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课件

上传人:vosvybf****vycfil... 文档编号:241301438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思想政治中学思想政治中学思想政治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政法学院:晏政法学院:晏 燕燕中学思想政治政法学院:晏中学思想政治政法学院:晏 燕燕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了解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历程了解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历程理解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标准理解中学政治课程的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熟悉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课程目标了解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历程课程目标了解中学政治课程的改革历程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析课程内容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课程内容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4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高中经济学常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高中经济学常识、哲学常识,以单元为单位,自主整理识、哲学常识,以单元为单位,自主整理各单元的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和难点。基本要求基本要求5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走进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年版)解读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参考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教辅资料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教辅资料参考书目走进新课程参考书目走进新课程6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 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二、民国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二、民国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 的德育课程的德育课程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课程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课程 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演变 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7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清末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引进并推清末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引进并推动了新式学堂制度的建立。在新式学堂中,按照动了新式学堂制度的建立。在新式学堂中,按照学科相对固定地设置课程。光绪年间,中学堂就学科相对固定地设置课程。光绪年间,中学堂就已设有已设有“修身修身”一科。该学科从个人生活、家庭一科。该学科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四个方面对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教育。进行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教育。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一、清末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清末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清末时期,中国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8在在“修身修身”一科开设的同时,有的中学还开设一科开设的同时,有的中学还开设“伦理学伦理学”一科,而多数学校是将一科,而多数学校是将“伦理学伦理学”一科一科作为作为“修身修身”科之一部分。科之一部分。“伦理学伦理学”一科,较一科,较多地宣扬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其体系和内容多地宣扬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其体系和内容则更过地沿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教本;同时,则更过地沿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教本;同时,课程中还设有课程中还设有“读经讲经读经讲经”、“法制及理财法制及理财”等等科目。科目。在在“修身修身”一科开设的同时,有的中学还开设一科开设的同时,有的中学还开设“伦理学伦理学”一科,而多一科,而多9这一时期的教材主要以经书为本,如这一时期的教材主要以经书为本,如论语论语、孝经孝经;陈宏谋五种遗规:;陈宏谋五种遗规:养正遗规养正遗规、训俗遗规训俗遗规、教女遗规教女遗规、从政遗规从政遗规、在官法戒录在官法戒录。也有一些新式教材:教育改良会编、商务印书馆也有一些新式教材:教育改良会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出版的高等修身教科书高等修身教科书;翻译的;翻译的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伦理学伦理学、伦理教科书伦理教科书等。等。这一时期的教材主要以经书为本,如论语、孝经;陈宏谋五这一时期的教材主要以经书为本,如论语、孝经;陈宏谋五10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11 从内容上看从内容上看,仍以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仍以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德育主轴。其中虽掺有维护封建治国、平天下为德育主轴。其中虽掺有维护封建统治所需的道德糟粕,但也确有不少中华民族数统治所需的道德糟粕,但也确有不少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凝积下来的道德精华。同时,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凝积下来的道德精华。同时,“西风西风”渐进,开始出现与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渐进,开始出现与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相关的德育内容。思想相关的德育内容。评评 析析 从内容上看,仍以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从内容上看,仍以中国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12从方向上看从方向上看,开始注意道德教育的经世致用,更,开始注意道德教育的经世致用,更多地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来进行,企图改变中多地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来进行,企图改变中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过于内向的自省自克、独善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过于内向的自省自克、独善其身的倾向;其身的倾向;从方法上看从方法上看,教育由近及远,比较,教育由近及远,比较注意切合德育过程内在的规律。注意切合德育过程内在的规律。从方向上看,开始注意道德教育的经世致用,更多地强调联系社会生从方向上看,开始注意道德教育的经世致用,更多地强调联系社会生13二、民国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二、民国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若干年间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若干年间,“修身修身”一一科仍继续存在。科仍继续存在。“法制及理财法制及理财”改为改为“法制经法制经济济”,其教学目的和主要教学内容为:其教学目的和主要教学内容为:“法制法制经济要旨在养成公民观念及生活上必需之知识。经济要旨在养成公民观念及生活上必需之知识。法制经济宜授以现行法规及经济之大要。法制经济宜授以现行法规及经济之大要。”二、民国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二、民国年间中学的德育课程 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若干年间,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若干年间,“14以后,提倡以后,提倡“公民教育公民教育”,许多学校自动取,许多学校自动取消消“修身修身”科,而代之以科,而代之以“公民公民”科,内容科,内容一般包括一般包括“社会生活及政治组织的概念、中社会生活及政治组织的概念、中华民国国家组织及法律大意、经济概念、社华民国国家组织及法律大意、经济概念、社会问题及国际关系的要领会问题及国际关系的要领”等。等。