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之作发展经济学讲义之一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29870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240 大小:84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家之作发展经济学讲义之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名家之作发展经济学讲义之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名家之作发展经济学讲义之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经济学子们施展宏伟抱负的寄托发展经济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发展经济学讲义(初稿上)发展经济学讲义(初稿上)飞机上一对老太太的对话u幸福的生活都相似,但是不幸有各自的不幸。u富国的发展道路基本相似,但是穷国之所以是穷国却各有根源。飞机上一对老太太的对话导言导言u一、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u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u三、发展经济学三、发展经济学导言一、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一)富国与穷国的分类(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一、发展中国家(一)富国与穷国的分类(一)富国与穷国的分类(一)富国与穷国的分类1、级别分类u(1)第一世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西欧、北美和太平洋沿岸工业国。u(2)第二世界,苏联和东欧的前中央计划经济国家。u(3)第三世界,非洲、中东、和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1、级别分类2、地理位置分类u(1)南方国家,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发展中国家。u(2)北方国家,纬度上处于北方的第一和第二世界国家。2、地理位置分类(1)南方国家,纬度上处于南方的发展中国家。3、绝对(现实)收入分类按照1992年汇率折算成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u(1)低收入国家,675美元以下。印度,孟加拉国,中国,大多数非洲国家。u(2)中低收入国家,6752700美元。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埃及。u(3)中高收入国家,27008000美元。巴西,韩国,匈牙利,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u(4)高收入国家,英国,美国,日本。u(5)高收入的中东石油5国,沙特,科威特。u(6)特殊的以色列,新加坡,香港。u(7)过渡状态的苏东国家。3、绝对(现实)收入分类按照1992年汇率折算成美元的人均收4、相对(理论)收入分类按照美元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人均收入水平u(1)低收入国家,低于2000美元。u(2)中低收入国家,20005000美元。u(3)中高收入,500010000美元。u(4)高收入国家,10000美元以上。4、相对(理论)收入分类按照美元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人均收入水平购买力平价u将两国之间的同质商品的价格确定为相等时计算得出的比率。u如把中国和美国的理发、小麦、汽车、住房、电话等的价格认为相等,进行综合处理。这样缩小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u用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相交换,所以汇率,应该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两国之间的汇率可以用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表示。购买力平价将两国之间的同质商品的价格确定为相等时计算得出的比(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1、殖民主义和独立u亚洲、非洲和拉美等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并选择不同道路谋求经济快速发展,这些国家被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或者欠发达国 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LDCs),或者第三世界国家。u发展中国家主要指其产生的历史相同。u讨论:如果没有殖民主义的历史,发展将更加缓慢?1、殖民主义和独立亚洲、非洲和拉美等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独立,2、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选择u(1)不同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u(2)不同条件。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如沿海和内陆,港口和偏远地区。u(3)不同发展思路,依赖他国的台湾、韩 国,独 立 发 展 的 中 国。2、发展中国家发展的选择(1)不同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3、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结果u(1)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韩国。u(2)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秘鲁。u(3)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如中国、印度、洪都拉斯。u(4)极其落后国家,如朝鲜,蒙古,越南。3、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结果(1)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或新兴工(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u1、生活水平低下、贫富差距大。u2、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缓慢。u3、人口增长率高、平均寿命低。u4、失业严重。u5、对初级产品高度依赖。u6、社 会 经 济 呈 现 二 元 结 构。拉赫米娜的故事小芳的故事(三)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二)经济发展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uEconomic Growth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或者人均量的增加。u衡量指标:GNP总量或人均收入。(一)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国民收入和(二)经济发展uEconomic Development: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u经济增长是手段和基础,经济发展是目的和结果。(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除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u1、人均GNPu 消费品数量u 工业品数量u 交通通讯设施数量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1、人均GNP2、卫生状况u预期寿命,除了中国以外的低收入国家,低于60岁,高收入国家则在77岁。u婴儿死亡率。讨论:中国的卫生状况怎样?2、卫生状况预期寿命,除了中国以外的低收入国家,低于60岁,3、教育状况u文盲率半文盲率u适龄儿童入学率讨论:中国的教育状况怎样?3、教育状况文盲率半文盲率4、就业状况u失业率u就业结构u讨论:中国的就业状况如何?4、就业状况5、城市人口比重u城市化水平u不同城市规模的人口数量u城乡收入差距讨论:中国的城乡之间是什么关系?5、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6、人均能源消费量u能够表明一国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u绿色消费降低了人均能源消费量,但还可以反映发展水平6、人均能源消费量能够表明一国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7、物质生活质量指数u(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u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u能够基本反映,但是也有例外,如中国。