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型带传动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411337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型带传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摩擦型带传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摩擦型带传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专用 作者:潘存云教授 潘存云教授研制试验仪器试验仪器潘存云教授研制滑动轴承试验台滑动轴承试验台中国地质大学专用 作者:潘存云教授 潘存云教授研制印刷机械印刷机械潘存云教授研制矿山机械矿山机械 潘存云教授研制动平衡机动平衡机潘存云教授研制建筑机械建筑机械潘存云教授研制试验台试验台第五章 摩擦型带传动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带传动的原理及带传动的原理及V V带带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V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 带传动概述;V带和V带轮的结构;V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张紧、安装与维护。(二)教学要求(二)教学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与应用。2、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及弹性滑动的概念。3、掌握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方法。4、熟悉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1、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及弹性滑动。2、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带传动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主要作用:主要作用:用来传递转矩和改变转速。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挠性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一、概述 工作过程:原动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通过带与带轮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使从动带轮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带传动的组成:主动轮、从动轮、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和机架组成。(一)带传动的类型 (1)摩擦带传动: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如V带传动、平带传动等。1、按传动原理分:(2)啮合带传动:靠带内侧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如同步带传动。带传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传动带:用于传递动力输送带:用于输送物品 2、按用途分3、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分:平带、V 带、多楔带、圆形带、齿形带(同步带)平带:平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工作面为内表面,主要用于两轴平行,转向相同的较远距离的传动。平带传动动画展示平带传动动画展示1外覆盖层2、4布层3片基层5工作面覆盖层 V带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工作面为两侧面,带轮的轮槽截面也为梯形。在相同张紧力和相同摩擦系数的条件下,V带产生的摩擦力要比平带的摩擦力大,所以,V带传动能力强,结构更紧凑,在机械传动中应用最广泛。V带:v v带传动动画展示带传动动画展示 多楔带是平带基体上有若干纵向楔形凸起,它兼有平带和V带的优点且弥补其不足,多用于结构紧凑的大功率传动中。多楔带:多楔带传动动画展示多楔带传动动画展示 圆形带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仅用于如缝纫机、仪器等低速小功率的传动。圆形带:齿形带(同步带):同步齿形带即为啮合型传动带。同步带内周有一定形状的齿。(二)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1)能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音小。(2)具有过载保护作用。(3)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方便,成本低;(4)适用于两轴距离较大的传动;优点缺点(1)不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低。(2)带对轴有很大的压轴力。(3)带传动装置结构不够紧凑。(4)带的寿命较短。(5)不适用于高温、易燃及有腐蚀介质的场合。应用:带传动适用于要求传动平稳、传动比不要求准确,100KW以下的中小功率的远距离传动。如:汽车发动机、拖拉机、石材切割机等。二、V带和V带轮的结构 V带有普通V带、窄V带、宽V带、汽车V带、大楔角V带等。其中以普通V带和窄V带应用较广。8.2.1 普通V带的结构和尺寸标准 标准V带都制成无接头的环形带,横截面结构如下:V带的结构帘布结构和线绳结 构的区别:帘布结构抗拉强度高,但柔韧性和抗弯强度较差,所以,线绳结构V带适用于转速高,带轮直径较小的场合。带的型号:我国普通V带和窄V带都已标准化。按截面尺寸由小到大,普通V带可分为Y、Z、A、B、C、D、E七种型号;窄V带可分为SPZ、SPA、SPB、SPC四个型号。在同样条件下,截面尺寸大,则传递的功率就大。其截面呈楔角等于40的梯形,如图。需要掌握的概念:1、节宽bp:长度不变层。所在位置称为中性层。2、截面高度h:相对高度h/bp已标准化(普通V带 为0.7,窄V带为0.9)。V带截面尺寸:3、基准直径dd d:V带装在带轮上,和节宽bp相对应的带轮直径。(标准值见表5-1)4、基准长度Ld d: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它用于带传动的几何计算。