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62202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820.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治和1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2 相关法律法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4 新修订传染病防治法 2005 相关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3相关法律法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相关法律法规4相关法律法规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法律法规5概念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概念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6 法定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乙类、丙类37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法定传染病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乙类、丙类7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乙类传染病8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黑热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丙类传染病9规定报告的病种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卫生部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爆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重点监测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病 急性迟缓性麻痹()死亡病例 规定报告的病种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11性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性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12急性迟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围性麻痹、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单瘫、暂短性肢体麻痹。急性迟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13不明原因肺炎发热(38)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象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经抗生素规范治疗天,病情无明显改善不明原因肺炎发热(38)14疫情报告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医疗机构为责任报告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疫情报告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15疫情报告程序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程序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16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17疫情报告时限“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疫情报告时限“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18疫情报告时限卫生部规定1岁以下儿童发生()的病例要报告。脊髓灰质炎要求在2小时内报告,其他疾病在12小时内报告。疫情报告时限卫生部规定1岁以下儿童发生()的病例要报告。19疫情报告时限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小时内 电话性病 24小时内 卡急性迟缓性麻痹()12小时内 卡死亡病例 7天内 死亡证明 疫情报告时限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20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加强环境卫生建设建立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预防传染病防治法预防接种21疫情控制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疫情控制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22疫情控制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疫情控制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2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二)停工、停业、停课;(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24(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25 医疗救治医疗救治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医疗救治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26 医疗救治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医疗救治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27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来院病人及陪同人员 非发热、非感染性疾病病人发热病人、感染性疾病病人(给呼吸道感染病人发放口罩、检查X线)普通门诊就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医生进行排查排除传染病病人医学留观病人留在医院指定地点定点医院解除观察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回家转至其他病房留院继续治疗预检分诊处测体温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人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来院病人及陪同人员发热病人、感染性疾28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律责任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29法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法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30法律责任(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法律责任(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31疫情报告程序 临床科室(首诊医生)预防保健科或院总值班 区疾病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程序临床科室(首诊医生)32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每一个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疫情报告执行首诊负责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报告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1、每一个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33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病人、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要求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88782503),夜间和节假日报告院总值班(88782252)。同时填报传染病疫情卡片。预防保健科和院总值班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电话报告朝阳区疾病控制中心和主管领导。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甲类传染34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要求在6小时内填报疫情报告卡。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乙类传染35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填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由预防保健科在24 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医务科和预防保健科,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责任疫情报告人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准确、项目齐全、字迹清楚、疑似传染病报告卡,确诊后及时填报订正卡。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发现丙类传染36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并设专人负责管理。化验科设有化验登记本。医护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医务人员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37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不得瞒报、缓报、慌报。