7、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8、人类发展指数u综合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产值等指标。u将世界各国分为三类:高度、中度、低度人类发展。8、人类发展指数综合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产值等指标。三、发展经济学三、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方法三、发展经济学(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1、殖民体系瓦解1950年前后,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迫切问题是:u如何发展经济?政治可以独立,经济却无法独立。u政治家多如蚂蚁,经济学家却非常缺乏。讨论:解放后的中国的选择?1、殖民体系瓦解1950年前后,形成了发展中国家。2、西方经济学家的良心发现u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u汉森,“一个贫困世界中的富国没有任何规避之道”。u萨谬尔森,“人并不是一声不响的等死”。u刘易斯认为,“不发达国家有两种选择,或者效仿帝国主义,或者与帝国主义进行贸易”。2、西方经济学家的良心发现3、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个人目的u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不是如同萨谬尔森所说的“为了良心,我们必需提供援助”,除了同情的良心之外,还有个人抱负的施展,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等。u很多发展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比较著名的有刘易斯,普雷维什,罗斯托,丁伯根,舒尔茨,吉利斯,等等。3、西方发展经济学家的个人目的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并不4、传统西经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失败u原因是这些理论的基础是发达的市场经济,而发展中国家大都处于发展的先天不足状态。u因此,在西方,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了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济学。u世界银行集团最初成立是为了西欧国家的复兴。完成任务后,转变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是世界发展方面的权威机构。4、传统西经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失败原因是这些理论的基础是5、国内对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u主要是引进和应用。u著名的有陶文达,谭崇台,张培刚等。u目前尚无创新。5、国内对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引进和应用。(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发展经济学u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1、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u(1)发展中国家。u(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u(3)影响发展内生因素、外部条件。u(4)发展战略和对策。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发展中国家。(三)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方法u1、理论学习。u2、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时事。u3、用理论解释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创新理论。(三)发展经济学的学习方法第一章第一章 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经济发展思想经济发展思想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第一章 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 经济发展思想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经济思想基本经济思想一、一、经济思想的起源经济思想的起源二、现代经济思想二、现代经济思想第一节 基本经济思想一、经济思想的起源一、经济思想的起源一、经济思想的起源(一)亚当.斯密(二)大卫.李嘉图(三)卡尔.马克思一、经济思想的起源(一)亚当.斯密(一)亚当.斯密经济增长表现在国民财富的增长上。国民财富增长取决于生产的两个基本条件:u1、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u2、人口和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的增加。要放任自流,促进经济的自然增长,必须给予人们以完全的自由。(一)亚当.斯密经济增长表现在国民财富的增长上。(二)大卫.李嘉图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认为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个途径:u1、用更多的收入投入生产劳动,增加产量和价值。u2、不增加劳动,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但不会增加价值。也主张放任自由,但随着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二)大卫.李嘉图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三)卡尔.马克思u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和剥削程度提高。u劳动价值论。(三)卡尔.马克思二、现代经济思想二、现代经济思想(一)厂商理论(二)凯恩斯主义二、现代经济思想(一)厂商理论(一)厂商理论厂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之一u1、传统厂商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厂商理论。基本前提是:u(1)主宰者是独一无二的业主企业家。u(2)厂商的唯一目的是追求最大利润。u(3)厂商应用边际原理来实现最大利润目标。u(4)市场状况基本确定。u(5)静态。(一)厂商理论厂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之一2、现代厂商理论经理型厂商理论把厂商看成是股东、经理和工人的结合体。u其目标相互冲突,其中最重要的是最高管理层。u目标是在必不可少的利润约束条件下,实现最高管理层的效用最大化。u由于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股权的分散使得股东的权力有限。2、现代厂商理论经理型厂商理论把厂商看成是股东、经理和工人(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革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根源在于人们的心理作用:(1)消费倾向递减(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3)灵活偏好市场调节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国家应该加强经济活动的调控和干预。萨谬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的基础上把微观和宏观综合起来。