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培训 医学ppt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399091 上传时间:2024-06-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0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培训 医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培训 医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培训 医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术1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1外伤急救技术止血v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搬运。2外伤急救技术止血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止血v止血v一 出血的种类:v血液从体表伤口流出,称为外出血,易为人们发现;而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的内出血,不易为人们发现,更为危险。各种出血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危险,必须及时止血。按照损伤血管的不同,可分为:l、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向外涌出鲜红色的血液。3止血止血3止血v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3、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向外渗出鲜红色的血液。二出血的临床表现 v成人的血液约占其体重的8,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伤员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淋漓,4止血2、静脉出血:伤口持续向外溢出暗红色的血液。3、毛细血止血v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继而出现失血性休克。当出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v三止血的方法 1、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折成条状布带或 5止血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心慌气短等症状,脉搏快而细,血压下降止血v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见图3)。当伤口在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时,可在加垫后屈肢固定在躯干上加压包扎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上下肢、肘、膝等部位的动脉出血,但有骨折或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时,不宜使用此法。6止血三角巾紧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止血7止血7止血v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法,它是根据动脉的走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用于指压住动脉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头部、颈部、四肢的动脉出血,依出血部位的不同,可分为:(1)头顶出血压迫法:方法是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额关节上方,用拇指压迫颞动脉(见图5)。8止血2、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止血方止血v(2)头颈部出血压迫法: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向后压迫(见图6),但不能同时压迫两侧的颈总动脉,否则会造成脑缺血坏死。v(3)面部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下颌角处的面动脉(见图7)。v(4)头皮出血压迫法:头皮前部出血时,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 9止血(2)头颈部出血压迫法:方法是用拇指将伤侧的颈总动脉止血v(见图8)。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脉(见图9)。v(5)腋窝和肩部出血压迫法:在锁骨上窝对准第一肋骨用拇指向下压迫锁骨下动脉(见图10)。(6)上臂出血压迫法:一手将患肢抬高,另一手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的肱动脉。10止血(见图8)。头皮后部出血则压迫耳后突起下方稍外侧的耳后动止血11止血11止血v(7)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的肱动脉末端。(8)手掌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指分别压迫腕部的尺动脉、挠动脉。(9)下肢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迫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12止血(7)前臂出血压迫法:用拇指压迫伤侧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止血v(10)足部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拇长伸肌腱外侧的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v3、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是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它只适用于不能用加压止血的四肢大动脉出血。方法是用橡皮管或布条缠绕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其松紧度以摸不到远端动脉的搏动,伤口刚好止血为宜,过松无止血作 13止血(10)足部出血压迫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拇长伸止血v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在明显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超过二个小时,要每隔一个小时放松一次,每次 10分钟,为避免放松止血带时大量出血,放松期间可改用指压法临时止血。(1)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一条长1米的橡皮管,先用绷带或布块垫平上止血带的部位,14止血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易损伤神经,造成肢体坏死。上止血止血v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压迫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2)布条止血带止血法:常用三角巾、布带、毛巾、衣袖等平整地缠绕在加有布垫的肢体上,拉紧或用“木棒、筷子、笔杆”等拧紧固定。15止血两手将止血带中段适当拉长,绕出血伤口上端肢体23止血v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肢,有条件的可先输液,应迅速将伤员送到距离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16止血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的伤员,应让伤员绝对安静不动,垫高下止血17止血17外伤急救技术-包扎v包扎v(一)包扎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18外伤急救技术-包扎包扎18包扎v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二)包扎的材料 19包扎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包扎v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即为两条三角巾。