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0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2024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0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0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教师)10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考向一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翻译要力求做到“信”(准确)、“达”(通顺)、“雅”(体现出原文的意蕴,有文采),其中“信”与“达”是主要的要求。“翻译文中句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理解”,要恰当地把所指定的文言句子翻译出来,就必须正确理解句中所涉及的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句中所表达的特定语气、情感和态度。第五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是高考命题的一项常考内容,翻译时,可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别,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再加以翻译。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大用则王,小用则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译文:_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没有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晨”是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它的主人。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句中的“食”、“衣”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此句应译为: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二)特殊句式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者看重,要特别留意。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赵国何求而不得也。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译文:_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为“是”的格式。此句应译为: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此句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句的“刚于为吏”是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和“被劾”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第一句是个判断句。此句应译为: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三)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范氏富,盍已乎?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译文:_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遣散”义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把他们全都遣散了。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务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四)成分省略成分省略也是得分点,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主簿大惊,遽以白就。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译文:_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句中的“乃以僧告”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此句应译为:李超最初不说,尼僧一再追问他,(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句中的“肃追于宇下”省略了“追”的宾语“之”(他),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肃追(之)于宇下”。此句应译为:孙权起身去上厕所,鲁肃追随他(一直)到屋檐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五)古今异义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翻译文言文时不可草率地以今律古,应该审视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在比较中正确翻译。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译文:_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中的“穷”不能译成今义“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古义“偏僻”。此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有百余户到他那里定居。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此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妻子和儿女”。此句应译为: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句中的“床”、“卧”均为古今异义。此句译为: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六)同形短语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古汉语中有许多由两个单音节词并列的短语,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完全同形,最容易产生误解。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遂大困,寻死富阳。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译文:_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此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句中“其实”的含义是“它实际上”,与现代汉语中表事实上怎么样的副词“其实”有所不同,此句应译为:比较秦国(靠别国送来)得到的土地,与在战场上取胜得到的土地,它实际上多一百倍。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中“知识”的含义是“知交相识(的人)”,而不是现代汉语中“知识”的意思。此句应译为:海内知交相识的人,几乎死光,只有会稽盛孝章还在世上。句中“语文”是两个单音节词。“语”为动词“谈”之意。其句子结构是“奚/足以/语/文事”,翻译出来应该是:哪里能够谈论文章的事?此句应译为:(我的朋友湘潭罗研生,把他所编的湖南文征一百九十卷拿给我看,并嘱咐我替他在书前作序。我知识浅陋得很,年龄又大了,)哪里能够谈论文章的事呢?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七)固定句式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李将军之谓也!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译文:_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此句应译为: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译为“没有用来的”。此句应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译为“与相比谁”。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句中“无所”就是个固定结构,含有“没有什么”的意思,可译作“没有话”。此句应译为: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达罢了。”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八)修辞知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考点设题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考点略作说明。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峰极危者,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金就砺则利。译文:_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成:猿挂在树上,蛇在爬行。全句可翻译为:山峰极其陡峭的,一定设法腾跃而登上山顶;山洞极其幽深的,一定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务必穷尽它另外出口的洞穴。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接近西山一样,奄奄一息。