新入院的医师必须接受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责任疫情报告人迟报、漏报、不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卡时,按照规定落实奖惩制度;对造成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3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卡片编号:报卡类别:报卡类别:1、初次报告初次报告2、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姓名姓名*:(患儿家长姓名:(患儿家长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号:性别性别*:男男 女女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年年 月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年龄单位:岁岁 月月 天)天)工作单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病人属于病人属于*:本县区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外省 港澳台港澳台 外籍外籍现住址(详填)现住址(详填)*:省省 市市 县(区)县(区)乡(镇、街道)乡(镇、街道)村村 (门牌号)(门牌号)患者职业患者职业*:幼托儿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大中小学)、学生(大中小学)、教师、教师、保育员及保姆、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商业服务、医务医务 人员、人员、工人、工人、民工、民工、农民、农民、牧牧民、民、渔(船)渔(船)民、民、干部职员、干部职员、离退人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家务及待业、其他(其他()、)、不详不详病例分类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阳性检测结果(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献血员)(2)急性、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发病日期发病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诊断日期诊断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死亡日期死亡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3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鼠疫、鼠疫、霍乱霍乱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甲型、乙型、乙型、丙型、丙型、戊型、戊型、未分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麻疹、流行性出流行性出血热、血热、狂犬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登革热、炭疽(肺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皮肤炭疽、未未分型)、痢疾(分型)、痢疾(细菌性、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涂阳、仅培阳、仅培阳、菌阴、菌阴、未未痰检)、伤寒(痰检)、伤寒(伤寒、伤寒、副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百日咳、白喉、白喉、新新生儿破伤风、生儿破伤风、猩红热、猩红热、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淋病、梅毒(期、期、期、期、期、期、胎传、胎传、隐性)、隐性)、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间日疟、恶性疟、恶性疟、未分未分型)型)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麻风病、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黑热病、包虫病、包虫病、丝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订正病名:退卡原因:退卡原因:报告单位:报告单位: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报告人:报告人:填卡日期填卡日期*:年年 月月 日日备注: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4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姓姓 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性病等可填写代号),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家长姓名: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位身份证号,也可填写18位身份证号。位身份证号。性性 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工作单位: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所在地址。如献血员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该采供血机构地址。职职 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阳性检测结果;乙肝、血吸虫病例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急性或慢性填写。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检出日期。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死亡日期: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入。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其他传染病:如有,则分别填写病种名称,也可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订正病名:直接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报报 告告 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人:填写报告人的姓名。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备备 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注:用户可填写一些文字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等。注:报告卡带注:报告卡带“*”部份为必填项目。部份为必填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41各科室不准收治单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门诊和病房发现单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和疑似病人立即填报疫情卡及转诊单,转诊到病人所在地的结核防治机构治疗。住院病人病程记录上要有转出记载。确诊或疑似的肺结核病人应做痰涂片查抗酸杆菌。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归口治疗各科室不准收治单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42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归口治疗凡诊断结核瘤的病人应填报疫情卡片及转诊单,并转诊到结核防治机构继续治疗。因急诊或其它疾病入院同时伴肺结核的病人各科室应收入隔离病房,并且不能与其它传染病同住一室。按要求查痰,并按全国统一化疗方案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到结核防治机构继续治疗。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归口治疗凡诊断结核瘤的病人应填报疫情卡43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归口治疗隔离病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至少1次,60分钟/次,并设有消毒记录。病人的生活垃圾属于感染性废物,应单独存放,做好标记,按医用垃圾处理。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科室和个人,医院按规定进行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肺结核疫情报告、转诊、归口治疗隔离病房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至44死亡证明书填写要求死亡医学填写内容至少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文化程度、住址、死亡地点、根本死亡原因、死亡日期、诊断单位、诊断依据、死因编码等,缺任一项,则可认为卡片完整。死亡证明书填写要求死亡医学填写内容至少应包括45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46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防止锐器刺伤。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履行下列职责47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48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通通过过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监监测测,能能及及时时发发现现医医院院感感染染存存在在问问题题、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的的危危险险因因素素、易易感感人人群群、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的的发发展展趋趋势势等等,为为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的的预预防防和和控控制制提提供供可可靠靠信信息息和和科科学学依依据据;同同时时能能及及时时发发现现是是否否有有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的的聚聚集集性性发发生生或或爆爆发发流流行行,以以便便于于及及时时采采取取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监测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存49病例监测: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压力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紫外线消毒;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及其它消毒物品;灭菌物品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病例监测:50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 建筑(分区、流程、材料)通风、空气流向、净化空气 医院环境卫生 水(饮用水、医疗用水、污水处理系统)食物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控制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51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 减少侵入性操作 确保诊疗护理器具消毒、灭菌控制感染经医务人员诊疗活动的传播 实施标准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传播途径实施额外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类药物控制感染经诊疗护理器具的传播52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1、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项保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53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接触时都必须戴手套;衣服或面部可能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戴口罩和眼罩;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锐器的正确处理;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的正确处理。