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594980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X 页数:123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自考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自考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5 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Chap5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5.1.1 地震概述地震概述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叫陷落地震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一、地震类型和成因按地震按地震发生的生的原因原因5.1 抗震抗震设计基本知基本知识5.1.1地震概述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叫火山2构造地震的成因断层学:构成地壳的岩层在运动,并不断积累能量,使得岩层内力不断提高,当其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就会发生断裂和错动,释放大量能量,从而产生地震。板块构造学:板块间相互挤压、冲撞引起地震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变形,当这种变形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该处岩体就会发生突然断裂或错动,引发地震。5.1 抗震抗震设计基本知基本知识构造地震的成因5.1抗震设计基本知识3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 并引起周围介质振 动的部位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 位置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震源震源深度震 中等震线震中距l 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l 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l 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二、震源二、震源、震中和地震波、震中和地震波1、震源和震中、震源和震中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震源41.2.1 1.2.1 体波体波体波是指通过地球本体内传播的波,它包含纵波与横波两种。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周期短、振幅小,在固体、液体里都能传播。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周期长、振幅较大,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面波是指沿介质表面(或地球地面)及其附近传播的波。2 2 地震波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是震源辐射的弹性波,一般分为体波和面波。二、震源二、震源、震中和地震波、震中和地震波纵波是建筑物上下颠簸,横波使建筑物水平方向摇晃,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上下颠簸又水平摇晃。通常在横波和面波都到达时振动最为激烈。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破坏的主要是面波。1.2.1体波体波是指通过地球本体内传播的波,它包含纵波5三、地震震三、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和地震基本烈度、地震烈度和地震基本烈度1、地震震级地震震级地震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强弱程度即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的度量指标。震级M与震源释放能量E(单位为 10-7J)之间的关系为:logE=11.8+1.5MM5破坏性地震M7强烈地震三、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和地震基本烈度1、地震震级M5000500 Vse 25014050Vse 14080根据土根据土层等效等效剪切波速剪切波速和和覆盖覆盖层厚度厚度,建筑,建筑场地划分地划分为4 4个不同的个不同的类别,类最好,最好,类最差。土最差。土层的剪切波速的剪切波速vsvs愈大,土愈大,土层愈硬。愈硬。5.1.3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一、建筑场地建筑场地:工程群13自考第五章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课件14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式中式中计算深度,取覆盖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厚度和20m20m两者的两者的较小小值;计算深度范算深度范围内土内土层的分的分层数;数;计算深度范算深度范围内第内第j j层土的剪切波速土的剪切波速(m(ms)s);第第i i层土的厚度。土的厚度。根据等效剪切波速不同,场地土分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和软弱土5.1.3 建筑建筑场地、地基和基地、地基和基础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式中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155.1.3 建筑建筑场地、地基和基地、地基和基础一、地基和基一、地基和基础1、地基的作用地基在抗震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它既是建筑物的支承,又是把地震波传递给建筑物的传播介质。故在抗震设计中,既要注意地基的失效和变形,如液化、震陷、滑移和不均匀沉降;也要注意地基的滤波、放大、减震等作用。常见的对抗震不利的地基是:液化地基、软土地基、严重不均匀地基、新近填土以及其他不稳定地基。5.1.3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一、地基和基础1、地基的作用162、液化地基1)液化土及其判别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松散的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在受到地震作用时,土颗粒间有压密的趋势,使土中孔隙水压力增高,当孔隙水来不及排出时,将致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此时土体的抗剪强度为零,使场地土是去承载能力,这种形成有如“液体”一样的现象,称为场地土的液化。判别深度一般为地面下15m范围内。5.1.3 建筑建筑场地、地基和基地、地基和基础土层液化的判别方法,先初步判别,再标准贯入试验判别。首先初步判断是否会发生液化,规范规定对于饱和砂土或粉土,当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不考虑液化。钻孔至试验土层上15cm处,用63.5公斤穿心锤,落距为76cm,打击土层,打入30cm所用的锤击数记作N63.5,称为标贯击数。