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归因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575574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3.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归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社会心理学归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社会心理学归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归因第五章第五章 归归 因因我们如何解释他人、自我的行为我们如何解释他人、自我的行为第五章 归 因1第五章 归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2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2第五章 归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2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3第五章 归因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动物,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动物,总希望使自己的行为有明总希望使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确的引导v宿命论宿命论听天由命v因果律因果律: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佛家的因缘果缘缘生活中的因果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科学上的因果我们手中拿一颗石头,我们一松手它就自由下落,落到我们手中拿一颗石头,我们一松手它就自由下落,落到地面某处一定的位置地面某处一定的位置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动物,总希望使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引导宿命论4第五章 归因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v归因归因的概念的概念归因是一种对事件因果关系进行解释的社会认知,影响态度和进而行为。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归因是利用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因果关系的协变因果关系的协变对成败的预期对成败的预期个体素质个体素质他人言行他人言行归因归因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期望变化期望变化认知认知个体的个体的行为倾向行为倾向前提前提态度态度行为倾向行为倾向行为行为结果结果刺激刺激因果关系的协变因果关系的协变对成败的预期对成败的预期个体素质个体素质他人言行他人言行归因归因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期望变化期望变化认知认知个体的个体的行为倾向行为倾向前提前提态度态度行为倾向行为倾向行为行为结果结果刺激刺激什么是归因?归因的概念因果关系的协变对成败的预期个体素质他人5第五章 归因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v 归因与科学解释的区别归因与科学解释的区别科学解释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严密的实验和逻辑方法进行;而归因主要是指普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归因,它无需理论指导,也不甚周密。科学解释力求避免错误,既使出现失误,也往往限于人类的认识能力,与动机因素无关;而归因却容许错误,甚至有意出现错误,并且认为这种错误对个体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如借口)。解释主要侧重于自然现象,往往可以客观地进行研究,并作出一个事实判断;而归因对象偏重于社会行为,归因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属于一个价值判断。什么是归因?归因与科学解释的区别6第五章 归因为何要归因?为何要归因?v解释的需要解释的需要对周围环境作出一致性的理解、解释对周围环境作出一致性的理解、解释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得知人们行动的原因v控制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预言他人如何行动预言他人如何行动为何要归因?解释的需要7第五章 归因为何要归因?为何要归因?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进化心理学的解释v归因归因:最初的经验获得机制最初的经验获得机制人类的先民们在无数次尝试中总结经验,他们的逻辑是从经验归纳出一般规律。他们所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归因,这样的行为导致了这样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归因这种总结经验的方式便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看上去与生俱来的习惯。为何要归因?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归因:最初的经验获得机制8第五章 归因为何要归因?为何要归因?进化心理学的解释进化心理学的解释v归因的进化意义归因的进化意义最根本的意义是人们为了让自己生存得更好,让自己的基因能够更顺畅的保留下去。更为直接的潜意识考虑(第二层面的原因):保持更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更好的心理状态;有效的防御机制;有效的防御机制;通用的经验获得方式。通用的经验获得方式。v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更是人们的基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更是人们的基本需要!本需要!为何要归因?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归因的进化意义9第五章 归因何时归因?何时归因?v人们并非事事关心,什么情况下才会劳心人们并非事事关心,什么情况下才会劳心费神去探究原因呢?费神去探究原因呢?n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n负性的事件n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不确定的事何时归因?人们并非事事关心,什么情况下才会劳心费神去探究原因10第五章 归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2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11第五章 归因海德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素朴心理学)“归因理论之父归因理论之父”v基点: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基点: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每个人都会寻找人们行为的因果性解释行为的原因源:人本身、环境、或两者皆有行为结果是由个体和环境因素联合决定的行为结果是由个体和环境因素联合决定的v归因推论的恒常原则归因推论的恒常原则在行为结果中反复起作用的那些因素是该结果的原因。