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41409374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5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毒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学习要求学习要求重点掌握:重点掌握:1.虫媒病毒的定义及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病虫媒病毒的定义及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病2.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媒介、流行特点媒介、流行特点3.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疫性4.乙脑病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预防措施毒和登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预防措施难点:难点: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致病与免疫机制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致病与免疫机制2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学习要求重点掌握:2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虫虫媒媒病病毒毒通通过过吸吸血血的的节节肢肢动动物物叮叮咬咬易易感感的的脊脊椎椎动动物物而而传传播疾病的病毒。播疾病的病毒。虫媒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虫媒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带带毒毒的的节节肢肢动动物物通通过过叮叮咬咬人人或或自自然然界界的的脊脊椎椎动动物物而而致致病病,并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虫媒病毒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虫媒病毒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虫媒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虫媒病毒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3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虫媒病毒的重要特性虫媒病毒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34 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病毒登革病毒-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基孔肯雅热基孔肯雅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减少综合征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4 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及虫媒病毒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4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5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51.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病毒分类:病毒分类: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3040nm,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6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形态与结构一、生物学性状 6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672.基因结构与功能基因结构与功能病毒核酸病毒核酸:ss+RNA 基因组全长基因组全长10976 bp 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仅含一个开放读码框(ORF)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7基因结构与功能病毒核酸:ss+RNA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78nC基因编码衣壳蛋白(基因编码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蛋白)蛋白)C蛋白富含碱性氨基酸蛋白富含碱性氨基酸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PrM基因编码基因编码M蛋白前体(蛋白前体(prM蛋白)蛋白)n膜蛋白(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M蛋白)蛋白)-由由prM蛋白加工而来,存在于成熟的病毒颗粒中蛋白加工而来,存在于成熟的病毒颗粒中-M蛋白与蛋白与C蛋白和蛋白和E蛋白紧密结合,在病毒包装过蛋白紧密结合,在病毒包装过 程中起作程中起作用用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8C基因编码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蛋白8nE基因编码包膜蛋白(基因编码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蛋白)-E蛋白是镶嵌在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蛋白是镶嵌在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病毒的细胞嗜性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决定病毒的细胞嗜性-含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抗原表位含中和抗原表位和型特异性抗原表位-具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雏鸡、鹅和绵羊的红细胞具有血凝素活性,能凝集雏鸡、鹅和绵羊的红细胞-与其他黄病毒成员有交叉抗原性与其他黄病毒成员有交叉抗原性9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E基因编码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9nNS基因编码基因编码7种非结构蛋白(种非结构蛋白(NS)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NS1抗原性强,其诱生的抗体虽然没有中和病毒的抗原性强,其诱生的抗体虽然没有中和病毒的作用,但具有免疫保护性。作用,但具有免疫保护性。-NS3具有蛋白酶、具有蛋白酶、RNA三磷酸酶、解旋酶等活性三磷酸酶、解旋酶等活性-NS5具有具有RNA聚合酶、甲基转移酶活性聚合酶、甲基转移酶活性10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NS基因编码7种非结构蛋白(NS)10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03.培养特性培养特性n能在白纹伊蚊能在白纹伊蚊C6/36细胞、细胞、Vero细胞和细胞和BHK21细胞中增殖细胞中增殖n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n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 11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培养特性11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14.抵抗力抵抗力n对脂溶剂敏感对脂溶剂敏感n不耐热不耐热n56 30 min、100 2 min均可灭活均可灭活n对化学消毒剂敏感对化学消毒剂敏感12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 抵抗力12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2二、流行病学特征二、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染源 主要是带毒的猪、牛、马、驴、羊、鸭、主要是带毒的猪、牛、马、驴、羊、鸭、鹅、鸡等家畜、家禽和鸟类鹅、鸡等家畜、家禽和鸟类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特别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特别是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是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症 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病人的病毒血症短暂,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故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不高,故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和长期蝙蝠亦可能为乙脑病毒的传染源和长期宿主。宿主。13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二、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 13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3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主要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感染的蚊子可带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感染的蚊子可带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存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存宿主宿主 病毒通过蚊子在蚊病毒通过蚊子在蚊-猪猪-蚊等动物中不断蚊等动物中不断循环,其间带毒蚊子若叮咬人类,则可引循环,其间带毒蚊子若叮咬人类,则可引起人类感染。起人类感染。14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传播媒介14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4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流行季节:夏、秋季流行季节:夏、秋季(与蚊子密度的高峰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一致期一致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10岁以下儿童岁以下儿童主要流行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主要流行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区中国是乙脑的高流行区中国是乙脑的高流行区 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均有流行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均有流行15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流行特征 15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5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三、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过程致病过程病毒先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病毒先在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结增殖,然后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病毒随血流播散到肝、脾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大量增殖,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胞中大量增殖,再次入血,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症;少数患者,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少数患者,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内增殖,引起脑实经系统,在脑组织神经细胞内增殖,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炎症质和脑膜炎症。