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评价技术(4-6章)解读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294587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90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知识评价技术(4-6章)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基础知识评价技术(4-6章)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基础知识评价技术(4-6章)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内 容容大纲要求大纲要求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总结总结内 容鉴定内容鉴定内容(一)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二)基础知识(二)基础知识(三)相关知识(三)相关知识1 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2 2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3 3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4 4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鉴定内容 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 1 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P48-P74P48-P742 2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P75-P82P75-P823.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P83-P136P83-P1364.4.矿山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 P137-P182P137-P1825.5.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P183-P238P183-P2386.6.民用爆破器材民用爆破器材 P239-P251P239-P2517.7.烟花爆竹安全技术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P239-P251P239-P2518.8.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P252-P275P252-P2759.9.其他安全技术其他安全技术 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 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教材教材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第第4 4章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第第5 5章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第6 6章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第7 7章章 矿山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第第8 8章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第第9 9章章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民用爆破器材、烟花 第第1010章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教材基础知识第第4 4章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三、消防设施三、消防设施四、四、建筑建筑灭灭火器配置火器配置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与火灾 1 1、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1)定义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会同时出现火焰或可见光。同时出现火焰或可见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即为火灾。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即为火灾。(2)(2)发生的必要条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燃烧一般应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燃烧一般应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这这3 3个要素通常缺一不可。个要素通常缺一不可。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燃烧与火灾 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知识要求】2 2、火灾的分类、火灾的分类 火灾分类火灾分类(GB 4968(GB 4968200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性将火灾分为如下6 6类:类:A A类火灾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是有机物质,如 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引起的火灾。B B类火灾类火灾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柴油、甲醇、乙醇、沥青等引起的火灾。C C类火灾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氢气等引起的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甲烷、氢气等引起的火灾。D D类火灾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引起的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等引起的火灾。E E类火灾类火灾 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 F类火灾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燃烧引起的火灾。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2、火灾的分类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3 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的先兆。阴燃阴燃则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则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爆燃爆燃是指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是指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自燃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自自热或外热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3、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4 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1)(1)火灾防治途径火灾防治途径 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火灾防治途径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灭火等。(2)阻燃方法阻燃方法 高高分分子子材材料料阻阻燃燃化化技技术术主主要要通通过过阻阻燃燃剂剂使使聚聚合合物物不不易易着着火火,如如果果着着火火也也使使其其燃燃烧烧速速度度变变慢慢。阻阻燃燃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剂按其使用方法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4、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5 5、火灾探测原理火灾探测原理(1)(1)接触式探测接触式探测 接触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接触式探测是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直接接触烟气来来实现火灾探测的。实现火灾探测的。(2)(2)非接触式探测非接触式探测 非非接接触触式式火火灾灾探探测测器器主主要要是是根根据据火火焰焰或或烟烟气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接收器发射器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5、火灾探测原理接收器发射器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6 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1)(1)灭火基本原理灭火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因此,火灾发生后,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为4 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6、灭火原理及基本措施 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2)(2)灭火基本措施灭火基本措施 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掌握了物质燃烧的条件,就可以了解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救火灾的原理。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3 3个条件同时存在,个条件同时存在,所能采取的基本措施是:所能采取的基本措施是: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隔绝助燃物,隔绝助燃物,消除点火源,消除点火源,阻止火势蔓延。阻止火势蔓延。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2)灭火基本措施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v灭火剂: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气体灭火剂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v烟气控制烟气控制烟气控制两条途径:挡烟和排烟烟气控制两条途径:挡烟和排烟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排烟有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防烟分隔、烟气稀释、加压、空气流、浮力防烟分隔、烟气稀释、加压、空气流、浮力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灭火剂: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7 7、火灾危险评价火灾危险评价 应用较多的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应用较多的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安全检查表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蒙德法,预先危险分析德法,预先危险分析(PHA)(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FMEA),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ETA)(ETA),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FTA)(FTA),数,数值模拟方法,因果分析,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值模拟方法,因果分析,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MORT)(MORT)。