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基本准则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29462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核算基本准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会计核算基本准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会计核算基本准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一、一、会计假设会计假设二、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要求)三、三、记账基础记账基础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财务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前提条件前提条件质量要求质量要求处理基础处理基础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会计核算需要具备一定的: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的过程。会计核算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明确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要求,确定处理基础等前提条件,明确质量要求和确认计量要求,确定处理基础等基础基础条件条件会计会计第三章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一、会计核算基础一、会计假设第三节会计假设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会计核算的基本11.3.1 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一、含义一、含义 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基本前提基本前提),为了保证会计工,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方法所做的合理设定。法所做的合理设定。前提前提条件条件空间范围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基本程序计量方法计量方法会计会计1.3.1 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一、含义前提条件一、含义前提条件21.3.1 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会计假设(基本前提)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恩格斯,(恩格斯,(恩格斯,(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951995)1.3.1 会计假设(基本前提)会计假设(基本前提)3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 1.定义定义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企业应当企业应当企业应当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A会计会计主主 体体C会计会计主体主体B会会 计计主主 体体D会会 计计主体主体企业企业“本身本身”的含义的含义不反映其他企业的不反映其他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交易交易事项事项交易交易事项事项严格严格区别区别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的财务收支。个人的财务收支。严格严格区别区别事项事项交易交易经营者经营者个个 人人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二、会计假设的内容ACBD企业企业“本身本身”的含义的含义4 【例例】A企业向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2.2.会计主体的意义会计主体的意义 明确了明确了空间范围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务、为谁记账的问题。注意:注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A企业企业B企业企业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负债负债资产资产应付账款应付账款 【例】【例】A企业向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5 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以及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计量假设,以及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计量假设,以及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计量假设,以及其他会计核算基础建立的基础。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货币计量会会计计假假设设其其他他基基础础可靠性可靠性相关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重要性谨慎性谨慎性及时性及时性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质量要求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会计确认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会计报告处理系统处理系统会计记录会计记录 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6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一般而言,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体;但有些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某些企业集团就是如此。如某些企业集团就是如此。A A母公司母公司A1A1子公子公司司A1A1子公子公司司A1A1子公子公司司B1B1子公子公司司B1B1子公子公司司B1B1子公子公司司企业集团企业集团B B母公司母公司既是法律主体既是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也是会计主体只是会计主体只是会计主体不是法律主体不是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区别A母公司母公司A1A1A1B17(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2.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的重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的重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的重开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前提要前提要前提能够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能够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能够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能够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围围围能够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能够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能够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能够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者的交易或事项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区别开区别开区别开(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8 (二)持续经营假设(二)持续经营假设 1.1.定义定义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无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无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无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无明显的证据证明企业不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能经营下去,我们就认为企业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务。务。务。趋势趋势2停业清理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确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认、计量的前提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趋势趋势1经营发经营发展趋势展趋势 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 (二)持续经营假设趋势(二)持续经营假设趋势2停业清理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确认、计交易或事项确认、计9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明确了明确了明确了时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时间范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跨期费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跨期费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跨期费是合理选择会计程序及方法的基础。如跨期费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用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等。会计会计主体主体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经营发经营发展趋势展趋势交易或事项确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的前提认、计量的前提 是是是是“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假设等建立的基础。