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上册1-单元复习课(历史)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1297253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上册1-单元复习课(历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上册1-单元复习课(历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教材)【部编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上册1-单元复习课(历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来到历史课堂单元复习课第一单元单元复习课【时空坐空坐标】【时空坐标】【知【知识体系】体系】【知识体系】一、中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文明起源的特点1.1.多元一体多元一体(1)(1)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新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代的文化遗存存,从从“满天星斗天星斗”走向走向“中原核中原核心心”;”;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满天星斗天星斗新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期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悖;中原核心中原核心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晚期代晚期,只有中原区系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山文化化维持在持在较高水平。高水平。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2)(2)战国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从商周至从商周至战国国时期期,华夷夷杂处,华夷交融夷交融;战国国时期期,以以华夏族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3)(3)从秦代开始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的政治所巩固。(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2.2.源源远流流长(1)(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指旧石器指旧石器时代文明代文明遗存存)。(2)(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明代的文明遗存存)。(3)(3)五千年的古国五千年的古国(中中华文明的形成文明的形成)。(4)(4)两千年的中两千年的中华统一一实体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局面)。2.源远流长【创新思新思维】1.1.我国是世界上人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人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人类起起源的主要源的主要证据是据是()A.A.神神话B.B.史史书C.C.传说D.D.化石化石【创新思维】【解析】【解析】选选D D。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没有史书记载人类的起源史书记载人类的起源;神话和传说依靠口口相传神话和传说依靠口口相传,许多不许多不可信可信;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故答案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故答案为D D。【解析】选D。依据所学可知,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没有史书记载人2.2.古史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反映了我国从人国从人类起源到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向文明的巨大飞跃。下列最能。下列最能为这些些传说的真的真实性提供性提供证据的是据的是()A.A.元元谋人牙人牙齿化石化石B.B.河姆渡聚落的河姆渡聚落的遗址址C.C.司母戊青司母戊青铜方鼎方鼎D.D.司司马迁的史迁的史记2.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等英雄的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四个选项中。本题四个选项中,A,A、B B元谋人和河姆渡原元谋人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早于炎黄二帝的传说时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早于炎黄二帝的传说时期;C;C司母戊青司母戊青铜方鼎铜方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青铜器,反映了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因此商朝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展。因此,A,A、B B、C C均不符合题均不符合题意。而意。而D D司马迁的史记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司马迁的史记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武帝时期约30003000年的主要史实年的主要史实,因此因此,最能为这些传说的最能为这些传说的【解析】选D。本题四个选项中,A、B元谋人和河姆渡原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故本题正确答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案为D D。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3.3.人人类社会的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段向高级阶段段进步的步的过程程,在史前社会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渡的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A.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 B.B.男性的力量超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女性C.C.氏族社会的氏族社会的战争争频繁繁 D.D.社会生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力不断提高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阅读。本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在史前社会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扩大,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适于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使男子在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既知其母知其母,又知其父又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社会最终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只有社会。只有D D正确。正确。【解析】选D。本题考查氏族社会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二、秦二、秦汉(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公元公元220220年年)中中华文明的形成和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展阶段段1.1.