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麻疹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62201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麻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麻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培训——麻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疹监测与诊断麻疹监测与诊断1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制定本方案。一、监测目的一、监测目的(一)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二)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三)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四)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加强麻疹监测是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配合2006-202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一)监测病例定义。麻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具备发热(指腋温37.5)、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作为监测对象。二、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3(二)监测病例分类。对麻疹疑似病例主要按照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分类示意图见附件1。1.实验室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2)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2.临床诊断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2)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3.排除病例(1)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2)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3)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二)监测病例分类。4三、监测内容三、监测内容(一)病例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定进行报告。在消除麻疹阶段,为提高报告及时性,根据行动计划的要求,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快速报告,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学校、托幼机构发现麻疹病例或麻疹疑似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要求报告。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三、监测内容5(二)病例监测。1.流行病学监测(1)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麻疹疑似病例,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采集的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本地区麻疹血清学实验室。发现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要求组织采集出疹早期病例的鼻咽拭子、尿液等标本,及时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二)病例监测。6(2)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每例麻疹疑似病例都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单位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组织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对于跨县(区)就诊的病例因返回其现住址等原因无法完成调查、采样的,报告单位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病例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病例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最终完成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在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同时,报告单位所在地和病例现住址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病例居住地或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了解麻疹传播情况。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麻疹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主动监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并记录主动监测完成情况。(2)病例调查和个案管理72.实验室监测(1)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由国家、省、市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组成,分别承担麻疹病毒基因定型、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任务。有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单位,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可后,可承担麻疹血清学检测工作。(2)血清学检测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在收到疑似病例血清标本后,应于3天内完成麻疹IgM抗体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应在一周内完成风疹IgM抗体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血清IgM抗体检测应用统一标准的ELISA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3)病原学检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级麻疹实验室)在接到标本后28天内完成病毒分离工作,分离到的毒株在14天内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麻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基因定型。国家麻疹实验室在收到毒株标本14天内完成基因定型,并将结果反馈给送检单位。(4)实验室生物安全(5)实验室质量控制2.实验室监测8(三)暴发疫情监测。麻疹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麻疹暴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当麻疹疑似病例数符合暴发疫情标准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疫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或接到麻疹暴发疫情后,应立即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果暴发疫情达到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级别,应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三)暴发疫情监测。92.病例调查与核实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现或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调查。麻疹暴发疫情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模或出现死亡病例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参与调查;疫情规模达到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参与调查。对每起麻疹暴发疫情的疑似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至少采集5例暴发早期病例血清学标本(5例以下应全部采集),采集的标本应立即送到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的麻疹实验室进行检测,核实麻疹暴发。同时在每起暴发中根据附件2的要求,采集5例左右新发病例的病原学标本,送省级麻疹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2.病例调查与核实103.主动搜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对当地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对出现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学校要核查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记录;对发生疫情的用工单位,应核查其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记录。4.