假设等建立的基础。假设等建立的基础。假设等建立的基础。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是合是合10 2.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依据。依据。只有持续经营,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持续经营,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持续经营,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只有持续经营,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经营成果。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正确地确定财产计价、收益,为计量提11 (三)会计分期假设(三)会计分期假设 1.1.定义定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目的目的:及时进行会计报告。:及时进行会计报告。:及时进行会计报告。:及时进行会计报告。会计会计主体主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会计年度会计年度1月1日12月31日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中期会计中期 (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主体(三)会计分期假设会计主体1 2 3 412 2.2.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的意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明确了何时记,明确了何时记,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问题。账、算账和报账问题。账、算账和报账问题。账、算账和报账问题。会计会计主体主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年度年度1月1日12月31日3 3月各账户的发月各账户的发生额、生额、余额怎余额怎样?结账可知样?结账可知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财务状况等)报告报告 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准确提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于进行各期会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于进行各期会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于进行各期会供各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料,也便于进行各期会计信息的对比。计信息的对比。计信息的对比。计信息的对比。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会计主体1 2 3 13 (四)(四)货币计量假量假设 1.1.定定义 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流量。流量。流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量单位)。量单位)。量单位)。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会计会计主体主体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月度季度季度半年度半年度年度年度持续经营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货币计量 (四)货币计量假设(四)货币计量假设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14 2.2.货币计量假量假设的意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的明确了会计的明确了会计的明确了会计的计量方法计量方法。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和比较。货货币币计计量量元元会会计计要要素素资资 产产负负 债债所有者所有者权权 益益收收 入入费费 用用利利 润润 【例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润 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货币计量元会计要素资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货币计量元会计要素资 产负产负 15 2.2.货币计量假量假设的意的意义 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在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有多种货币存在的条件下,要将有关外币用某种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以此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我国的会计核算还规定以人16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要求)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要求)的含义的含义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在会计假设前提下,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的质量要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所应遵循的质量要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求,也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我国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基本准则(06)规定的)规定的会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八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八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要求)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17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1.1.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客观性、真实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内容完整。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实际发生的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虚构的虚构的交交易或事易或事项项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不符合确不符合确认和计量认和计量要求要求停停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 1.可靠性(客观可靠性(客观18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实可靠,内容完整。财务状况财务状况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资产负负债债负负债债负负债债所有者所有者权权益益所有者所有者权权益益所有者所有者权权益益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利利润润会会计计要要素素会计会计报告报告经营成果经营成果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要素的确认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求计量要求见本章第见本章第三节三节相关信息相关信息相关信息相关信息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19 2.2.相关性(有用性)相关性(有用性)企企业业提提供供的的会会计计信信息息应应当当与与财财务务会会计计报报告告使使用用者者的的经经济济决决策策需需要要相相关关,有有助助于于财财务务会会计计报报告告使使用用者者对对企企业业过过去去、现现在在或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与供应商等方面与供应商等方面的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采取怎样的货测,采取怎样的货款结算方式等款结算方式等与企业内部经营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决策相关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是否需要调整测,是否需要调整经营策略等经营策略等与国家宏观经济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相关管理的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是否需要进行测,是否需要进行宏观调经济控等宏观调经济控等与投资者和债权人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决策相关等的经济决策相关 进行评价、预进行评价、预测,是否进行投资测,是否进行投资或贷款等或贷款等会计会计信息信息 2.相关性(有用性)与供应商等方面的经济决策相关相关性(有用性)与供应商等方面的经济决策相关 20 3.3.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交易交易或或事项事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清晰明了,便于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用者理解和运用 3.可理解性(明晰性)交易或会计会计会计会计会计财务可理解性(明晰性)交易或会计会计会计会计会计财务21 4.4.可比性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 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一致采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一致A企业企业 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应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B企业企业A企业企业 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一致、相互可比。