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7、火灾危险评价 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二、点火源及其控制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1 1、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也可以是机械能。也可以是机械能。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根据点火源产生能量的来源不同,点火源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电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焦等。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2 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 (1)(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2)(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3)(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4)(4)静电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静电引起火灾成因及控制方法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2、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三、消防设施三、消防设施 1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由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触发元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灾警报装置和电源四部分组成。2、灭火系统、灭火系统 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灭火系统分为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系统和干粉灭火系统。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三、消防设施 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四、四、建筑灭火器配置建筑灭火器配置 1 1、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建筑灭火器适用范围及危险场所划分 扑救扑救A 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代烷型灭火器。扑救扑救B 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扑救极性溶剂B B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灭火器。灭火器。扑救扑救C 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火器。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四、建筑灭火器配置 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扑救扑救D 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决定也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消防监督部门协商决定也可选择粉状石墨灭火器、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代替。专用干粉灭火器,也可用干砂代替。扑救扑救E E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类火灾可选择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扑救扑救F F类火灾应选择动植物专用灭火器。类火灾应选择动植物专用灭火器。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危险场所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级。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扑救D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2 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建筑灭火器的配置 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建筑灭火器的配置主要依据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火灾种类、灭火有效程度、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使用灭火器人员的素质。一般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一般规定: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不得少于2 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 5具。具。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2、建筑灭火器的配置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五、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1 1、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 1)1)断绝可燃物;断绝可燃物;2)2)冷却;冷却;3)3)窒息;窒息;4)4)扑打;扑打;5)5)断电;断电;6)6)阻止火势蔓延。阻止火势蔓延。2、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1)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2)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3)3)自救、互救逃生;自救、互救逃生;4)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五、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第第4 4章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第1 1节节 防火基础知识防火基础知识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第1节 防火基础知识第第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一、爆炸的概念一、爆炸的概念二、爆炸极限二、爆炸极限三、粉尘爆炸的特点三、粉尘爆炸的特点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一、爆炸的概念一、一、爆炸的概念爆炸的概念 1 1、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爆炸的机理及其分类 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广义上讲,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爆炸的概念 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知识要求】(1)(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 爆炸可以分为爆炸可以分为3 3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爆炸。(2)(2)按反应相态的不同分类按反应相态的不同分类 按反应相态的不同爆炸可分为按反应相态的不同爆炸可分为 气相爆炸、液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相爆炸和固相爆炸3 3类。类。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1)按照能量的来源分类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2 2、爆炸反应历程、爆炸反应历程 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发生爆炸,有链式反应和热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热反应两种不同的历程。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历链式反应有直链式反应和支链式反应两种。历程大致分为程大致分为3 3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个阶段: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热反应历程是指危险物受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应在某一空间内进行时,如果散热不良会使反应温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使度不断提高,温度的提高又会使反应速度加快,使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得热大于失热,导致爆炸发生。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2、爆炸反应历程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二、二、爆炸的极限爆炸的极限 1 1、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爆炸极限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性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性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尘与空气(或氧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化而变化。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惰它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惰性介质、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点火源等。性介质、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点火源等。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二、爆炸的极限 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三、粉尘爆炸的特点三、粉尘爆炸的特点 1 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定的粉尘爆炸是一个瞬间的连锁反应,属于不定的气固二相流反应。气固二相流反应。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点:1)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炸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2)爆炸感应期较长。爆炸感应期较长。3)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4)4)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三、粉尘爆炸的特点 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2 2、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评价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主要特征参数是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限、最小点火能量、最低着火温度、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及压力上升速率。