每个人在归因时都有自己的原则。eg:了解一个人,多听他人评价。“兼听则明”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归因理论之父”12第五章 归因海德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理学)v海德(海德(F.HeiderF.Heider)的)的二分法:内部归因和二分法: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外部归因外在归因:归咎于外在客观环境,如工作条件、机遇、周围环境、他人等;而且认为大多数人在同样情景下都会如此反应。内在归因:归咎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如个人才能、态度、情绪、性格、兴趣等;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海德(F.Heider)的二13第五章 归因海德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心理学)v海德除了研究事件发生的原因之外,也探讨了对事件后果责任的知觉。他认为,在许多情况下,明确谁应该对事情的后果负责比谁引起事情的发生更重要。联想责任联想责任因果责任因果责任可预知责任可预知责任故意责任故意责任正当责任正当责任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素朴心理学)海德除了研究事件发生的原因之外14第五章 归因维纳的维纳的成就成就归因理论归因理论v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成功和失败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并作出种种的原因推论;的结果,并作出种种的原因推论;v三个维度上加以分类三个维度上加以分类原因源、稳定性、控制性原因源、稳定性、控制性v四个因素进行归因;四个因素进行归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v不同的原因维度对情感、期望以及行为选择不同的原因维度对情感、期望以及行为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影响。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成功和失败的结15第五章 归因v稳定性角度(稳定性角度(19721972年的归因模型)年的归因模型)外在归因分为两种:归归因因于机会与运气于机会与运气;归归因因于客观环境的不利与困难于客观环境的不利与困难内在归因分为两种:归因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于自己的能力;归归因因于于自身自身努力努力稳定性稳定性原因源原因源内在的外在的稳 定能力(不可控)困难(不可控)不稳定努力(可控)运气(不可控)维纳的维纳的成就成就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稳定性角度(1972年的归因模型)稳定性原因源内在的外在的稳16第五章 归因维纳的维纳的成就成就归因理论归因理论原因源原因源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控制性控制性成功成功失败失败能力能力内部内部稳定稳定不受意志控制不受意志控制满意和自豪满意和自豪(提高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的积极性)内疚和无内疚和无助感助感(会提高)(会提高)努力努力内部内部不稳定不稳定受意志控制受意志控制任务的任务的难度难度外部外部稳定稳定不受意志控制不受意志控制惊奇和感激惊奇和感激的心情的心情(可能提高、(可能提高、可能降低)可能降低)气愤和敌气愤和敌意意(可能提(可能提高)高)运气运气外部外部不稳定不稳定 不受意志控制不受意志控制v80年代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年代提出了归因的第三个维度可控性角度可控性角度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原因源稳定性控制性成功失败能力内部稳定不受17第五章 归因v积极的归因模式积极的归因模式A、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B、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v消极的归因模式消极的归因模式 A、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B、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维纳的维纳的成就成就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积极的归因模式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18第五章 归因v琼斯(琼斯(E.E.JonesE.E.Jones)和戴维斯()和戴维斯(K.E.DavisK.E.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的相应推断理论通过人的外显行为是“有意图的还是偶然的”来推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特质。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先了解个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目的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再进行由行动者意图到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eg:“那个图书管理员帮助一个老妇人将杂货送到了马路对面”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断理论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E.Davis)的相19第五章 归因v非共同效应分析非共同效应分析行为都是自己选择的,不同行为产生各自的效果将选择的和未被选择的两种效果进行比较若两者效果不同,从效果的差异上找到行动的原因,就不若两者效果不同,从效果的差异上找到行动的原因,就不难进一步推断出内部的潜在意向或特征。难进一步推断出内部的潜在意向或特征。非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断理论行为行为效应效应1 1效应效应2 2效应效应3 3读研(名牌读研(名牌大学自费)大学自费)提高知识水平提高知识水平经济压力大经济压力大提高自身的地位提高自身的地位工作(某市工作(某市电信局)电信局)提高知识水平提高知识水平经济收入高经济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稳定非共同效应分析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行为效应1效应2效应20第五章 归因v琼斯(琼斯(E.E.JonesE.E.Jones)和戴维斯()和戴维斯(K.E.K.E.Davis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的相应推断理论其他推断途径选择性选择性行动者在行动中所拥有的自由选择的大小社会要求社会要求某一行动的社会要求越少,越能反映行动者的真实意图社会角色社会角色个体的行为是否属于其社会角色相应要求的那部分先前期望先前期望与期望相悖的行为会使人们对先前的倾向性归因进行反思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断理论琼斯(E.E.Jones)和戴维斯(K.E.Davis)21第五章 归因v在吸收海德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变原则在吸收海德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变原则尽管人们活动的结果有众多的原因,其原因作用的方式也极为复杂,但特定的行为结果与原因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固定不变的关系。