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才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例(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译文:_(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译文:_(3)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泽文:_解析(1)注意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其中“屈意”根据上下文可看出两人上下级的关系,应理解为“降低身份”;“礼”即“礼遇、以礼相待”之意;“委”即“委托、托付”之意。(2)此句翻译应注意两个虚词和一个实词的理解。两个虚词即“以”“于”,“以”可理解为“凭借、作为”;“于”理解为“比”,作介词;“远”表示一种程度,一种距离,可意译为“多”。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3)本句理解的关键点主要有四个:“尔曹”“逮”“师”“寡过”。“尔曹”可联系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来理解,译为“你们”;“逮”即“比得上、及”,句中“不逮”即“比不上”;“师”此处为动词,理解为“学习”;“寡过”中的“寡”即“少”之意,“过”即“过失、错误”,此处为动词“犯错误”,合起来即译为“少犯错误”。答案(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那些言事的官好多了!(3)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也就可以了。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参考译文】苏公名讳为涣,先以公群为字,后以文父为字。从小聪明过人,和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天圣元年,才接触乡试,第二年就科举及第,担任凤翔州宝鸡县主簿一职。不久,调任凤州掌管刑法。王蒙正任凤州长官,因为是章献太后姻亲,倚仗权势骄横放纵。他了解苏公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事务托付给他。苏涣虽然因为职责而替他办事,但鄙薄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苏公,又将推荐信送给朝廷要员,说苏公值得重用。苏公向凤州驻京城的郎官说明(这件事),摒弃王蒙正的奏章,并且隐藏起推荐的书信。不久,王蒙正获罪,士人因此而称赞苏公。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苏公)因为太夫人去世而辞去官职。再次起用担任开封府士曹一职。雍丘有个百姓在监狱中死去,县令害怕担罪,以(百姓)得病死去的理由上报。府尹派官吏处理这件事,多次派人也不能查清案情。等到苏公前往雍丘,就为那个百姓查清了冤情。西夏人侵犯边境,开封府正要购买民间的马来扩大骑兵,府尹把这件事交给苏公,民间的马匹都征集上来而又没有惊扰百姓。(后来,)苏公任阆州通判。虽然治理政事很宽松,但适用刑法必定与罪相当,官吏百姓因畏惧刑法都安分守己。阆州人鲜于侁,从小好学,重视品行,苏公待他非常好,准备从乡人中荐举他,鲜于侁因此走上仕途为官。他刚开始做官,苏公又用好官的目标来期望他;鲜于侁一直做谏议大夫,被称为一代名臣。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苏公)被选拔为祥符知县。祥符的书手(官职名)张宗长期作伪营私,畏惧苏公,假托得病超过百日而离职,又推荐自己的儿子来代替。苏公说:“按法规制度,书手应起用考核为三等的人,你只是第二等,不能任用。”张宗向来侍奉权责,于是向上级府尹中诉。府尹派人到祥符县处理,苏公杖责了那人。不久,中贵人来到州府,宣读圣上旨意,要起用张宗为书手,苏公根据法规不执行诏令。又一个中贵人到州府说:“一定要在法规之外授予张宗官职。”苏公对府尹李绚说:“一个普通人就能这样地扰乱法令,州府也不能处理这件事,您何不用县里不同意的缘故来与他们争辩呢?”李绚对苏公的话感觉到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称赞苏公做得对,并下令内侍省来查处此事。因为张宗凭借贿赂温成皇后家族人的缘故,不再穷根究底地处理此事,(但还是)杖责了假传诏命的太监(中贵人),并驱避他出宫,全府上下皆为震惊。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孝肃公包拯看到苏公,感叹说:“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苏公被提拔为利州路提点刑狱。苏公到任一年后,弹劾城固县令一个人随便杀人,整个当地都震惊畏惧,于是当地不再生出事端。苏公去世二十七年后,他的儿子苏不危写下苏公生前的事迹,把它交给我说:“先父已经去世,只我还活着,不时记录下先父事迹,时间一久怕会散逸湮灭,那么我就是很不孝顺了啊!”我从小侍奉伯父,曾听伯父(苏公)说:“我很小的时候就读书,稍为长大点就写文章,每天都有计划,不完成计划就不会停止(读书作文)。外出交游的道上,一举一动符合规矩;进入居室,没有懈怠的神态。所以在当时,没有听说有错误的行为。你们的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担心苏家子弟会一天天地懈怠,所以写下我所听到的事来警示他们。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文言翻译的原则就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例如: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国发动战争。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原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译文: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把握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10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难”和“易”可用加字法翻译。此句译成:“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去替换古代的说法。例: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击”。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瑰”换成“珍贵”,“观”换成“景象”。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例: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不译。4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先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应该把状语调整到它们应在的位置上,可译为:“原因是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例: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一句不但省略了主语,还省略了谓语,翻译时必须补出。可译为:“不行,(那些人)只是没(跑)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6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这时翻译就要使用拆分法。如2012年高考山东卷“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语句中的“清宫”“亲信”要使用“拆分法”拆分成“清理宫室”“亲近信任”。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使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缙绅:古代大臣上朝时将笏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缙,插。绅,带。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8变通法变通法主要用在文言文特殊的文言现象中,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互文同义等。当直接根据此字的常规意义来理解而无法直接翻译或不符合文意时,就要考虑到特殊的文言现象。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一句,根据常规翻译,“举酒欲饮无管弦”就没有了明确的主语,究竟是主人下马想饮酒呢,还是客人上船想饮酒?这样就需要根据后面的文字“醉不成欢惨将别添酒回灯重开宴”一句了解到“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是主人和客人,所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应当使用互文同义来进行翻译,译为:主人和客人下马上船,举起酒杯想喝酒却没有音乐。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9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张良曰:“谨诺。”(鸿门宴)句中的“谨”表谦称,可不译。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0扩充浓缩法古文中有些句子言简而意丰,有些句子言繁而意单,对这些句子就可用扩充或浓缩的办法来翻译。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翻译时要将其扩充,使意思明朗,可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又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句子将一个意思从各方面加以铺陈,语意连贯,气势磅礴,但现代汉语里找不到相应的词语来一一对译,这时可浓缩为:秦国有并吞四海,统一天下的雄心。