用N63.5与规范规定的临界值Ncr比较来确定是否会液化2、液化地基5.1.3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土层液化的判别方175.1.3 建筑建筑场地、地基和基地、地基和基础2)液化指数与液化等)液化指数与液化等级在同一地震烈度下,液化层的厚度愈厚厚、埋藏愈浅浅、地下水位愈高高、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与临界值之差愈多多,液化就愈严重重。3)地基抗液化措施)地基抗液化措施 可按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的原则进行选择。除丁类建筑外,不应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5.1.3建筑场地、地基和基础2)液化指数与液化等级3)地185.2 地震作用与抗震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算5.2.1 单自由度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性体系的地震反应与抗震与抗震设计反反应谱一、概述一、概述地面运动有六个分量(两个水平、一个竖向、三个扭转),故地震作用分为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扭转。对结构影响最大的是水平地震作用。结构的主要振动形式,对规则结构主要是水平向的平动,对不规则结构,则是水平向的平动与扭转的耦连振动。对于8、9度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以及9度的高层建筑则还需要进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5.2地震作用与抗震验算5.2.1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19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区别:1)风荷载主要与建筑物的体型、高度以及地形地貌有关,而水平地震作用则与建筑物的质量、动力特性以及场地、土质条件有关2)水平地震荷载比风荷载对建筑物产生的振动大3)风荷载作用时间长,水平地震荷载作用时间较短,仅有几秒或几十秒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包括内力、变形、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水平地震作用与风荷载的区别:20 1、单自由度自由度弹性体系性体系计算算简图:将将结构参与振动的全部质量集中于一点结构参与振动的全部质量集中于一点,用,用无重量的弹无重量的弹性直杆支承于地面性直杆支承于地面形成单质点体系,当该体系只作单向振动形成单质点体系,当该体系只作单向振动时,就形成了一个单自由度体系。如等高单层厂房、水塔等时,就形成了一个单自由度体系。如等高单层厂房、水塔等.单质点点弹性体系性体系计算算简图(a)单层厂房及厂房及简化体系;(化体系;(b)水塔及)水塔及简化体系化体系二、二、单自由度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性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1、单自由度弹性体系计算简图:二、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无21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二、二、单自由度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性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2、运、运动方程及其解答方程及其解答弹性恢复力:惯性力:它的解为:A振幅,即最大的水平位移W振动的圆频率自振周期自振周期无阻尼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二、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22:地面(基:地面(基础)的水平位移)的水平位移:质点点对地面的的相地面的的相对位移位移质点位移:点位移:质点加速度:点加速度:三、三、单自由度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分析阻尼力运动方程结构振构振动体系的阻尼比体系的阻尼比:地面(基础)的水平位移:质点对地面的的相对位移质点位移:质23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称为该反应的地震反应谱。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单自由度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与24相对位移反应谱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地震反应谱的特点:1.阻尼比对反应谱影响很大2.对于加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急剧增大,大于某个值时,快速下降。3.对于速度反应谱,当结构周期小于某个值时幅值随周期增大,随后趋于常数。4.对于位移反应谱,幅值随周期增大。相对位移反应谱绝对加速度反应谱相对速度反应谱地震反应谱的特点25不同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的影响:将多个地震反应谱平均后得平均加速度反应谱周期(s)岩石坚硬场地厚的无粘性土层软土层反应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构的阻尼比和场地条件。不同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的影响:将多个地震反应谱平均后得平均加速26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地震系数动力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设防烈度设防烈度67(7.5)8(8.5)9地震系数地震系数k0.050.10(0.15)0.20(0.30)0.40设防烈度与地震系数的对应关系1.地震系数表征地面运动强烈程度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地震系数动力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272、动力系数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表示由于动力效应,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从上式可知,动力系数与地面运动加速度,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有关。与的关系曲线称为谱曲线,它实际上就是相对于地面加速度的加速度反应谱,两者在形状上完全一样。2、动力系数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表示由于28当基本烈度确定,地震系数k为常数,仅随变化。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3、地震影响系数当基本烈度确定,地震系数k为常数,仅随变化。3、地震影29 五、抗震设计反应谱为了便于计算,抗震规范采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体系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作为设计用反应谱。