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说课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408961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专专 业:业:种植专业种植专业 学学 科:科: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产与环境课课 题: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题: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说课程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课后反思 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对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对植物与植物生理、农业 气气象、土壤肥料等课程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象、土壤肥料等课程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和改造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搞好植物生产的能力改造环境条件、因地制宜搞好植物生产的能力,为学生为学生下一步学习花卉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程打基础。下一步学习花卉生产技术等专业课程打基础。课 程 分 析 所选教材是所选教材是高教社高教社出版的出版的植物生产植物生产 与环境与环境(第二版),是中等职业学(第二版),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突出了校种植类专业国家规划教材,突出了“强化技能,重视实践;淡化理论,强化技能,重视实践;淡化理论,够用实用够用实用”的指导思想,教材具有适的指导思想,教材具有适用性和趣味性,较贴近学生实际,具用性和趣味性,较贴近学生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是第四章植物生产与科学用水的最后一节,在前面讲授了植物生长发育与水和水环境的知识后,最后的落脚点是要让学生懂得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意义和理论依据,掌握在生产上实际运用这些方法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应是本章的归结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十分重要。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意义理解: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理论依据掌握: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和主要方法2.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气候、植物、土壤和经济技术条件等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当的方法提高所在地区植物生产的水分利用率。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努力学习,为我国“三农”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教学重点集水蓄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保墒技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节水灌溉技术保墒技术 在本节教材的处理上,对原有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归纳,结合本地实际删繁就简,突出重、难点教学。教 材 处 理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去年入校,思维较活跃。特点是:学生的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不够浓;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欠缺,但形象思维与动 手能力并不差;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条理分析总结法: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掌握学习要领情趣教学法:增加学习乐趣,巩固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身边的实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条理分析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条理、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讨论自学: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讨论、利用书本和网络进行自学,巩固并拓展所学知识;学 习 方 法多媒体设备教学用具教 学 过 程创境激趣导入新课激情导趣明确目的享情寻趣学习新课 忆情享趣指导作业 真情思趣知识拓展 整整体体框框架架设设计计教学过程(一)设情引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播放一段视频:我国水资源及利用状况老师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水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刚才的资料又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水荒”年代,“水贵如油”已成事实,那大家觉得有什么解决办法呢?学生答:提高水分利用率教学过程(二)激情导趣二、引导学生了解了解提高水分利用率的目的意义。5目的意义:改善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植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并结合身边实际举例说明;并注意与前面所学知识相联系。突出德育教育:节约用水是美德节约用水是美德亮点教学过程(三)享情寻趣三、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和方法 25首先启发学生把握核心:开源节流。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知识思考、体会各种途径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技术措施。接着对原有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从理论依据的角度归纳为三大途径即集水蓄水、节水灌溉和保墒技术。引导学生理解三大途径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三大途径的内在联系:先集水蓄水、后灌溉使用、再保持土壤水分便于理清条理。便于理清条理。在具体讲授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区别和增减,以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重点。教学过程(三)享情寻趣(一)集水蓄水技术1、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收集、贮存降水,减少水分流失,提高降水的利用率。2.主要 技术沟垄覆盖集中保墒技术(分别从基本方法和主要目的两个方面讲解)等高耕作种植,截水保墒(同上)微集水面积种植(本地不常用,略讲)水土保持技术(作为课外了解内容)本地常用修水库、堰塘等方法(补充内容)图片示范等高耕作种植等高耕作种植教学过程(三)享情寻趣(二)节水灌溉技术1 1、理论依据:植物生长需适时补充水分,采用水、理论依据:植物生长需适时补充水分,采用水灌溉技术能提高用水的利用率。灌溉技术能提高用水的利用率。课后思考: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2、主要 技术喷灌技术(分别从基本方法和优点喷灌技术(分别从基本方法和优点两个方面两个方面 来讲解)来讲解)微灌技术(同上)微灌技术(同上)膜上灌技术(同上)膜上灌技术(同上)地下灌技术(本地不常用,略讲)地下灌技术(本地不常用,略讲)植物调亏灌溉技术(本地不常用,植物调亏灌溉技术(本地不常用,略讲)略讲)难点节水灌溉实例节水灌溉实例节水灌溉实例节水灌溉实例节水灌溉实例节水灌溉实例教学过程(三)享情寻趣(三)保墒技术1 1、理论依据:保持土壤中适宜的含水量,减少、理论依据:保持土壤中适宜的含水量,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水分散失,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2.主要 技术适当深耕(分别从基本方法和主要作用两适当深耕(分别从基本方法和主要作用两个方面来讲解)个方面来讲解)中耕松土;(同上)中耕松土;(同上)表土镇压;(同上)表土镇压;(同上)创造团粒结构;(同上)创造团粒结构;(同上)植树种草;(同上)植树种草;(同上)地面覆盖技术;(同上)地面覆盖技术;(同上)少耕免耕技术(作课外了解内容,本地常少耕免耕技术(作课外了解内容,本地常有有“种懒庄稼种懒庄稼”的说法,注意区别。)的说法,注意区别。)难点教学过程(四)作业指导 2忆情享趣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所在地区主要有哪些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所在地区主要有哪些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答题要领:应从本地的气候、土壤、植物种类、耕作习惯和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并说出所例举方法的依据;若能答出在本地所采用的方法中有哪些是值得提倡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则为优秀。能力目标培养教学过程(五)知识拓展 4真情思趣节水农业新技术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自学;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自学;理论联系实践,利用网络搜寻相关介绍,理论联系实践,利用网络搜寻相关介绍,扩大知识面,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自学要领再次点题强调本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结束语2真情思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农民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农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但是,农业生产仍然还较为落后,是越来越好,但是,农业生产仍然还较为落后,现在国家十分重视现在国家十分重视“三农三农”问题,农村天地十问题,农村天地十分广阔,农业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希望大家努分广阔,农业发展前景无限美好,希望大家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学成后投身农村,用所学力学习、积极锻炼,学成后投身农村,用所学本领为本领为“三农三农”服务,为建设家乡、建设社会服务,为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激激发发学生学学生学农爱农农爱农、热爱热爱“三三农农”的的热热情。情。板书设计提高水分利用率目的意义:途径和方法集水蓄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保墒技术理论依据:主要技术沟垄覆盖集中保墒技等高耕作种植,截水保墒:理论依据:主要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理论依据:主要技术适当深耕中耕松土:表土镇压:创造团粒结构:植树种草:地面覆盖技术:基本方法:主要目的:基本方法:优点:基本方法:主要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感受到教学过程中的情、趣因素能极大地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感觉到本专业的教学只有与国家形势、农村现实结合起来,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热爱本课程、本专业的热情,真正学以致用。本节教学,学生整体感觉良好,就是用一节课时间难以进一步展开,对本地生产实际的结合还不够,若能再利用半天到一天时间到生产现场进行实践教学,则更好。讲授中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归纳取得了删繁就简的效果,符合本地区和学生实际,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值得提倡。课后反思谢 谢 大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