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590350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病概述温病概述专题专题知知识讲识讲座座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温病学定义、掌握温病学定义 2、了解温病学发展概况、了解温病学发展概况 3、掌握明清温病学形成史、掌握明清温病学形成史 2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重重 点点 1、温病与温病学的概念、温病与温病学的概念2、清代温病学家代表及主要学说、清代温病学家代表及主要学说 3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一、温病学的概念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其辨证体系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之一,故现将其和伤寒、金匮同归于临床基础学科。4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二、温病学的任务温病学的任务 1.阐明温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阐明温病的发生原因、病理变化、传变规律。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传变规律。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2.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研究温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从而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5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温病学发展概况三、温病学发展概况(战国(战国-明清)明清)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时期:战国晋唐时期(萌芽阶段)宋金元时期(成长阶段)明清时期(形成阶段)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一)萌芽阶段(战国(一)萌芽阶段(战国-晋唐)晋唐)特点:1.对温病有了初步的认识。2.但温病学尚无专门的著作,有关温病病名、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的记载,均散见于中医历代文献之中。3.与温病学有关的著作:内经、难经、伤寒论等 7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1、内经内经有关温病因、证、脉、治的记载。有关温病因、证、脉、治的记载。温病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8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2、难经有关论述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将温病归于广义伤寒之中。9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3、伤寒论有关论述: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对温病的概念和特点已有初步的认识。阳明病治疗的白虎汤、诸承气汤等在温病治疗运用也很普遍 10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4、晋.王叔和伤寒例的论述 王叔和伤寒例提出:寒邪“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的观点,提出的伏寒化温说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提出“时行之气”概念,即非时之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对后世创立新感温病和瘟疫学说很大影响。11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5、备急千金要方的论述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列有温病方十首,其中萎蕤汤治疗风温为后世温病学家加减萎蕤汤的基本方,是用作治阴虚表证的代表方。12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战国战国-晋唐小结晋唐小结 1.对温病已有一定认识。对温病已有一定认识。2.但理论尚较简朴。但理论尚较简朴。3.概念上将温病隶属于伤寒中概念上将温病隶属于伤寒中4.未有专著。未有专著。13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二)成(二)成 长长 阶阶 段段(宋代(宋代-金元)金元)特点:对温病理法方药有新的见解,注意到温病与伤寒的区别,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特别是在治疗上有所突破,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14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宋金元时期(1)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批评对仲景方“竟不能更张毫厘”的说法。提出热病可“别立方药而不从仲景方”的主张。宋代朱肱、庞安常提出治疗外感病不可拘泥使用古方,而要因人、因地、因病、因时而异。开始有所突破。15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宋金元时期(2)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认为:“桂枝汤自西北二方居人,四时用之,无不应验。自江淮间,唯冬月及春初可行。”同时提出应视体质不同而用。16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宋金元时期(3)庞安时(字安常)伤寒总病论:“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无一生。”“素伤于风,复伤于热,风热相薄则变风温”。而非伤寒论所说的坏病。17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宋金元时期(5)元末王安道进一步将温病与伤寒区分开来。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故清代医家吴鞠通称其“始能脱却伤寒,辨证温病”。19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宋金元时期小结 对温病的认识有较大提高 逐步摆脱伤寒学说的束缚 为温病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一阶段为温病在理、法、方、药因此,这一阶段为温病在理、法、方、药上开始有突破,特别是在治疗学方面有了上开始有突破,特别是在治疗学方面有了新见解。新见解。20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成熟阶段(明清时期)特点:1.理论日臻完善 2.治疗不断丰富 3.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和方法。21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明清时期(1)明代医家汪石山提“新感温病”之说,认为除了“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伏气温病外,尚有“不因冬月伤寒而病温者 此新感之温病也。”22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三)明清时期(2)明末医家吴又可出我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瘟疫论,创造性地提出瘟疫与伤寒有“霄壤之隔”的独特见解。23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三)明清时期(3)叶天士:阐明了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区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理论,发展了温病诊、治方法,是创立温病辨证论治体系的杰出代表。24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明清时期(4)叶天士的代表作:温热论是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临证指南医案 三时伏气外感篇是王孟英将临证指南医案后附幼科要略中有关春夏秋三季伏气和外感温病:春温、风温、暑热、秋燥等编辑而成。25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明清时期(5)薛生白湿热病篇是专论湿热性温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著作,进一步丰富了温病学内容。26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明清时期(6)吴鞠通温病条辨是后世学习温病学必读之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及三焦分治大法,补充了卫气营血的不足,两种辨证理论相辅相成,使温病辨证理论更加完善。另外还组创了很多温病方剂。27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三)明清时期(7)王孟英温热经纬: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温病论述为经,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医家温病条文为纬,附以后世医家注释,结合自己体会加以按语,是集温病之大成,古代优秀的温病文献汇编。28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明清时期小结明清时期小结:温病学理论上日臻完善,治疗方法温病学理论上日臻完善,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温病辨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温病辨证论治完善体系。证论治完善体系。29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四)近现代研究与发展(四)近现代研究与发展 1.民国时期民国时期1)张锡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2)吴锡璜)吴锡璜中西结合温热串解中西结合温热串解、八八大传染病讲义大传染病讲义3)丁甘仁)丁甘仁喉痧证治概要喉痧证治概要、孟河丁孟河丁氏医案氏医案中医专门学校的创立中医专门学校的创立4)何廉臣)何廉臣全国名医验案类编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促进,促进温病理论发展温病理论发展 30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 1)温病理论指导,白虎汤治疗对急性热病的运)温病理论指导,白虎汤治疗对急性热病的运)温病理论指导,白虎汤治疗对急性热病的运)温病理论指导,白虎汤治疗对急性热病的运用用用用2 2)防治急性热病:病毒性疾病、常见病)防治急性热病:病毒性疾病、常见病)防治急性热病:病毒性疾病、常见病)防治急性热病:病毒性疾病、常见病3 3)温病学科发展:科学性、系统性、硕士生、)温病学科发展:科学性、系统性、硕士生、)温病学科发展:科学性、系统性、硕士生、)温病学科发展:科学性、系统性、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博士生培养博士生培养博士生培养4 4)温病古籍整理、出版)温病古籍整理、出版)温病古籍整理、出版)温病古籍整理、出版5 5)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温病理论、舌诊、湿热证)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温病理论、舌诊、湿热证)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温病理论、舌诊、湿热证)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温病理论、舌诊、湿热证31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四、四、温病学温病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总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总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总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总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各论:常见温病证治各论:常见温病证治各论:常见温病证治各论:常见温病证治1111种种种种 附篇:名著选读附篇:名著选读附篇:名著选读附篇:名著选读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 1、坚持辨证唯物论,继承与发展中医与西医理论、坚持辨证唯物论,继承与发展中医与西医理论、坚持辨证唯物论,继承与发展中医与西医理论、坚持辨证唯物论,继承与发展中医与西医理论 与实践与实践与实践与实践2 2、熟悉名著、熟悉名著、熟悉名著、熟悉名著3 3、抓住重点,明确概念,对比方法,融会贯通、抓住重点,明确概念,对比方法,融会贯通、抓住重点,明确概念,对比方法,融会贯通、抓住重点,明确概念,对比方法,融会贯通 32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复复 习习 思思 考考 题题 1、什么叫温病学?、什么叫温病学?2、温病学的任务是什么?、温病学的任务是什么?3、试述明清温病学确立及其主要成就、试述明清温病学确立及其主要成就?33温病概述专题知识讲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