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62221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传染病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传染病院内感染预防及控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 高晓东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立克氏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立克氏体、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行的疾病。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分为甲我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乙、丙丙3 3类,共类,共3939种。种。由于传染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反复性、突发性等特点由于传染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反复性、突发性等特点,以及近年来以及近年来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有旧病重燃及新病出现。不断有旧病重燃及新病出现。传染病一旦在医院内传播传染病一旦在医院内传播(SARSSARS),后果不堪设想。,后果不堪设想。核心问题是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核心问题是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一、传染病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立克氏体2 2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概念概念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概念二、医院感染概述3 3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的人群人群界定界定医院感染的医院感染的地点地点界定界定医院感染的医院感染的时间时间界定界定二、医院感染概述二、医院感染概述4 4三、医院感染情况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三、医院感染情况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5 5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三、医院感染情况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三、医院感染情况6 6四、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医院环境及建筑设计布局 流程合理、分区明确、通风良好、设施到位。二)传染病知识培训 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控制重点环节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四、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医院环境及建筑设计布局7 7五、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是预防传染病扩散最有效的方是预防传染病扩散最有效的方法。法。传染病患者住院传染病患者住院隔离隔离期间要严格探视制期间要严格探视制度,度,应应原则上不设陪护;病情需要探视者,原则上不设陪护;病情需要探视者,应按要求做好防护。呼吸道传染应按要求做好防护。呼吸道传染病病患者在病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特殊患者应限制其情允许情况下应戴口罩。特殊患者应限制其一切活动在室内,不得离开病房。一切活动在室内,不得离开病房。五、控制传染源8 8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再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和转移的过程。常见的传播方式有:1、接触传播 2、飞沫传播 3、空气传播 4、虫媒传播 5、媒介传播 六、切断传播途径六、切断传播途径9 9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和隔离隔离措施是防止传染病在医院传播的有效方式。标准预防标准预防 是针对原有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的皮肤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给患者,强调双向防护。六、切断传播途径标准预防和隔离措施是防止传染病在医院传播的有效方式。六、切断1010七、标准预防标准预防主要措施:标准预防主要措施:一 手卫生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或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它是最简单、有效、方便、经济的措施。七、标准预防标准预防主要措施:1111七、标准预防七、标准预防2 2、戴手套、戴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亦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注意:1、在处置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 换手套;2、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七、标准预防2、戴手套1212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4、适时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七、标准预防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七、标准预防13135 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1)(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灭菌处理。(2)(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5 5)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 七、标准预防七、标准预防14146 6、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露。七、标准预防七、标准预防1515隔离原则隔离原则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相应传播途径隔离:相应传播途径隔离:1 1 1 1)隔离室应有隔离标示,并限制人员出入。)隔离室应有隔离标示,并限制人员出入。)隔离室应有隔离标示,并限制人员出入。)隔离室应有隔离标示,并限制人员出入。2 2)粉色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黄色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蓝色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3)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4)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1616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患者,在标接触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患者,在标准预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准预预防的基础上采用接触传播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1 1、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2 2、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3 3、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 4、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它患者、,减少对其它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1717二)防护二)防护二)防护二)防护隔离隔离隔离隔离 1 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应戴手套;2 2、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3 3、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使用后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的一次性隔离衣,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4 4、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隔离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隔离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1818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1 1、患者单间安置,通风良好。、患者单间安置,通风良好。2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分开安置,可疑传染患者安置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分开安置,可疑传染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间。单人隔离间。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1919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3 3、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4、当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医用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5、严格空气消毒。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3、无条件收治时,尽快转送至2020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二)防护二)防护二)防护隔离隔离隔离隔离 1 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戴帽子、医用、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物、排泄物时戴手套。3 3、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隔离2121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接触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流感、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一)患者的隔离预防 1 1、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2222 2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不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分开安置,可疑传染患者安置在单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分开安置,可疑传染患者安置在单人隔离间。人隔离间。3 3、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 4、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注意防、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注意防护。护。5 5、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6、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米以上,加强通风,空气不需特殊处理。探视者戴外科口罩。7、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不同病原体2323二)防护二)防护隔离隔离 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戴防护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戴手套。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二)防护隔离 八、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2424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应尤其关注以下几类重点人群1、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保护性隔离预防接种。2、密切接触者 单独或集中隔离。3、医院内工作人员 公卫科、传染科、医务科、院感科等部门加强培训、监督,检查,指导。九、保护易感人群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应尤其关注以下几类重点人群九2525THANKS!26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