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汇编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468352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汇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汇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汇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组成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其二其二 炙甘草炙甘草汤组成成 组成 其二 炙甘草汤组成 (1)心动悸 心悸是一种自觉症状,患者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现象。心跳可能过快,也可能过慢,或不规则,或是以正常的速度跳动。其三其三 炙甘草炙甘草汤方方证 (2)脉结代 “脉结代”是间歇脉的并称 伤寒论178条对结代脉作了很淸楚的注释:“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3)伤寒论177条以“伤寒”二字冠首,故可治“伤寒”之证。(1)心动悸 其三 炙甘草汤方证 (2)脉结代(本方证病机及临床使用指征:本方证的病机为阴阳气血倶虚。但气血阴阳之虚又应以阴虚血虚为主。其四其四 炙甘草炙甘草汤病机病机 本方证病机及临床使用指征:其四 炙甘草汤病机 经方实验录曰:“本方有七方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此方动静结合,阴阳兼备,结构严谨,面面俱到,剂量特重,用宏效彰,用得恰当,每收奇效。其五其五 炙甘草炙甘草汤组方特点方特点 此方可以说桂枝汤的衍化方。即桂枝去芍药汤,更加人参,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麻仁,连同淸酒合共十味,在仲景方中堪称大方。经方实验录曰:“本方有七方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1)此方名炙甘草汤,用甘草四两。大多学者认为本方君药应为炙甘草。如丹波元简说:“名医别录,甘草通经脉,利血气此所以命曰炙甘草汤也。”其六其六 炙甘草炙甘草汤君君药小小议 (2)本方用生地黄重达一斤,多有认为本方君药为生地黄者,如清柯琴就指出本方:“用生地为君。”(1)此方名炙甘草汤,用甘草四两。大多学者认为本方君药应为 (1)炙甘草汤是桂枝去芍药汤 化而来,此方离开桂枝则通阳复脉无从说起。其七其七 炙甘草炙甘草汤之桂枝之桂枝 (2)仲景条文中涉及“悸”或类似“悸”的条文约有二十多处。方剂近二十首,其中十六首用上桂枝。(3)伤寒论与“脉结代,心动悸”最为近似的是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1)炙甘草汤是桂枝去芍药汤化而来,此方离开桂枝则(1)大多注家认为芍药阴寒酸敛,不利于胸阳的伸展。故伤寒第21条方证要去芍药。但现代研究表明心悸(胸满)而又与间歇脉并见才是必去芍药的原因。其八其八 炙甘草炙甘草汤之芍之芍药 (2)胸满可谓心悸的不同表述,但有些胸满未必就是心悸,故应酌用芍药,如柴胡桂枝汤之“心下支结”,大柴胡汤之“心下急,郁郁微烦”,“心下满痛”,都不忌芍药。即使心悸如果没有与间歇并见,也未必一定要去芍药。(1)大多注家认为芍药阴寒酸敛,不利于胸阳的伸展。故伤寒第 (1)酒 本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是仲景一个特色。酒起到“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黄、麦冬等有效成分析出。其九其九 炙甘草炙甘草汤其它用其它用药 (2)麻仁 不应以为麻仁只是润燥通便而怱略之。也不应以为不可解而以他药代之。徐灵胎曰:“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3)大枣 大枣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味,此方用三十枚是仲景方中用大枣最重者。(4)生地、麦冬等在本方尚有一个作用是制约桂枝、生姜等辛燥之品。唐容川血证论:“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枝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1)酒 本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是仲景一个特按丘氏所考1两=13.75g来折算:生地1斤约=220g,炙甘草4两=55g,人参3两=41.25g,桂枝3两=41.25g,生姜3两=41.25g,阿胶2两=27.5g,麦冬半升约=45g,麻仁1升约=50g,大枣30枚约=75g(按1枚2.5g计算)其十其十 炙甘草炙甘草汤剂量量按丘氏所考1两=13.75g来折算:其十 炙甘草汤剂 本方的临床用量可根据病情结合医者的用量习惯而定。但不宜与原量相差太远。可根据病情调整各药之间的比例。如腹泻便溏可减生地、麦冬、麻仁的用量。如真阴亏损严重者可减轻桂枝、生姜用量。心悸重者可加大桂枝用量。其十一其十一 炙甘草炙甘草汤临床用量床用量 本方的临床用量可根据病情结合医者的用量习惯而定。但不宜与(1)本方经典煎服法:“上九味,以淸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其十二其十二 炙甘草炙甘草汤煎服法煎服法 (2)本方水酒同煎,大多医者认为不用酒,效果稍逊,临床实践经验表明病重者可酌加酒。煎好的药液稠厚香甜,酒精已挥发殆尽,即使不能饮酒者也无妨。(1)本方经典煎服法:“上九味,以淸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临床案例一临床案例一:傅振雄,男,80岁,因“右侧肢体乏力12天”于 2014.07.25入院。心电图示:1.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2.提示心肌缺血3.异常Q波。既往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房纤颤、PCI手术病史10余年。症见:神清,反应迟钝,右侧肢体乏力,行走不能,言语不量力,饮水偶有呛咳,吞咽差,气促,动则加重,无胸闷,咳嗽咯白痰,双下肢水肿,纳差,眠尚可,小便调,大便失禁。舌红少苔,脉细结。诊断:中:中风诊断:中: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恢复期(痰瘀阻络)西:西:1.1.脑梗塞恢复脑梗塞恢复期期2.2.心房纤颤心房纤颤3.3.冠冠心病心病 PCIPCI术后术后 心功心功能能3 3级级临床案例一:傅振雄,男,80岁,因“右侧肢体乏力12天”于 临床案例一临床案例一:R1:予炙甘草汤加减,处方如下:炙甘草9 生地黄10 麦冬10 薤白6火麻仁10 大枣20 桂枝12 阿胶6党参20 瓜蒌10 生姜6 莱菔子20鸡内金204剂,取等剂量颗粒剂,400ml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R2:地高辛 0.125g qd 速尿 20mg qd 安体舒通 40mg bid 盐酸曲美他嗪 20mg tid 另外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针、尼莫地平及基础疾病的对症处理。临床案例一:R1:予炙甘草汤加减,处方如下:R2:地高辛 0临床案例一临床案例一:8/8患者仍气促,冷汗出,动则加重,双下肢水肿较前稍消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复查心电图:1.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2.提示心肌缺血3.异常Q波;地高辛浓度:0.25 ng/ml;BNP:226pg/ml。R1:中药继续予炙甘草汤加减,处方如下:升麻12 大枣20 生姜6 炙甘草6桂枝12 白芍10 太子参30 白术10玄参10 生地黄30 麦冬10 阿胶63剂,取等剂量颗粒剂,400ml开水冲服,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R2:地高辛0.25ng/ml,丹参酮针静滴,余同前。临床案例一:8/8患者仍气促,冷汗出,动则加重,双下肢水肿较临床案例一临床案例一:18/8患者气促明显缓解,可行常规康复训练。复查地高辛浓度:1.02ng/ml;BNP:142.4pg/ml。临床案例一:18/8患者气促明显缓解,可行常规康复训练。复查按语:本例患者证侯的基本病机是是气血两虚,脉道不充,脉道不能够充盈,就出现了脉结代,气血两虚,心脏失养,则心动悸。而心动悸有别于心下悸及心悸,心动悸者,心悸程度较甚。炙甘草汤可奏阴阳双补之效,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的作用。按语:本例患者证侯的基本病机是是气血两虚,脉道不充,脉道不能谢谢观看!谢谢观看!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一针一 黄凡黄凡谢谢观看!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