横横向向可可比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在附注中说明。纵纵向向可可比比 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 4.可比性可比性 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使用等 采采22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 企企业业应应当当按按照照交交易易或或者者事事项项的的经经济济实实质质进进行行会会计计确确认认、计计量量和和报报告告,不不应应仅仅以以交交易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交易或交易或事事 项项二者分离二者分离实实质质重重于于形形式式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交易或交易或事事 项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二者统一二者统一 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交易或事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交易或事 23【例例】企业融资租入设备。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存在经济实质与存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分离法律形式的分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此时已获得了相应的利按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此时已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并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益并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承租承租方方出租出租方方租入设备租入设备(100万元,万元,5年付清年付清)分期支付租金分期支付租金(设备款设备款)租用期满,所有权等归属承租方租用期满,所有权等归属承租方使用权使用权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所有权所有权处置权处置权 问题问题:设备款尚未付清前,应否属于承租方的资产?:设备款尚未付清前,应否属于承租方的资产?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所有权所有权处置权处置权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体现了对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的尊重体现了对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的尊重【例】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存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分离【例】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存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分离按照实按照实24【比较比较】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反映增减变动反映增减变动提取折旧等提取折旧等确认为企业资产确认为企业资产所有权所有权使用权使用权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法律形式法律形式经济实质与法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统一律形式统一处置权处置权【比较比较】企业经营租入设备。企业经营租入设备。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承租承租方方出租出租方方租入设备使用租入设备使用,支付租金支付租金租用期满,归还给出租方租用期满,归还给出租方所有权所有权使用权使用权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法律形式处置权处置权经济实质经济实质【比较】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反映增减变动提取折旧等确认为【比较】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反映增减变动提取折旧等确认为25 6.重要性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会计会计确认确认交交易易或或事事项项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报告报告2009年年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现金流量重要交易或事项重要交易或事项对财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有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信息信息账账 簿簿会计会计记录记录 6.重要性会计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重要性会计交易或事项会计会计2009年财年财26 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20102010年年 20112011年年 20122012年年未来未来可能可能实现实现收入收入 不不应应高高估估:不不可可高高估估未未来来可可能能产产生生的的收收入入,更更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购购买买股股票票100 100 000000元元,预预计计可可获获取取股股利利收收入入20 00020 000元。元。未来未来可能可能发生发生损失损失 不不可可低低估估:应应充充分分预预计计可可能能发发生生的的损损失失,并应采取应对措施。并应采取应对措施。应应收收账账款款30 30 000000元,预计损失元,预计损失1 5001 500元。元。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2010年年27 8.及时性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提前或者延后。提前或者延后。交交易易或或事事项项2012年年2011年年账 簿会计会计确认确认报 表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现金流量会计会计计量计量会计会计记录记录会计会计报告报告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报告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报告各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报告也应如此各月度、季度和半年度报告也应如此 8.及时性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企业对于已经发281.3.2 1.3.2 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 一、研究意义一、研究意义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事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事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事项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交易或事项(特别是与(特别是与(特别是与(特别是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事项)的两种基础有关事项)的两种基础有关事项)的两种基础有关事项)的两种基础(06准则称为准则称为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企业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见下图)。为保证相关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合理进行配比,应确定按照什么方法合理进行配比,应确定按照什么方法合理进行配比,应确定按照什么方法合理进行配比,应确定按照什么方法(基础基础)确确确确认收入和费用问题。认收入和费用问题。认收入和费用问题。认收入和费用问题。讲解讲解1.3.2 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 一、研究意义讲解一、研究意义讲解29 【例例】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应应确确认认为为哪哪个个月份的收入月份的收入?对以上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可采取两种不对以上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可采取两种不对以上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可采取两种不对以上收入与费用进行确认可采取两种不同方法同方法同方法同方法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即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实现制实现制实现制。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销销售售产产品品,货货款款3 000元元,5月收到月收到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收 入入应应确确认认为为哪哪个个月份的费用月份的费用?支支付付4、5、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财财产产保保险险费费1 200元元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收入实现与收收入实现与收款时间不一致款时间不一致费用发生与付费用发生与付款时间不一致款时间不一致 【例】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应确认为哪个月份的收入?【例】收入与费用确认上的难点应确认为哪个月份的收入?30 二、收付实现制基础二、收付实现制基础 现金制;实收实付制,现金制;实收实付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实收实付。实收实付。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惟一确认标准。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惟一确认标准。