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00983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职业危害及预防常见职业危害及预防中国平煤神马职业集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平煤神马职业集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业病防治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职业病防治院潘宏伟潘宏伟背景及要求背景及要求一、背景1.职能划转2003年10月(中央编办发200315号),原由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转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1月17日,原国家局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31号)4 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91号),对职业健康监管职责进行了界定。2010年10月,中央编办发下发了关于关于职职 业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对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5职业卫生监管职业卫生监管放射生监管放射生监管2003年年2005年年2008年年2010年年中央编办200315号文卫生部与安监总局(卫监督发200531号文中编办发2010104号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891号6卫生部:卫生部:一.负责会同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拟订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规划,组织制定发布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三.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四.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五.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六.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一.起草职业卫生监管有关法规,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组织拟订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工程控制、职业防护设施、个体职业防护等相关标准。二.负责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三.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2024/6/168四.负责依法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卫生培训工作。五.负责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相关职业卫生检查等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六.负责汇总、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负责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监管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定劳动合同。二.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做好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工作。2024/6/1610112、职业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传统古老的职业病(尘肺、化学物中毒)仍然是主要的职业病,仍然是世界上职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资企业的职业危害转嫁世界工厂 职业危害正在向SSEs、SMEs和非正式企业转移 职业危害高危人群正在向流动人群转移 群发职业病危害频频发生 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低下121)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的人群多、发病率高2009年末全国就业劳动力人口近7.7亿,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者超过2亿。广泛分布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30多个等30多个行业。职业危害接触人数、分布领域都在世界上居首位。每年发病均在1万以上,2009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尘肺病新病例14495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累积尘肺病例64万。13至2009年底不完全统计(职业病报告数据)职业病总人数累计达722730例 其中累计尘肺64万占87.67 2009年新发病例 18128例 其中尘肺 14495例 (79.96%)煤炭41.38%有色9.33%建筑6.99%WHO-尘肺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它继续存在下去!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18128)例,其中尘肺病23812(14495)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72273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64万)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2024/6/16142024/6/161516基本估计大城市较好 小城市较差 农村没有大企业较好 小企业较差 个体企业基本没有 正式职工较好 合同工较差 农民工基本没有 东部沿海较好 中部较差 西部很差 作业场所监测率:平均25(0-75%)健康监护:300万/1250万,约24 职业卫生预评价:平均13%(1030%)健康教育:安全危害告知不重视 科普性工人读物和宣传材料:基本没有我国职业卫生服务(我国职业卫生服务(OHS)现状)现状17底数不清底数不清182)职业病危害转移严重乡镇企业的无序发展和大量外资企业的涌人,职业危害 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由城市向农村转移 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 职业病向农民工转移!19传统的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新的职业危害不断显现。出现了过去罕见的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逐渐从开采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扩展到 农业、林业、木业加工、皮革制造、宝石加工、箱包加 工、制鞋业等行业。废品行业收购、销售废旧材料或利 用回收矿渣提炼贵重金属而导致中毒是近年来急性中毒 的新表现形式。新的职业危害和潜在职业危害(致癌物、生殖/发育毒 物、致突变物)明显增加尘肺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3 3)职业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职业性疾病谱发生了变化20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变态反应二氯乙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有机锡中毒正己烷中毒二甲基甲酰胺中毒五氧化二矾中毒案例职业病疾病谱发生变化职业病疾病谱发生变化-新出现一些严重的化学品危害事故新出现一些严重的化学品危害事故214)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河北省高碑店市农民工苯中毒事件北京天晔公司农民工苯中毒事件 广东东莞安加鞋厂女工正己烷中毒事件山东时风集团重大苯中毒事件 温州市三洋盛凯鞋材加工厂苯中毒事件福建省仙游县外来农民工患职业病事件 西南合成制药发生职业病事件云南返乡农民工罹患职业病事件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225)用工制度的改变用工制度的改变加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形成庞大的流动劳动力大军,使原本局限于企业内的职业危害从职业人群向社会人群广泛扩散,大量职业病患者流入社会;这些劳动者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以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多样性、复杂性,造成职业危害的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有害因素对他们健康造成的影响难以估计,也难以控制。流动工人难以得到职业卫生服务 流动工人诊断职业病困难 确定流动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责任困难 轮换工制度掩盖了职业病发病的真实性 报告病例数远远低于实际危害程度 专家预计今后10年我国将进入职业病高发期236)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ILO指出:全球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4%。2010年我国GDP为40.0179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照此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 1.61.6万亿元。万亿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 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247)用人单位尚未形成自律管理模式生产经营单位(用人单位)作为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责任,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体中小企业无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大型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和方法需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危害防治的机构、经费、制度等在许多用人单位 尚未落实到位;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原有的企业职业危害 防治机构已被剥离或即将面临剥离,企业职业卫生机构受到严重的冲击。