阶段特征段特征 秦秦汉时期包括秦朝期包括秦朝(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公元前公元前207207年年)、西、西汉(公公元前元前202-202-公元公元9 9年年)、东汉(公元公元25-22025-220年年)等王朝等王朝,是我国是我国的的“大一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展的时期。期。二、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1)(1)政治上政治上:“:“大一大一统”的的实现,秦秦汉王朝加王朝加强强了了对周周边少数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民族地区的管辖,政政权基本基本稳定定;秦朝建立封建的秦朝建立封建的专制主制主义中央集中央集权制度制度,到西到西汉时得以巩固。得以巩固。(2)(2)经济上上:以以农业为主主导的封建的封建经济初步初步发展展;秦朝秦朝统一一度量衡、度量衡、货币,两两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展;黄黄河流域是当河流域是当时的的经济重心重心;陆上和海上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易往来。(1)政治上:“大一统”的实现,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3)(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秦朝秦朝“以法以法为教、以吏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的政策加强强了思想控制了思想控制;西西汉汉武帝武帝时“罢黜百家黜百家,独尊儒独尊儒术”,”,使儒家使儒家思想成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治思想;科技文化迅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展,尤其尤其是造是造纸术的的发明明;文学、文学、艺术各放异彩各放异彩;佛教的佛教的传入与入与传播。播。(3)思想文化上: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2.2.汉代代“大一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1)(1)政治方面政治方面:汉武帝武帝颁布布“推恩令推恩令”,”,成功分解了成功分解了诸侯王的侯王的势力。加力。加上采取其他一些打上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手段,诸侯国不再侯国不再对中央形成威中央形成威胁。加加强强皇皇权,削弱丞相削弱丞相权力。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朝。2.汉代“大一统”局面形成的措施及影响实行察行察举制制,大量大量选拔人才拔人才,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加强强皇帝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刺史制度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将全国划分为1313州部州部,负责对辖区内郡区内郡级官官员及子弟和豪及子弟和豪强强势力力进行巡行巡视监察。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豪强强、游侠等社会、游侠等社会势力力的不法行的不法行为。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2)(2)经济方面方面:改革改革币制制,将将铸币权收收归中央中央;实行均行均输平准、平准、盐铁专卖、“算算缗”“”“告告缗”等等经济政策政策,打打击私私营工商工商业者。者。(3)(3)思想方面思想方面:“:“罢黜百家黜百家,独尊儒独尊儒术”,”,尊崇儒学尊崇儒学,提倡提倡“大一大一统”思想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尊地位文化中的独尊地位,适适应了了汉武帝武帝时期的政治期的政治统治需要。此后治需要。此后,儒学成儒学成为我国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形态。(2)经济方面: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均输平准、盐3.3.从从“百家争百家争鸣”到思想到思想“大一大一统”的的发展演展演变(1)(1)春秋春秋战国国时期期,社会大社会大动荡、大、大变革。不同学派根革。不同学派根据自身据自身实际需要提出各自的治国思想主需要提出各自的治国思想主张,思想文化思想文化领域出域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一片繁荣景象,即即“百家争百家争鸣”。(2)(2)战国晚期国晚期,伴随兼并伴随兼并战争的争的进行行,社会出社会出现统一的一的趋势,秦朝建立后秦朝建立后,确立确立专制主制主义中央集中央集权制度。制度。为巩固巩固统治治需要在思想需要在思想领域域实行行“焚焚书坑儒坑儒”。3.从“百家争鸣”到思想“大一统”的发展演变(3)(3)汉代代为巩固大一巩固大一统的需要的需要,汉武帝采武帝采纳董仲舒董仲舒“罢黜百黜百家家,独尊儒独尊儒术”的思想的思想,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这说明中国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从古代治国思想从“百家争百家争鸣”的的纷争争阶段段发展到思想展到思想“大大一一统”阶段。段。(3)汉代为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创新思新思维】皇帝皇帝纪年年公元公元纪年年郡郡级政区数量政区数量汉高帝十二年高帝十二年前前195195年年1515郡郡汉文帝十六年文帝十六年前前164164年年2424郡郡汉景帝十六年景帝十六年前前141141年年6868郡、国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武帝元封五年前前106106年年108108郡、国郡、国【创新思维】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数量汉高帝十二年前19上表上表为西西汉朝廷直接管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的郡级政区数量政区数量变化表。据此化表。据此可知可知()A.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激化B.B.中央行政体制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行了调整整C.C.朝廷解决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D.诸侯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侯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大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变化表。据此可知(【解析】【解析】选选C C。汉武帝通过推行。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推恩令”等政策解决等政策解决了王国问题了王国问题,故故A A错误错误;材料信息是西汉朝廷直辖郡级政材料信息是西汉朝廷直辖郡级政区的数量变化区的数量变化,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未涉及中央未涉及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行政体制的调整,故故B B错误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加强,这为朝廷解决西汉边患威胁准备了条件这为朝廷解决西汉边患威胁准备了条件,故故C C正确正确;中央政权控制的区域越大中央政权控制的区域越大,说明诸侯王国控制的区域越说明诸侯王国控制的区域越小小,故故D D错误。错误。【解析】选C。汉武帝通过推行“推恩令”等政策解决了王国问题,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安全小贴士课间活动请同学们注意安全安全小贴士励志名言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励志名言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