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销销售售产产品品,货货款款3 000元暂未收到元暂未收到5月月实实际际收收到到货货币币资资金金,确确认认为为5月份的收入月份的收入实实际际收收到到货货款款3 000元元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收 入入支支付付4、5、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财财产产保保险险费费1 200元元3月月实实际际付付出出货货币币资资金金,确确认认为为3月月份份的的费用费用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实实收收标标准准4、5、6月月实实际际受受益益,但但不负担费用不负担费用实实付付标标准准 二、收付实现制基础销售产品,货款二、收付实现制基础销售产品,货款3 000元暂未元暂未31二、收付实现制基础二、收付实现制基础实现:指实际收到或者支付现金。二、收付实现制基础实现:指实际收到或者支付现金。二、收付实现制基础实现:指实际收到或者支付现金。32 三、权责发生制基础三、权责发生制基础 (一)定义(一)定义 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应收应付。应收应付。以以权利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责任责任应当应当承担)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承担)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第九条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认、计量和报告。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6)基本准则基本准则 三、权责发生制基础三、权责发生制基础 第九条企业应当以第九条企业应当以33 (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的基(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方法本方法【注意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注意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应应收收标标准准已已获获得得收收款款权权利利,应确认为应确认为3月份收入月份收入销销售售产产品品,货货款款3 000元元,5月收到月收到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支支付付4、5、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财财产产保保险险费费1 200元元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本本月月不不受受益益,不不确确认认费费用用。应应由由46三个月份分摊三个月份分摊每月确认费用每月确认费用400400元元应应付付标标准准 (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方法【注意与收付(二)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方法【注意与收付34 (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 1.1.对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应计未收款收入和和应计已付款费用应计已付款费用的确认的确认 3月月 4月月 5 5月月 6 6月月已已获获得得收收款款权权利利,确确认认为为3月月份份的的收收入入(同同时时确确认认为为资资产产应应收收账账款款)销销售售产产品品,货货款款3 000元暂未收到元暂未收到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应计未收款收入应计未收款收入应应收收标标准准支支付付4、5、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财财产产保保险费险费1 200元元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本本月月不不受受益益,不不确确认认为为费费用用每月分摊费用每月分摊费用400400元元46三三个个月月份份受受益,应分摊费用益,应分摊费用应计已付款费用应计已付款费用应应付付标标准准 (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三)权责发生制基础的应用 1.对应计未收款收入对应计未收款收入35 2.2.对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和应计未付款费用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的确认 6月月 7月月 8月月预预收收货货款款4 000元元,拟拟在在7、8两两月月各各向向客客户供货户供货2 000元元未未获获得得收收款款权权利利,不不能能确认为收入确认为收入收收入入确确认认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收入1日日,借借入入短短期期借借款款,使使用用两两个个月月,月月息息10 000元元。8月初实际付息月初实际付息费费用用确确认认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费费 用用7、8两两 个个 月月供供货货后后各各确确认认收收入入2 000元元应计预收款收入应计预收款收入应应收收标标准准6、7月月各各应应分分摊摊费费用用10 000元元(暂未付款暂未付款)月摊费用月摊费用10 00010 000元元应计未付款费用应计未付款费用应应付付标标准准8月月初初虽虽然然实实际际付付息息,但但本本期期并并不不受受益益,不不承承担担费用费用 2.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预收货款对应计预收款收入和应计未付款费用的确认预收货款4 036 三、权责发生制基础三、权责发生制基础出现“应计项目”和“递延项目”应计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先于其款项的实际应计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先于其款项的实际应计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先于其款项的实际应计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先于其款项的实际收支期,包括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收支期,包括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收支期,包括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收支期,包括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 递延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晚于其款项的实际递延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晚于其款项的实际递延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晚于其款项的实际递延项目: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期晚于其款项的实际收支期,包括递延收入和递延费用。收支期,包括递延收入和递延费用。收支期,包括递延收入和递延费用。收支期,包括递延收入和递延费用。三、权责发生制基础三、权责发生制基础出现出现“应计项目应计项目”和和“递延项目递延项目”37 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其特点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其特点 1.1.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期间与实际收付款的期间一致!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期间与实际收付款的期间一致!【例例】见教材见教材P37P37记入记入有关有关收入收入账户账户记入记入有关有关费用费用账户账户 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其特点四、不同会计处理基础的应用及其特点收付实现制确认收收付实现制确认收38 2.2.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1 1)以实收实付为标准:不考虑(预收款项、)以实收实付为标准:不考虑(预收款项、)以实收实付为标准:不考虑(预收款项、)以实收实付为标准:不考虑(预收款项、预付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预付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预付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预付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加以确认。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加以确认。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加以确认。收到或已支付,就作为当期收入或费用加以确认。(2 2)会计期末不存在账项调整:根据账户记录)会计期末不存在账项调整:根据账户记录)会计期末不存在账项调整:根据账户记录)会计期末不存在账项调整:根据账户记录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确定本期收入与费用。(3 3)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切)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切)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切)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切实性: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实性: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实性: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实性: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4 4)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等。)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等。)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等。)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等。2.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收付实现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39 3.3.