16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三、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过程16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6致病机制致病机制血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病毒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使血病毒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使血-脑屏障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易于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通透性增加,易于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病毒感染刺激免疫细胞释放病毒感染刺激免疫细胞释放TNF-、IL、IFN等炎症细胞等炎症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免疫损伤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凋亡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凋亡17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致病机制17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7n高热高热n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项强直n昏迷昏迷n中枢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n脑疝脑疝n病死率:病死率:10%30%n后遗症:后遗症:5%20%表现为痴呆、失语、表现为痴呆、失语、瘫痪等瘫痪等临床特征临床特征18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高热临床特征18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819 免疫性免疫性n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只有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个血清型n病后免疫力牢固而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得牢固的免疫病后免疫力牢固而持久,隐性感染也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力 n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体液免疫起主要作用IgM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感感染后染后1周产生,周产生,2周达高峰周达高峰IgG 中和抗体:维持数年中和抗体:维持数年血凝抑制抗体:感染后第血凝抑制抗体:感染后第5天出现,天出现,2周达高峰,周达高峰,维持维持1年以上。年以上。n特异性细胞免疫可阻止病毒侵入脑组织特异性细胞免疫可阻止病毒侵入脑组织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19 免疫性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医学微生物1920四、微生物检查四、微生物检查n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或乳鼠脑内接种细胞培养或乳鼠脑内接种 n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病毒抗原检测血液或脑脊液中的病毒抗原检测n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检测检测IgG、IgM或血凝抑制抗体或血凝抑制抗体n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Real-time RT-PCR或或RT-PCR技术技术检测乙脑病毒核酸检测乙脑病毒核酸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0四、微生物检查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或乳鼠脑内接种 医20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培训ppt课件21 n 登革病毒是登革热登革病毒是登革热 的病原体的病原体 n 登革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登革热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n 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国家和地区n 全球全球25亿人口受登革热的威胁,亿人口受登革热的威胁,n 每年病例每年病例 5000万万1亿亿n 我国南方时有流行我国南方时有流行登革病毒登革病毒(Dengue virus)22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 登革病毒是登革热 的病原体 登革病毒(D2223n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征与乙脑病毒相似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征与乙脑病毒相似n有有4个血清型个血清型 DENV-1、DENV-2、DENV-3、DENV-4型间型间有交叉抗原性,但没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有交叉抗原性,但没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一、重要的生物学性状一、重要的生物学性状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3形态结构和基因组特征与乙脑病毒相似 一、重要的生物学性状2324n传染源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人、隐性感染者n自然储存宿主自然储存宿主-人、灵长类动物人、灵长类动物n传播媒介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n易感人群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二、流行病学特征二、流行病学特征白纹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埃及伊蚊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4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 二、流行病学特征白纹伊蚊埃2425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临床类型临床类型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5三、致病性与免疫性临床类型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526n潜伏期约潜伏期约4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极度疲乏发热、极度疲乏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疼痛:头痛、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100%)皮疹皮疹(70%)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n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登革热登革热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6潜伏期约48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登革热医学微生物学虫2627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n明显出血现象明显出血现象 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7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明显出血2728n登革病毒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登革病毒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8登革病毒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2829DHF/DSS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nDSS/DH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n目前认为与目前认为与“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有关)有关ADE: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机体可产生非中和类IgG抗体,当再次抗体,当再次感染同型或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抗体形成免疫感染同型或异型登革病毒时,病毒与非中和类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复合物,通过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增强病毒对靶细受体,增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29DHF/DSS的发病机制DSS/DH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29四、微生物学检查四、微生物学检查n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分离培养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采集早期病人血清接种白纹伊蚊C6/36细胞细胞 n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 用抗体捕获用抗体捕获ELISA法或免疫层析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法或免疫层析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抗体和IgG抗体抗体 n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 用用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登革病毒核酸30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四、微生物学检查病毒的分离培养30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30 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n无预防登革热的疫苗无预防登革热的疫苗n无特效治疗药物无特效治疗药物n防蚊灭蚊是目前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防蚊灭蚊是目前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 31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 五、防治原则无预防登革热的疫苗31医学微生物学虫媒31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比较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免疫特点。比较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免疫特点。2.试述乙脑病毒的致病机制。试述乙脑病毒的致病机制。3.试述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与传播特点及预防试述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与传播特点及预防措施。措施。4.试述登革病毒的传播特点及防治原则。试述登革病毒的传播特点及防治原则。32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复习思考题比较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免疫特点。32医学微生物学32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Arbovirus 虫媒病毒虫媒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 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日本脑炎病毒日本脑炎病毒Culextritaeniorhymchus 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Aedesaegypti(Aaegypti)埃及伊蚊埃及伊蚊Aedesalbopictus(Aalbopictus)白纹伊蚊白纹伊蚊dengue virus 登革病毒登革病毒dengue fever,DF 登革热登革热33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中英文关键词Arbovirus 虫媒病毒33医学微生物学虫媒33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DHF/DSS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 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 林脑炎病毒林脑炎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34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中英文关键词dengue hemorrhagic fever34课外阅读资料课外阅读资料1 Brooks G F,Carroll K C,Butel J S,et al.Jawetz,Melnick,&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 25th ed.International edition,2010 2 David M.Knipe,Peter M.Fields Virology,5th ed.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Philadelphia,20073 Douglas D.Richman,Richard J.Whitley,&Frederick G.Hayden.Clinical Virology 3rd ed.Americal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Washington DC,200935医学微生物学虫媒病毒课外阅读资料1 Brooks G F,Carroll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