以后,提倡以后,提倡“公民教育公民教育”,许多学校自动取消,许多学校自动取消“修身修身”科,而代之以科,而代之以15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16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17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181913年,上海群益书社翻译出版年,上海群益书社翻译出版美国公民学美国公民学;1916年年10月教育部颁发月教育部颁发修正国民学校令施行修正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细则;1917年商务印书馆推出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的年商务印书馆推出刘大绅编、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教科书公民须知公民须知,这是最早以,这是最早以公民公民命名命名的初级教科书。的初级教科书。1913年,上海群益书社翻译出版美国公民学;年,上海群益书社翻译出版美国公民学;1919231928年间,开设年间,开设公民、人生哲学、社会公民、人生哲学、社会问题问题等科目,也编辑出版了相应的教材。等科目,也编辑出版了相应的教材。19281932年间,蒋介石为了实施反动统治,年间,蒋介石为了实施反动统治,在学校改设在学校改设“党义党义”科,科,1932年后,初、高中年后,初、高中又改又改“党义党义”科为科为“公民公民”科,教育部颁布了科,教育部颁布了中学公民课程标准中学公民课程标准;19231928年间,开设公民、人生哲学、社会问题等科目,年间,开设公民、人生哲学、社会问题等科目,201933-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复兴教科书复兴教科书”,其中,其中公民课本公民课本高中四册,第一册是社高中四册,第一册是社会问题政治概要,第二册是经济概要,第三册会问题政治概要,第二册是经济概要,第三册是法律大意,第四册是伦理大意;初中三册,是法律大意,第四册是伦理大意;初中三册,第一册道德,第二册政法,第三册经济。第一册道德,第二册政法,第三册经济。1933-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复兴教科书复兴教科书”,其中公,其中公21是一种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府行为,课程目标是一种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府行为,课程目标的研究及过程的实施都组织得相当严密而且系的研究及过程的实施都组织得相当严密而且系统化,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重视通过德育统化,反映出当时的统治者非常重视通过德育课程对学生实行道德观念灌输及思想统治;道课程对学生实行道德观念灌输及思想统治;道德教育的范围趋于开阔,个人的品德修养被置德教育的范围趋于开阔,个人的品德修养被置于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国际于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民族、国际关系等背景下,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其务实关系等背景下,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其务实的特征较为明显。的特征较为明显。评评 析析是一种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府行为,课程目标的研究及过程的实施都是一种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府行为,课程目标的研究及过程的实施都22开始强调德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政治开始强调德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可视为生活、经济生活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可视为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坐而论道之陋习的一种改造。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坐而论道之陋习的一种改造。但课程中相当多的德育内容带有浓烈的政治色但课程中相当多的德育内容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和党化色彩,因而这些课程遭受到当时社会彩和党化色彩,因而这些课程遭受到当时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厌弃。和学校师生的厌弃。开始强调德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之实践开始强调德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之实践23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的德育课程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的德育课程 与当时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内中学德育课程并行与当时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内中学德育课程并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的,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开设的德育课程。开设的德育课程。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的德育课程三、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学的德育课程 与当时国与当时国24革命根据地中学正式设置德育课程,始自抗革命根据地中学正式设置德育课程,始自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各抗日根据地处于战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各抗日根据地处于战争环境中,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更争环境中,不可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更不可能编写统一的教材,只能按照各个根据不可能编写统一的教材,只能按照各个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公地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如公民知识、社会科学概论、哲学、中国革命史、民知识、社会科学概论、哲学、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联共党史、政治经济学、抗日社会发展史、联共党史、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生产运动、反法西斯斗争、民族统一战线、大生产运动、反法西斯斗争、国际形势、边区形势、中国问题等。国际形势、边区形势、中国问题等。革命根据地中学正式设置德育课程,始自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各革命根据地中学正式设置德育课程,始自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各25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一批普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一批普通中学相继成立。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解通中学相继成立。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解放全中国的各项革命斗争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放全中国的各项革命斗争实际,使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树立反帝国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树立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思想和为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革命思想和为人民谋求幸福的革命人生观。人民谋求幸福的革命人生观。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一批普通中学相继成立。德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一批普通中学相继成立。德26课程有:课程有:中国革命、中国现状、社会常识、政中国革命、中国现状、社会常识、政治学、新民主主义论、政治常识等。教材有浓治学、新民主主义论、政治常识等。教材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国共和谈时就有厚的政治色彩,国共和谈时就有“和平谈判和平谈判”内容,内容,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等均等均成为教材。成为教材。课程有:中国革命、中国现状、社会常识、政治学、新民主主义论、课程有:中国革命、中国现状、社会常识、政治学、新民主主义论、27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学德育课程,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学德育课程,密切配合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紧密服务于革密切配合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紧密服务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从道德教育角度看,各地课程命斗争的需要。从道德教育角度看,各地课程虽不尽一致,但德育课程却具有共同特点:虽不尽一致,但德育课程却具有共同特点:一一是目标的政治化,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斗争和战是目标的政治化,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斗争和战争;二是这一阶段的道德内容基本属于争;二是这一阶段的道德内容基本属于“大德大德”,即政治道德范畴。,即政治道德范畴。评评 析析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学德育课程,密切配合政治军事形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中学德育课程,密切配合政治军事形28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课程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课程 1.