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专题复习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2050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专题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专题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专题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近五年广东省文言句式考查情况一览表近五年广东省文言句式考查情况一览表例例 句句句式类型句式类型2007年年(狐狸)(狐狸)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纸。郭异之,持以(之)(之)白王。白王。省略句省略句2008年年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之)(之)为主薄为主薄,(两人)(两人)相与结友相与结友,(访),(访)以女妻侃以女妻侃子瞻。子瞻。人有小善,人有小善,鲜不自称鲜不自称省略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2009年年 李迪,贤相也。(断句)李迪,贤相也。(断句)判断句判断句2010年年 今天以今天以(之)(之)授予,不可失也授予,不可失也省略句省略句2011年年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于)上流水(于)上流水中中省略句、状语省略句、状语后置后置(20112011年浙江卷,新唐书年浙江卷,新唐书张文瓘传张文瓘传翻译(翻译(2 2)臣愿抚之,无臣愿抚之,无使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不可可不不察察。(部分原文)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部分原文)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参考答案: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参考答案: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易错提醒】省略句,省略宾语和主语【易错提醒】省略句,省略宾语和主语考纲要求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题型高考题型:句子翻译句子翻译 08 08年为第年为第7 7小题,考查的是省略句小题,考查的是省略句 古古代代汉汉语语和和现现代代汉汉语语的的句句法法大大致致相相同同,由由于于语语言言的的发发展展和和演演变变,也也存存在在一一些些差差异异。掌掌握握有有别别于于现现代代汉汉语语的的常常见见文文言言句句式式,是是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所所必必需需的的能能力力。从从历历年年的的高高考考情情况况来来看看,需需重重点点掌掌握握判判断断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倒装句之一)、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倒装句之一)、省略句四种。四种。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常借助一些介词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形式:1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表示被动,被动,“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君幸君幸于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于时,学于余。时,学于余。2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为”引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为所”表示表示被动。被动。而身死国灭,而身死国灭,为为天下笑。天下笑。吾属今吾属今为为之虏矣。之虏矣。不者,若属皆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重重为为乡党乡党所所笑。笑。3 3、用、用“见见”“”“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于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秦城恐不可得,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见欺欺 信而信而见见疑疑臣诚恐臣诚恐见见欺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 予犹记周公之予犹记周公之被被逮逮风流总风流总被被雨打风吹去雨打风吹去戍卒叫,函谷举戍卒叫,函谷举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激昂大义,蹈死不顾4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 5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被动,表示被动,“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为”引出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作的主动者)“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表示被动。3 3、用、用“见见”“”“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于于”引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出动作的主动者)。4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5 5、动词、动词本身本身表被动。表被动。“见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见”的形式很的形式很相近,但它相近,但它不表被动不表被动,它,它放在动词前,表示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对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可译为可译为“我我”。如:如:1 1、府吏、府吏见见丁宁(丁宁(我我)2 2、生孩六月,慈父、生孩六月,慈父见见背(背(我我)1 1、诚请、诚请见见教。教。2 2、望、望见见谅。谅。3 3、请勿、请勿见见笑。笑。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诚挚地请求教导我我。希望原谅希望原谅我。我。请不要讥笑请不要讥笑我我。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主谓倒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定)中心词中心词“主主”状状“谓谓”(定定)中心词中心词“宾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沛公安在?客何为者客何为者?“何操何操”“操何操何”“安在安在”“在安在安”“何为何为”“为何为何”句子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 1、都是疑问句,、都是疑问句,2 2、疑问代词分别是、疑问代词分别是“何何”“”“安安”“”“何何”,它,它们分别作们分别作“操操”“”“在在”“”“为为”的宾语。的宾语。3 3、宾语都前置。、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不信自”“未之有未之有”“未有之未有之”“不余欺不余欺”“不欺余不欺余”“未之闻未之闻”“未闻之未闻之”句子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 1、都是否定句、都是否定句,2 2、代词分别是、代词分别是“自自”“”“之之”“”“余余”“”“之之”,它,它们分别作们分别作“信信”“”“有有”“”“欺欺”“”“闻闻”的宾语的宾语,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三:规律三:用用 “是是”或或“之之”把宾语提到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是”或或“之之”只是宾语前置的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标志,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 1、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2 2、何陋、何陋之之有?有?3 3、无乃尔无乃尔是是过矣?过矣?4 4、唯兄嫂唯兄嫂是是依依。1 1、何以何以战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 3、项王项伯、项王项伯东东向坐;亚父向坐;亚父南南向坐。向坐。“何以何以”“以何以何”“谁与谁与”“与谁与谁”2 2、微斯人,吾、微斯人,吾谁与谁与归?归?“东向东向”“向东向东”一是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时,宾语前置。二是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提前。三是三是用用“之之”或或“是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这时的“之之”“”“是是”只是宾语前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四是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状语置于谓语之前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语1 1、还矢先王,而告、还矢先王,而告以以成功成功2 2、请其矢,盛、请其矢,盛以以锦囊锦囊3 3、方其系燕父子、方其系燕父子以以组组4 4、申之、申之以以孝悌之义孝悌之义格式一:动格式一:动+(以以+宾语)宾语)能谤讥能谤讥于于市朝市朝 且立石且立石于于其墓之门其墓之门生生乎乎吾前吾前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于于”)十宾)十宾青,取之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而青于于蓝蓝 苟全性命苟全性命于于乱世,不求闻达乱世,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格式三:形格式三:形+(于于+宾语)宾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定语后置”。蚓无蚓无爪牙爪牙之之利利,筋骨筋骨之之强强。定语后置基本形式:定语后置基本形式:1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如:求人人可使报秦可使报秦者者,未得。