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252024/6/1625二、要求二、要求 在新的安全生产方针指引下,在新在新的安全生产方针指引下,在新的安全管理体制中,以建立职业安全健的安全管理体制中,以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主要方法,以落实各行业康管理体系为主要方法,以落实各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法做好安全标准化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法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职业健康管理工作。26新的职业安全管理体制新的职业安全管理体制2024/6/1626政府统政府统一领导一领导规划、部署、监察、监督职业安全生规划、部署、监察、监督职业安全生产产部门依部门依法监管法监管依法和标准化规范统一监察、监督、依法和标准化规范统一监察、监督、指导职业安全生产工作指导职业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全企业全面负责面负责运用系统工程,进行全员、全面、全运用系统工程,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职业安全生产过程的职业安全生产群众参群众参与监督与监督增强工会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员工增强工会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员工的监督能力;创新多种监督模式的监督能力;创新多种监督模式社会广社会广泛支持泛支持发挥中介组织的教练员作用;利用外商带来发挥中介组织的教练员作用;利用外商带来的成功经验;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等的成功经验;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等2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GB28001)(GB28001)PDCAPDCA循环,持续不断改善循环,持续不断改善 PDCA(戴明环),就是在方针的指导下,在体制的环境中,螺旋上升地循环进行“计划、实施 和运行、检查与纠正 措施和管理评审”活 动。2024/6/162728职业安全标准化职业安全标准化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政府监督、服务、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政府监督、服务、指导的依据指导的依据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依据依据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社会监督的依据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社会监督的依据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中介服务(评价、职业安全标准化规范是中介服务(评价、认证、咨询、检测)的依据认证、咨询、检测)的依据2024/6/1628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30 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类别 概念:概念: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劳动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和条件,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亦称职业危害因素。2024/6/163031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类如下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l化学因素l物理因素l生物因素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2024/6/163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2024/6/1632其危害作用主要通过呼吸道,特殊情况下通过消化道或通过皮肤侵入人体,对人体的组织、器官产生毒物作用,再依毒性的不同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组织等产生作用。除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及中毒现象以外,还可产生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等。2024/6/1633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其危害作用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被动吸入的这些生产性粉尘随时间的推移在肺内逐渐沉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病变,即导致尘肺病的发生。在我国职业病中80%属于尘肺病。2024/6/1634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微波、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2024/6/1635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花粉等2024/6/163637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类别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l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向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等l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l人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l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2024/6/163738职业危害因素类别职业危害因素类别生产环境设施不良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设施不良的有害因素l生产场所建筑设施不符合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如厂区总平面布置不合理;建筑物容积和建筑物结构构件与生产性质不相适应等l缺乏适当的机械通风、人工照明等安全卫生技术设施l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或设施不完善l其它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护器具有缺陷。2024/6/163839发生职业病的三个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并造成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时所导致的疾病即为职业病2024/6/1639职业病具备的五个特点:1、特异性:控制接触后可控制或消除发病2、可检测性: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3、聚集性:不同接触人群有不同的发病集从4、早期性: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好5、无特殊疗效2024/6/1640职业病的特点:一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逐渐形成期或潜伏期后才能出现,属于缓发性伤残。二是职业病多表现为体内生理器官或生理功能的损伤,因而是只见“疾病”不见“外伤”,较“隐蔽”。三是职业病属于不可逆转性损伤,很少有痊愈的可能。职业病预防尤为重要2024/6/164142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法定职业病概念及名单法定职业病概念及名单概念概念凡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所引凡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人体特异性疾病,均称为职业病起的人体特异性疾病,均称为职业病 名单名单共十大类,共十大类,115 115种法定职业病种法定职业病2024/6/1642尘肺(尘肺(13种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种)。职业中毒(职业中毒(56种种)。物理因素所致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8种种)。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眼病(3种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种)。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肿瘤(8种种)。其他其他职业病(5种)。2024/6/164344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生产性粉尘及尘肺预防生产性粉尘及尘肺预防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劳动过程中,长期吸入一定体微粒。在劳动过程中,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2024/6/16442024/6/16452024/6/16462024/6/164748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 1尘肺尘肺可分为十三种:(1)矽肺 由含较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如石英)引起的尘肺。(2)煤工尘肺(3)碳黑尘肺(4)石墨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2024/6/164849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2024/6/1649502024/6/1650镉肺镉肺硅肺硅肺煤炭肺煤炭肺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2 2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1)支气管哮喘(2)棉尘症(3)职业性过敏性肺炎(4)漫性非特异性阻塞性肺病(5)混合尘肺52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3 3粉尘致癌粉尘致癌4 4粉尘的中毒作用粉尘的中毒作用5 5粉尘的局部作用粉尘的局部作用2024/6/165253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尘肺的预防尘肺的预防八字经验,即“革、水、密、风、护、管、教、查”。