(基于标准反应谱曲线)五、抗震设计反应谱为了便于计算,抗震规范采用水平地震影30抗震设计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结构自振周期;-特征周期;-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阻尼调整系数;-衰减指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31uu 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参数取值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参数取值1、结构自振周期(2)多质点体系-近似计算2、特征周期(1)单自由度体系-质点在单位水平集中力作用下产生的侧移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参数取值1、结构自振周期(2)多质点体系-32设计地设计地震分组震分组场地类别场地类别 IV 第一组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组第三组0.350.450.650.90设设 计计 特特 征征 周周 期期 T Tg g 值值 抗震设计中,设计特征周期Tg的取值根据“设计地震分组”确定。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IV第一组0.250.3533地地 震震影影 响响烈烈 度度6789多遇地震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罕遇地震0.50(0.72)0.90(1.20)1.403.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值(阻尼比0.05)括号内的数字分别对应设计基本加速度0.15g和0.30g地区的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烈度6789多遇地震0.0344、对应于阻尼比等于0.05和不等于0.05,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形状参数(、)不同.4、对应于阻尼比等于0.05和不等于0.05,抗震设计反应谱35u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曲线特征:曲线由四部分组成,其值也由四部分构成。抗震设计反应谱的曲线特征:曲线由四部分组成3612341直线上升段:2水平段:时,。3曲线下降段:4直线下降段:时(刚体),or12341直线上升段:2水平段:时,37解:(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类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度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h=5m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0.900.650.450.35第三组0.750.550.400.30第二组0.650.450.350.25第一组 场地类别查表确定(2)查表得地震特征周期解:(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38解:(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3)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查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1.400.90(1.20)0.50(0.72)-罕遇地震0.320.16(0.24)0.08(0.12)0.04多遇地震9876地震影响烈度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类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度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h=5m查表确定(2)查表得地震特征周期解:(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3)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查表确39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类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度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h=5m解:(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3)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查表确定(2)查表得地震特征周期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知设40解: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类场地;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700kN,框架柱线刚度 ,阻尼比为0.05。试求该结构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1)求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2)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h=5m(3)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解:例:单层单跨框架。屋盖刚度为无穷大,质量集中于屋盖处。已41ii+1m1m2mimn1、多质点或多自由度体系计算简图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对于多层或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则应简化为多质点体系来计算,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动力性能。按质量集中法将i和i+1层之间的结构重力荷载和楼面活荷载集中于楼面标高处,由无重量的弹性直杆支撑于地面上,这样就将多层或高层结构简化为了多质点弹性体系。5.2.2、多自由度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分析ii+1m1m2mimn1、多质点或多自由度体系计算简图多42一般来说,对多质点体系,若只考虑其作单向振动时,则体系的自由度与质点个数相同。一般来说,对多质点体系,若只考虑其作单向振动432、运动方程及求解mm1mm2mmimmn12in2、运动方程及求解m1m2mimn12in44(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适用条件:(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3)房屋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4)房屋结构在地震作用时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振动特点:(1)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2)基本振型接近直线。