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28667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 银领精品系列教材精品系列教材蒋永忠蒋永忠 张颖 主主编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第3章计划3.1计划的概述3.2决策3.3目标管理本章小结思考与讨论实训题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第3章计划 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彼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堑。哈罗德孔茨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学习目标掌握计划的含义、特点以及决策、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目标管理的过程。熟悉计划的类型、目标的概念及特征和决策的程序。了解计划编制过程、决策的类型和决策的方法。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技能目标 能够分辨组织计划类型,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制定相应计划。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第一节计划的概述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计划有名词和动词两层含义。从名词意义上来讲,计划是对组织未来一段时期内活动的内容、方向以及方式、方法的预测与安排处理。从动词意义上来讲,计划是管理者为了达成既定的目标而制定行动方针的过程。计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狭义的计划实际上就是制定计划。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出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安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方管理学家用“5W1H”来概括计划工作的任务,即: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目标明确做什么(What)?“做什么”: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例如,企业生产计划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合理安排产品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和进度,在保证按期、按质和按量完成订货合同的前提下,使得生产能力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利用。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目的回答为什么(Why)?“为什么做”: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实践表明,计划工作人员对组织和企业的宗旨、目标和战略了解得越清楚,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有助于他们在计划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如通常所说的“要我做”和“我要做”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其道理就在于此。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人员由谁去做更合适(Who)?“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例如,开发一种新产品,要经过产品设计、样机试制、小批试制和正式投产几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明确规定每个阶段由哪个部门负主要责任,哪些部门协助,各阶段交接时,由哪些部门租哪些人员参加鉴定和审核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地点确定在哪里做(Where)?“何地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时间何时做(When)?“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含义 方式与手段如何去做(How)?“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特性 (一)目的性 每一个计划及其派生计划都是旨在促使企业或各类组织的总目标和一定时期目标的实现。计划工作是最明白地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职能活动。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例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生产经营计划,则它的任何组织管理、资产管理、控制管理等等都会成为盲无目的的行为,无法称得上是管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特性 (二)首位性 计划工作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首位。把计划工作摆在首位的原因,不仅因为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因为在某些场合,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计划工作的结果可能得出一个决策,即无需进行随后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及控制工作等。例如,对于一个是否建立新工厂的计划研究工作,如果得出的结论是新工厂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那也就没有筹建、组织、领导和控制一个新厂的问题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特性 (三)普遍性 所有管理人员,从最高管理人员到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都要制定计划,做计划工作。虽然计划工作的特点和广度由于管理人员所处的部门、层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计划工作是全体管理人员的一项职能。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特性 (四)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不仅是要确保实现组织目标,而且是要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以求得合理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率。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既要“做正确的事”又要“正确地做事”。显然,计划工作的任务同经济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特性 (五)预测性 计划的预测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计划是在尚未开展行动之前的一种预先安排。管理者只对现在环境作出反应是不够的。计划是在将来实施的,因而凡是有能力的管理者都要设法去预测计划在未来实施时所处的环境,这就需要对可能影响既定计划的诸环境因素进行预测。显然,能预见到那些可能对既定计划发生影响的重要变化的管理人员要比那些不能预见到的管理人员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成功。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按计划执行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计划分成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通常指5年以上,短期计划一般指1年以内,中期计划则介于两者之间。财务分析人员习惯于将投资回收期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管理人员也采用长期、中期和短期来描述计划。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类型 1.长期计划主要是方向性和长远性计划,它主要回答的是组织的长远目标与方向发展,以及大政方针的问题。长期计划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在编制长期计划时,就应该采取“近具体,远概略”的方法,对于近期计划制定的尽量具体,以便于计划的实施;对于远期计划只规定出大概的要求,使组织员工明确奋斗的方向。2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具体详细的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因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类型 (二)战略性计划与战术计划1战略计划,也称为战略规划,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它是组织的其它各种计划的最高指导原则,是关于组织活动长远发展方向、基本目的的计划,其内容不追求具体、明确,只规定总的发展方向、基本策略和具有指导性的政策、方针。长期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是指战略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在战略性计划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过程,战术性计划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战略计划的基本特点为:包含的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抽象、概括,不要求直接的可操作性;计划方案的使用往往是一次性的;计划的前提条件大多是不确定的,计划执行结果也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战略计划的制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能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中选定企业未来行动的目标和经营方向。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类型 2战术计划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制定,是关于组织活动如何具体运作的计划。对企业来说,主要是指各项业务活动的作业计划。