,未得。2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的形式。如:如:“石石之之铿然有声铿然有声者者,所在皆是也。,所在皆是也。”3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如:蚓无爪牙之之利,筋骨利,筋骨之之强,强,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也经常被省略。(一)省略主语(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份,要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份,要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以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主语的省略,可分为可分为“承前省承前省”、“蒙后省蒙后省”、“对话省对话省等等形式。形式。1 1承前省承前省(1 1)廉颇廉颇为赵将,(为赵将,(廉颇廉颇)伐齐,大破之。)伐齐,大破之。(2 2)永州之野产)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异蛇)触)触草木草木,(,(草木草木)尽死。)尽死。2 2蒙后省蒙后省(1 1)沛公谓张良曰:)沛公谓张良曰:“(公公)度我至)度我至军中,军中,公公乃人。乃人。”(2 2)()(尔尔)必死是间,余收)必死是间,余收尔尔骨焉骨焉3 3对话省对话省(1 1)()(孟子孟子)曰:)曰:“独乐乐,与人乐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孰乐?”(王王)曰:)曰:“不若与人。不若与人。”(2 2)樊哙曰:)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良曰:良曰:“(今日之事今日之事)甚急。)甚急。”(二)省略谓语(二)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为乐)。)。一鼓作气,再(一鼓作气,再(鼓鼓)而衰,三()而衰,三(鼓鼓)而竭。)而竭。(三)省略宾语(三)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所省多是代词“之之”。1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之)以事。)以事。2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之)较。)较。(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促织)(四)省略兼语(四)省略兼语“使、命、令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之)归赵。)归赵。(五)省略介词(五)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于”,还有介词,还有介词“以以”、“自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将军战(将军战(于于)河北,臣战()河北,臣战(于于)河南)河南【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用判断词“是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类型】【类型】(1)一般判断句)一般判断句(2)简略判断句)简略判断句(3)特殊判断句)特殊判断句【一般判断句】【一般判断句】【定义】一般判断句就是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定义】一般判断句就是有标志,易辨别的判断句。【类型】【类型】1 1在主语后加在主语后加“者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加“也也”,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者者也也”句式;句式;“者也者也”。(1)粟)粟者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2)此谋攻之法)此谋攻之法也也。(孙子。(孙子谋攻)谋攻)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3)廉颇)廉颇者者,赵之良将,赵之良将也也。(史记。(史记廉蔺列传)廉蔺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4)晏婴,齐之习辞者)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也。(晏子使楚)。(晏子使楚)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类型】【类型】2 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出并补上判断词。【重要特征】用【重要特征】用“乃乃”、“则则”、“即即”、“皆皆”、“必必”、“固固”、“诚诚”、“本本”、“亦亦”、“素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强语气。(1)此)此乃乃信所以去也。(史记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2)且相如)且相如素素贱人。(廉蔺列传)贱人。(廉蔺列传)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3)非其父兄,)非其父兄,即即其子弟。(左传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襄公八年)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弟弟。弟弟。【类型】【类型】3 3动词动词“为为”、“是是”表判断。表判断。其中其中“是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较少见。(1)余)余为为伯鯈,余而祖也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左传宣公三宣公三年)年)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知也。知也。(论语(论语为政)为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类型】【类型】4 4语气词语气词“惟惟”(“维维”)表判)表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结合。或者两者结合。(1)周虽旧邦,其命)周虽旧邦,其命维维新。(诗新。(诗文王)文王)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的。(2)尔)尔惟惟旧人。(尚书旧人。(尚书大诰)大诰)译文:你嘛是老人啊。译文:你嘛是老人啊。【简略判断句(不易识别)【简略判断句(不易识别)】【类型】【类型】1 1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实例】【实例】(1)荀卿,赵人。(史记)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孟荀列传)译文:荀卿是赵国人。译文:荀卿是赵国人。(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左传也。(左传哀公八年)哀公八年)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类型】【类型】2 2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主语要从上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下文判断,译时补一个适当的代词作主语。【实例】【实例】(1)对曰:)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曹刿论战)刿论战)译文:回答说:译文:回答说:”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这是尽心办事的表现,可以靠它打一仗。以靠它打一仗。(2)子曰:)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也!”(论语(论语先进)先进)译文:孔子说:译文:孔子说:“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他不是我们的人了!您可以击鼓进攻他呢!以击鼓进攻他呢!”【类型】【类型】2 2谓语解释原因。谓语解释原因。【实例】【实例】(1)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非子五蠹)五蠹)译文:轻易辞掉天子的职位,不是因为清高,译文:轻易辞掉天子的职位,不是因为清高,而是因为权势太少。而是因为权势太少。(2)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柳宗)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柳宗元论封建元论封建 译文:所以,分封建立诸侯国,不是因为译文:所以,分封建立诸侯国,不是因为圣人的主观意图,而是由于当时的形势。圣人的主观意图,而是由于当时的形势。【类型】【类型】3 3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谓语只有中心语: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形成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形成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1)夫战,勇气也。(左传)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译文:打仗是依靠勇气的事。译文:打仗是依靠勇气的事。(2)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战国策(战国策齐策四)齐策四)译文:千镒黄金是很重的聘礼;带领一百译文:千镒黄金是很重的聘礼;带领一百辆车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辆车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特殊判断句】【特殊判断句】【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类型】【类型】1 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词“是是”,也可以加比喻词,也可以加比喻词“像像”。【实例】【实例】(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氏春秋氏春秋去尤)去尤)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斧子。表情,像是偷了斧子。(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王霸)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译文:君主是船,民众是水。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