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答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句子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第二步:按照词序,对应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点,可暂时放过,等译完全句,再进行推敲。第三步:译完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巧译文言修辞的几种方法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一)比喻的翻译1明喻:仍译为明喻。例:剽疾如猿猴。析: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鸿门宴)析: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析:“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二)借代的翻译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析:“北”借代“元军”。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三)互文的翻译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并序)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阿房宫赋)析:“朝歌夜弦”应合译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四)对文的翻译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析: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全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必然的道理”。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五)合叙的翻译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分开叙述。例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析:“兵革非不坚利”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可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例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可译为“是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六)错综的翻译阅读古文时,如果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的基础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析:“洌”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原句译为“泉水味香,酒液清洌”则显得不合事理。如果把“香”“洌”这两个词的位置互换一下,再翻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此句可译为“用泉水酿酒,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七)对偶的翻译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的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滕王阁序)析:从“宇宙”可推想出“盈虚”应指事物的生长衰落、成败得失。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此句可译为“天高地远,感觉到天地四方、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与得失是有定数的”。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八)婉言和讳饰的翻译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求雅致或出于外交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婉言。因忌讳而用婉言则一般称为讳饰。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例: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析:“填沟壑”就是“死后没人埋葬,把尸体扔在山沟里”的意思,这里表示谦恭,是对自己的死的一种委婉的说法。此句可译为“年龄虽小,但希望趁我还没死的时候把他托付了”。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九)夸张的翻译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析:此句可译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站起来,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析: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十)典故的翻译古人写文章,经常用典故。在翻译时,必须译出有关故事并说清故事在文中的用意,才能把原文的意思准确地翻译出来。但是翻译时不能把有关故事全写进译文,因此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应酌情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例: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传)析:句中引用了四个人的故事,意在表明自己和梁启超该怎样做。全句可译为“现在康先生的生死不得而知,我要像杵臼、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的理想而死,以报答皇恩;您要像程婴、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的理想而出走,以图将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应避免的几种翻译“误区”解答“理解翻译”题时,要避免进入以下误区。1以今义释古义。例1: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译文:_误译: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译文将“设兵”的“兵”译为“士兵”,是以今义释古义,应作“兵器”解。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例2: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义,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译文:_误译:窗下陈列着几函古书。立恭找到一本列子,我找到一本白虎通义,虽然想索取却难以开口。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没有用处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老夫无用也”译时容易出错。联系语境可知,“用”是动词,“无用”即“不需要”,如果译成“我没有用处”,就会造成歧义。应译作“我不需要(它们)了”。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漏译重要词语。例1: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文:_误译:以蔺相如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文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为“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由此可见,有些文言词语的用法,现在可能有时也用,但在考试答题时应规范、准确地译出。例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文:_误译: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这里把“时”的意思漏掉了,应在“复习”前加上“按时”“经常”等字,才能把意思完整翻译出来。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_误译: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不存在很久了。译句中没有把原句中的“也”删除,造成错误。原句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应该去掉。如果放进译文,“也”就成了连词,句意发生了变化。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的词,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没有实在意义,虽然在原文中必不可少,但翻译时,或者因为纯属多余,或者因为没有相当的词来取代它,应该删除不译。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译文:_误译:太子和宾客知道这件事情的,都是白色的衣服和帽子来送他。这里译文有两处不妥。“宾客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换语序,即“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白衣冠”用作动词,即“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否则,译句缺少谓语动词。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本小节结束请按ESC键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