如果说战略计划侧重于确定企业要做什么事,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则战术计划是规定需由何人、在何时、通过何种办法做事,以及使用多少资源来做事。简言之,战略计划是确保企业“做正确的事”,而战术计划则是追求“正确地做事”。战术计划的主要特点是:涉及的时间跨度较短,覆盖的范围较窄;内容具体、明确,并要求具有可操作性;计划的任务主要是规定如何在已知条件下实现企业的各项分目标。战术计划的风险程度比战略计划低。通常,战术计划又可细分为施政计划、协调发展计划、作业计划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类型(三)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1具体性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例如,企业销售部经理打算使企业销售额在未来6个月中增长15%,他会制定明确的程序、预算方案以及日程进度表,这便是具体性计划。2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例如,一个增加销售额的具体计划可能规定未来6个月内销售额要增加15%,而指导性计划则可能只规定未来6个月内销售额要增加12%16%。相对于指导性计划而言,具体性计划虽然更易于执行、考核及控制,但是缺少灵活性,它要求的明确性和可预见性条件往往很难满足。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的类型(四)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1程序性计划,例行的重复出现的活动,对这类活动的决策称为程序化决策,与之相对应的计划工作就是程序性计划或常规计划。它包括政策、标准方法和常规作业程序、定货、材料的出入库等,所有这些都是用来解决常发性问题的。2非程序性计划,非例行的不重复出现的活动,对这类活动的决策称为非程序化决策,与之相对应的计划工作就是非程序性计划或专项计划。它包括为特定的情况专门设计的方案、进度表、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品种结构的调整、工资制度的改变等等,它用来处理一次性的而非重复性的问题。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计划是计划工作的结果,计划工作则是计划制定的过程。计划的编制通常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任何计划工作的程序,即工作步骤都是相似的,依次包括以下内容:机会分析、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订派生计划、编制预算。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一)机会分析。对机会的分析,要在实际的计划工作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它虽然不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真正起点。其内容包括:对未来可能出现变化和预示的机会进行初步分析;根据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了解自身能力所在;列举主要的不肯定因素,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在反复斟酌的基础上,下定决心,扬长避短。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二)确定目标。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在分析机会的基础上,为组织及其所属的下级单位确定计划工作的目标。在这一步上,要说明基本的方针和要达到的目标,说明制定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的任务,指出工作的重点。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三)确定前提条件。计划工作的第二步是确定一些关键性的计划前提条件,并使设计人员对此取得共识。所谓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计划工作的假设条件,换言之,即计划实施时的预期环境。负责计划工作的人员对计划前提了解得愈细愈透彻,并能始终如一地运用它,则计划工作也将做得越协调。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四)确定备选方案。计划工作的第三步是调查和设想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通常,最显眼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案。在过去的计划方案上稍加修改和略加推演也不会得到最好的方案,这一步工作需要发挥创造性。此外,方案也不是越多越好。即使我们可以采用数学方法和借助计算机的手段,还是要对候选方案的数量加以限制,以便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少数最有希望的方案的分析方面。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五)评估备选方案。计划工作的第四步是按照前提和目标来权衡各种因素,比较各个方案的利弊,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评价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它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所采用的标准;另一方面取决于评价者对各个标准所赋予的权数。显然,确定目标和确定计划前提条件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方案的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可以采用运筹学中较为成熟的矩阵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六)选择方案。计划工作的第五步是选定方案。这是在前四步工作的基础上作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决策的实质性阶段抉择阶段。可能遇到的情况是,有时会发现同时有两个可取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定出首先采取哪个方案,而将另一个方案也进行细化和完善,并作为后备方案。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七)拟订派生计划。派生计划就是总计划下的分计划。总计划要靠派生计划来保证,派生计划是总计划的基础。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计划编制过程(八)编制预算。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预算实质上是资源的分配计划。预算工作做好了,可以成为汇总和综合平衡各类计划的一种工具,也可以成为衡量计划完成进度的重要标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第二节决策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概念决策是组织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该定义较侧重于决策的基本过程,其中的内涵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概念(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决策的前提条件;(二)有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这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从理论上讲,达成任何一项目标的途径通常都有若干条,而这若干条途径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备选方案;(三)决策的重点在于科学地分析、判断与选择,这是决策质量的保证;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概念(四)决策的结果在于选择“满意”方案,而非“最优”方案。为什么没有最佳方案,只有满意方案?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最优选择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是最优选择,而且由于人的能力有限,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所选的备选方案也不可能“穷尽”其各种可能,那么基于不完全的信息所做出的决策也就谈不上是最优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一)按照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1.战略决策。对组织而言,战略决策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其涉及的大多为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一)按照决策的重要性程度,可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业务决策。1.战略决策。对组织而言,战略决策是最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其涉及的大多为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2.战术决策。战术决策是在战略思想指导下的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解决如何执行战略决策问题,也就是解决“怎么干”问题,如具体方案的选择、资源的分配、绩效评估、产品的定价、资金的筹措等。一般战术决策涉及的问题比战略决策更具体,更局部化,且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定量化且有借鉴性资料。这类决策一般常由中层管理者来做出。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3.业务决策。业务决策是在日常的生产和服务活动中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所作的决策,如一周生产任务的安排、进度安排、车间班组、科室岗位责任的落实等等。一般业务决策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明确且带有较强的程序化,属于常见的问题,决策者通常也非常清楚决策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哪些、实现的途径有多少、实施的结果是什么。这类决策一般由基层管理者做出。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二)按决策的重复性程度,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1.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所面临的问题一般会经常性地重复出现,如常见的产品质量缺陷、设备故障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有先例可循,所以决策者只要碰到此类问题,就可沿用已往的解决方法,因而该类决策又被称为例行性决策或常规性决策。