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2、粉尘爆炸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2 2、控制、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扩散范围,消除粉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对于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使实际含氧量比临界在生产装置中通入惰性气体,使实际含氧量比临界含氧量低含氧量低20%20%。控制产生粉尘爆炸还可以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控制产生粉尘爆炸还可以采用抑爆装置等技术措施。措施。抑爆装置由爆炸压力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和抑爆装置由爆炸压力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和抑爆剂发射器组成抑爆剂发射器组成 。第第2 2节节 防爆基础知识防爆基础知识2、控制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第2节 防爆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第4 4章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第第5 5章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第6 6章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第7 7章章 矿山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第第8 8章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第第9 9章章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民用爆破器材、烟花 第第1010章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第五章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第第2 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及理化性质一、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1.1.来源来源 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在固体物质的机生产性粉尘来源十分广泛,如在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的粉碎、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筛分、配料或岩石的钻孔、爆破和破碎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的加工,皮毛、料、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工业中原料的加工,皮毛、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纺织物等原料的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中,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理中,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尘。烧所产生的烟尘。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知识要求】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以及沉积的粉尘二次扬尘等。扬尘等。2.2.分类分类 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分类方法有几种,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混合性粉尘性粉尘3 3类。类。(1)(1)无机性粉尘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及其化合物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及其化合物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 此外,还包括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2)(2)有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药和人造纤维等。(3)(3)混合性粉尘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物,一般包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物,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性粉尘。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 1.1.粉尘的化学成分粉尘的化学成分 2.2.分散度分散度 3.3.溶解度与密度溶解度与密度 4.4.形状与硬度形状与硬度 5.5.荷电性荷电性 6.6.爆炸性爆炸性 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 二、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防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止尘肺发生的根本措施。1.1.改革工艺流程改革工艺流程 使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2.2.湿式作业湿式作业 特点是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投资较低。3.3.密闭密闭抽风抽风除尘除尘 密闭密闭抽风抽风除尘系统可分为除尘系统可分为密闭设备、吸尘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等几个部分。4.4.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 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三、生产性粉尘治理的工程技术措施 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第五章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第第2 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 一、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二、治理措施二、治理措施 第第2 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一、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1.1.来源来源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废液及废渣,有时也可能来自加热分解的产物。2.2.存在形态存在形态 生产性毒物可以以生产性毒物可以以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在于生产环境中。第第2 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 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二、治理措施二、治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办法。常用的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如下:制措施如下:1.1.密闭密闭通风排毒系统通风排毒系统 该系统由该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成。2.2.局部排气罩局部排气罩 局部排气罩按其局部排气罩按其构造构造分为分为3 3种类型。种类型。(1)(1)密闭罩密闭罩(2)(2)开口罩开口罩(3)(3)通风橱通风橱第第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二、治理措施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3.3.排出气体的净化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重要准则。(1)(1)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确定净化方案的原则 1 1)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设计前必须确定有害物质的成分、含量和毒性等理化指标。等理化指标。2 2)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确定有害物质的净化目标和综合利用方向,应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符合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3 3)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净化设备的工艺特性,必须与有害介质的特性相一致。相一致。4 4)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落实防火、防爆的特殊要求。第第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3.排出气体的净化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2)(2)有害气体净化方法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有害气体净化方法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1 1)洗涤法。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洗涤法。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变化,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变化,以实现气体的净化。以实现气体的净化。2 2)吸附法。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法。吸附法是使有害气体与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吸附剂)接触,使有害物接触,使有害物(吸附质吸附质)被吸附在固体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面上(物理吸附物理吸附)。3 3)袋滤法。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袋滤法。袋滤法是粉尘通过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第第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2)有害气体净化方法第2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 4 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后,向沉淀极移动,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电后,向沉淀极移动,碰到集尘极即释放电子而呈中性状态附着在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中性状态附着在集尘板上,从而被捕捉下来,完成气体净化的方法。气体净化的方法。5 5)燃烧法。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燃烧法。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CO2 2和和H H2 2O O,达,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4.4.个体防护个体防护 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属于作业场所的防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毒口防腐服装、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罩和防毒面具。第第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 4)静电法。