(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革命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第二节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模型一、经济增长模型二、经济发展模式二、经济发展模式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增长模型一、经济增长模型一、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得多马模型(二)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长)模型(三)普尔普斯经济增长黄金分割率(四)对增长率的分解(五)经济增长的因素一、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得多马模型(一)哈罗得多马模型(一)哈罗得多马模型1、前提条件(1)储蓄全部自动转变为投资。(2)投资按照一定比例的资本产出率转化为增加的产出。(3)增大了的产出又能按照一定比例储蓄,转化为投资。1、前提条件2、理论描述说明一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均衡增长u经济增长率=平均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 u即 g=S/Ku若S=12%,K=3=(3 单位资本产生1单位产出)u则g=12%/3=4%2、理论描述说明一国经济如何保持稳定均衡增长3、理论缺陷u(1)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投资。u(2)投资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不确定因素。u(3)此外还有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技术进步的影响。3、理论缺陷(1)发展中国家的储蓄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二)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长)模型(二)索洛-斯旺(新古典增长)模型1、前提条件u(1)假设全社会只生产一种商品Y。u(2)储蓄函数是S=sY,s 是储蓄率0,0,0,0,1。3、产出结构的变化u(1)随着经济发展,前一个基础产业的份额不断下降,新兴产业的份额迅速上升.3、产出结构的变化(1)随着经济发展,前一个基础产业的份额不(2)原因u1)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象工业品和服务增长得很快。u2)劳动力有多余时间进行农活动,加强前一原因。u3)工业比重提高,存在规模和聚集,导致城市发展。u4)城市使第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人口大量聚集。u5)人口聚集对于食品的需求集中,农业中产后环节食品加工成为城市制造业的一部分。u6)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技术和信息的生产与交易成为第四产业,知识经济得到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和虚拟人生的追求和消费比重增长。(2)原因1)对农产品的需求不象工业品和服务增长得很快。二、生产总值二、生产总值u1、GDPu2、GNPu3、增加值二、生产总值1、GDP1、GDPu(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领土范围内,本地居民和外来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u按照国土原则计算,只要在本国领土上,不管是谁提供的。1、GDP(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领土范围内,本地居民和(2)三个角度理解u1)生产方面,各部门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后的增加值的总和。u2)分配方面,劳动者收入+税金+利润+固定资产折旧。u3)使用方面,最终用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净库存和出口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2)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方面,各部门总产出减去中间消耗后的2、GNPu(1)概念:GDP加上来自外部的净要素收入之和。u按照国民原则计算,只要是本国居民提供的,不管在哪里。2、GNP(1)概念:GDP加上来自外部的净要素收入之和。(2)外部净要素收入:u本地居民在国外从事投资和提供服务所取得的要素收入与国外居民到本国从事投资和提供服务所取得的要素收入之间的差=企业收入+劳动报酬+财产收入。(2)外部净要素收入:本地居民在国外从事投资和提供服务所取得3、增加值u(1)各部门内GDP的计算。u(2)计算方法:只计算各部门在生产和提供服务时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3、增加值三、国民收入三、国民收入u1、产出的划分。u(1)总产出:所有的货物和服务。u(2)最终产品:总产出中间产品=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和服务。u(3)中间产品:中间投入和中间消耗的产品,不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货物和产品。三、国民收入1、产出的划分。2、国民生产净值u将最终产品减去所消耗的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u即NNP=GNP资本折旧。u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要素收入。2、国民生产净值将最终产品减去所消耗的资本设备消耗的价值,3、国民收入uNI u从国民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提高价格的部分),加上政府补助金(降低价格的部分)。u以实际价值计算的要素收入。3、国民收入NI 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二、传统农业的特点三、农业现代化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u讨论:为什么必须以农业为发展的基础?u把发达国家的今天作为自己的明天来追求,采取过去发达国家采取的办法,必须破坏传统农业才能实现工业化。u但是经济环境和具体国情已经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的扩大、失业增加、贫困的普遍化。(一)农业部门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讨论:为什么必须以农业为发展1、产品贡献u农业前向联系。在经济发展初期,非农部门严重依赖农业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食品和原料支撑其他部门的发展。1、产品贡献农业前向联系。在经济发展初期,非农部门严重依赖农(1)食品贡献u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剩余供给非农部门。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进口粮食,但是高昂的价格和短缺的外汇、以及粮食安全,使得一国的粮食供给必须依赖本国,进口作为一种补充。为了防止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粮食增长率必须满足d=p+ie=人口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粮食需求收入弹性若p=2%,i=1%,e=0.7,则粮食增长率必须达到d=2.7。(1)食品贡献必须有足够的农产品剩余供给非农部门。从理论上讲(2)原料贡献u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如食品加工、烟草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等u工艺简单没有最低规模限制原料来源丰富,分布广泛需求收入弹性比农产品大得多,需求增长快u农业的增长,使得这些轻工业可以获得廉价的原料。(2)原料贡献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工业中占2、市场贡献u农业环节用于工业品支出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农业的后向联系,如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的应用。u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投入多是自给程度高,但是购买资本品的总量很大。u由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国内的工业、尤其是所谓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使得贸易条件有利于工业,而对农业不利,形成价格剪刀差,损害了农业利益。2、市场贡献农业环节用于工业品支出包括消费品和资本品。农业的3、要素贡献农业资源向非农部门的转移。