(标准值见表5-2)带的标记:普通V带和窄V带的标记都是由带型、带长和标准号组成。例如:A型、基准长度为1400的普通V带,其标 记为:A-1400 GB11544-89。又如:SPA型、基准长度为1250的窄V带,其标记为:SPA1250 GB1273091。带的标记通常压印在带的外表面上,以便选用识别。(二)普通V带轮的结构(1)带轮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无过大的铸造内应力;(2)质量小且分布均匀,结构工艺性好,便于制造;(3)转速高时要经过动平衡;(4)轮槽工作面应光滑,以减小带的磨损。1、V带轮的设计要求2、带轮的材料 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铸铁、钢、铝合金或工程塑料等,灰铸铁应用最广。常用材料的牌号为HT150(v25m/s时)或HT200(v=2530m/s时);转速较高时宜采用球墨铸铁、铸钢或锻钢,也用采用钢板冲压后焊接带轮。小功率时可采用铸铝或塑料等材料。带轮由轮缘、腹板(轮辐)和轮毂三部分组成。轮缘是带轮的工作部分,制有梯形轮槽。轮毂是带轮与轴的联接部分,轮缘与轮毂则用轮辐(腹板)联接成一整体。3、带轮的结构轮缘腹板轮毂V带轮的分类:V带轮按腹板(轮辐)结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1)实心带轮 (2)腹板带轮 (3)孔板带轮 (4)轮辐带轮实心带轮实心带轮腹板带轮腹板带轮孔板带轮孔板带轮轮辐带轮轮辐带轮三、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一)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为保证带传动正常工作,传动带必须以一定的张紧力套在带轮上。初拉力F0 0:紧边拉力F1 1:松边拉力F2 2:有效拉力F:F=F1 1-F2 2 实质上,带传动的有效拉力是带与带轮之间摩擦力的总和。在最大静摩擦力范围内,二者是相等的。同时F也是带传动所传动的圆周力。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为:P=Fv/1000 式中:P为传递功率,单位为KW;F为有效圆周力,单位为N;V为带的速度,单位为m/s。F=1000P/v 带的打滑:在一定的初拉力F0作用下,带与带轮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总和有一极限值。当带所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带轮接触面间摩擦力的总和的极限值时,带与带轮将发生明显的相对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带打滑时从动轮转速急剧下降,使传动失效,同时也加剧了带的磨损,打滑应避免。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当传动带和带轮表面间即将打滑,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有效圆周力达到最大值。此时,紧边拉力和松边拉力之间的关系可用欧拉公式表示,即 式中:包角,带与小带轮的接触弧所对圆心角(rad)。f 带与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带所传动的圆周力与下列因素有关:(1)初拉力F0 0:F与F0 0成正比。增大F0 0,带与带轮间正压力增大(F0 0=f Q),传动时摩擦力就大,F越大。但F0 0过大会加剧带的磨损,致使带过快松弛,缩短其工作寿命。(2)摩擦系数f:f越大,摩擦力越大,F越大。(3)包角 a :F随包角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包角增大,带的传动能力提高。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式中,A为带的横截面面积,单位为mm2。(二)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1、由拉力产生的应力:紧边拉应力1 1:松边拉应力2 2:由于带本身的质量,带绕过带轮时随着带轮作圆周运动将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将使带受拉,在截面产生离心拉应力 式中,c为离心拉应力,单位为MPa;v为带速,单位为m/s;q为带单位长度上的质量,单位为kg/m,见表8.6。2、由离心力产生的离心拉应力 传动带绕经带轮时要弯曲,其弯曲应力可近似按下式确定:式中,E为带的弹性模量,单位为MPa;h为带的厚度,单位为mm;dd d 为带轮的基准直径,单位为mm。因为 dd 1 dd2 所以3、带的弯曲产生的弯曲应力带工作时的应力分布情况:maxmax=1 1+c c+b1b1 为保证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应满足:带中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刚绕上主动轮处(A点),其值为 传动带是弹性体,受到拉力后会产生弹性伸长,伸长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改变。带由紧边绕过主动轮进入松边时,带的拉力由F1减小为F2,其弹性伸长量也减小。这说明带在绕过带轮的过程中,相对于轮面向后收缩,带与带轮轮面间出现局部相对滑动,导致带的速度逐步小于小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三)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同样,当带由松边绕过从动轮进入紧边时,拉力增加,带逐渐被拉长,沿轮面产生向前的弹性滑动,使带的速度逐渐大于大于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带的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带与带轮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由于弹性滑动引起的从动轮圆周速度的降低率称为带传动的滑动系数。由上式的带传动的传动比为:带的弹性滑动演示带的弹性滑动演示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是可以避免的。而弹性滑动是由于拉力差引起的,只要传递圆周力,就必然会发生弹性滑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注意:一般带传动的滑动系数 ,因值很小,非精确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小结一、概述二、V带和V带轮的结构三、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