5.2.3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适用条件:(245mm1mm2mmimmn12inHiH底部剪力法基本原理仅考虑基本振型!mm1mm2mmimmn12inm1m2mimn12inHiH底部剪力法基本原理仅考虑基本振46第j振型j振型的底部剪力为:G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1)底部剪力标准值的计算第j振型j振型的底部剪力为:G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1)47j振型的底部剪力为:组合后的结构底部剪力:高振型影响系数(规范取0.85)第j振型j振型的底部剪力为:组合后的结构底部剪力:高振型影响系数(48底部剪力作用的标准值: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由T1查设计反应谱结构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结构总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结构底部剪力标准值)底部剪力作用的标准值:基本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49H1G1GkHk(2)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结构振型以第一(基本)振型为主,且基本振型接近直线,则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角度质点i的计算高度H1G1GkHk(2)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结构振50H1G1GkHk进而,可求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H1G1GkHk进而,可求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51经过计算发现底部剪力法对于层数比较多的结构(自振周期长T11.4Tg),顶部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结果偏小,所以规范规定:将总的地震作用拿出一部分,作为集中力作用在顶部。(3)对底部剪力法的修正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经过计算发现底部剪力法对于层数比较多的结构(自52(3)对底部剪力法的修正u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Tg(s)T11.4TgT11.4Tg0.350.08T1+0.0700.550.08T1-0.020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3)对底部剪力法的修正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Tg(s)53由于是将各个质点的作用拿出一部分放在顶部进行修正,所以,各质点要把那一部分水平地震作用减去。)T11.4Tg时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当结构基本周期T11.4Tg时,将结构总地震作用的一部分作为集中力Fn作用于结构顶部。F F1F F2F FiF Fn12inHiHGG1GG2GGiGGnF Fn由于是将各个质点的作用拿出一部分放在顶部进行修正,所以,各质54)“鞭端效应”震害表明,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电梯机房、水箱间、女儿墙、烟囱等,它们的震害比下面主体结构严重。这是由于出屋面的这些建筑的质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地震反应随之急剧增大的缘故。这种现象在地震工程中称为“鞭端效应”。计算其地震作用效应时,将结果乘放大系数3(相当于增加两倍),增加的两倍只在计算这些突出屋顶的建筑物时考虑,不往下传。)“鞭端效应”震害表明,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电梯机房、55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底部剪力法计算步骤: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56底部剪力法计算步骤:4.计算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6.计算各层的层间剪力底部剪力法计算步骤:4.计算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5.计算57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构的基本周期T1=0.467s,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10.5m7.0m3.5m例1: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图示框架多遇地震时的层间剪力。已知结58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10.5m7.0m3.5m(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查表得1.400.90(1.20)0.50(0.72)-罕遇地震0.320.16(0.24)0.08(0.12)0.04多遇地震9876地震影响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10.5m7.0m3.59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10.5m7.0m3.5m(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特征周期分组的特征周期值(s)0.900.650.450.35第三组0.750.550.400.30第二组0.650.450.350.25第一组 场地类别(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T1=0.467s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10.5m7.0m3.60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61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62(6)计算各层的层间剪力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解:(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3)计算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5)计算各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与前面的计算结果很接近,说明底部剪力法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6)计算各层的层间剪力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解:(1)计算结63例2:六层砖混住宅楼,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各层楼板、墙的尺寸等得到恒荷和各楼面活荷乘以组合值系数,得到的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5399.7kN,G2=G3=G4=G5=5085kN,G6=3856.9kN。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G12.952.702.702.702.702.70G2G3G4G5G6 由于多层砌体房屋中纵向或横向承重墙体的数量较多,房屋的侧移刚度很大,因而其纵向和横向基本周期较短,一般均不超过0.25s。所以规范规定,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确定水平地震作用时采用 。