u(1)资本转移。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是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私人资源向非农部门投资。利用行政力量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强制资本的非农化,如通过价格行政控制、税收、费用。u(2)劳动贡献。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越高,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就越多。3、要素贡献农业资源向非农部门的转移。4、外汇贡献u外汇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特点,由于工业不发达,农业成为发展中国家创汇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来源。4、外汇贡献外汇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特点,由于工业不发达(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u1、工业对于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u改变了农业投入的构成。(二)农业地位的相对下降1、工业对于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2、农业产值份额不断下降u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食品支出的相对份额下降。u原因:恩格尔定律。2、农业产值份额不断下降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食品支出的相对份回顾:恩格尔定律u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u动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u修正为:家庭内消费的食品支出总额总的消费支出总额。回顾:恩格尔定律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3、农业就业份额不断下降u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农业就业人口越来越少,对于农业的依赖性降低。3、农业就业份额不断下降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速度加快4、农产品的替代品越来越多u可以相对减少农产品的需求。4、农产品的替代品越来越多可以相对减少农产品的需求。二、传统农业的特点二、传统农业的特点1、农业的停滞或缓慢增长。u(1)农业停滞是由于对农业的轻视,很多人将工业化和现代化相提并论。u(2)进口替代战略使得农业的地位更低,必须尽快摆脱比较价格较低的农业,大力发展替代工业。u(3)农业的停滞或缓慢增长,影响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二、传统农业的特点1、农业的停滞或缓慢增长。2、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现状u(1)人口多耕地少,经营规模小。u(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依靠传统方式进行耕作。农业技术进步缓慢或停滞。农民对于生活的理解是生存。u(3)农业中生产关系严重阻碍和束缚生产。亚洲的占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拉美的庄园制或农场制,非洲的殖民地种植园等。土地包含农村中的所有社会经济关系。u(4)农业商品化程度低,简单再生产和基本的生存。u(5)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难以支持农业;剥夺农业。u(6)粮食总产量增长缓慢,进口增长很快。提供粮食出口的主要是发达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严重。2、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现状(1)人口多耕地少,经营规模小。三、农业现代化三、农业现代化u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目前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过程。三、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目前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第三节第三节 工业化与城市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二、城市化第三节 工业化与城市化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工业化(二)工业化的模式一、工业化道路选择(一)工业化(一)工业化u1、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实现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u工业具有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外部经济,农业则是边际报酬递减。(一)工业化1、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实现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2、工业化的标志u(1)斯大林: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u(2)霍夫曼:以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之间的净产值比例,即霍夫曼比例来衡量。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净产值/生产资料净产值。工业化分为4个阶段:霍夫曼比例分别是5、2.5、1、小于0.5。u(3)标志体系:工业总产值占GNP的比重,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工业自身的装备水平,农业的工业化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2、工业化的标志(1)斯大林: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3、工业化与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区别u(1)产业革命: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产生了工厂制度,形成工业资本。是工业化的起点,或初始阶段。u(2)技术革命:世界性的生产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或质的飞跃。u目前已经有4次:第一次是1760年代的蒸汽机应用;第二次是1870年代的电力应用;第三次是1940年代的电子技术;第四次是目前的信息技术。3、工业化与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区别(1)产业革命:机器代替手(二)工业化的模式1、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模式。开始于1760年代的英国,1860年代基本完成。美国开始于1790年代,完成于1880年代。特点:u(1)私有制为基础,自发发展起来。u(2)追求利润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市场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u(3)借助于殖民或奴隶贸易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二)工业化的模式1、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模式。2、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国家干预加强。特点:u(1)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作用加强。u(2)市场机制不完全,国家计划增强。u(3)资本形成主要采取政府税收的形式完成积累。u(4)政府直接投资优先发展重工业,市场机制仍然作用于私人企业。2、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如日本、3、社会主义中央计划模式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特点:u(1)采取国有化、集体化形式,消灭私有制。)采取国有化、集体化形式,消灭私有制。