l“革革”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l“水水”即湿式作业l“密密”即密闭尘源l“风风”即排风除尘l“护护”即个人防护l“管管”即维护管理,建立各种制度l“教教”是宣传教育l“查查”是及时检查(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2024/6/165354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概念与来源生产性毒物概念与来源l概念概念在工业生产中产生或使用在工业生产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2024/6/1654552024/6/1655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来源来源 1气体2蒸气3雾4烟为飘浮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1微米的固体微粒。5粉尘是指直径大于0.1微米的且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562024/6/1656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食道食入食道食入皮肤吸收皮肤吸收眼睛眼睛57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由于生产性毒物多呈气体、蒸气、烟尘、雾、粉尘的形态,因此,都可经呼吸道进入机体。2皮肤也是较常见的进入途径。3消化道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机体的机会较少,多因不遵守操作规程和不良卫生习惯所致 4.眼睛2024/6/165758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对健康的危害1职业中毒由生产性毒物引起中毒,称为职业中毒。2致突变、致崎、致癌作用(“三致”作用)3其他作用2024/6/165859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常见职业中毒常见职业中毒l铅中毒铅中毒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引起中毒。铅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l汞中毒汞中毒l锰中毒锰中毒2024/6/165960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l苯中毒苯中毒苯在工农业生产上使用相当广泛,为常见的生产性毒物之一。在下列生产中经常要接触到苯:1苯的生产 苯及其它同系物甲苯、二甲苯主要由煤焦油分馏及裂解石油中生产出来,也可以人工合成。2用作原料 苯除作为燃料外,还可用于生产酚、硝基苯与氨基苯、香料、药物、农药、聚苯乙稀塑料、丁苯橡胶、合成纤维与合成洗涤剂等。2024/6/166061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3 3用作溶剂和稀释剂如医药工业中用于用作溶剂和稀释剂如医药工业中用于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橡胶加工生药的浸渍、提取、重结晶,橡胶加工工业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喷漆所用的稀工业用作粘合剂的溶剂。喷漆所用的稀释剂香蕉水、天那水,也常含有苯。也释剂香蕉水、天那水,也常含有苯。也会中毒。会中毒。2024/6/166162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l汽油中毒汽油中毒生产环境中汽油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皮肤虽也可以吸收,但量极微。汽油对人的毒作用,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2024/6/166263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l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l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的毒作用特点是使氧在体内的输送或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组织缺氧。l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主要以粉尘或蒸气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既可经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亦可经完整皮肤吸收。2024/6/166364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l高分子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中毒高分子化合物又名高聚物或聚合物,范围甚广,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产品以及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2024/6/166465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毒物毒物职业中毒预防职业中毒预防l消除毒物l降低毒物浓度l做好个人防护l增强体质l安全卫生管理l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2024/6/166566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物理因素高温工农业生产中,常可遇到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35-38以上)伴有强辐射热(1.5-10卡/厘米2分以上),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在这种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2024/6/166667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l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l防暑降温措施防暑降温措施2024/6/166768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l概念概念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l声音对健康的危害声音对健康的危害(1)听觉系统(2)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消化系统2024/6/166869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l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1.1.满足满足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p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p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p另有规定接触不足8小时的工作,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即接触时间减半容许放宽3dB(A),但无论时间多短噪声强度最大不得超过115dB(A)。2024/6/166970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3.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5.个体防护6.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7.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2024/6/167071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振动振动高频高频(属非电离辐射)1高频电磁场对健康的危害(1)神经系统在对接触中、短波作业者进行调查和体检时,神经衰弱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失眠、多梦、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心悸等。2024/6/167172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2)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律不齐,血压偏低或二侧血压不对称。3高频辐射预防措施(1)屏蔽措施(2)远距离操作(3)屏蔽装置接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屏蔽的效果(4)卫生保健措施(5)安全技术教育2024/6/167273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微波微波是指无线电波中频率在300-300000兆赫(MHz)所对应的波长在1米-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我国的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规定:微波设备出厂前,生产部门必须进行漏能鉴定。距设备外壳5厘米处,漏能不得超过1毫瓦/厘米2。766 红外线红外线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中红光与微波之间,波长为10-3米-410-7米的电磁波2024/6/167374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物理因素物理因素紫外线紫外线波长100-400nm的电磁波称为紫外辐射,亦称紫外线。激光激光激光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光源,它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2024/6/167475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行业举例行业举例行业劳动卫生(比如)行业劳动卫生(比如)l焊接焊接1焊接作业对健康的危害(1)电焊工尘肺(2)职业中毒(3)呼吸道损伤(4)眼睛损伤2024/6/167576危害机理及识别危害机理及识别行业举例行业举例2 2危害防护措施危害防护措施消除危害有可能通过选择焊接方法、控制污染消除危害有可能通过选择焊接方法、控制污染物等途径作出优化抉择。物等途径作出优化抉择。焊接现场应通风良好,整个操作过程应在一个安全保证系统控制下工作。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规定的滤色片的防护眼镜,以防紫外线对焊工眼睛的伤害。职业性体检。2024/6/1676772024/6/1677工作顺利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中秋愉快!身体健康!中秋愉快!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