v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这一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结果自始至终结果自始至终与其原因共变与其原因共变”研究了人们解释由相对稳定的环境的特定部分所引起的事件的过程凯利(凯利(H.H.KelleyH.H.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三维归因理论在吸收海德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变原则凯利(H.H.Kelle22第五章 归因v三个因素三个因素行为者自身行为所指对象行为产生时的环境因素v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信息: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信息:行为是否与大众相同(大众性或一致性);行为是否始终一贯(一贯性);行为是否与其他刺激引起的反应有所区别(区别性)凯利(凯利(H.H.KelleyH.H.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的三维归因理论三个因素凯利(H.H.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23第五章 归因一贯性一贯性人们对一贯性人们对一贯性的偏爱超过了区的偏爱超过了区别性,而一致性别性,而一致性则是人们最少注则是人们最少注意的意的。一贯性人们对一贯性的偏爱超过了区别性,而一致性则是人们最少注24第五章 归因某学生为什么上高数课睡觉某学生为什么上高数课睡觉大众性区别性一贯性归因1 1高好多人都睡好多人都睡高上其他课不睡上其他课不睡高凡上高数课就凡上高数课就睡睡老师差老师差/课程难课程难 2 2低别人不睡别人不睡低所有课都睡觉所有课都睡觉高上高数课总是上高数课总是睡睡学生学生 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兴趣 态度不端正态度不端正 3 3低别人不睡别人不睡高(低)上其他课不睡上其他课不睡(所有课都睡(所有课都睡觉)觉)低从前并不睡从前并不睡偶然偶然特殊特殊现象现象某学生为什么上高数课睡觉大众性区别性一贯性归因1高高高老师差25第五章 归因归因原则归因原则v打折扣原则打折扣原则v扩大原则扩大原则v利害关系原则利害关系原则v共变原则共变原则归因原则打折扣原则26第五章 归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2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27第五章 归因归因偏差归因偏差v归因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归因是一个合理归因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归因是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其结论应该是可信的。的有逻辑的过程,其结论应该是可信的。v然而,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发现对行为原因的然而,人们在许多情况下发现对行为原因的解释是武断地、不合实际的偏见,即归因偏解释是武断地、不合实际的偏见,即归因偏差。差。v游戏:她是怎么看我的游戏:她是怎么看我的归因偏差归因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归因是一个合理的有逻辑的过程28第五章 归因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一致性偏见)(一致性偏见)v社会环境对行为有很强大的影响社会环境对行为有很强大的影响v基基本本归归因因偏偏差差:人人们们在在解解释释他他人人的的行行为为时时倾倾向向于于把把行行为为者者本本身身看看作作是是其其行行为为的的起起因因,而低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v对象:他人对象:他人基本归因偏差(一致性偏见)社会环境对行为有很强大的影响29第五章 归因社会心理学归因课件30第五章 归因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一致性偏见)产生的原因(一致性偏见)产生的原因v知觉显著性的影响知觉显著性的影响我们所注意到的,似乎就是被观察行为的合理的和符合逻辑性的原因(heider,1958)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更易引起注意操操纵纵知知觉觉显显著著性性基本归因偏差(一致性偏见)产生的原因知觉显著性的影响操纵知31第五章 归因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一致性偏见)(一致性偏见)v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原因心理捷径心理捷径归因的两阶段先内部归因(迅速且自发)先内部归因(迅速且自发)再试着调整,做外部归因使之适合情境,但往往忽再试着调整,做外部归因使之适合情境,但往往忽略(需要更多努力和有意识的注意)略(需要更多努力和有意识的注意)锚定与调整判断法则注意焦点成为判断的参考点注意焦点成为判断的参考点但没有做出充分调整就下判断但没有做出充分调整就下判断基本归因偏差(一致性偏见)产生的原因心理捷径32第五章 归因社会心理学归因课件33第五章 归因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基本归因偏差的变异基本归因偏差的变异v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当事人与旁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观者差异)指我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在特质;而解释自身时倾向于使用情景因素。v对象:自我与他人v原因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所拥有的信息量不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所拥有的信息量不同知觉显著性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知觉显著性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分歧基本归因偏差的变异行动者与观察34第五章 归因看到一个乞丐你觉得他为什么流落街头看到一个乞丐你觉得他为什么流落街头看到一个乞丐你觉得他为什么流落街头35第五章 归因防卫性归因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自利性归因偏差)v防卫性归因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自利性归因偏差)人们往往为了维护自己而做出有偏差的归因,习惯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平衡,可以避免对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平衡,可以避免对自信心与自尊心的打击打击由于归因者主观因素的介入,归因者自己有意识的动机由于归因者主观因素的介入,归因者自己有意识的动机性歪曲给归因带来了一定的偏误。