u(2)市市场场机机制制丧丧失失,主主要要依依靠靠行行政政力力量量实实现现对对国国民民经经济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济的统一领导和管理。u(3)实行指令性计划和命令,集中资源发展重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和命令,集中资源发展重工业。u(4)轻工业和农业落后,消费品严重不足。)轻工业和农业落后,消费品严重不足。u(5)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低下。3、社会主义中央计划模式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特点:u(1)灵活的所有制形式。)灵活的所有制形式。u(2)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u(3)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巨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巨大。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三)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u1、初级进口替代战略。u2、高级进口替代战略。u3、出口替代战略。u4、高级进出口替代战略。(三)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初级进口替代战略。1、初级进口替代战略u(1)进口替代战略:用农业中的收益发展过去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的部分工业品的生产。u初级进口替代战略:从农产品加工工业入手,主要投资于非耐用消费品生产的进口替代。如食品深加工、纺织、日用化工、造纸等。1、初级进口替代战略(1)进口替代战略:用农业中的收益发展过(2)优势u1)国内市场需求旺盛。u2)初期投资少,技术要求简单。u3)资金回收期短,周转快。u4)劳动密集型,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u5)成本低廉,具有比较优势。(2)优势1)国内市场需求旺盛。(3)缺点u1)完全依赖国内市场,一旦饱和,经济就发展到极限。u2)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和聚集,与国外产品相比,可能缺乏优势或优势不明显,必须进行关境保护。(3)缺点1)完全依赖国内市场,一旦饱和,经济就发展到极限。2、高级进口替代战略u在初级进口替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档次,生产耐用消费品、资本品以及原料的深加工。2、高级进口替代战略在初级进口替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业生3、出口替代战略u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出口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扩大非耐用消费品的出口。u台湾、香港等亚洲四小龙。u主要是利用劳动力廉价的优势。3、出口替代战略以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出口替代传统的初级产品出4、高级进出口替代战略u出口先进的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化基本完成。4、高级进出口替代战略出口先进的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工业化基5、战略选择的依据u选择哪个战略,主要看自身的条件:u(1)自然资源丰富,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劳动力丰富,采取出口替代战略。u(2)出口替代战略必须改革经济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需要;进口替代则必须加强保护。u(3)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往往混合使用。5、战略选择的依据选择哪个战略,主要看自身的条件:二、城市化二、城市化u城市化是城镇不断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一方面乡村不断转化为城镇,城镇的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等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农村人口在地域上向城市迁移,在职业上向非农产业转化,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根本转变。二、城市化城市化是城镇不断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一方面乡村1、世界城市化进程u(1)1760以前,城市化的缓慢发展时期。u(2)1760年-1850年,城市化的初兴时期,英国是第一个城市化率超50%的国家。u(3)1851-1950年局部发展阶段,1950年世界城市化率达到28.4%。u(4)1951-今天,城市化的普及阶段,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41.3%,1990年按照世界银行的显示已经达到50%。1、世界城市化进程(1)1760以前,城市化的缓慢发展时期。2、世界城市化一般规律u(1)前期,为了实现积聚效益,工业生产、第三产业等逐渐向城市集中,农村中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口也由此源源不断的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呈现上升趋势。u(2)中期,随着人口的集中,城市中出现了一些弊病,生活变得不再那么方便,城市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口便开始向城市郊区迁移,同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仍然在继续,但是规模和速度降低,并且有分散城市化的倾向。u(3)后期,城市人口的进出基本平衡后,开始下降,呈现减少的趋势。2、世界城市化一般规律(1)前期,为了实现积聚效益,工业生产3、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u(1)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聚集经济和规模经济。u(2)扩大经济增长极,城市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产业结构更新换代和升级,推进工业化。u(3)促进社会有效需求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u(4)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u(5)促进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开放体系,与外界的要素交流和产品循环。3、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聚集经济第四节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一、基础设施产业二、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三、基础设施的瓶颈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一、基础设施产业一、基础设施产业一、基础设施产业1、基础设施产业包括:u(1)交通运输;u(2)水电供应;u(3)三废处理等市政工程;u(4)通讯;u(5)能源供应;u(6)园林绿化;u(7)有形市场。一、基础设施产业1、基础设施产业包括:2、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u(1)世银发展报告指出:世银专家英格拉姆:基础设施能力与经济产出同步增长,基础设施存量增长1%,GDP就增长1%,各国皆如此。u(2)中国经验数据证明:基础设施的经济性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系数为0.95,社会性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系数为0.861。u(3)钱纳里:人均收入140-1120美元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对产出增长贡献由16%提高到30%,在发展初期和中期具有超前发展必然性。2、基础设施优先发展的战略意义(1)世银发展报告指出:世银专3、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u(1)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需求和就业。