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ppt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06812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33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模式1第一种题型: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变式提问: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3.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4.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意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第一种题型: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2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优美、安宁静谧、热烈喧闹、雄浑壮阔、旷远辽阔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3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本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1.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2.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3.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4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XX诗句有何妙处?第二种题型,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5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为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一、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喻理等。二、描写手法:动静、虚实、点面、明暗、正侧、声色、抑扬、白描、烘托渲染、乐景写哀、对面入手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6三、修辞手法四、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了用了什么手法。(2)结合了诗句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说明表达效果。(4)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修辞手法四、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答题7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1.主要用了反衬的手法。(步骤一)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出行之早,表达了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驼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8第三种题型: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第三种题型: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9解答分析:这种题型 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位整首诗表现出来语言风格。常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10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1.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2.“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3.这样非常自然的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春怨盖嘉运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11第四种题型:炼字型、炼句型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某字有人认为应换为某字,你是怎么认为的?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第四种题型:炼字型、炼句型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12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句子)3.有手法指出其手法(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4.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比较题,开头指出“能否换”,最后指出另一个字的不足。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13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愿看的形象(步骤二)。3.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14第五种题型:形象分析型提问方式:1.指出诗中某某意象的含义。2.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3.本诗描写了某某怎样的形象?答题步骤1.概括形象的特点。2.结合诗句指出这一形象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第五种题型:形象分析型提问方式:1.指出诗中某某意象的含义。15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1.三四句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步骤一)2.塑造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形象。(步骤二)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16第六种题型:思想情感型提问方式:1.某句、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问变体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3.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某某感慨?答题步骤1.结合内容;2.指出感情。第六种题型:思想情感型提问方式:1.某句、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17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1.个人情感:伤离别、思家乡、羁旅在外的孤独惆怅、对友人的思念、惜春、惜时,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与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家国之情:忧国忧民、对古今盛衰的感慨、收复无望的悲愤、深沉的历史思考3.志向节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渴望用世、壮志难酬、向往英雄业绩、建功立业、为国捐躯、收复失地的决心,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1.个人情感:伤离别、思家乡、羁旅在外的18例: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三四句把现实与梦境虚实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步骤一)此诗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步骤二)例:概括下列诗歌思想感情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19第七种模式:对比鉴赏式提问方式:1.两首诗内容、主题、氛围、感情、风格或方法等方面有什么相同或不同、是否一致?提问变体:2.在某一方面,你认为哪首更好,为什么?答题步骤:1.亮明观点。2.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前者后者/杜诗李诗3.结论(所以)第七种模式:对比鉴赏式提问方式:1.两首诗内容、主题、氛围、20秋词二首 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注:嗾(su),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这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生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21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不一致。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2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石奋注重家教,润物无声。石奋在家教方面,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盲厉色,而是以不去吃饭等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引导他们反省改正,3.石奋告老归家,不忘恭谨。子孙做了小官来拜见他,他定要身着朝服接见他们,不称呼他们的名字;皇上赏赐食物时他也表现得非常恭谨。4.子孙有了过失,他并不责备他们,而为此要坐偏座,对着桌案不去吃饭。他这样做了以后儿子们就相互批评,由年长的人出面调和,袒露着身体坚持要谢罪,而且改正了错误,他才答应了。如果有成年的子孙在身边,即使是闲居,他也一定要戴好帽子,摆出一副整齐严肃的样子。5.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7.节俭,是守护家族的首要办法。所以凡是日常用度,供养父母,都要以节省为根本,不能过于奢侈。宁可使家中有多的,也不要让仓库匮乏。况且崇尚奢侈的人,其神气一定有所消耗,欲望强烈而意气骄横,贫穷到极点就不顾廉耻。节俭不可忽视,就是像这样重要啊8.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9.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10.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1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感谢观看,欢迎指导!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