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课件

上传人:6**** 文档编号:241301195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3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适宜技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适宜技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病名:腰腿痛中医病名:腰腿痛西医病名:腰椎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医病名:腰腿痛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肌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痛至小腿或足。(3)拇趾背伸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弱。(4)X线平片排除其它腰椎病变。(5)CT/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相符。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轻微疼痛,不耐劳累。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5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腰腿部疼痛,痛有定处,或痛如锥刺,或胀痛不适,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或细数。部分病人有外伤史。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日轻夜重,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疼痛加重,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6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腰腿部疼痛,痛有定处,或痛如锥刺,证候诊断3、湿热痹阻证:腰腿部牵拉痛,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而活动后或可减轻,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4、肾虚证:腰腿部疼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加重,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则见: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偏阴虚则见: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7证候诊断3、湿热痹阻证:腰腿部牵拉痛,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治疗方案(一)辨(一)辨证选择口服中口服中药汤剂(二)非(二)非药物治物治疗 1、针灸治灸治疗 2、中医特色、中医特色疗法法 3、中医、中医诊疗设备的的应用用 4、其它、其它疗法法(三)基(三)基础治治疗(四)运(四)运动疗法法8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一)辨(一)辨证选择口服中口服中药汤剂、中成、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2、寒湿痹阻证治法:散寒祛湿,温经通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9(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93、湿热痹阻证治法:清利湿热,舒筋止痛。方药:四妙丸加减。4、肾虚证治法:偏阳虚者:温补肾阳;偏阴虚者:滋补肾阴。阳虚证方药:右归丸加减。阴虚证方药:左归丸加减。103、湿热痹阻证10(二)非(二)非药物治物治疗 1、针灸治灸治疗(1)治疗原则以通络止痛为主,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瘀血证、寒湿证、湿热证针用泻法,肾虚证针用补泻兼施法。11(二)非药物治疗 11(2)针刺处方处方: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阿是穴。方义:“腰背委中求”,委中为治疗腰背疼痛的要穴,委中穴是腰背足太阳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可疏通足太阳经气;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疏通局部经脉、络脉与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12(2)针刺处方12辨证取穴:气滞血瘀证加膈俞、阳陵泉、环跳、三阴交,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寒湿痹阻证加居髎、悬钟、阴陵泉,祛风散寒除湿;湿热痹阻证加阴陵泉、大椎,清热利湿;肾虚证加太溪、命门、志室,益肾壮腰。操作:各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2A型电针治疗仪。根据病情选用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留针30分钟。13辨证取穴:132、中医特色、中医特色疗法法1)腰椎牵引:采用腰椎智能牵引牵引系统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本法不适用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与鞍区麻木者以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峡部不连或伴有滑脱者。142、中医特色疗法142)腰部推拿:患者俯卧,在患侧腰部与下肢采用轻柔的揉法、点按与弹拨法等手法,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速了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152)腰部推拿:患者俯卧,在患侧腰部与下肢采用轻柔的揉法、点按3)腰部扳法:采用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操作时,腰椎与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缓解压迫。163)腰部扳法:采用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4)中药离子导入:采用本院自制的黄藤酊、活血通络酒等,利用温热中低频治疗仪(康本龙)促进药物电离子的渗透,起到舒筋通络祛湿止痛之效。电极放在腰部两侧肾俞穴、臀部两侧环跳穴,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次2030分钟。174)中药离子导入:采用本院自制的黄藤酊、活血通络酒等,利用温5)中药熏蒸疗法:运用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配制相应的熏蒸中药方剂,运用现代先进的中药熏蒸机,使药物达沸点,产生中药雾化汽,利用中药药性作用通过熏蒸,渗透肌肤毛孔,达到病灶部位,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的作用。20分钟/次,治疗前后应多饮水、避忌风寒。185)中药熏蒸疗法:运用散寒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配3 3、中医、中医诊疗设备的的应用用(1)超短波治疗:具有促进无菌性炎性水肿吸收的作用。电极放置于腰部肾俞穴、八髎穴或足太阳膀胱经腰腿部阿是穴,温热量。每日治疗1次,每次30分钟。(2)红外线或TDP灯照射:在行针灸治疗时,可配合TDP灯照射腰部与下肢疼痛部位30分钟,以活血通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寒湿型、瘀血型腰痹患者。(3)外敷疗法:祛痛一号、外敷止痛散等(本科自制药剂)外敷腰部、下肢疼痛部位。193、中医诊疗设备的应用194 4、其它、其它疗法法1)拔罐疗法:可在腰部、下肢疼痛部位行闪罐或拔罐疗法。2)穴位注射:复方当归针2ml或丹参针2ml,穴注大肠俞、关元俞、环跳、阿是穴等,每次取2-3穴,隔日注射一次。曲安奈德注射液1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1ml、维生素B12注射液1ml的混合液局部痛点封闭。3)刺血疗法:阿是穴、委中穴刺络拔罐。以三棱针或梅花针于阿是穴、委中穴迅速点刺出血或叩刺数下,迅即用投火法或贴棉法在其上拔罐,务求吸力较强。留罐约5-10分钟。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拭净血渍,罐内血块亦应清洗干净。此法适用于气滞血瘀型。204、其它疗法20(三)基(三)基础治治疗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消炎镇痛(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脱水消肿(甘露醇、甘油果糖注射液)、扩管(血塞通、红花、丹参川芎嗪等)、营养神经(弥可保、维生素B1、B12)等治疗。中成药:双骨三子胶囊、活血止痛胶囊、腰痛宁、骨质增生胶囊、活血壮筋片、黄滕片、祛风通络酒等等21(三)基础治疗21(四)运(四)运动疗法法嘱患者在床上做飞燕式练功法,每日50100次,并做下肢抬高锻炼,双下肢每日各做50100次。22(四)运动疗法22辨证调护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2)注意腰腿部局部的保暖,行走时佩戴腰围固定腰椎,平卧硬板床休息。3)恢复期疼痛症状缓解后可在床上进行下肢抬高、飞燕式训练,加强腰背肌的力量,禁止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23辨证调护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23谢谢24谢谢24谢谢观赏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