性歪曲给归因带来了一定的偏误。另一种表现:另一种表现:如果要归因的事件与自己未来的情境有关如果要归因的事件与自己未来的情境有关系时,归因过程就会出现偏向。系时,归因过程就会出现偏向。对象:自己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36第五章 归因防卫性归因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自利性归因偏差)v防卫性归因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原因(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原因不切实际的乐观减少各类困扰的影响、获得安全感减少各类困扰的影响、获得安全感“公平世界”的信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认为自己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认为自己能够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社会认知者需要把事件归结于人的具体特点和行为,因为如果事件发生是由于人的原因的话,那我们就可以通过控制自身行为来避免不幸事件的发生,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防卫性归因(自利性归因偏差)的37第五章 归因归因偏差的归因偏差的总结总结v归因者的局限性归因者的局限性背离归因标准模式背离归因标准模式的的共同点共同点归因者更倾向做出稳定的归因(特别是对他人做出归因时),把原因归于个人的稳定素质;归因者在推断过程中总是把自己作为中心参考系,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来进行信息处理和逻辑判断;社会认知主体本身的利益、需要和动机会影响不带社会认知主体本身的利益、需要和动机会影响不带感情的无偏见的归因分析,使他们以有利于自我的感情的无偏见的归因分析,使他们以有利于自我的方式去做出主观推断。方式去做出主观推断。归因偏差的总结归因者的局限性背离归因标准模式的共同点38第五章 归因部分理性部分理性:归因偏差的一种解释归因偏差的一种解释v经验获得角度经验获得角度经验的总结是从结果来追溯原因,不是数学公式推导。外界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出现错误的概率还是很高的。v理性人假设角度理性人假设角度人的非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归因的偏差。人们的归因不完全是理性的,所得出的原因或总结出的经验不一定是真理,他们是我们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思考的产物。我们对待归因应该抱以一种更加超脱的心态。部分理性:归因偏差的一种解释经验获得角度39第五章 归因认识归因偏差的意义认识归因偏差的意义v明晰人类如何思考自我与他人明晰人类如何思考自我与他人v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唤起人们对于环境因素对行为影响的重视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受到责备对他人宽容,更为弹性化对他人宽容,更为弹性化v发展自我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发展自我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自我更加理性,更贴近现实。认识归因偏差的意义明晰人类如何思考自我与他人40第五章 归因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归因的2内容提要什么是归因 1归因偏差3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4人们是怎41第五章 归因归因理论的实际应用归因理论的实际应用v归因疗法归因疗法任何心理疾病都和患者对其症状产生原因的不良知觉有关,所以心理治疗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采取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将患者的不良归因置换为某种中性的、无害的归因。将一个事件作外向归因虽然可以降低威胁性,却不将一个事件作外向归因虽然可以降低威胁性,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能解决这个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如果人们如果人们总总把失败归结于外在环境的话,虽然有助把失败归结于外在环境的话,虽然有助于减轻对自尊的打击,但也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种于减轻对自尊的打击,但也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一种对外部环境的无能为力感。对外部环境的无能为力感。在心理治疗中,如果引导患者把问题归因于可可控控的内部因素(如努力程度)的话,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归因理论的实际应用归因疗法42第五章 归因归因理论的局限归因理论的局限v一个好理论一个好理论的三个的三个特点特点可检验性各种观点间存在着内在一致,彼此相互联结具有较高的解释力v 归因理论最为欠缺的是上述第二个特点。归因理论并不是内部一致、相互联系的可验证的一组理论观点和实验结果的集合,它只是一组只有少量的基本共同点的知识体。归因理论的局限一个好理论的三个特点43第五章 归因归因理论的局限归因理论的局限v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焦点是归因理论的最大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焦点是归因理论的最大缺陷缺陷归因理论缺乏共同的概念和假设。归因理论由于缺乏理论观点的总指导可能导致理论缺乏统一性,如果各个研究者独自提出一套理论,而没有已有的一致公认的观点作参考,即使是同样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没有一个共同的理论核心,大量的实验研究只能产生表面上相似的各种观点。归因理论的局限缺乏一个共同的理论焦点是归因理论的最大缺陷44第五章 归因归因方式研究存在的问题v仅从归因维度来揭示个体的归因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而忽视了特定归因的作用;v仅探讨归因方式与某种特定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等)的关系,并未从整体上系统地考察两者间更为广泛的内在联系;v生活事件性质的好坏都是由研究者事先主观确定的,忽视了被试对生活事件的好坏性质评价上存在的个体差异;v仅从原因源、稳定性、整体性、控制性来度量个体的归因方式,原因的其它维度(如特殊性、有意性)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归因方式研究存在的问题仅从归因维度来揭示个体的归因方式对身心45第五章 归因Thank You!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