将三角巾的顶角折向底边的中央,再根据包扎的实际需要折叠成一定宽度的条带。若将三角巾的顶角偏折到底边中央偏左或偏右侧,则成为燕尾巾,其夹角的大小可视实际包扎需要而定。20包扎1 三角巾:用一块边长l米的正方形棉布,沿其对角线剪开包扎v2 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6、8、10厘米6种规格,供包扎实际需要选用。绷带的一头卷起为单头带,从两头卷起则为双头带。其长度可视包扎部位的需要而定。现场救护没有上述常规包扎材料时,可用身边的衣服、手绢、毛巾等就地材料进行包扎。21包扎2 绷带:我国标准绷带长6米,宽度分3、4、5、包扎v(三)包扎的方法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向内折叠约两指宽,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头顶,将两底边沿两耳上方往后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又压住顶角绕至前额打结固定(见图18)。2 头、耳部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一个结,置于前额中央,头部套 22包扎(三)包扎的方法 1 头部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的底边包扎v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边,左右交叉包绕兜住下颌,绕至枕后打结固定(见图19)。3 三角巾眼部包扎法:包扎单眼时,将三角巾折叠成四指宽的带状,斜置于伤侧眼部,从伤侧耳下绕至枕后,经健侧耳上拉至前额与另一端交叉反折绕头一周,于健侧耳上端打结固定(见图20)。23包扎入风帽内,向下拉紧两底角,再将底边向外反扎2-3指宽的包扎v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拉向眼部,在鼻梁处左右交叉各包一只眼,成“8”字形经两耳上方在枕部交叉后绕至下领处打结固定(见 图21)。4、三角巾胸部包扎法:将三角巾的顶角置于伤侧肩上,两底边在胸前横拉至背部打结固定,后再与顶角打结固定(见图22)。24包扎包扎双眼时,将带状三角巾的中央置于枕部,两底角分别经耳下包扎v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两底角在腰后打结固定,顶角内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固定(见图23)。6、燕尾巾肩部包扎法:单肩包扎时,将三角巾折成约80度夹角的燕尾巾,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绕上臂在腋前方25包扎5、三角巾下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包扎v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包扎双肩时,则将三角巾折叠成两尾角等大的双燕尾巾,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左右双燕尾由前向后分别包绕肩部到腋下,在腋后打结固定。7、三角巾手、足部包扎法:包扎膝、肘部时,将三角巾扎叠成比伤口稍宽的带状,斜放伤部,两端压住上下两边绕肢体一周,26包扎打结固定,将燕尾两角分别经胸、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包扎v在肢体内侧或内侧打结固定。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踝)部,手掌(足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足)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肢体一圈,反折顶角后打结固定。v8、三角巾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朝下放在伤侧腰部,一底角包绕大腿根 27包扎在肢体内侧或内侧打结固定。包扎手、足时,将三角巾底边横包扎v部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9、绷带手腕、胸、腹部环形包扎法:包扎手腕、胸、腹部等粗细大致相等的部位时,可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每一环均将上一环的绷带完全复盖,为防止绷带滑脱,可将第一圈绷带斜置,环绕第二或第三圈时将斜出圈外的绷带角反扎到圈内角重叠环绕固定。28包扎部与顶角打结,另一底角提起围腰与底边打结固定。9、绷包扎v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向上或向下螺旋状环绕肢体,每旋绕一圈将上一圈绷带覆盖13或23。此法常用于固定四肢夹板和敷料。11、绷带螺旋反折包扎法:包扎粗细差别较大的前臂、小腿时,为防止绷带滑脱,多用包扎较牢固的螺旋反折法,此法与螺旋包扎法基本相同,只是每圈必须反扎绷带一次,反扎时用左手 29包扎10、绷带四肢螺旋包扎法:包扎四肢时,将绷带作一定间隔的包扎v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扎处要注意避开伤口和骨突起处。30包扎拇指按住反扎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拉紧绕缠肢体,但绷带反包扎31包扎31外伤急救技术-固定v骨折的固定v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之一的固定术主要用于骨折的时候,因此,在学习固定方法之前要先了解骨折的症状和急救要点,才能正确地使用固定方法。32外伤急救技术-固定骨折的固定32固定v(一)骨折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时叫骨折。由于致伤外力的不同,可造成不同类型的骨折,骨折断端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叫开放性骨折,未与外界相通的叫闭合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33固定(一)骨折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外伤发生完全或不完全的断裂时固定v依骨折线的走向不同,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等。还可按骨骼的名称分为股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等。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二)骨折的主要症状: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不同其症状不完全相同,但骨折的局部症状主要有:34固定依骨折线的走向不同,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粉碎性骨折固定v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可有骨摩擦音(感)。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伤水肿,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3、畸形:由于骨折端的错位,肢体常发生弯曲、旋转、缩短等畸形,当骨折完全断离时,还可出现假关节样的异常活动。35固定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固定v4、功能障碍:骨折断后,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如上肢骨折时不能拿、提,下肢骨折时不能行走、站立。5、大出血:当骨折端刺破大血管时,伤员往往发生大出血,出现休克。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36固定4、功能障碍:骨折断后,肢体原有的骨骼杠杆支持功能丧失,固定v(三)骨折的急救要点v骨折的临时固定,是对伤处加以稳定不使活动,使伤员在运送过程中不因搬运、颠簸时断骨刺伤血管、神经,免遭额外损伤,减轻伤员痛苦,其要点是:l、止血: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37固定(三)骨折的急救要点37固定v2 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骨突处要用棉花或布块等软物垫好,要使夹板等固定材料不直接接触皮肤。