u(2)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了其他产业的经营成本,促进要素的集中。u(3)促进人口和劳动力的集中。u(4)促进了市场的集中和扩大。u(5)土地升值,其净收益可以用来进行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3、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1)基础设施投资能够促进二、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二、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二、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罗森斯坦-罗丹u1、基础设施应优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超前发展。u2、基础设施存在供给的不可分性(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罗森斯坦-罗丹1、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原因u(1)基础设施 是直接生产部门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u(2)基础设施是外在经济最重要的源泉,为厂商和社会各个部门带来种种便利,提高获利能力。u(3)基础设施具有间接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增加其它产业的投资机会。1、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原因2、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可分性u(1)基础设施存在配置上的初始集聚性。u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宏大、配套性强,必须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而一开始就需要有大量投资作为创始资本。u例如,要建成一个水力发电站,不仅要整修河道、建筑水坝和水库,而且需要建设电站建筑,购买电机设备,修筑公路,安装通讯设施,建造有关生活服务设施等等。2、基础设施供给的不可分性(1)基础设施存在配置上的初始集聚(2)基础设施建设有较长酝酿期u与直接生产部门比较,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资金难以在短时期内回收。u以交通运输业为例,一般铁路线路的建设需要年时间,加上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往往需要年以上时间。大型运输网的建设则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2)基础设施建设有较长酝酿期与直接生产部门比较,基础设施建(3)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进口或购买u非贸易品,不能进口。u基础设施产业必须优先于那些能更快地产生收益的、具有直接生产性的投资。u发展中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初期,必须集中精力,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于基础设施建设。(3)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不能进口或购买非贸易品,不能进口。(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赫希曼:赫希曼:u 1、基基础础设设施施的的滞滞后后发发展展。由于资本短缺,发展中国家应该等到直接生产部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已形成的“压力”来促进基础设施的发展。u在投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当暂时延迟对铁路、公路、通讯、电力、学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集中资本投资于直接生产部门,以尽快地获得投资效益,增加产出和收入。u然后利用直接生产部门先行发展所增加的收入及其所形成的“瓶颈”压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从而诱致基础设施发展起来。(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赫希曼:2、原因、原因u(1)减少风险:如果先确保工农业生产即使由于缺乏足够的交通运输和动力而需要加以补贴然后让随之而来的压力决定对社会间接资本的适当支出及其配置。u(2)提高效益:先着手扩充直接生产活动,其生产成本很可能大幅度提高,参与直接生产活动者将会认识到通过社会间接资本设施的扩充,可能获得大量经济效益,其结果是扩充社会间接资本设施的压力将会发生作用,因而诱使采取这一顺序的下一个步骤。2、原因(1)减少风险:如果先确保工农业生产即使由于缺乏三、基础设施的瓶颈效应三、基础设施的瓶颈效应u1、瓶颈效应的表现:u(1)交通滞后。u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的铁路运力不足,国家每年损失产值4000亿元,减少利税500亿元;电力供需缺口达25%以上,估计全国至少有1/4的生产能力因缺电闲置。u(2)通讯滞后。中国与美国的对比。u(3)能源短缺。u(4)市场建设滞后。三、基础设施的瓶颈效应1、瓶颈效应的表现:2、基础设施投资渠道u(1)增加财政支出,超前投资基础设施。u(2)举债或引进外资。u(3)股份形式集资。2、基础设施投资渠道第四章第四章 资本(资本(6 6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的形成资本的形成第二节第二节 储蓄储蓄第三节第三节 投资投资第四章 资本(6学时)第一节 资本的形成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的形成资本的形成一、资本积累二、资本形成理论第一节 资本的形成一、资本积累一、资本积累一、资本积累u1、资本:用于生产经营的一切物资和资金。一、资本积累1、资本:用于生产经营的一切物资和资金。2、资本积累资本总量的增大,包括资本形成和深化两过程。u(1)资本形成: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形成一定资本,并产生一定生产能力的过程。u(2)资本深化:资本劳动比率增大的过程;或新资本的生产率提高的过程。2、资本积累资本总量的增大,包括资本形成和深化两过程。3、资本集中u资本由地域上的分散向一定区域集中的过程。3、资本集中二、资本形成理论二、资本形成理论u(一)纳克斯贫困循环理论u(二)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u(三)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u(四)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u(五)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二、资本形成理论(一)纳克斯贫困循环理论(一)纳克斯贫困循环理论(一)纳克斯贫困循环理论1、理论内涵u一个国家穷是因为他穷。u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不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存在着一个使贫困国家贫困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其中最重要的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即贫困循环。1、理论内涵一个国家穷是因为他穷。2、贫困循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u(1)资本供给方面,恶性循环:人均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人将收入用于生活消费很少储蓄资本稀缺新一轮收入低。u(2)资本需求方面,恶性循环:人均收入低低消费缺乏购买力投资诱因不足投资不足使生产规模狭小生产率难以提高低产出、商品的高成本和高价格低工资水平致使购买力不足。2、贫困循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3、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源u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低u(1)既是形成贫困恶性循环的直接原因,u(2)又是其直接结果。u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则是资本形成不足。