并且不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例2:六层砖混住宅楼,建造于基本烈度为8度区,场地为类,设64例2:基本烈度为8度,场地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G1=5399.7kN,G2=G3=G4=G5=5085kN,G6=3856.9kN。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解: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12.952.702.702.702.702.70G2G3G4G5G61.400.90(1.20)0.50(0.72)-罕遇地震0.320.16(0.24)0.08(0.12)0.04多遇地震9876地震影响烈度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阻尼比为0.05)例2:基本烈度为8度,场地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G165G12.952.702.702.702.702.70G2G3G4G5G6例2:基本烈度为8度,场地为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G1=5399.7kN,G2=G3=G4=G5=5085kN,G6=3856.9kN。计算各层地震剪力标准值。解: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层层Gi(kN)Hi(m)Gi Hi(kN.m)Fi (kN)Vi (kN)63856.917.4555085.014.7545085.012.0535085.09.3525085.06.6515399.72.95 67320.921328.8233815.2547544.7561274.2575003.75306269.72884.5985.7805.3624.8444.4280.44025.1884.51870.22675.53300.33744.74025.129596.6G12.952.702.702.702.702.70G2G3665.2.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的基本自振周期多自由度体系的基本自振周期5.2.4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的基本自振周期67对于框架结构:对于质量、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按下式计算:对于框架结构:对于质量、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68竖向地震运动是可观的:根据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在震中距小于200km范围内,同一地震的竖向地面加速度峰值与水平地面加速度峰值之比av/ah平均值约为1/2,甚至有时可达1.6。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度时可达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5.2.6 竖向地震作用向地震作用竖向地震运动是可观的:根据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在震中69(1).长悬臂结构;(2).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3).9度时的高耸结构和较高的高层建筑;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以下三类结构要考虑向上或向下竖向地震作用的不利影响。(1).长悬臂结构;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以下三类结构701、结构抗震强度验算荷载组合:截面承载力抗震验算:-包含地震作用效应的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按下表采用;下列情况可不进行结构强度验算:(1)6度时的建筑(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与高耸结构除外);(2)7度时、类场地、柱高不超过10m且两端有山墙的单跨及多跨等高的钢筋混凝土厂房,或柱顶标高不超过4.5m,两端均有山墙的单跨及多跨等高的砖柱厂房。5.2.7、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抗震验算1、结构抗震强度验算荷载组合:截面承载力抗震验算:-包含71 材料材料 结构构件结构构件受力状态受力状态 钢钢柱、梁柱、梁支撑支撑节点板件、连接螺栓节点板件、连接螺栓连接焊缝连接焊缝0.750.800.850.90 砌体砌体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抗震墙震墙 其他抗震墙其他抗震墙受剪受剪受剪受剪0.91.0混凝土混凝土 梁梁梁轴压比小于梁轴压比小于0.15柱柱梁轴压比不小于梁轴压比不小于0.15柱柱 抗震墙抗震墙各类构件各类构件受弯受弯偏压偏压偏压偏压偏压偏压受剪、偏拉受剪、偏拉0.750.750.800.850.85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柱、梁0.72 对于按底部剪力法分析结构地震作用时,其弹性位移计算公式为:-第i层的层间位移;-第i层的侧移刚度;-第i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2、结构抗震变形验算(1)(1)多遇地震作用多遇地震作用对于按底部剪力法分析结构地震作用时,其弹性位移计算公式为73楼层内最大弹性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1/300多、高层钢结构1/1000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80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类型楼层内最大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1/300多、高层钢结74(2)(2)罕遇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验算目的不倒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结构进入弹塑性后(屈服),结构承载能力已经没有储备,需要通过发展塑性变形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若结构的变形能力不足,结构会倒塌。通过验算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判断结构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性。(2)罕遇地震作用)验算目的不倒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751.下列结构应应进行弹弹塑性塑性变变形形验算:1)8度、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2)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高度大于150m的钢结构;4)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5)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验算范围1.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验算范围762.下列结构宜宜进行弹塑性变形弹塑性变形验算:1)上表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下表所列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2)7度、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3)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砖房;4)高度不大于150m的其它高层钢结构。)