标准预防措施包括54 医院感染传播与预防措施 传播方式 所占比例 预防措施直接接触 90%标准预防飞沫传播(5m)9%额外预防空气传播(5m)1%额外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与预防措施55额外预防 除标准预防外,某些病人还应执行额外预防措施:感染经空气传播的预防(飞沫核5m)(如细菌性脑膜炎、白喉、呼吸道合胞病毒)如有可能,病人住单人病房医疗保健工作人员戴口罩限制病人活动,如果病人离开病房戴外科口罩飞沫传播(飞沫传播5m)57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病人单独安置。门诊布局要合理,设计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缩短病人在医院停留的时间。避免交通上的干扰,减少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机会和时间。设立独立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减少传染病病人与普通病人的接触的机会,减少医院内交叉感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58 对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即是具有高危感染因素的病人,如各种血液淋巴系统疾病病人、器官或组织移植病人、粒细胞减少症及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以保护其不受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房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对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即是具有高危感染因素59 消毒灭菌 消消毒毒和和灭灭菌菌是是切切断断医医院院感感染染传传播播途途径径,预预防防和和控控制制医医院院交交叉叉感感染染的的重重要要措措施施,消消毒毒和和灭灭菌菌可可杀杀灭灭或或消消除除医医院院环环境境中中、医医疗疗用用品品及及日常生活用品上的病原体。日常生活用品上的病原体。在在消消毒毒灭灭菌菌工工作作中中应应针针对对不不同同的的消消毒毒对对象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严严格格遵遵守守消消毒毒灭灭菌菌原原则则,进进入入人人体体组组织织或或无无菌菌器器官官的的医医疗疗用用品品必必须须灭灭菌菌;接接触触皮皮肤肤粘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消毒灭菌消毒和灭菌是切断医院感染传播途径,预防和60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危害化的处理。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支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61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肝病毒、流感病毒等。(2)细菌繁殖体(3)真菌(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甲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5)分支杆菌,例如结核分支杆菌、龟分支杆菌等(6)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62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选化学方法。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63 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甲醛气体灭菌参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甲醛熏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64 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标准: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5;类环境: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病房、早产儿室、普通保护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室、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5;类环境: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普通病房 10;类环境:传染病科及病房 15.医务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标准:65 手的清洁与消毒 由由于于医医务务人人员员的的手手传传播播细细菌菌而而造造成成医医院院感感染染约约占占30%30%。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在在纷纷繁繁的的医医疗疗、护护理理工工作作中中,许许多多工工作作是是由由手手完完成成,因因此此医医务务人人员员手手上上各各种种细细菌菌的的数数量量往往往往比比其其他他人人群群多多,手手的的微微生生物物污污染染情情况况相相当当严严重重。护护士士为为患患者者进进行行晨晨间间护护理理,医医生生给给患患者者查查体体、换换药药后后,从从他他们们双双手手采采样样的结果显示带菌率为的结果显示带菌率为100%100%。手的清洁与消毒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66 手的清洁与消毒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清洁可减少手上的污垢和消除过客菌丛手的清洁可减少手上的污垢和消除过客菌丛 手的消毒可清除或破坏过客菌丛手的消毒可清除或破坏过客菌丛 一一般般流流动动水水、肥肥皂皂洗洗手手可可将将手手上上的的6090%6090%微微生生物物除除去去,如如果果结结合合刷刷洗洗,微微生生物物的的清清除除率率可可达达9098%9098%,实实验验证证明明用用肥肥皂皂和和清清水水冲冲洗洗30s30s后后,可可使使手手上上的的金金黄黄色色葡葡萄萄球球菌菌、大大肠肠埃埃希希菌菌等等暂暂住住菌菌减减少少99%99%;用液体肥皂洗手用液体肥皂洗手2 2,可除去,可除去97.8%97.8%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铜绿假单胞菌。手的清洁与消毒手的清洁可减少手67洗手指征: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带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手消毒的指征: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洗手指征:68洗手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015秒流动水洗净。目前推荐洗手六步法:洗手方法:69B第二步第一步B第二步第一步70第四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三步71第六步第五步第六步第五步72 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护士洗手常漏拇指和指间,且洗手后不护士洗手常漏拇指和指间,且洗手后不擦干即开始无菌操作,或用白大衣擦手擦干即开始无菌操作,或用白大衣擦手以至造成再次污染。以至造成再次污染。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情况英国感染控制中心对护士洗手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的调查结果表明,89%89%的护士忽略手的部的护士忽略手的部分表面,其中分表面,其中56%56%忽略拇指;忽略拇指;28%28%忽略手忽略手指背部;指背部;16%16%忽略指间;忽略指间;16%16%忽略手掌。忽略手掌。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检查发现,护士洗手常漏拇指73 医务人员自身防护医务人员自身防护1、洗手、手消毒和戴手套2、锐器安全使用和处理3、锐器伤的预防4、预防接种5、呼吸道、眼、面部的保护6、隔离衣的应用医务人员自身防护1、洗手、手消毒和戴手套74下列情况下应带手套侵入性操作接触无菌部位接触非完整皮肤、粘膜具有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危险处理锐器与污染物品时下列情况下应带手套75 戴手套通常有戴手套通常有3 3种作用种作用 1 1、手手套套可可以以预预防防病病人人身身上上的的微微生生物物感感染染医医务人员的可能性务人员的可能性 2 2、手手套套可可以以防防止止医医务务人人员员把把自自己己身身上上的的菌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 3、手手套套可可以以预预防防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变变成成传传染染微微生生物物时时的的媒媒介介,即即防防止止医医务务人人员员将将从从病病人人或或环环境境中中污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但但是是在在两两个个病病人人之之间间一一定定更更换换手手套套,手手套套也也不不能能代替洗手。代替洗手。戴手套通常有3种作用76锐器安全使用和处理锐器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并尽量减少搬运。使用和处理前,不要弯曲和破坏针头。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要分解。针头无需重新戴帽。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扔入锐物收集箱或容器。锐器安全使用和处理77美国估计每年有6080万例锐器伤。英国的资料提示在医院的职业性伤害中,锐器伤占16%。据估计一次针刺伤后传播血液病原体的平均危险性为 33.3%(1/3)3.3%(1/30)0.31%(1/319)美国估计每年有6080万例锐器伤。78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一、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局部保护性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一、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79二、根据锐器污染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如被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0.06),同时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被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用干扰素3天,定期追踪69月。二、根据锐器污染源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血源性传播80被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根据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由专家组(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相应的预防性用药方案(并提供药品)。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被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81加强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加强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加强污水污物的管理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82谢谢83谢谢大家!结结 语语谢谢大家!结 语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