3、贫困恶性循环的根源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低4、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措施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u同时增加储蓄、扩大投资,在许多行业同时大规模的投资,形成各行业之间的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以保证投资成功。4、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措施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二)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二)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理论含义即人口陷阱:u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u必须大规模投资,使资本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陷阱,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1、理论含义即人口陷阱:2、人口陷阱图示2、人口陷阱图示 3、解释u(1)OA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水平,人均收入不能低于OA。u(2)在A、B之间的任何一点,人口增长率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率,国民收入的增长被较高的人口增长率所抵消,人均收入水平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固定不变,形成低水平陷阱。u(3)当人均收入超过OB后,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会相应增加。u(4)要跳出低水平陷阱,达到OB以上的人均收入,必须使人均收入有一个大幅度增加。3、解释(1)OA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水平,人均收入不能低4、人口陷阱产生的原因u(1)资本稀缺。u(2)人口过快增长。u(3)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导致储蓄过低,投资不足。4、人口陷阱产生的原因(1)资本稀缺。5、措施u必须全面、大规模地投资,大幅度提高资本形成水平。5、措施必须全面、大规模地投资,大幅度提高资本形成水平。(三)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三)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理论1、经济增长的两种力量u(1)提高收入力量,由上期收入水平和投资规模决定。u(2)压低收入力量,由下期投资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决定。只有当提高收入的力量大到足以抵消压低收入的力量,才能冲出低水平陷阱,达到高收入的稳定均衡,这样必须在初始阶段大规模投资,形成一个临界最小努力。1、经济增长的两种力量2、突破临界努力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突破临界努力最为重要:由于发展中国家u(1)企业和投资规模小,生产效率低下。u(2)人口压力大。u(3)观念落后。2、突破临界努力的重要性发展中国家突破临界努力最为重要:3、措施u要达到临界最小努力,必须:u(1)激发大众经济增长动机,追求利润;u(2)改变观念,敢于冒一定风险;u(3)创造适宜投资环境。3、措施要达到临界最小努力,必须:(四)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四)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1、平衡增长理论u在工业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发展,彻底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1、平衡增长理论2、原因(1)欠发达国家的农村有个特殊现象: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这一问题,可以:u1)劳动向资本运送,代价较高,可能性较小。u2)资本向劳动运送,代价较小,能够实现工业化。2、原因(1)欠发达国家的农村有个特殊现象:(2)工业化需要规模通过投资动员失业者,进行工业化。u1)工业化的实质是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中日益相对较少地使用劳动而更多地使用资本。u2)一个最小规模的投资是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散的、小规模的投资不能给国民经济带来充足的冲力和发展氛围。u3)只有大规模投资,才能冲破落后和贫穷停滞的困境。(2)工业化需要规模通过投资动员失业者,进行工业化。(3)发展中经济存在某些不可分性u1)生产函数中,资本存在集聚性和供给的不可分性,产业之间有相互配套和影响。u2)存在需求的不可分性。生产者本身又是消费者,互相促进是一种最基本的消费需求。u3)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国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大,储蓄的规模难以上升。(3)发展中经济存在某些不可分性1)生产函数中,资本存在集聚3、措施u不发达国家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应该在投资中采取大推进,不是小规模的渐进的投资。3、措施不发达国家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应该在投资中采取大推进,(五)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1、理论含义: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互为因果,呈现一种循环累积的发展态势:u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因素的相应变化;u产生第二级变化,强化原先的因素;u导致经济发展过程沿着原先的因素发展。(五)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1、理论含义:2、进一步分析u(1)假设两个地区开始的发展水平相当,由于一个外部的冲击,使得某一地区发展进程比另一个地区要快。u(2)这种不平等,经济和非经济的力量倾向于使有利的地区的累积扩张,以牺牲另一个地区为代价,并导致后者状况更加恶劣、迟缓,不平等状况更加强化。u(3)市场力量倾向于累积地加剧国际间的不平等,在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贫困和停滞的累积过程的开始。2、进一步分析(1)假设两个地区开始的发展水平相当,由于一个第二节第二节 储蓄储蓄一、储蓄二、储蓄的构成与来源第二节 储蓄一、储蓄一、储蓄一、储蓄u1、储蓄:国民收入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是放弃现期消费的结果。u讨论:与微观的区别?一、储蓄1、储蓄:国民收入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是放弃现期消费的2、国民收入的均衡u供给:YS=C+S=消费+储蓄=国民收入u需求:YD=C+I =消费+投资=国民收入u当国民收入处于均衡时,YS=YD 即S=I。u储蓄是投资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2、国民收入的均衡供给:YS=C+S=消费+储蓄=国民3、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u(1)储蓄,节省消费。u(2)将储蓄集中起来,通过金融和信用机构使零散的资金汇集在一起。u(3)投资,金融机构将资金贷款给厂商,购买各种生产资料,增加资本存量。3、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1)储蓄,节省消费。4、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封闭经济社会:没有国际贸易和外国借款。资本形成只有通过节制现有消费、增加储蓄。u(1)事实上,在发展初期,储蓄并非发展的主要障碍。u(2)主要障碍往往是投资的意愿和能力,或者是制度因素存在某些制约投资的瓶颈,致使投资不可能,或风险太大。u如:乡镇企业的产生。4、发展中国家的储蓄封闭经济社会:没有国际贸易和外国借款。资二、储蓄的构成与来源二、储蓄的构成与来源1、一国总储蓄包括u(1)国内储蓄,包括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u(2)国外储蓄,包括国外官方储蓄和援助、外国私人储蓄,即外债和引进外资。1、一国总储蓄包括2、国内储蓄uS=SH+SB+SGu(1)家庭储蓄SH主要取决于家庭可支配收入高低。