建国前至建国前至1985年的课程建设年的课程建设 建国头七年建国头七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文革文革”十年(十年(1966-1976)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1977-1985年)年)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课程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德育课程 1.建国前至建国前至1985年的课程建年的课程建29建国头七年:建国头七年: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课程设置对改造旧学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课程设置对改造旧学校、创立新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校、创立新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并在教育学生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并在教育学生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分清敌我,反对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分清敌我,反对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反动思想,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肃清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树立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思想情感,熟悉精神,树立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思想情感,熟悉国家根本大法,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实际国家根本大法,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实际效果。效果。建国头七年: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课程设置对改造旧学校、创立新型建国头七年: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课程设置对改造旧学校、创立新型30但是到了但是到了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工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工作重心的转移,盲目地照搬苏联经验,取消了中作重心的转移,盲目地照搬苏联经验,取消了中学政治课程,只在高三保留了每周一节的宪法课。学政治课程,只在高三保留了每周一节的宪法课。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地削弱了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地削弱了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忽视了政治课程的经济服务功能和社会科学而且忽视了政治课程的经济服务功能和社会科学价值。价值。但是到了但是到了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工作重心的转移,3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期间:)期间:这个这个时期的前期和后期深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前期只开一时期的前期和后期深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前期只开一门门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课,实质上是以政治运动代替政课,实质上是以政治运动代替政治课;中期课程设置比较正规,但在后期遭到破坏,治课;中期课程设置比较正规,但在后期遭到破坏,成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附属物,政治课主要为批判成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附属物,政治课主要为批判“修正主义修正主义”和和“资产阶级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为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服务。这些错误做法严重地破坏了中学政治的扩大化服务。这些错误做法严重地破坏了中学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削弱了其积极的功能。课的课程设置,削弱了其积极的功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期间:这个时期)期间:这个时期32建国前期基本采用代用教材,建国前期基本采用代用教材,毛泽东青少年时代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国革命读本中国革命读本、社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宪宪法读本法读本等。等。1959年随着年随着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和颁布,的制定和颁布,带动了中学政治课教材建设的发展。带动了中学政治课教材建设的发展。1962年年-1964年,年,先后编写了先后编写了做革命接班人做革命接班人、社会发展史社会发展史、辩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证唯物主义常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道道德品质教育德品质教育、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毛泽东著作选读东著作选读等。等。建国前期基本采用代用教材,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国革命读建国前期基本采用代用教材,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中国革命读33“文革文革”十年(十年(1966-1976):):这一时期中学教育遭到这一时期中学教育遭到毁灭性破坏,政治课也未能幸免。毁灭性破坏,政治课也未能幸免。19661971年,学年,学校被迫实行校被迫实行“停课闹革命停课闹革命”,政治课基本停开。,政治课基本停开。19721976年,各年级虽然都开设政治课,且课时多,年,各年级虽然都开设政治课,且课时多,但内容以阶级斗争为纲,形式以但内容以阶级斗争为纲,形式以“语录语录”、马列和毛、马列和毛主席著作选读、政治文件、报刊文选,以及政治运动主席著作选读、政治文件、报刊文选,以及政治运动和大批判为主。中学政治课程设置政治实用主义倾向和大批判为主。中学政治课程设置政治实用主义倾向严重,忽视社会科学基本常识教育,违背了中学生的严重,忽视社会科学基本常识教育,违背了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基础教育规律。身心特点和基础教育规律。“文革文革”十年(十年(1966-1976):这一时期中学教育遭到毁灭):这一时期中学教育遭到毁灭34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1977-1985年):年):这时期的这时期的政治课程设置建设是与当时思想领域政治课程设置建设是与当时思想领域“正本清源、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乱反正”的任务相适应的,因而它比较注重的任务相适应的,因而它比较注重“完整地、完整地、准确地准确地”讲授马克思注意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但有重讲授马克思注意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但有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的主知主义倾向。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的主知主义倾向。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拨乱反正、恢复发展期(1977-1985年):这时期的政治课年):这时期的政治课351978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简史社会发展简史、政治经济常识政治经济常识、辩证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物主义常识四本教材。四本教材。1980年教育部组织编写年教育部组织编写青少年修养青少年修养、社会社会发展简史、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五本教材,五本教材,1982年全国推年全国推广使用。广使用。1978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简史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简史362.1985年至年至2001年的课程改革历程年的课程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85年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这是,这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历程中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历程中的纲领性文件。为贯彻落实实通知通知精神,国家教委于精神,国家教委于1986年制定并颁发了年制定并颁发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改实验大纲中学思想政治课改实验大纲(建国以后第三个(建国以后第三个德育大纲)。规定初一到高三各年级依次设置德育大纲)。规定初一到高三各年级依次设置公公民民、社会发展简史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识、共产主义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观(1987年后改为年后改为科学科学人生观人生观)、)、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政治常识。