验算范围不规则类型不规则类型 定义定义侧向刚度不规则侧向刚度不规则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或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邻下一层的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梁、桁架等向下传递楼层承载力突变楼层承载力突变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竖向不规则的类型2.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验算范围不规则类型77)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 适用范围: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位移。按简化方法计算时,需确定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结构薄弱层: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先发生屈服并产生较大弹塑性位移的部位。(2)除适用简化方法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3)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计算方法(1)简化方法7879设计不良或施工质量欠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在地震中遭遇震害的情况,亦不鲜见。主要震害可概述如下:.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结构平面或竖向布置不当引起的震害.框架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梁柱变形能力不足,构件过早发生破坏。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柱和边柱更易发生破坏。(1)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平裂缝、斜裂缝或交叉裂缝。重者混凝土压碎崩落,柱内箍筋拉断,纵筋压曲成灯笼状。主要原因:节点处弯矩、剪力、轴力都较大,受力复杂,箍筋配置不足,锚固不好等。破坏不易修复。5.3 混混凝土凝土结构房屋的抗震构房屋的抗震设计79设计不良或施工质量欠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在地震中遭7980一、框架结构的震害一、框架结构的震害(2)柱底与柱顶相似,由于箍筋较柱顶密,震害相对柱顶较轻。80一、框架结构的震害(2)柱底8081(3)短柱当柱高小于4倍柱截面高度(H/b60 6060 6060 60 高度(高度(m)一一剧场,体育体育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等大跨度公共建筑一一一一二二二二三三三三四四 框架框架 2530 3030 3030 30 高度(高度(m)框架框架-抗抗震震墙结构构框架框架结构构结 构构 类 型型烈烈 度度6879三三二二一一三三二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注:注:1.1.建筑建筑场地地为类时,除,除6 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的 抗震等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的计算要求不算要求不应降低;降低;2.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允许结合房屋不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程度及场 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一一一抗震墙一一二二三88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应力集中。结构的竖向布置,应使其质量沿高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结构刚度突变,并应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尽可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三、三、结构体系和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构布置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三、结构体系和结8990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抗震墙结合而共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兼有框架和抗震墙两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既具有较大的空间,又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多用于1020层的房屋。框架抗震墙结构布置的关键问题是抗震墙的布置,其基本原则是:抗震墙在结构平面的布置应对称均匀,避免结构刚心与质心有较大的偏移。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平面布置示意抗震墙应沿结构的纵横向设置,且纵横向抗震墙宜相互联合组成 T 形、形、十字形等刚度较大的截面,以提高抗震墙的利用效率。抗震墙与柱中线宜重合,当不能重合时,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90框架抗震墙结构是由框架和抗震墙结合而共同工作的结构9091抗震墙应尽可能靠近房屋平面的端部,但不宜布置在外墙。抗震墙应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开洞口时应上下对齐,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联肢墙的洞口不应采用弱连系梁。抗震墙宜贯通全高,沿竖向截面不宜有较大突变,以保证结构竖向的刚度基本均匀。抗震墙的数量以能满足结构的侧移变形为原则,不宜过多,以免结构刚度过大,增加结构的地震反应。抗震墙的间距应能保证楼、屋盖有效地传递地震剪力给抗震墙。91抗震墙应尽可能靠近房屋平面的端部,但不宜布置在外墙。91四四、屈服机制、屈服机制1 1、框架、框架结构构 为了充分了充分发挥整个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构的抗震能力,较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应为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屈服能早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多生、多发生;同一生;同一层中,中,各柱两端屈服各柱两端屈服历程越程越长越好;底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宜最晚发生。梁柱生。梁柱端的塑性端的塑性铰出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得尽可能分散。2 2、框架、框架-抗震抗震墙结构构 抗震抗震墙的各的各墙段(包括小开洞段(包括小开洞墙和和联肢肢墙肢)的高肢)的高宽比不宜小比不宜小于于2 2,使其成弯剪破坏。,使其成弯剪破坏。