u(2)企业储蓄SB主要取决于利润,总投资中包括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净投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但是如果重置资本能够形成更高的生产力,也是资本形成的一个来源,加速折旧的意义所在。u(3)政府储蓄SG 主要来自税收经常性支出,转化为政府投资。此外还有赤字政策、发行债券、通货膨胀等手段。2、国内储蓄S=SH+SB+SG3、自愿储蓄u(1)自愿储蓄:为将来需要,减少现时消费,自愿将部分收入存放起来的行为。u一般指通过金融机构将货币存放的过程。自愿储蓄的含义非常广泛,农业储蓄,经常是实物形式,如开荒、存粮、盖房、打井等,同时具有储蓄和投资的性质。u其他如囤积货物和房地产等也是储蓄。3、自愿储蓄(1)自愿储蓄:为将来需要,减少现时消费,自愿将(2)决定边际储蓄倾向的因素u自愿储蓄,取决于国民储蓄倾向、即边际储蓄倾向。u1)国民收入。YC时,有储蓄;YC时,是负储蓄,即负债。u2)收入分配状况。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高,储蓄倾向低。因此收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越能促进储蓄。u3)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等影响,习惯于金银实物储蓄,难以形成投资。u4)金融机构状况。金融制度和方便程度。u5)政治经济环境。政治局势,经济政策。(2)决定边际储蓄倾向的因素自愿储蓄,取决于国民储蓄倾向、即4、非自愿储蓄u(1)非自愿储蓄:即强制储蓄,是政府通过行政力量迫使社会公众节约消费,实现储蓄。包括通货膨胀和税收。其中一部分形成资本。4、非自愿储蓄(1)非自愿储蓄:即强制储蓄,是政府通过行政力(2)通货膨胀u1)指物价水平的提高,或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货膨胀形成强制储蓄的原因:u对货币余额征税。u纸币的实际价值下降,减少的部分价值,以增发的纸币集中到国库,被称为通货膨胀税。(2)通货膨胀1)指物价水平的提高,或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下降。2)通货膨胀税率u假设通货膨胀率为 pu则通货膨胀税率 t=p/(1+p)u假设p=15%,则政府收入增加现有货币总量的13%。2)通货膨胀税率假设通货膨胀率为 p(3)课税u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强制把一部分资源从民间转移到政府手中的行为。u除了征收税收以外,各种政府收费项目,集资项目,劳动积累工程等。(3)课税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强制把一部分第三节第三节 投资投资一、投资决策二、投资类型三、项目评价第三节 投资一、投资决策一、投资决策一、投资决策一、投资决策1、均等边际报酬原则u假设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资本边际报酬递减。u当把一定量的资本分配给两个项目时,若两个项目边际报酬相等,则资本的分配最为适宜。u这时总利润最大,社会整体利益最大,社会收入最大。u但是个人成本、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计算往往不一致。u很多投资外部不经济,如造纸、印染、化工等的三废问题。1、均等边际报酬原则假设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资本边际报酬递2、资本产出比率原则u应该首先投资于能够得到最大产出的项目,或能够使单位产出所需投资最小的项目。u即选择资本产出比率最低的项目。实际使用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即增量的资本产出比率来考察新增加的投资。u增量的资本产出比率=增量资本/增量产出2、资本产出比率原则应该首先投资于能够得到最大产出的项目,3、资本劳动比率原则u较小,即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的项目,劳动密集型。3、资本劳动比率原则二、投资类型二、投资类型二、投资类型1、劳动密集型作用:u(1)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比较优势。u(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非农化。u(3)提高生产技能、管理知识,积累市场经验,改善本国的科学环境。1、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重要性u在生产要素的配置中,每100万元固定资本所能吸纳的劳动力,在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仅94人,而在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部门则可达257人,至于在商业、服务业等部门更多。韩国最近的经济危机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片面追求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导致成本过大,在高新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尚未形成之前,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早地丧失竞争力,是陷入危机的原因。劳动密集型的重要性2、资本密集型u工业化水平提高的结果u提高劳动生产率2、资本密集型3、技术密集型u高科技产业u高劳动生产率u高资本生产率3、技术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选择u(1)发展趋势发展趋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中国家仅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可能解决最终“追上”发达国家的问题。仅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永远成不了发达国家。u(2)渐进升级渐进升级。目前还不能过快地放弃劳动密集型,必须渐进促进产业升级。欠发达区域,资本短缺、高新技术取得困难,只有廉价的劳动力,应该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的选择(1)发展趋势: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发展中国家的选择u(3)充分利用适用技术适用技术。先进技术是适应先进国家的特殊条件如高工资高工资,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比较充裕,大量熟练的技术人员等被发展出来的,这些条件在发展中国家并不普遍存在。适合于一国发展阶段,可以使该国最大限度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最大增长的技术。u(4)鼓励创新创新。不应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对立起来。发扬创业精神,发展中国家的选择(3)充分利用适用技术。三、项目评价三、项目评价三、项目评价1、机会成本某种资源只能用于一种用途,其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净收益。u如果一种资源,既可以用于甲用途,又可以用于乙用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如果用于甲用途,必须放弃乙用途。u意义:对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1、机会成本某种资源只能用于一种用途,其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2、项目评估u(1)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角度出发,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以决定项目未来发展前景。u(2)主要内容:u1)财务评估,分析项目的成本收益、经济效益,获利能力。u2)国民经济评估,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分析该项目在国民经济全局中的作用和贡献。u3)社会评估,分析对社会目标方面的贡献。2、项目评估(1)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国3、财务评估方法u(1)净现值法。NPV=(现金流入量CI 现金流出量CO)t(1+利率r)-t。如果NPV大于等于0,则可以接受。其中NPV最大的项目为最优项目。u(2)内部收益率法。即令NPV=0 时的贴现率IRR,将IRR与现行或预期的利率r相比,当IRR大于等于r时,项目可行。其中IRR最大的项目最优。u(3)投资回收期法。(CI CO)t=0,求得项目回收期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