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改革任务主要是适应现代化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改革任务主要是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建设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2.1985年至年至2001年的课程改革历程年的课程改革历程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837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年3月国家教委在总结月国家教委在总结改革实验大改革实验大纲纲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全日制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第四个),(第四个),全日制中学从初一至高三年级,各年级不再分列课全日制中学从初一至高三年级,各年级不再分列课名,统称名,统称“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与与改革实验大纲改革实验大纲相比,相比,大纲(试行)大纲(试行)有一有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强调了课程的整体设计,强调了些新的特点,比如强调了课程的整体设计,强调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基本事实的引入。这表明对思想政教材的可读性和基本事实的引入。这表明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课教材的编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92年年3月国家教委在总结改革实验大纲实施经月国家教委在总结改革实验大纲实施经38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39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4年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思想政,这是思想政治课改革历程中又一个纲领性文件。治课改革历程中又一个纲领性文件。1996年年4月和月和1997年年4月,月,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和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相继相继颁发,并于颁发,并于1998年年8月组织编写了新教材。月组织编写了新教材。2001年又年又根据教育改革实践成果,修订和调整了思想政治课课根据教育改革实践成果,修订和调整了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教材,该套教材一直使用至新课程改革。程标准和教材,该套教材一直使用至新课程改革。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94年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40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41此次改革首次采用课程标准的方式规范教学行此次改革首次采用课程标准的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有效地表达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度,突为,有效地表达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程度,突出了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融合和相互支撑;出了认知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融合和相互支撑;首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阶段规划,首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阶段规划,并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比较明确地划分了递进并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比较明确地划分了递进层次,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层次,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等各方面,均有新的建树和突破。材形式等各方面,均有新的建树和突破。此次改革首次采用课程标准的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有效地表达了教学此次改革首次采用课程标准的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有效地表达了教学42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和思想政治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和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狭隘经验的束缚,课程标准仍把思课课程建设狭隘经验的束缚,课程标准仍把思想政治课程仅定为于学科性的国家必修课程,想政治课程仅定为于学科性的国家必修课程,这就注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课这就注定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课程结构上的弊端,即程结构上的弊端,即课程形态和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形态和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课程内容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缺少学生实际需要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缺少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至于创新教育功能、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至于创新教育功能、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严重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严重不足。足。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和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狭隘经验的但是,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和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狭隘经验的433.新一轮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 2001年年6月,根据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和年)和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并颁(试行),并颁布了首批布了首批17个学科个学科18个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其中包括个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其中包括德育课程的两个课程标准即德育课程的两个课程标准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生活(1-2年级)年级)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3-6年级)。年级)。3.新一轮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 2001年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442003年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初中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标准,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此,义务教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已全部纳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系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已全部纳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中。统工程之中。2003年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验)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和语文等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2004年年3月月2日,教育部印发了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9452006年年末,教育部启动初中年年末,教育部启动初中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实验稿)(实验稿)的修订工作。的修订工作。2011年年4月基本完月基本完成修订,成修订,5月审议完成。月审议完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于于2011年年12月颁布。月颁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正在修订中 2006年年末,教育部启动初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年年末,教育部启动初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46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解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解读(实验稿与(实验稿与2011版比较分析版比较分析)1.