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够的的变形形能力,在能力,在墙段充分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抗震作用前不失效。四、屈服机制1、框架结构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92五、基五、基础结构构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取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1)、一级框架和IV类场地的二级框架;2)、各柱基础底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差别较大;3)、基础埋臵较深,或各基础埋臵深度差别较大;4)、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黏土层、液化土层或严重不均匀土层;5)、桩基承台之间。五、基础结构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取框架-抗震墙结935.3.3 混凝土框架抗震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一、框架柱的抗震一、框架柱的抗震设计框架柱抗震设计的原则:1)强柱弱梁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住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5.3.3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一、框架柱的抗震设计框架柱抗震94 1、轴压比的概念、轴压比的概念 名义轴向压应力与砼抗压强度之比名义轴向压应力与砼抗压强度之比 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轴压比是影响柱子破坏形态和延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轴压比越大,柱子的延性越差。柱子的破坏形态也轴压比越大,柱子的延性越差。柱子的破坏形态也随轴压比的增大,由大偏心破坏向小偏心破坏过渡。抗随轴压比的增大,由大偏心破坏向小偏心破坏过渡。抗震结构要求柱子有足够的延性且为大偏心破坏,故控制震结构要求柱子有足够的延性且为大偏心破坏,故控制轴压比的限值。轴压比的限值。组合轴压力设计值组合轴压力设计值1、轴压比的概念名义轴向压应力与砼抗压强度95 轴压比轴压比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一一 二二 三三 框架柱框架柱 0.7 0.8 0.9 框支柱框支柱 0.6 0.7 框框-墙、板柱墙及筒体墙、板柱墙及筒体 0.75 0.85 0.952、强柱弱梁强柱弱梁-柱设计弯矩的取值柱设计弯矩的取值 要求:塑性铰出现在梁上要求:塑性铰出现在梁上 (如何设计?)如何设计?)轴压比96作法:(作法:(*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三级框架。)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三级框架。)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节点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c对于一、二、三级框架分别为对于一、二、三级框架分别为1.4、1.2、1.1。作法:(*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三级框架。)97 底层柱、角柱内力:底层柱、角柱内力: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底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值应分别乘以1.5、1.25和和1.15的增大系数,角柱内力的增大系数,角柱内力按上述调整后进一步放大按上述调整后进一步放大10%。柱的轴力按组合值取。柱的轴力按组合值取。柱的配筋计算,注意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柱的配筋计算,注意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底层柱、角柱内力:98作法:作法:柱剪力设计值柱剪力设计值 柱剪力增大系数,柱剪力增大系数,一、二、三级框架分别取一、二、三级框架分别取1.4、1.2、1.1。3、强剪弱弯、强剪弱弯设计剪力取值设计剪力取值 要求: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要求: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 剪压比限值,柱截面尺寸不能太小剪压比限值,柱截面尺寸不能太小作法:柱剪力设计值柱剪力增大系数,399短柱短柱 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短柱1004、加强柱端约束:加强柱端约束:在柱端一定范围内加密箍筋。在柱端一定范围内加密箍筋。加密箍筋的作用:承担剪力;约束砼;加密箍筋的作用:承担剪力;约束砼;提高抗压强度;提高变形能力;防止纵向提高抗压强度;提高变形能力;防止纵向压曲压曲 加密箍筋注意事项加密箍筋注意事项 范围:范围:中取最大值,底中取最大值,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层,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短柱、角柱全高加密。短柱、角柱全高加密。4、加强柱端约束:在柱端一定范围内加密箍101 箍筋的最大间距箍筋的最大间距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最大间距(取较小值)最大间距(取较小值)最小直径最小直径一级:一级:6d,100mm 10二级:二级:8d,100mm 8三级:三级:8d,150mm 8 四级:四级:8d,150mm 8 箍筋最小体积配筋箍筋最小体积配筋率率 箍筋型式:普通箍、复合箍、螺旋箍箍筋型式:普通箍、复合箍、螺旋箍箍筋的最大间距抗震等级最大间距(取102 肢距:加密区,一级肢距:加密区,一级200,二、三级,二、三级250 或或20倍倍d,四级,四级300 每隔一个纵筋它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非加密区:箍每隔一个纵筋它在两个方向有箍筋约束。非加密区:箍筋量不少于加密区的筋量不少于加密区的50%(6)、柱纵向钢筋的配置: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柱纵向钢筋的配置: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要求。最小配筋最小配筋率率如三级框架,中边柱如三级框架,中边柱0.7%。最大配筋率为。最大配筋率为5%,注意防止粘结不足破坏。注意防止粘结不足破坏。当柱边尺寸大于当柱边尺寸大于400mm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时,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肢距:加密区,一级200,二、三级2501035.3.3 混凝土框架抗震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二、框架梁的抗震二、框架梁的抗震设计1、框架梁抗震、框架梁抗震设计的原的原则: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强剪弱弯)设计剪力的取值。梁筋屈服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延性设计问题。解决好梁筋的锚固问题(强锚固)。2、框架梁受剪承载力验算、框架梁受剪承载力验算 梁剪力设计值梁剪力设计值5.3.3混凝土框架抗震设计二、框架梁的抗震设计1、框架梁104 要充分估计梁端实际配筋屈服并产生超强时有可能要充分估计梁端实际配筋屈服并产生超强时有可能产生的最大剪力。