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4(感觉和知觉)复习综述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47547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心4(感觉和知觉)复习综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普心4(感觉和知觉)复习综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普心4(感觉和知觉)复习综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每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感觉的定义感觉就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感受到的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2感觉的分类由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外部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感觉)。内部感觉3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每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4感受性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5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17951878)是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是心理物理学的先驱,也是韦伯定律发明人。61、用圆规的一个尖端同两个尖端、用圆规的一个尖端同两个尖端交错着接触被试的各部分皮肤,然交错着接触被试的各部分皮肤,然后一点点扩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后一点点扩大两点之间的距离。2、不用视觉,被试报告从一点到、不用视觉,被试报告从一点到两点的距离感觉。两点的距离感觉。两点阈限(两点阈):刚好能辨别两点阈限(两点阈):刚好能辨别出的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出的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这是人类皮肤触觉的敏锐度指标。这是人类皮肤触觉的敏锐度指标。7韦伯定律: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的刺激变化量与先前韦伯定律: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的刺激变化量与先前刺激量的比率是一个常数。即:刺激量的比率是一个常数。即:I I/I I=K。I I是差别阈限是差别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增量);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增量);I 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就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韦伯常数,或者叫韦伯分数。分数。注意:注意:1、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不同感觉道的韦伯分数的差别是很大的。的差别是很大的。2、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的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的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的韦伯分数下降。的韦伯分数下降。8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9费希纳对数定律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lgR(R指刺激量,S指感觉量。K是一个常数,不同感觉道的K值是不一样的。)如果已知某个光线的物理强度R=10,而常数K=1,那么由它引起的感觉强度(S)为1。如果我们使刺激强度加倍,即R=20,那么由此引起的感觉强度(S)为1.3。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上升。10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每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最常见的是对暗适的现象。最常见的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应和对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1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3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14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每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部分内容)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5视觉感觉接收器细胞,这些细胞对特定的刺激敏感。听觉触觉嗅觉味觉16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17皮肤感觉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皮肤上能分辨出来的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刺激作用于皮肤,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的是触觉,引起皮肤变形时便产生压觉。触觉、压觉都是被动的触觉;触觉和动觉结合产生的触摸觉则是主动的触觉。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它们都在皮下,呈点状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1819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和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皮肤,不会引起热和冷的感觉。身体各部分皮肤的生理零度是不同的,同一皮肤表面的生理零度也会发生变化。皮肤对冷觉和温觉比较容易适应,痛觉则难以适应。20温度觉温度感受器(Thermoreceptor)位于皮肤下,对皮肤上或皮肤附近温度的变化作出反应,提供所需的输入以保持身体的温度在华氏98.6(摄低37度)。有两种温度感受器:热觉感受器对皮肤的加温作出反应,冷觉感受器对皮肤变冷作出反应。21左图是绞在一起的冷热两条水管,如两水管同时放水而手握水管,此时就会觉得温水管不是温的,而是烫手的。诡热觉产生的原因是,皮肤上同一部位的温度感受器,在同一时间内受到冷热两种刺激时,只能将较强的一种热讯息传入大脑。22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每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23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24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25感感 觉觉知知 觉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认识了事物的整体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一种特殊的知觉 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指能够觉察到意识水平以下信息的能力。26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27(一)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28整体性原则闭合规律不完整的图形,在知觉它们的时候,往往会把缺失的部分补上去,把这个图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图形。