完善课程标准的原则完善课程标准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解读(实验稿与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解读(实验稿与2011版比较分析版比较分析)14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思路,48(1 1)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致)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致力于改变用力于改变用“关于道德的观念关于道德的观念”代替代替“道德道德观念观念”的状况。的状况。杜威:杜威:“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直接的道德教学只能帮助学生形成形成关于道德的观念关于道德的观念,不能形成,不能形成道德道德观念观念 ”(1)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致力于改变用)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致力于改变用“关于道德关于道德49(2 2)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符)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符合思想品德形成与学习的规律。合思想品德形成与学习的规律。“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符合思想品德形成与学习)坚持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符合思想品德形成与学习50前言解读前言解读(实验稿)(实验稿)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为适应社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实效性、主动性,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发的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制定本课程标准。,特制定本课程标准。前言解读(实验稿)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前言解读(实验稿)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51一、课程的基本性质一、课程的基本性质(实验稿)(实验稿)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修课程。一、课程的基本性质一、课程的基本性质(实验稿)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实验稿)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521.思想性思想性(实验稿)(实验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1.思想性(实验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性(实验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53 第一,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国第一,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系的科学命题,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特征。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初中初中)课件课件54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年7月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日的讲话中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想之一。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年7月月28日的讲日的讲55第二,思想性规定了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品德第二,思想性规定了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基本任务。即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对初即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学、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纲要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二,思想性规定了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即通过第二,思想性规定了初中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即通过56第三,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第三,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深入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将学生作为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主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体性地位,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别是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所带来的学生别是由于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所带来的学生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以及情绪、情感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新特点,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新特点,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第三,思想性规定了思想品德教育要关注初中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572.人文性人文性(实验稿)(实验稿)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生人格健康发展。2.人文性人文性(实验稿)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实验稿)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58第一,明确要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第一,明确要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优秀的人类文化,是能够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正优秀的人类文化,是能够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正面而长久作用的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世界通用文面而长久作用的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世界通用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粹思想。导、推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粹思想。第一,明确要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第一,明确要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59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初中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初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运用初中学生喜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运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初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运第二,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要立足于初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运603.实践性实践性(实验稿)(实验稿)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3.实践性实践性(实验稿)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实验稿)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61第一,实践性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现第一,实践性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实生活的关联。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第一,实践性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第一,实践性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62第二,实践性要求思想品德课程要注重与社第二,实践性要求思想品德课程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实现正确思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实现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第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还应该与课程第三,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还应该与课程改革的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相结合。