静电法是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电后,向沉淀第五章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第1 1节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生产性粉尘危害第第2 2节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生产性毒物危害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第五章 职业危害基础知识第1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 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一、噪声一、噪声二、振动二、振动三、辐射三、辐射四、高温作业四、高温作业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一、噪声一、噪声一、噪声1.1.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声。(1)(1)生产性噪声的分类生产性噪声的分类 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生产性噪声可分为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3 3类。类。(2)(2)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生产性噪声的特性(3)(3)生产性噪声的危害生产性噪声的危害 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噪声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知识要求】2.2.噪声的控制措施噪声的控制措施 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如下: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如下:1)1)消除或减弱引起噪声的振动,如铆接改为焊消除或减弱引起噪声的振动,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2)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声、隔振、阻尼。3)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2.噪声的控制措施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二、振动二、振动1.1.产生振动的机械产生振动的机械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为生产性振动。2.2.振动的危害振动的危害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1)(1)操作锤打工具。操作锤打工具。(2)(2)手持转动工具。手持转动工具。(3)(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使用固定轮转工具。(4)(4)驾驶交通运输车辆和使用农业机械。驾驶交通运输车辆和使用农业机械。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二、振动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3.3.振动的控制措施振动的控制措施 1)1)控制振动源。控制振动源。2)2)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改革工艺,采用减振和隔振等措施。3)3)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限制作业时间和振动强度。4)4)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体防护及健康监护。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3.振动的控制措施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三、辐射三、辐射1.1.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1)(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1)1)射频辐射。射频辐射。2)2)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3)3)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4)4)激光。激光。(2)(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1 1)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2 2)对微波辐射的防护。)对微波辐射的防护。3 3)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对红外线辐射的防护。4 4)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对紫外线辐射的防护是屏蔽和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的距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5 5)对激光的防护。)对激光的防护。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三、辐射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2.2.电离辐射电离辐射(1)(1)电离辐射来源电离辐射来源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其中,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直接电离辐射;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非直接电离辐射。能产生直接或非直。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 X线机等。线机等。(2)(2)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的防护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电离辐射的防护分为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和内照射防护。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2.电离辐射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四、高温作业四、高温作业1 1 高温作业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平均WBGT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指数等于或大于2525的作业的作业 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四、高温作业1 高温作业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2.2.高温作业防护措施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1)1)高温作业防护高温作业防护: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对于高温作业,首先应合应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这是,这是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改善高温作业条件的根本措施。2)2)隔热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利用水来实现。用水来实现。3)3)通风降温通风降温: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降温方式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风两种。4)4)保健措施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应供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暑季应供应含盐的清凉饮料。应含盐的清凉饮料。5)5)个体防护个体防护:使用耐热工作服等。使用耐热工作服等。第第3 3节节 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危害2.高温作业防护措施 第3节 物理因素危害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第4 4章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第第5 5章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第6 6章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第7 7章章 矿山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第第8 8章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第第9 9章章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民用爆破器材、烟花 第第1010章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第4章 防火与防爆安全技术 第第6 6章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第1 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第第2 2节节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第第3 3节节 特种设备常见事故及预防特种设备常见事故及预防第6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二、特种设备的检测技术二、特种设备的检测技术 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特种设备分为两类:备、设施。特种设备分为两类:(1 1)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含气瓶,下同下同)、压力管道。、压力管道。(2 2)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和场(厂)内机动车辆。乐设施、客运索道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第第1 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知识要求】【知识要求】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知1.1.锅炉锅炉 锅炉是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将热能锅炉是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又将热能传递给水、气、导热油等工质,从而产生蒸汽、热气传递给水、气、导热油等工质,从而产生蒸汽、热气或通过导热工质输出热量的设备。或通过导热工质输出热量的设备。(1)(1)锅炉的工作原理锅炉的工作原理(2)(2)锅炉的工作特性锅炉的工作特性 1 1)爆炸的危害性。)爆炸的危害性。2 2)易于损坏性。)易于损坏性。3 3)使用的广泛性。)使用的广泛性。4 4)可靠的连续运行性。)可靠的连续运行性。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1.锅炉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3)(3)锅炉的分类锅炉的分类 1 1)按用途不同分)按用途不同分 2 2)按载热介质不同分)按载热介质不同分 3 3)按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和蒸发量不同分)按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和蒸发量不同分 4 4)按热能来源不同分)按热能来源不同分 5 5)按锅炉结构不同分)按锅炉结构不同分 6 6)燃煤锅炉按燃烧方式不同分)燃煤锅炉按燃烧方式不同分 7 7)按蒸发段工质循环动力不同分)按蒸发段工质循环动力不同分 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3)锅炉的分类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4)(4)锅炉的安全附件锅炉的安全附件 1 1)安全阀)安全阀 2)2)压力表压力表 3)3)水位计水位计 4)4)温度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 5)5)保护装置保护装置 6)6)防爆门防爆门 7)7)排污阀或放水装置排污阀或放水装置 8)8)锅炉自动控制装置锅炉自动控制装置2.2.