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 【例例3131至至3636】同前,注意与收付实同前,注意与收付实现制比较。见教材现制比较。见教材P37.P37.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现期间或费用发生期间一致时,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现期间或费用发生期间一致时,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方法相同;不一致时确认的方法不同!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方法相同;不一致时确认的方法不同!3.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举例 当实际收付当实际收付40 4.4.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1 1)应收应付标准:考虑(预收款项、预付)应收应付标准:考虑(预收款项、预付)应收应付标准:考虑(预收款项、预付)应收应付标准:考虑(预收款项、预付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款项、应计收入、应计费用)。(2 2)期末需进行账项调整:日常账户记录不)期末需进行账项调整:日常账户记录不)期末需进行账项调整:日常账户记录不)期末需进行账项调整:日常账户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调整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调整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调整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应于会计期末调整(当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当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当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当期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3 3)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收)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收)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收)核算手续复杂,反映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入和费用比较合理,可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和财务状况。(4 4)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4.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41 五、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例,如表所示:例,如表所示:例,如表所示:例,如表所示:收入与费用收入与费用业务的类型业务的类型1月支付两年的办公月支付两年的办公设备租赁费设备租赁费4 800元。元。将将4 800元全部确元全部确认为认为1月费用。月费用。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例,如表所示:五、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应用比较举例,如表所示:42(续前)(续前)收入与费用收入与费用业务的类型业务的类型 结论:结论: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现期间或费用发生期间一致时,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现期间或费用发生期间一致时,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方法相同;不一致时确认的方法不同!两种会计处理基础确认方法相同;不一致时确认的方法不同!(续前)收入与费用(续前)收入与费用 结论: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结论:当实际收付款时间与其收入实43补充知识补充知识:配比原则:配比原则(2 2)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收收入入费费用用收收入入费费用用收收入入费费用用7月9月8月时间意义上的配比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因果关系上的配比因果关系上的配比配比配比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配比配比配比配比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配比配比配比配比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营业收入收入营业营业成本成本配比配比 它们之它们之间间不存在因不存在因果关系,果关系,不具有可不具有可比性。比性。与上述损益与上述损益之间也之间也不存在不存在因果关系,不因果关系,不具有可比性具有可比性2006年年企企业会计准则业会计准则已取消该原则已取消该原则(1 1)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相互配比。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并相互配比。补充知识:配比原则(补充知识:配比原则(2)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44 练习题练习题某企业某企业某企业某企业6 6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分别用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分别用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分别用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分别用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和和和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计计计计算算算算6 6月份的收入和费用。月份的收入和费用。月份的收入和费用。月份的收入和费用。(1 1)销售产品收到现金)销售产品收到现金)销售产品收到现金)销售产品收到现金120120元;元;元;元;(2 2)销售产品)销售产品)销售产品)销售产品120120元,购买单位元,购买单位元,购买单位元,购买单位A A交来现金现金交来现金现金交来现金现金交来现金现金5050元,余款暂欠;元,余款暂欠;元,余款暂欠;元,余款暂欠;(3 3)收到购买单位)收到购买单位)收到购买单位)收到购买单位A A前欠货款前欠货款前欠货款前欠货款120120元;元;元;元;(4 4)收到购买单位)收到购买单位)收到购买单位)收到购买单位B B预交货款预交货款预交货款预交货款120120元;元;元;元;(5 5)收到)收到)收到)收到C C单位交来的单位交来的单位交来的单位交来的1-31-3月份仓库租金月份仓库租金月份仓库租金月份仓库租金120120元;元;元;元;(6 6)本月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月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月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月已经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100100元;元;元;元;(7 7)本月应交所得税费)本月应交所得税费)本月应交所得税费)本月应交所得税费100100元,未交;元,未交;元,未交;元,未交;(8 8)本月缴纳上月所欠电话费)本月缴纳上月所欠电话费)本月缴纳上月所欠电话费)本月缴纳上月所欠电话费100100元;元;元;元;(9 9)本月财产保险费)本月财产保险费)本月财产保险费)本月财产保险费100100元,已交元,已交元,已交元,已交5050元,余款暂欠;元,余款暂欠;元,余款暂欠;元,余款暂欠;(1010)支付管理部门)支付管理部门)支付管理部门)支付管理部门7-97-9月份报纸订阅费月份报纸订阅费月份报纸订阅费月份报纸订阅费150150元。元。元。元。练习题某企业练习题某企业6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分别用权责发月份发生下列业务,分别用权责发45收付实现制下:收付实现制下:收入收入=(1 1)120120+(2 2)5050+(3 3)120120+(4 4)120120+(5 5)120=530120=530(元)(元)(元)(元)费用费用=(8 8)100+100+(9 9)50+50+(1010)150=300150=300(元)(元)(元)(元)权责发生制下:权责发生制下:收入收入=(1 1)120120+(2 2)120=240120=240(元)(元)(元)(元)费用费用=(6 6)100+100+(7 7)100+100+(9 9)100=300100=300(元)(元)(元)(元)练习题练习题收付实现制下:练习题收付实现制下:练习题46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24/6/162024/6/16Sunday,June 16,2024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4/6/162024/6/162024/6/166/16/2024 12:18:41 AM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4/6/162024/6/162024/6/16Jun-2416-Jun-24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4/6/162024/6/162024/6/16Sunday,June 16,2024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24/6/162024/6/162024/6/162024/6/166/16/2024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6 六月 20242024/6/162024/6/162024/6/16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六月 242024/6/162024/6/162024/6/166/16/2024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4/6/162024/6/1616 June 2024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4/6/162024/6/162024/6/162024/6/16Thank You.Thank You.You made my day!You made my day!-敢为天下先,勇争第一敢为天下先,勇争第一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23/8/9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