改革的探究性学习的追求相结合。第二,实践性要求思想品德课程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第二,实践性要求思想品德课程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引导学生634.综合性综合性(实验稿)(实验稿)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整合。4.综合性综合性(实验稿)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实验稿)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64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验稿)(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实验稿)(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验稿)(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实验稿)(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65(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础性的作用。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66(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原则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实践才能真正内化。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67相比较而言,相比较而言,2011版课程标准更加清晰了课版课程标准更加清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文字上和逻辑上尽量精致程的基本理念,在文字上和逻辑上尽量精致合理,以合理,以“核心、基础、原则核心、基础、原则”为关键词,为关键词,突出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课程的基本理念。相比较而言,相比较而言,2011版课程标准更加清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文版课程标准更加清晰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文68(实验稿)(实验稿)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国情教育等内容。课程标准的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三、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设计思路(实验稿)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实验稿)本课程标准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691.在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在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遵从以定遵从以生命、生长、生活生命、生长、生活为圆心的理念和为圆心的理念和精神,认真思考、对待青春期少年的道德成精神,认真思考、对待青春期少年的道德成长需要,重视青少年学生对家庭生活、学校长需要,重视青少年学生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道德诉求,尤其关注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的道德诉求,尤其关注交往中的道德现象。中的道德现象。1.在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遵从以生命、生长在初中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确定遵从以生命、生长702.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整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整合心理健康的课程内容,希望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合心理健康的课程内容,希望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尤其强调新时期青人生态度和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尤其强调新时期青少年学生对待父母的适当态度,以及在家庭中的归属少年学生对待父母的适当态度,以及在家庭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把优良的道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感和责任感,把优良的道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心理品质,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2.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整合心理健康713.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4.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命运,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命运,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初中学生处于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72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11版课程标准以初中学生版课程标准以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综合道德、心理健康、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综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四个重要领域来组织课程的内容。法律和国情四个重要领域来组织课程的内容。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11版课程标准以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版课程标准以初中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73道德道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国情国情法律法律成成长中的我中的我认识自我自我 自尊自自尊自强强 心中有法心中有法我与他人和我与他人和集体集体交往与沟交往与沟通通在集体中在集体中成成长权利与利与义务我与国家和我与国家和社会社会积极适极适应社会的社会的发展展认识国情,国情,爱我中我中华法律与秩法律与秩序序道德道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国情法律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我国情法律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我74课程目标解读课程目标解读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解读课程目标解读 7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宗旨)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目的、教育宗旨)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因此,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因此,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基于向。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将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将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普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向、表现性目标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76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美国教育家。早在早在1920年前后,博比特和查特斯就曾试图通过年前后,博比特和查特斯就曾试图通过对对“成人社会成人社会”的的“活动分析活动分析”来确定课程目标。来确定课程目标。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后来,经过查特斯的门生泰勒和泰勒的门生布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卢姆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此外,还有像加涅、奥苏贝尔等心理学家,也都此外,还有像加涅、奥苏贝尔等心理学家,也都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作过专门的论述。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作过专门的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 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77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布卢姆和他的学生们认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