流行因素调查参与现场调查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评估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病例免疫史、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病例居住环境、当地人口流动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综合分析暴发原因。5.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参与现场调查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采取的应急接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传染源管理等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控制效果,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和措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疫情处理完毕后7天内完成调查报告,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填写麻疹暴发疫情汇总信息表(见附件5),并录入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3.主动搜索11(四)预测预警。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历年麻疹疫情、接种率及人群免疫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本地区麻疹疫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预防控制工作建议。在麻疹流行季节,要指定专人对辖区内网络直报系统麻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早期识别可能的暴发疫情,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五)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四)预测预警。12六、监测指标六、监测指标(一)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同时80以上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二)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达到80以上。(三)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到达90以上,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百分比达到80以上。六、监测指标13麻疹麻疹疑似病例疑似病例麻疹病毒麻疹病毒/基因阳性或血基因阳性或血标本标本IgM阳性阳性血标本麻疹血标本麻疹IgM阴性阴性无标本无标本实验室实验室诊断病例诊断病例风疹风疹IgM阳性阳性风疹风疹IgM阴性阴性或未检测或未检测出疹后出疹后4-28天天采集标本采集标本出疹后出疹后3天内天内采集标本采集标本无其他明确无其他明确原因原因有其他明确有其他明确原因原因无无流流行行病病学学联联系系或或有有其其他他明明确诊断确诊断有有流流行行病病学学联联系系且且无无其其他他明明确诊断确诊断排除病例排除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病例排除病例麻疹麻疹病毒/基因阳性或血标本IgM阳性血标本麻疹IgM阴性14出疹性疾病的分类:出疹性疾病的分类:、病毒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幼儿急疹、传染性红斑、肠道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登革热2、细菌性疾病猩红热、伤寒、流脑3、立克次体病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4、其它川崎病、药物疹出疹性疾病的分类:15病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人疱疹病毒6型)传染性红斑潜伏期(天)7141421515510传染期(天)自出疹前24日至发病后25日症状出现之前不久直至皮疹消失不清楚不肯定症状和体征Koplik氏斑、发热可高达40、结膜炎、畏光、流泪,1.麻疹先有呼道卡他症状及发热。2.23日后颊粘膜上可见科氏斑。3、一般情况差。不适、低热、头痛、咽痛、咳嗽、鼻炎、耳后及枕骨下淋巴结肿大伴痛性结节,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侵袭婴儿和学龄前儿童,特征为热退疹出。突然高热达3940、持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尔后全身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颈、耳后淋巴结无肿大。小儿多有低热、全身不适、咽不适、鼻流涕。成人皮疹少见,但在病后数日至数周常出现关节痛皮疹部位第1天见于头面部、发际、耳后,第5天延至胸、背、腹,第6天发至四肢、手心足底(即出齐发透)。退疹时,皮疹仍按出疹顺序消退。由头面部、颈部开始,次日蔓延至躯干、四肢,然后在12天内遍布全身。皮疹先从颈、胸、背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四肢,但面部及手脚部位较少,(以躯干为多,四肢及面部稀少或无)自面颊部开始,延及手臂、腿和躯干,多始于面部很快融合成片并伴有轻度水肿,形成本病多见的“巴掌脸”皮疹特征棕色、红色斑丘疹,在严重病例可有不规则的融合、甚至呈瘀点,在轻症皮疹稀疏。退疹后皮肤呈糠样脱屑,有棕色色素沉着,约23周内消失。细小粉红色斑点、逐渐融合,常呈猩红色样,至第2日变小。皮疹与麻疹皮疹相似,但色泽鲜明、无麻疹粘膜斑。疹子形如针尖大小,数目较少,23天后很快消退,无脱屑、无痕迹。弥漫性斑疹或斑丘疹。无脱屑,也无色素沉着。斑丘疹,常呈斑点状或网状,(先为红色斑丘疹,以后中间先退色形成网状或花边样,伴有瘙痒感,有色素沉着)。皮疹萌出、持续时间出现症状后35日出疹,持续47日。症状出现后12日出疹,持续13日。约在起病第4日,随体温降至正常出疹,皮疹持续12日症状出现后23天出疹,持续24天,几周后可复发。实验室检查粒性白细胞减少,从血及鼻咽分泌物中可分离到麻疹病毒。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微降低,血中及鼻咽分泌物可分离到病毒。粒性白细胞减少轻度淋巴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病名麻疹风疹幼儿急疹(人疱疹病毒6型)传染性红斑潜伏期(天16病名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猩红热(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药疹潜伏期(天)1421105035药物使用史传染期(天)从症状出现之前几天直至大量水泡结痂。不肯定通常从症状出现前24小时直至此后23周;如果发生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甚至更长。无症状和体征中度发热、头痛、不适,偶有咽喉痛。(先天性水痘综合症)。不适、头痛、发热、咽喉痛、脾脏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先有发冷高热,头痛、咽喉痛、呕吐、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周苍白圈,脉搏增快。多变,包括发热、不适、关节炎、恶心、畏光、瘙痒皮疹部位首先见于躯干,以后见于面部、颈和四肢,手掌、足底少见。有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多集中于躯干由面、颈、胸、腹蔓延到四肢,全身皮肤均可受累。全身性、有时限于接触的皮肤表面。皮疹特征皮损稀疏,自斑疹丘疹水泡结痂发展。丘疹在12天内变成水泡。疹子发痒。皮损分批出现,因此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发展阶段。约15%患者出现皮疹,呈现麻疹样、猩红热样或水泡样皮疹。弥漫性粉红红色皮肤充血,压之褪色,疹后脱皮,无色素沉着。可为麻疹样、荨麻疹样、猩红热样、红斑性、痤疮样,大、小水泡性、紫癜性、表皮剥脱性。皮疹萌出,持续时间症状出现后不久即出现皮疹,持续几日至2周起病后514日出疹,持续37日。起病第2日出疹,持续410日。不等实验室检查水泡液体中可分离到病毒嗜异抗体试验阳性,白细胞增多或伴有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增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抗EpsteinBarr病毒抗体。粒性白细胞增多,咽拭培养见有产红疹毒素的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可有粒细胞缺乏症:尿中药物检查。病名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猩红热(A组乙型溶17病名川崎病(病因不明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感染(以埃可病毒为主,9和16型曾引起爆发)潜伏期(天)16传染期(天)病毒由粪便排出,可持续210周症状和体征发热、嗜唾、咽部充血、口唇红干、皲裂;双侧结合膜充血和红色草莓舌;肢体末端水肿、红斑、脱皮;躯干多形性红斑;颈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常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突然头痛、发热、呕吐,枕后淋巴结可肿大。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皮疹部位主要见于躯干,尤其是会阴区。出疹多数从面、颈、躯干向四肢播散。皮疹特征皮疹的形态各异,可能为荨麻疹性或瘙痒性皮疹、多形性红斑。皮疹可多样,以斑丘疹常见,疹数不多、13mm大小,呈粉红色,无痒感、无脱屑。皮疹萌出、持续时间常于发热当天出疹,持续约510日。症状出现同时出现皮疹,可在半日至3日消退。埃可病毒16型曾引起爆发流行,一般先发热12天,退热时开始出疹。对于热退出疹的婴幼儿常被误诊为幼儿急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常有未成熟(杆状)细胞显著增多,确切病因不明。1.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较病初有4倍以上增长。2.从血液、脑脊液、疱液、咽拭子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病名川崎病(病因不明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感染(以埃可病毒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