压力容器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盛装用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盛装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密闭设备。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4)锅炉的安全附件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1)(1)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 1 1)压力)压力 2 2)温度)温度 3 3)介质)介质(2)(2)压力容器的分类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按压力容器按压力等级压力等级划分为以下划分为以下4 4类:类:1)1)低压低压 2)2)中压中压 3)3)高压高压 4)4)超高压超高压(3)(3)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 1)1)安全阀安全阀 2)2)爆破片爆破片 4)4)爆破帽爆破帽 3)3)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 5)5)易熔塞易熔塞 6)6)紧急切断阀紧急切断阀 7)7)减压阀。减压阀。8)8)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1)压力容器的操作条件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3.3.电梯电梯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轨道运行的箱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轨道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踏步),进行升降或,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它主要包括载人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它主要包括载人(货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电梯可能发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电梯可能发生的危险一般有:生的危险一般有:人员被挤压、撞击和发生坠落、人员被挤压、撞击和发生坠落、剪切;人员被电击,轿厢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剪切;人员被电击,轿厢超越极限行程发生撞击;轿厢超速或因断绳造成坠落;由于材料失效而造成轿厢超速或因断绳造成坠落;由于材料失效而造成结构破坏结构破坏等。等。电梯应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功能有电梯应设置的安全防护装置或功能有:1)1)防超防超越行程的保护;越行程的保护;2)2)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3)3)防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4)4)缓冲装置;缓冲装置;5)5)报警和救报警和救援装置;援装置;6)6)消防功能;消防功能;7)7)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8)8)机械伤害的防护;机械伤害的防护;9)9)电气安全保护。电气安全保护。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3.电梯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4.4.起重机械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1 1)起重机械的工作特点)起重机械的工作特点 1)1)起重机械通常具有庞大的结构和比较复杂的起重机械通常具有庞大的结构和比较复杂的机构,能完成一次起升运动、一次或几次水平运动。机构,能完成一次起升运动、一次或几次水平运动。2)2)所吊运的重物多种多样,载荷是变化的。所吊运的重物多种多样,载荷是变化的。3)3)大多数起重机械需要的活动空间较大。大多数起重机械需要的活动空间较大。4)4)有些起重机械需要直接载运人员在导轨、平有些起重机械需要直接载运人员在导轨、平台或钢丝绳上做升降运动。台或钢丝绳上做升降运动。5)5)暴露的、活动的零部件较多。暴露的、活动的零部件较多。6)6)作业环境复杂。作业环境复杂。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4.起重机械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7)7)作业中常常需多人配合,共同完成一项操作。作业中常常需多人配合,共同完成一项操作。(2 2)起重机械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起重机械安全、正常工作的条件 起重机械设计时应满足下列起重机械设计时应满足下列3 3个基本条件:个基本条件:1)1)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金属结构和机械零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抗屈服能力。刚度和抗屈服能力。2)2)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整机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倾覆稳定性。稳定性。3)3)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原动机具有满足作业性能要求的功率,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制动装置提供必需的制动力矩。(3 3)起重机械安全装置)起重机械安全装置 1)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 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 运行极限位置限制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器 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 缓冲器缓冲器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7)作业中常常需多人配合,共同完成一项操作。第1节 特种 2)2)防风防爬装置防风防爬装置 起重机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起重机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夹轨器、锚定装置夹轨器、锚定装置和铁鞋和铁鞋3 3类。类。3)3)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 安全钩安全钩 防后倾装置防后倾装置 回转锁定装置回转锁定装置 4)4)起重量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 超载保护装置按其超载保护装置按其功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自动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停停止型和综合型止型和综合型两种。按两种。按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分为分为电气型和机械电气型和机械型型。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2)防风防爬装置 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电气型产品一般由电气型产品一般由载荷传感器和二次仪表载荷传感器和二次仪表两部两部分组成。分组成。5)5)力矩限制器力矩限制器 动臂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动臂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力矩限制器。小车变幅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小车变幅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流动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流动式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6)6)防碰装置。防碰装置。防碰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防碰装置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反射型。反射型。直射型。直射型。7)7)危险电压报警器。危险电压报警器。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电气型产品一般由载荷传感器和二次仪表两部分组成。第15.5.大型游乐设施大型游乐设施 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在封闭的区域内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在封闭的区域内运行,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运行,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6.6.客运索道客运索道 索道是利用架空绳索、支撑和牵引客车索道是利用架空绳索、支撑和牵引客车(或货或货车车)等运送乘客等运送乘客(或货物或货物)的一种运输设备,包括客的一种运输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和拖牵索道等。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和拖牵索道等。7.7.场(厂)内机动车辆场(厂)内机动车辆 场(厂)内机动车辆广义的是指从事非道路交场(厂)内机动车辆广义的是指从事非道路交通运输的车辆,是指本企业在所在区域或在本企业通运输的车辆,是指本企业在所在区域或在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施工作业现场区域内行驶作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施工作业现场区域内行驶作业的各类机动车辆。业的各类机动车辆。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5.大型游乐设施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二、特种设备的检测技术二、特种设备的检测技术1.1.宏观检查宏观检查 直观检查和量具检查通常称为宏观检查,是对直观检查和量具检查通常称为宏观检查,是对在用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内、外部检验常用的检验在用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内、外部检验常用的检验方法。方法。1)1)直观检查直观检查 2)2)量具检查量具检查2.2.无损检测无损检测 它是在不损伤被检工件的情况下,利用材料和它是在不损伤被检工件的情况下,利用材料和材料中缺陷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探查其内部是否存在材料中缺陷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探查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的方法。缺陷的方法。1)1)射线检测射线检测 2)2)超声波检测超声波检测 3)3)磁粉检测磁粉检测 4)4)渗透检测渗透检测 5)5)涡流检测涡流检测 6)6)磁记忆检测磁记忆检测 7)7)声发射探伤法声发射探伤法 第第1节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二、特种设备的检测技术第1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3.3.测厚测厚 厚度测量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中常见的检测厚度测量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中常见的检测项目。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项目。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超声波超声波。4.4.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 钢铁材料元素分析的方法有钢铁材料元素分析的方法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法和和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两种。两种。5.5.金相检验金相检验 金相检验分为金相检验分为宏观金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