产生的最大剪力。梁左右端顺时针或逆时针组合设计弯矩。对梁左右端顺时针或逆时针组合设计弯矩。对一级框架两端均为负值时,取绝对值较小的一侧一级框架两端均为负值时,取绝对值较小的一侧一、二、三级框架:一、二、三级框架:q-重力荷载代表值重力荷载代表值vb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对于一、二、三级框架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对于一、二、三级框架分别取分别取1.3、1.2、1.1。要充分估计梁端实际配筋屈服并产生超强时有可能105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剪压比限值(梁最小截面尺寸要求)剪压比限值(梁最小截面尺寸要求)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剪压比限值(梁最小截面尺寸要求1063、框架梁的抗震构造框架梁的抗震构造 主要影响因素: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剪压比、主要影响因素:截面尺寸、纵筋配筋率、剪压比、配箍率、钢筋及砼的强度。配箍率、钢筋及砼的强度。截面:截面:纵筋配筋率:(通过受压区高度控制)纵筋配筋率:(通过受压区高度控制)一级框架一级框架 ,二、三级框二、三级框架架 梁端受拉筋配筋率梁端受拉筋配筋率3、框架梁的抗震构造主要影响因素:截面尺寸107 梁端加密箍筋:梁端加密箍筋:抗震等级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长度 最大间距(取小)最大间距(取小)最小直径最小直径 一一 2hb,500 mm 6d,hb/4,100mm 10 二二 1.5hb,500 mm 8d,hb/4,100mm 8 三三 1.5hb,500 mm 8d,hb/4,150mm 8 四四 1.5hb,500 mm 8d,hb/4,150mm 6 梁端受压纵筋与受拉纵筋的比率梁端受压纵筋与受拉纵筋的比率一级框架一级框架二、三二、三级框架级框架梁端加密箍筋:梁端受压纵筋与受拉纵筋的比率108 通长纵筋通长纵筋:一、二级框架不小于一、二级框架不小于 ,且不小于受力且不小于受力纵筋面积纵筋面积的的1/4.三四级框架不少于三四级框架不少于 。4、梁筋锚固:防止锚固破坏、梁筋锚固:防止锚固破坏通长纵筋:一、二级框架不小于109 梁筋锚固方式:直线型和弯折型梁筋锚固方式:直线型和弯折型梁筋锚固方式:直线型和弯折型110 反复反复 荷载下:荷载下:砼粘结强度退化率为砼粘结强度退化率为0.75,抗震所需的锚固长度应在,抗震所需的锚固长度应在原锚固长度原锚固长度 上有所增加。上有所增加。一、二级一、二级 三级三级四级四级 弯折筋的弯折段不能太小。弯折筋的弯折段不能太小。反复荷载下:砼粘结强度退化率为01115、控制塑性铰位置:控制塑性铰位置:通过合理配筋方式使梁的预期塑性铰离开柱边不小于梁通过合理配筋方式使梁的预期塑性铰离开柱边不小于梁高也不小于高也不小于500mm处。处。方法:附加短纵筋,附加短腰筋,弯筋。方法:附加短纵筋,附加短腰筋,弯筋。要求柱边截要求柱边截面面比塑性铰处受弯承载力提高比塑性铰处受弯承载力提高25%以上。以上。5、控制塑性铰位置:通过合理配筋方式使梁的112三、框架梁柱节点三、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设计抗震设计(*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级框架。)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级框架。)根据根据“强节点强节点”的设计要求,节点的设计要求,节点设计准则:设计准则:节点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节点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构件,即构件,即“强柱弱,更强节强柱弱,更强节点点”在多遇烈度下,节点处于弹性工作范围在多遇烈度下,节点处于弹性工作范围 罕遇烈度下,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能危及荷载的传递罕遇烈度下,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能危及荷载的传递 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1、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验算、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验算 剪力设计值剪力设计值 节点的受力情况:节点的受力情况:一、二一、二级抗震等抗震等级的框架的框架应进行行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力验算。三四算。三四级抗震等抗震等级可不可不验算,但要符合抗震构算,但要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造措施的要求。三、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设计(*以下所述内容主要针对一、二级框113 作用于节点的剪力来源于边梁的开裂,由节点承担拉筋的作用于节点的剪力来源于边梁的开裂,由节点承担拉筋的锚固。锚固。一、二级框架一、二级框架 边节点:边节点:梁受拉筋的拉力梁受拉筋的拉力 柱受剪力柱受剪力 柱的计算高度柱的计算高度作用于节点的剪力来源于边梁的开裂,由节点承担114中节点:中节点:中节点:115顶层节点:顶层节点:三、四级框架不需计算。三、四级框架不需计算。jb节点剪力增大节点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系数一级为1.35,二级,二级为为1.2。顶层节点:1169度及一级时,尚应满足度及一级时,尚应满足顶层:顶层:中间层:中间层:9度及一级时,尚应满足117 剪压比限值剪压比限值 节点约束影响系数,节点四边有梁,梁宽不节点约束影响系数,节点四边有梁,梁宽不小于该侧柱宽的小于该侧柱宽的1/2,且正交梁高度不小于框架梁高度的,且正交梁高度不小于框架梁高度的3/4时,取时,取 其他情况均取其他情况均取剪压比限值节点约束影响118 节点受剪承载力:由砼和箍筋共同承担。节点受剪承载力:由砼和箍筋共同承担。当当 时,取时,取 节点核心区截面高度节点核心区截面高度 节点有效面积内的受剪箍筋全部截面面积。节点有效面积内的受剪箍筋全部截面面积。节点截面有效宽度节点截面有效宽度节点受剪承载力:由砼和箍筋共同承担。119a、当梁柱轴线重合,且梁宽不小于该侧柱宽的当梁柱轴线重合,且梁宽不小于该侧柱宽的1/2时时b、当梁柱轴线重合,但梁宽小于该侧柱宽当梁柱轴线重合,但梁宽小于该侧柱宽1/2时,取下时,取下列较小者列较小者c、当梁柱轴线不重合时,(偏心距不应大于当梁柱轴线不重合时,(偏心距不应大于 )此时取下列较小值)此时取下列较小值a、当梁柱轴线重合,且梁宽不小于该侧柱宽的1/2时1202、节点抗震构造节点抗震构造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按表按表5-12 P117(同柱内箍筋要求同柱内箍筋要求)2、节点抗震构造121 配箍特征:一二三级不小于配箍特征:一二三级不小于0.12、0.1、0.08 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箍筋应有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末端直线长度不宜小于弯钩,弯钩末端直线长度不宜小于10d,箍筋无,箍筋无支长度不得大于支长度不得大于350,否则应配置辅助拉条。,否则应配置辅助拉条。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得在节点中切断或搭接。梁柱的纵向钢筋不得在节点中切断或搭接。顶层节点附加斜筋。顶层节点附加斜筋。配箍特征:一二三级不小于0.12、0.1、0.08122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