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0706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第四章精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元代文学第四章精讲 212、梧桐雨讲解a、情节:主要根据白居易长恨歌与陈鸿长恨歌传等作品,描写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前三折写唐明皇自以为天下太平,终日宠幸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迫于“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形式,终致马嵬兵变,杨玉环被缢死。第四折,根据“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写“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明皇从西蜀回到京城,退居西宫,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设宴,请他赴宴,梨园子弟正准备演出,刚与杨贵妃说上一两句话时,却被窗外一阵阵梧桐叶上的雨声所惊醒,产生无限惆怅之情。2、梧桐雨讲解2b、特征:深沉的人生沧桑感。全剧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昔日的甜蜜爱情与现今的衰落、现今的孤单以及对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相对比,写出了深沉的人生沧桑感。尤其是通过“惊梦”的情节,更加将现实的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b、特征:3浓郁的诗味。主要表现为意象突出,中心意象为“梧桐”,梧桐与李杨的悲欢离合结合起来,唐明皇面对梧桐回忆昔日的美好爱情,被打在梧桐叶上的雨声惊醒,一切的伤感之情都围绕梧桐展开。“梧桐”本身比喻失去伴侣的孤单。还有“夜雨”意象,也是给人伤感之情。“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浓郁的诗味。主要表现为意象突出,中心意象为“梧桐”,4其词表现为诗化的语言。如【忆王孙】:瑶阶月色晃疏棂,银烛秋光冷画屏。消遣此时此夜景,和月步闲庭,苔浸的凌波罗袜冷。(梧桐雨第一折)其词表现为诗化的语言。如【忆王孙】:瑶阶月色晃53、墙头马上讲解a、元代四大爱情剧:墙头马上、关汉卿拜月亭、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b、故事来源:根据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歌而来,诗中叙述一女子与钟情男子私奔,后被弃。诗中描写二人初见:“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诗前小序:“止淫奔也。”最后两句劝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3、墙头马上讲解6c、主要情节:裴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选购花苗,与洛阳总管之女李千金邂逅相遇,一见钟情。李千金后随裴少俊回家,瞒着父母在后花园生活了七年,生有一儿一女,被裴尚书发现,遣回娘家。后裴少俊考中状元,马上去找李千金。裴尚书也知道了其为官宦之女,前往赔礼。李千金在儿女的请求之下,回到裴家,夫妻团圆。c、主要情节:裴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选购花苗,7d、“李千金”形象李千金虽为大家闺秀,但却富有民间市井女子特征。主动追求爱情;看重人格尊严;性格豪爽、率真、泼辣。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权益,认为像卓文君那样私奔是合情合理的事。因此,当她爱上了裴少俊,便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不过,这仅仅是李千金追求的一个方面。和一般怀春少女不同的是,她更加看重人格的尊严。d、“李千金”形象8第三折,有这样一段对白:尚书云:你比无盐败坏风俗,做的是男游九郡,女嫁三夫。正旦云:我则是裴少俊一个。尚书怒云:可不道“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你还不归家去。正旦云:这姻缘也是天赐的。第三折,有这样一段对白:9李千金说她只钟情于一人,说姻缘天赐,无非是反驳裴尚书的污蔑,强调自己行为的合理和人格的纯洁。在第四折,她拒绝裴家父子,拒绝一贯梦寐以求的婚配,正是受损害者作出的抗争。她对少俊并非没有感情,但为了维护尊严,她甚至准备割舍。在戏里,作者让人们看到,渴望爱情的李千金,所看重的又非仅仅是爱情。由于李千金注重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因此,她敢于把封建道德和封建伦理,统统扔到脑后,理直气壮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坚毅倔强的个性。李千金说她只钟情于一人,说姻缘天赐,无非是反驳裴尚书的污蔑,10三、马致远的杂剧1、地位:“曲状元”之称。“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明贾仲明凌波仙吊曲)2、生平号东篱,大都人。青年时追求功名,做过浙江行省务官。晚年淡泊名利。崇尚隐居,向往闲适生活。散曲集子东篱乐府,其代表作汉宫秋被明臧懋循置于元曲选之首。三、马致远的杂剧113、汉宫秋讲解a、主要情节: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3、汉宫秋讲解12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13 b、特征:重塑汉元帝形象。剥去了汉元帝的帝王光环,把他写成了一个普通恋人,这正是元杂剧追求世俗之美的表现。多情文人,对王昭君宠爱,钟情于昭君,从昭君的琵琶声中听出其哀怨之情,成为知音之交;在现实中的无奈,汉元帝在强大的匈奴面前,甚至群臣面前也无力阻止昭君的出塞和亲。b、特征:14 民族意识浓厚。汉宫秋特别创造了王昭君在番汉交界处留衣、投江的舍身殉难的情节。由于王昭君的慷慨殉难,既保全了民族气节和对元帝的忠贞,又达到了匈奴与汉朝和好,并使毛延寿被送回汉朝处死的目的。这些情节的设置表现出马致远处于元朝统治下对汉族统治的留恋和明显的遗民心态。民族意识浓厚。15 典型意象的突出。中心意象为“孤雁”的叫声,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感不已。孤雁之哀鸣,不仅成为烘托汉元帝感伤的典型环境,而且也是汉元帝感伤之情的寄托物。4、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黄粱梦、陈抟高卧。原因:全真教的盛行;马致远崇尚隐逸;马致远的文人情怀。(立功归隐,如张良。)典型意象的突出。16四大爱情戏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描写的都是闺阁小姐与文人秀才的爱情故事,走的是传统的才子佳人的模式,但赋予了这种模式新的时代内涵:a、女性普遍都很大胆,如拜中王瑞兰对其父王尚书强大压力的消解;倩张倩女魂魄出窍追随王文举进京赶考;墙李千金对裴少俊的讥嘲,对裴尚书的义正言辞的抗议;西崔莺莺对其母的怨恨以及私结连理,都无不反映这一点。相比而言,男性因是文人秀才,所受理学影响更为深刻,故在伦理方面相对传统些。女性的这种大胆性格,实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反映,也是对当时女性地位极为低下的一种反拨。b、“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望的达成,事实上这是女性对封建礼教的一次胜利。四大爱情戏17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也称打彩调,是黄梅戏班社职业化后,因常被演员用来向观众“讨彩”而得名。其曲调欢快、流畅,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主调,又称正腔,系黄梅戏中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等。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其唱腔如行云流水,委18Thank You世界触手可及世界触手可及携手共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精品工程Thank You世界触手可及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