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60299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7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至体表。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至体表。心电心电图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P PQQR RS ST T 一组典型的心电一组典型的心电一组典型的心电一组典型的心电图波形是由下列各图波形是由下列各图波形是由下列各图波形是由下列各波和波段所构成:波和波段所构成:波和波段所构成:波和波段所构成:PQRST 一组典型的心电一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一)(一)心肌的除极和复极心肌的除极和复极(一)心肌的除极和复极1 1、极化、极化 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外带有正电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外带有正电荷,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荷,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称为极化称为极化状态。状态。此时,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低此时,心肌细胞内电位比细胞外电位低9090毫伏,这种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毫伏,这种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膜电位。电位。1、极化2 2、除极、除极 当心肌细胞膜某点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的当心肌细胞膜某点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的细胞膜对细胞膜对NaNa+的通透性突然升高,而对的通透性突然升高,而对K K+的通的通透性却显著降低,因此细胞外液中的大量透性却显著降低,因此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Na+渗入到细胞内,使细胞内渗入到细胞内,使细胞内NaNa+大量增加,细大量增加,细胞内电位由胞内电位由-90-90毫伏突然升高到毫伏突然升高到+20+20+30+30毫伏毫伏(跨膜电位逆转跨膜电位逆转)。)。2、除极 激动产生的跨膜电位逆转(即膜表面变为激动产生的跨膜电位逆转(即膜表面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种极化状态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的消除称为除极除极。此时产生的跨膜电位称为此时产生的跨膜电位称为跨膜动作电位,跨膜动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简称动作电位。激动产生的跨膜电位逆转(即膜表面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3 3、复极、复极 除极后,细胞内正电位下降,细胞内外除极后,细胞内正电位下降,细胞内外正、负离子分布逐渐复原至极化状态,这一正、负离子分布逐渐复原至极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过程称为复极复极。3、复极 (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 电偶学说电偶学说(二)除极与复极过程的1 1、除极的电偶学说、除极的电偶学说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 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 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 位变化。位变化。1、除极的电偶学说探测电极探测电极探测电极 当细胞当细胞一端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时,其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外正、负离子时,其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此时该处细胞膜除极化。此时该处细胞膜外外呈负性电位,而呈负性电位,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外仍带正电荷,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也称为偶极子)。由此从而形成一对电偶(也称为偶极子)。由此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除极为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除极为止。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电源电源除极除极电源(正电荷)在前,电源(正电荷)在前,电源(正电荷)在前,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电穴(负电荷)在后。电穴(负电荷)在后。电穴(负电荷)在后。电穴电穴电源除极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 在除极时,探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在除极时,探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若背向电源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若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则产生向下的波形,(即背离除极方向)则产生向下的波形,若探测电极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若探测电极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在除极时,探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电源(-)电穴电穴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除极方向除极方向(+)电源(-)电穴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除2 2、复极过程的电偶、复极过程的电偶 就单个细胞而言,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就单个细胞而言,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即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但复极化的一致,即先除极的部位先复极。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缓慢向前推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2、复极过程的电偶 但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但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推进,而复极则从心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推进,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心外膜处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早于心内膜,故复极波方向心肌复极过程早于心内膜,故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同。与除极波相同。但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三)(三)心电向量心电向量(三)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的概念心电向量的概念 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称为心电心电“向量向量”。通常箭头表示其方向,而长度表示电位通常箭头表示其方向,而长度表示电位强度。强度。心电向量的概念 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0 00 0 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该电力线与各探测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该电力线与各探测电极之间构成不同角度。各探测电极虽然距离相同但电极之间构成不同角度。各探测电极虽然距离相同但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电力强度也不一致。绿色垂线角度不同,所以获得的电力强度也不一致。绿色垂线代表电力强度。垂线向上为正;垂线向下为负。代表电力强度。垂线向上为正;垂线向下为负。00 本图红色箭头表示心电动力线,该电力线与各探测电极之 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量。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心电综合向量合向量”: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则可应用“合力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原理将二者按其角 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 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ABC+ABCABC+ABC+ABCABC 将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箭尾平行移动于将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箭尾平行移动于一点(心电偶中心一点(心电偶中心0 0),连接各瞬间综合向量),连接各瞬间综合向量的箭头所形成的轨迹就是的箭头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电向量环心电向量环。空间空间P P、QRSQRS、T T环在心电图上就表现为相环在心电图上就表现为相应的应的P P、QRSQRS、T T波。波。将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箭尾平行移动于 心电图波形的形成心电图波形的形成 心电综合向量产生空间心电向量环。心电综合向量产生空间心电向量环。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心电轴上的投影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在心电轴上的投影。心电图波形的形成二、心电图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导联体系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心电图导联。目前广泛采纳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目前广泛采纳国际通用导联体系,称为常常规规1212导联体系导联体系。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 1 1、肢体导联、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R、aVLaVL、aVFaVF。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其中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体之间电位差变化。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属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检测部位电位变化。1、肢体导联包括标准导联、及加六轴系统构成示意图六轴系统构成示意图0 +180 R+90FL六轴系统构成示意图0 +180+90FL-30-150+90aVRaVLaVF0-30-150+90aVRaVLaVF0 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想的直线,称为想的直线,称为导联轴导联轴。将将、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之与aVRaVR、aVLaVL、aVF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便构成图的轴中心点,便构成额面六轴系统额面六轴系统。此坐。此坐标系统采用标系统采用180180的角度标志。每个相邻的角度标志。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导联间的夹角为3030。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间均可画出一假+30+aVF +aVR -150 +aVL -30-60+90+600+120+150-180-120-90+30+aVF +aVR +a2 2、胸导联属单极导联、胸导联属单极导联 包括包括V1V1V6V6导联。检测之正电极应安放导联。检测之正电极应安放于胸壁固定的部位。于胸壁固定的部位。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安放的位置。2、胸导联属单极导联V1T TP PQRSQRSV2V3V4V5V6V6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V1 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位于V2与V4两点 连线的中点 V5 位于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4 位于左锁骨中线与 第5肋间相交处 V1TPQRSV2V3V4V5V6V6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临床上诊断后壁心肌梗塞还常用V7V9导联;V7位于左腋后线V4水平处;V8位于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V9位于左脊线V4水平处。诊断右室心肌梗塞需要选用V3RV6R导联,电极放置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临床上诊断后壁心肌梗塞还常用V7V9导三、心电图各波段的三、心电图各波段的 组成和命名组成和命名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然后循希氏束时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然后循希氏束左、右束支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普肯耶纤维顺序传导,最后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的电激动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了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的波段。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窦窦房房结结AA-VV窦房结AA-VVP-RUPQRSSTTQ-TP-RUPQRSSTTQ-TP波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1、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P波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P-R间期 (P-Q间期)2、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P-R间期 2、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QRSQRS波群3、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QRSQRS波群3、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QQRRRQqqr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QQRRRQqqrR波:所有在基线以上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rrrSSRqsRRRRRR波:所有在基线以上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rrrSSRqsRRS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RqsRrSQSSqrSS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RqsRrSQSSqrS4、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波;ST-T4、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和快速复极过程分别形成了ST段和T5、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5、Q-T间期为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Q-谢谢 谢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