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观察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46998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体征的观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命体征的观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的观察神经内二科史亚运史亚运生命体征的观察神经内二科史亚运生命体征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的总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以及血压目录目录体温体温 呼吸呼吸血压血压脉搏脉搏目录体温 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的定体温的定义以及形成原因以及形成原因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软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体温的定义以及形成原因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正常体温的生理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化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度来代表体温,在以上3种测试方法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体深部温度。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成人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但其变化的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1.0。(1)昼夜:正常人体温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3-18时最高,这种变化与下丘脑的生物钟功能有关。(2)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3)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可能与女性皮下脂肪层较厚,散热较少有关。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4)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5)药物:麻醉药可扩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对手术中患者应注意保暖。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体温产生影响。(4)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异常体温的异常体温的评估估(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体温范围,称体温过高。发生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无菌坏死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2)非致热源性发热:由于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脑出血、脑外梢)影响正常体温调节过程,使产热大于散热。异常体温的评估(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产异常体温的异常体温的评估估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低温:37.5-37.9中等热:38.0-38.9高热:39.0-40.9超高热:41以上异常体温的评估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低异常体温的异常体温的评估估(二)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35称为体温不升。发生机制: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及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厥。临床表现:异常体温的评估(二)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热型及型及临床意床意义热型为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不同病因所致发热可有不同的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的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大叶型肺炎高热期。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为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不同(2)弛张热:体温高于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与败血病、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等。热型及临床意义(2)弛张热:体温高于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热型及临床意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4)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于霍奇金病等。热型及临床意义(4)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5)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体温又渐升,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热型及临床意义(5)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与结核病、支气管肺炎等。热型及临床意义(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与结核病、支气脉搏脉搏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也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脉搏。脉搏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脉搏的生理脉搏的生理变化化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一)脉率:脉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到老年时轻度增加。(1)年龄:脉搏的影响因素:女性脉率比男性稍快,通常相差5次/分。(2)性别:身材细高者常比矮壮者的脉率慢。因体表面积越大,脉率越慢。(3)体型:运动、兴奋、恐惧、愤怒、焦虑使脉率增加;休息、睡眠则使脉率减慢。(4)活动、情绪:脉搏的生理变化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正常成年人在安静脉搏的生理脉搏的生理变化化进食、使用兴奋剂、浓茶或咖啡能使脉率增加;禁食、使用镇静剂、洋地黄类药物能使脉率减慢。(5)饮食、药物: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率是心率的指示,当脉率微弱的难以测定时,应测心率。脉搏的生理变化进食、使用兴奋剂、浓茶或咖啡能使脉率增加;禁食异常脉搏的异常脉搏的评估估(一)脉率异常: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速脉)。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1)心动过速:成人脉率少于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缓脉),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塞、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疸等。(2)心动过缓:异常脉搏的评估(一)脉率异常: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异常脉搏的异常脉搏的评估估(二)节律异常:在一系列正常规律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而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隙,称间歇脉。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1)间歇脉: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简称绌脉。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纤颤。(2)脉搏短绌:异常脉搏的评估(二)节律异常:在一系列正常规律的脉搏中,出现异常脉搏的异常脉搏的评估估(三)强弱异常: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度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常见于高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1)洪脉:又称为丝脉,当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动脉充盈度降低时,脉搏弱而小,扪之如细丝,称细脉。常见于心功能不全、大出血、休克、主动脉瓣狭窄等。(2)细脉:异常脉搏的评估(三)强弱异常: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异常脉搏的异常脉搏的评估估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心肌损害的一种表现,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3)交替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水冲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5)奇脉:异常脉搏的评估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心肌损害的呼吸呼吸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洋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呼吸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呼吸呼吸1、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无声且不费力。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1、正常呼吸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呼吸的生理呼吸的生理变化化(1)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如新生儿呼吸约为44次/分。(2)性别:同年龄的女性呼吸比男性稍快。(3)活动:剧烈运动可使呼吸加深加快;休息和睡眠时呼吸减慢。(4)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如紧张、恐惧、愤怒、悲伤、害怕等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或屏气。(5)血压:血压大幅度变化时,可以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减弱,血压减低,呼吸加快加强。呼吸的生理变化(1)年龄: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如新生儿呼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1、频率异常(1)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也称气促。见于发热、疼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呼吸频率增加3或4次/分。(2)呼吸过缓: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异常呼吸的评估1、频率异常(1)呼吸过速:呼吸频率超过24次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2、深度异常(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以便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2)浅快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可见于呼吸肌麻痹、某些肺与胸膜疾病,也可见于濒死的病人。异常呼吸的评估2、深度异常(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3、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CheyneStokes)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呼吸暂停(530s)后,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就如潮水起伏。潮式呼吸的周期可长达0.5-2分钟。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异常呼吸的评估3、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又称陈-施(Che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2)间断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即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其产生机制同潮式呼吸,但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更为不良,常在临终前发生。异常呼吸的评估(2)间断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异常呼吸的评估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4、声音异常(1)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人发生困难。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2)鼾声呼吸:表现为呼吸时发出一种粗大的鼾声,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积蓄所致,多见于昏迷病人。异常呼吸的评估4、声音异常(1)蝉鸣样呼吸:表现为吸气时产生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5、形态异常(1)胸式呼吸减弱:表现为吸气时产生一种极高的似蝉鸣样音响,产生机制是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吸人发生困难。常见于喉头水肿、喉头异物等。(2)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 正常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如由于腹膜炎、大量腹水、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巨大肿瘤等,使膈肌下降受限,造成腹式呼吸减弱,胸式呼吸增强。异常呼吸的评估5、形态异常(1)胸式呼吸减弱:表现为吸气时产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6、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临床上可分为:异常呼吸的评估6、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异常呼吸的异常呼吸的评估估(1)吸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三凹症(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凹陷)由于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所致。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2)呼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由于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气流呼出不畅所致。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3)混合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加。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常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片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等。异常呼吸的评估(1)吸气性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吸血血压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血血压血压的生理变化:生理变化:血压可随年龄、性别、昼夜和睡眠、环境、体型、体位、身体的不同部位及运动情况有关。常人的血压波动范围较小,保持相对恒定状态。当血压超过了正常范围即为异常血压。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比较稳定,其正常范围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脉压3040mmHg。血压血压的生理变化:生理变化:血压可随年龄、性别、昼夜和睡眠1:年龄血压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血血压的生理的生理变化化2: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差别较小。3:昼夜和睡眠通常清晨血压最低,然后逐渐升高,至傍晚血压最高。睡眠不佳血压可稍升高。4:环境寒冷环境,由于未梢血管收缩,血压可略有升高。高温环境,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压可略下降。1:年龄血压随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5:体型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血血压的生理的生理变化化6:体位立位血压高于坐位血压,坐位血压高于卧位血压,这与重力引起的代偿机制有关。对于长期卧床或使用某些降压药物的病人,若由卧位改为立位时可出现头晕、眩晕、血压下降等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7:身体不同部位 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下肢高于上肢。5:体型体型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血压的生理变化6:体位立位异常血异常血压的的评估估(一)高血压:十八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异常血压的评估(一)高血压:十八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异常血异常血压的的评估估(二)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成为低血压。常见于大量失血、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三)脉压异常:1脉压增大 常见于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2脉压减小 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末梢循环衰竭。异常血压的评估(二)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成为低谢 谢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