经过:被子的含义大致经过:被子覆盖覆盖施及施及“泽被生民,功被天下泽被生民,功被天下”荀荀子子臣道(主动)臣道(主动);蒙受、遭受蒙受、遭受助动词助动词表被动的介词(被动)表被动的介词(被动)n在先秦古籍中,在先秦古籍中,“被被”往往是作为动词往往是作为动词“遭受遭受”或或“受受”,是其常用义,是其常用义。4、用“被”表示被动的说文:“被,寝衣也,一身有半。”n1)翡翠珠被。(被子)翡翠珠被。(被子)n2)皋兰被径兮斯路渐。(覆盖)皋兰被径兮斯路渐。(覆盖)n3)乃乃祖祖吾吾离离被被苫苫盖盖,蒙蒙荆荆棘棘以以来来归归我我先先君君。(蒙上)(蒙上)n4)操操吴吴戈戈兮兮被被犀犀甲甲。(披披上上)楚楚辞辞国国殇殇n5)处处非非道道之之位位,被被众众口口之之谮谮。(遭遭受受)韩韩非子(处在不应当处的地位,受别人的毁谤)非子(处在不应当处的地位,受别人的毁谤)6 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燕策1)翡翠珠被。(被子)n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助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助词)n8)国国一一日日被被攻攻,虽虽欲欲事事秦秦不不可可得得也也。(助助词词)战国策战国策齐策齐策n9)今今月月十十三三日日,臣臣被被尚尚书书召召问问。(介介词词)(蔡邕被收时表)(蔡邕被收时表)n10)弥弥衡衡被被魏魏武武谪谪为为鼓鼓吏吏。(介介词词)世世说说新语新语言语言语1111)举体如被刀刺。(介词)颜氏家训)举体如被刀刺。(介词)颜氏家训归归心篇心篇“被被”字字在在汉汉末末到到三三国国之之际际,已已完完成成了了向向成成熟熟介介词词的的转转变变,即即“被被”下下可可带带关关系系语语,为为现现代代汉汉语的被动式奠定了基础。语的被动式奠定了基础。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助词)宾语前置句n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nA作动词宾语作动词宾语n()()沛公安在?沛公安在?n()()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子罕)n()()卿欲何言?(赤壁之战)卿欲何言?(赤壁之战)nB作介词宾语作介词宾语n()()子归,何以报我?子归,何以报我?(2 2)胡为至今不朝也?)胡为至今不朝也?宾语前置句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前置。nC如如果果动动词词前前有有能能愿愿动动词词,宾宾语语有有两两种种放放法法:一一种种是是放放在在能能愿愿动动词词前前,一一种种是是放放在在能能愿愿动动词词后。如:后。如:n()王王送送知知罃罃曰曰:“子子其其怨怨我我乎乎!”对对曰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臣实不才,又谁敢怨?”n()()吾敢谁怨乎?(史记吾敢谁怨乎?(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世家)nD在在先先秦秦时时期期,这这种种疑疑问问代代词词宾宾语语前前置置的的规规则则是比较严格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是比较严格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n()子子张张曰曰:“子子夏夏云云何何?”(论论语语子子夏夏之之门门人问交于子张)人问交于子张)n()()荀息谓何?(国语荀息谓何?(国语晋语二)晋语二)C如果动词前有能愿动词,宾语有两种放法:一种是放在能愿动词前n2、否否定定句句中中,有有否否定定词词“不不”、“毋毋”、“未未”、“莫莫”时,代词宾语往往前置。时,代词宾语往往前置。n()不不患患人人之之不不己己知知,患患不不知知人人也也。(论论语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患人之不己知)n()以以吾吾一一日日长长乎乎尔尔,毋毋吾吾以以也也。(论论语语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n()然然而而不不王王者者,未未之之有有也也。(孟孟子子寡寡人之于国也)人之于国也)n()谏谏而而不不入入,则则莫莫之之继继也也。(左左传传晋晋灵公不君)灵公不君)n()我我无无尔尔诈诈,尔尔无无我我虞虞。(左左传传宣宣公公十五年)(十五年)(“无无”通通“毋毋”)2、否定句中,有否定词“不”、“毋”、“未”、“莫”时,代词n否否定定句句中中,前前置置宾宾语语必必须须是是代代词词,否否则则不不能能前前置置。句句中中用用了了谦谦词词、尊尊称称词词时时,由由于于不不是是代代词词,所以宾语不必前置。如:所以宾语不必前置。如:n()()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n()()若不许君,将焉用之?若不许君,将焉用之?n但但在在上上古古时时,这这条条规规定定的的执执行行也也有有不不严严格格的的。甚甚至至上上古古汉汉语语中中就就已已出出现现了了不不少少否否定定句句中中代代词词作作宾宾语语不不前前置置的的用用例例。如如同同出出自自诗诗经经,就就有有一一为为前前置置,一一为为后后置置的的情情形形。“不不知知我我者者,谓谓我我何何求求?”(黍黍离离)“不不我我知知者者,谓谓我我士士也也骄。(园有桃)骄。(园有桃)否定句中,前置宾语必须是代词,否则不能前置。句中用了谦词、尊n3、P253有有时时为为了了强强调调宾宾语语,可可以以把把宾宾语语提提前前,在在宾宾语语后后面面用用“是是”、“之之”、“实实”、“焉焉”、“之为之为”等复指,然后再加动词。等复指,然后再加动词。n()我我周周之之东东迁迁,晋晋、郑郑焉焉依依。(左左传传隐公六年)隐公六年)n()故故人人苟苟生生之之为为见见,若若者者必必死死;苟苟利利之之为为见见,若若者者必必害害。(荀荀子子礼礼论论)(只只看看到到生生、只看到利)只看到利)n*有有时时候候还还在在宾宾语语的的前前面面用用“唯唯(惟惟)”,构构成成“唯唯之之(是是)”的的形形式式,进进一一步步强强调宾语,具有单一性、排他性。调宾语,具有单一性、排他性。P254n*如果前置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只用如果前置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只用“之之”复复指。指。3、P253有时为了强调宾语,可以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n4、介词、介词“以以”的宾语往往前置。的宾语往往前置。n()()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n()是是以以肠肠一一日日而而九九迴迴。(司司马马迁迁报报任任安书)安书)n()诗诗三三百百,一一言言以以蔽蔽之之,曰曰:“思思无邪。无邪。”(论语(论语为政)为政)n总总结结:古古代代汉汉语语的的宾宾语语前前置置不不是是倒倒装装,而而是是上上古古汉汉语语的的一一般般规规律律。王王力力汉汉语语史史稿稿,远远古古汉汉语语就就是是宾宾语语在在前前,而而支支配配成成份份在在后后的的,因因此此先先秦秦汉汉语语中中的的宾宾语语前前置置是是一一种种古古语语的的残残留留现现象象,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正常语序。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正常语序。4、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谓语前置n为为了了强强调调谓谓语语,把把谓谓语语提提到到主主语语的的前前面面,叫叫做做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又叫倒装句。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又叫倒装句。n谓语前置主要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谓语前置主要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中。中。n()谁谁与与,哭哭者者?(礼礼记记檀檀公公上上)(是是谁谁呢,哭的人?)呢,哭的人?)(2 2)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子邪,言伐莒者?(吕氏春秋重言)重言)(3)贤哉,回也!(论语贤哉,回也!(论语雍也)雍也)(4)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愚公移山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谓语前置。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