3 不乱动骨折的部位:为防止骨断端刺伤神经、血管,在固定时不应随意搬动;外露的断骨不能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但是,现场急救时,搬动伤员伤肢是难免的,为防伤员再次受伤38固定2 加垫:为使固定妥贴稳当和防止突出部位的皮肤磨损,在固定v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移动伤肢,这时可以一人握住伤处上方,另一人握住伤处下端沿肢体的纵轴线作相反方向的牵引,在伤肢不扭曲的情况下让骨断端分离开,然后边牵引边同方向移动,另外的人可进行固定,固定应先捆绑断处上端,后绑下端,然后再固定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39固定的危险,要先将伤员搬到安全地方,在包扎固定时也不可避免要固定v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时应外露指(趾)尖,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固定完成后应记录固定的时间,并迅速送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治。40固定4、固定、捆绑的松紧要适度,过松容易滑脱,失去固定作用,固定v(四)骨折固定的材料: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2、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41固定(四)骨折固定的材料:1、夹板: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固定v(五)骨折固定的方法:1 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用夹板时,可把两块夹板分别置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可在伤员患侧掌心放一团棉花,让伤员握住掌侧夹板的一端,使腕关节稍向背屈,然后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挂于胸前。无夹板时,可将伤侧前臂屈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伤臂固定于胸前(见图34)。42固定(五)骨折固定的方法:1 前臂骨折的固定方法:用夹固定v2、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可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在伤臂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两端固定并吊于胸前,然后用三角巾(或布带)将上臂固定在胸部。无夹板时,可将上臂自然下垂用三角巾固定在胸侧,用另一条三角巾将前臂挂在胸前:亦可先将前臂吊挂在胸前,用另一三角巾将上臂固定在胸部(见图35)。43固定2、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可将伤肢屈曲贴在胸前固定v3、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中段到脚跟,在膝、踝关节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固定,再 将两下肢并拢上下固定,并在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可将两下肢并列对齐,在膝、踝部垫好后用绷带分段将两腿固定,再“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见图36、37)。44固定3、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夹板时,将夹板置于小腿外侧,固定v4、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将夹板置于伤肢外侧,其长度应从大腿根部至脚跟,两下肢并列对齐,垫好膝、踝关节后用绷带分段固定。用“8”字形绷带固定脚部,使脚掌与小腿成直角。无夹板时亦可用健肢固定法(见图38、39)。45固定4、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将夹板置于伤肢外侧,其长度应从固定v5、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让病人坐直挺胸,包扎固定人员用一膝顶在病人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两手把病人的肩逐渐往后拉,使胸尽量前挺,然后作固定,方法是在伤者两腋下垫棉垫,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在两肩关节紧绕两周在背部中央打结,打结时应将三角巾用力拉紧,使两肩稍后张,46固定5、锁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让病人坐直挺胸,包扎固定人员用固定v打结后将患者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用另一条三角巾在平肘处绕过胸廓,在胸前打结固定上肢。亦可用绷带在挺胸、两肩后张下作“8”字形固定。6、脊椎骨折的固定方法:脊椎骨折抢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47固定打结后将患者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用另一条三角巾固定v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颈椎骨折时,伤员应仰卧,尽快给伤员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胸腰椎骨折时应平卧于硬木板床上,用衣服等垫塞颈、腰部,用布条将伤员固定在木板上。48固定如有脑脊液流出的开放性骨折,应先加压包扎。固定时,由固定49固定49固定50固定50外伤急救技术-搬运v搬运v伤员经过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要尽快用合适的方法和震动小的交通工具将伤员送到医院去作进一步的诊治。搬运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伤员的伤情变化。常用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徒手搬运法:适用于病情较轻且搬运距离短。51外伤急救技术-搬运搬运51搬运v(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见图45)。(2)双人搬运法是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见图46)。(3)多人搬运法是用平卧托运等方法(见图47)。52搬运(1)单人搬运法是用搀扶、背、抱等方法(见图45)。搬运53搬运53搬运v担架搬运法: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员。常用搬运工具有帆布担架、绳络担架、被服担架、门板、床板以及铲式、包裹式、充气式担架。伤员上担架时,要由3-4人分别用手托伤员的头、胸、骨盆和腿,动作一致地将伤员平放到担架上,并加以固定。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担架和搬运方法,如上肢骨折伤员多能自己行走,可用搀扶法。54搬运担架搬运法:用于病情较重,路途较远又不适合徒手搬运的伤搬运v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木板,并要填塞固定,颈椎和高位胸椎骨折时,除要填塞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头部,避免晃动。55搬运下肢骨折伤员可用普通担架搬运,而脊柱骨折时则要用硬担架或外伤急救技术v判断创伤的程度,一般来说,轻伤是指人体仅有局部组织的擦伤或皮下血肿等轻微的损伤。重伤是指人体有骨折、内脏损伤、大面积或特殊部位烧(烫)伤、严重的挤压伤等单一或多项同时存在的损伤。危重伤是指伤病员有大出血(包括内出血)或重度脑外伤等引起昏迷、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现场抢救要准确判断外伤的轻重,坚持先重后轻,先急后缓。56外伤急救技术判断创伤的程度,一般来说,轻伤是指人体仅有局部组谢谢谢谢!57谢谢!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