29连续性原则连续性规律连续的物体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30相似性原则相似性规律相似的物体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31接近性原则接近性规律空间上接近的物体容易知觉成一个整体,32(二)知觉的选择性人们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做知觉的对象,知觉得格外清晰,而把其他对象当做背景,知觉得比较模糊,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33 对象与背景(figure and ground):对象是指视觉所见的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连的其他刺激物。在一般情境下,对象与背景是主副的关系,对象是主题,背景是衬托。34(三)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35 1.大小常性(size constancy)指凭知觉对物体大小作判断时,有根据经验而不根据物体远近在网膜上映象大小变化的一种心理倾向。根据网膜映象的原理,物体愈远,映象愈小;远处一匹马的映象虽然比近处一只狗的映象还小,但个体所觉知到的,却仍然是马大于狗。36 2.形状常性(shape constancy)指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观察角度不同而改变原来形状的一种心理倾向。从一扇门的正面看,它是长方形,从门开一半的斜方向看,即使网膜上的映象是梯形,但个体仍然知其为长方形。37 3.颜色常性(color constancy)指物体所处环境改变时,不因该物体反光程度的改变而影响颜色知觉的一种心理倾向。颜色感觉系由光波长短所决定,但颜色知觉却有所不同;一张红色的纸无论置于白色或黄色灯光之下,个体仍然知道它是红色。38 4.明度常性(brightness constancy)指在不因物体明度的改变而影响对该物体所得知觉的一种心理倾向。一支白色粉笔,置于日光下或阴暗处,其所反射的光量虽大不相同,但个体仍然知道两种情境下的粉笔都是白色。39(四)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40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每一单元 感觉概述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41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42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43(一)大小知觉大小知觉是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的大小、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的。在形成大小知觉的时候,运动觉和触摸觉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4 在判断物体大小的时候,视像的大小和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是结合起来起作用的。观察者根据经验知道,在距离相同的条件下,视网膜像越大,物体越大,视网膜像越小,物体越小。在视网膜像相等的条件下,物体越远越大,越近越小。所以,观察者是把视网膜像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结合起来判断物体大小的。人们不见得意识得到这个过程,但人们是这样来判断大小的,这叫大小-距离不变的假设。45(二)形状知觉 视网膜像提供了视觉信息,视线沿物体边界的扫描运动提供了动觉信息,手的触摸提供了触觉信息,这些信息的结合形成了形状知觉。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信息结合得非常牢固了,只要其中一个信息起作用,就可引起对物体形状的反映。例如,看到茶杯,尽管视觉提供的可能是一个椭圆形的茶杯口的视网膜像,人们也并没有去摸茶杯,但是人们也知道茶杯是圆的而不是椭圆的。46(三)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可以以自身作为参照,头顶为上,脚底为下;脸对为前,背对为后;左右也以身体为参照。方位知觉也可以以双耳听觉提供的信息为参照,因为从不同方位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和强度都会有差异。从左边来的声音先到达左耳,后到达右耳,当声音从左到右绕过头部的时候,其强度也减弱了。双耳听觉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就给判断声音的方位提供了线索。时间和强度的差别越大,方位知觉越清晰。如果声音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到达双耳的时间和强度相等,那么对声音方位的判断就很难了。47 拥有两只耳朵能够帮我们对声音进行定位。想像一只狗在你的左边叫,你左耳接收信息比右耳要快;并且左耳接收的信息比右耳强度要稍大,原因有两个:(1)声音经历的距离短;(2)另一只耳朵处在听者头部的声音阴影(sound shadow)内,头部成为障碍物,降低了声音的强度(见图4.26)。48声音阴影是由听者的头部造成的,头就像一个障碍物降低声音的强度。在这里,声音来自左边,所以声音阴影会延迟声音到达右耳的时间并降低强度。声音阴影49(四)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判断距离远近的知觉,又叫深度知觉、立体知觉。虽然落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是两维图像,但我们却可以把它组织成三维知觉。50距离知觉-1.肌肉运动线索双眼视轴辐合:用两只眼睛看物体时,两只眼睛都要将视线对着物体,让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落在中央窝上。物体越近,两只眼睛的视线所组成的辐合角越大,视线越要往一起凑,看东西的时候越觉得费劲;物体越远,两只眼睛的视线组成的辐合角越小,甚至看很远的物体的时候,两眼的视线几乎都平行了,眼睛就觉得轻松。所以双眼视轴辐合所提供的眼肌动觉信息,也是距离知觉的线索。51距离知觉-2.单眼线索(l)对象的重叠:遮挡的物体看起来离的近,被挡的物体看起来离得远。522)线条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看起来大、清晰、稀疏;远的物体看起来小、模糊、密集。根据线条透视的原理,在平面上画画也能产生远近的知觉。53单眼线索-空气的透视作用空气里有灰尘、水蒸气,远的物体被灰尘和水蒸气遮挡着,看起来没有近的物体清晰。可见,物体的清晰程度也提供了判断远近的信息。54(4)明暗、阴影:根据光线照射形成的阴影来判断,亮的地方是鼓起来的,暗的地方是凹进去的。在绘画的时候,常用阴影造成远近不同的知觉。55(5)运动视差:在做相对位移的时候,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快,远的物体看起来移动得慢。在运动的过程中,看不同距离的物体的效果是不同的,这叫运动视差。运动视差也提供了判断远近的信息。56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57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产生可以借助的线索,包括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周期性变化等。58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59运动知觉定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运动知觉的产生需要物体的运动有一定的速度,物体位移的速度太快或太慢,人们都不能知觉到运动。当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的时候,就产生了运动知觉,这种运动知觉叫真动。60似动知觉定义:指个体的运动知觉并非因物体实际移动而产生。换言之,是在物体静止时所产生的一种运动知觉心理现象。典型现象:在昏暗房间内安装两个相隔十公分的灯泡,然后控制两个灯泡,使之以每隔约二十分之一秒的时间相继一明一灭,此时将会产生两灯跳来跳去的运动知觉。61诱动知觉定义:某静止物体因受其他物体移动而使人对该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知觉的心理现象。典型现象:在暗室内的墙壁上出现一个静止不动的光点,而后在光点之周围出现由光线形成的方框,并来回移动。此时所得的运动知觉将是,方框静止而光点则向方框移动的反方向移动。62自主运动定义:又称为游动运动或自动效应,指人在注视暗环境中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的现象。原因:自主运动的产生与黑暗中光点失去了周围空间的参照系,从而使它的空间位置不明确有关。但有人认为,自主运动是由于眼睛的不随意运动的信息使人觉得光点在运动。63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4、错觉64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