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2.非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所面临的问题常是例外发生或偶然发生的,如重大的人事变动、大的投资开发项目等,这类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三)按决策的状态,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1.确定型决策。确定型的状态是指个人完全知道所面对的问题,替代方案也很明确,且每个方案的结果是唯一的且可以预见的。由于各方案的条件、结果均已知,所以只要比较一下各方案,就可做出最终决策。这类方案通常可利用净现值、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定量化计算方法来进行。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2.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对某事件出现的结果不能确定其唯一性,但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是可以预见的,且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和经济效果是可以估算到的,可以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来进行决策。但这类决策过程定量化程度不高,决策时需要冒一定的风险。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3.不确定型决策。这类决策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信息不明朗,或无历史资料可借鉴,通常非常不明确,既不知道结果,也不知道结果出现的概率,所以解决的办法通常依靠经验和胆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四)按决策主体的多少,可以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1.群体决策是指由多人共同参与做出的决策,相对于个体决策而言,群体决策可以借助更多人的经验与智慧,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因此可以提出更多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当群体的组成成员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专家时,该优点会更加凸显。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正说明了群体决策的优势。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类型2.个体决策是指决策由一个人独立做出的决策。相对于群体决策而言,个体决策通常较省时,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群体的组成本身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且群体间为了达成共识,也相当费时,效率较个体决策差。在个体决策中,谁应该对决策的结果负责是非常明确的。但在群体决策中,群体决策有时会产生责任的含糊,由于群体成员共同分担决策的责任,往往造成责任的模糊与逃避。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管理中的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展开一系列步骤,这些步骤所构成的整体就是决策程序。组织活动中,导致决策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严格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还必须注意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1把握问题的要害决策过程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找出关键性问题和认准问题的要害。要找出为什么要针对这个问题而不是针对其他问题作决策的理由。关键问题抓不准或者问题的要害抓不准,就解决不了问题,所作的各种决策就不可能是合理的、有效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2明确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组织根据找出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进一步明确解决了该问题之后的结果应该是什么的基础上而设定的。目标的明确十分重要,因为同样的问题,目标不同,采取的决策方案可能就会不同。比如,若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那么长期目标的决策通常采用战略决策方法,中期目标的决策常用战术性决策方法,而短期目标的决策则惯用业务决策方法。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3拟定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为了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者必须积极地寻找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一般而言,找到的备选方案越多,决策的风险越小,决策的质量和正确率会越高。但是方案一般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决策者付出大量的努力和劳动才可能获得,而且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仅凭决策者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与智慧远远不够,要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国外常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方法集思广益,收集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当然我们还应该牢记的是拟定的方案必须紧紧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的目标。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4分析比较备选方案这一步需要对前面拟定的所有方案逐一地进行评价,通常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为了充分体现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经验主义的作用,应提倡通过多种定量化的分析手段的运用,实事求是,尊重数据,当然,定性分析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是必要的。为了做好该步工作,第一,要明确决策的准则,体现决策者最关心的是哪些指标,如成本、收益、风险、可行性等。第二,运用一致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每一个方案,所选择的分析方法要与决策者关心的指标体系相关。第三,比较每个方案的优劣程度,如每个方案满足指标的情况、达成目标的程度、存在的风险、得到的回报大小以及为得到此回报需付出的代价大小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5选择满意方案在对所有方案的优劣信息都清楚以后,决策者最终要从其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方案作为实施方案。这时往往经验和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会起较大的作用。因为理论上讲通过计算选择一个满意化程度最高的方案是非常简单的,但实践中往往这若干个方案的差别可能不是特别明显,或者说每个方案均有各自的优劣势,这个方案在某一方面较有竞争力,但在另一方面又显得欠缺,而另一方案可能正好相反。因此,到底如何取舍,有时取决于决策者的价值观、风险意识、审时度势的能力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6实施方案一旦做出了最终决策,就要付诸实施。实施决策,应当首先制定实施方案,包括在组织内部向全体成员宣布决策、解释决策、分配决策任务等,以取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这是任何决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为尽管决策由决策者作出,但决策的实施是由广大组织成员共同完成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的程序7实施情况的监督与信息反馈决策结果的正确与否是通过实践检验出来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有时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督与信息反馈渠道对决策的顺利执行非常必要。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决策执行的高效率和质量,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及时纠正决策执行中的偏差,同时对已有的决策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一)主观决策法主观决策法,也叫经验判断法,它是在对决策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靠运用专家的有关专业知识、经验和能力进行决策的方法。这类方法是充分发挥人们智慧进行决策的方法。在决策的各个阶段,根据已知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选择,可以使决策更加完善。主观决策法顾名思义很依赖个体的判断和想法,因此会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观决策常用的方法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1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也叫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首创和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策划方法。所谓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或电话、网络的方式,反复咨询专家们的建议,然后由策划人作出统计,如果结果不趋向一致,那么就再征询专家,直至得出比较统一的方案。这种策划方法的优点是:专家们互不见面,不能产生权威压力,因此,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策划案。运用这种策划方法时,要求专家具备策划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熟悉市场的情况,精通策划的业务操作。专家的意见得出结果后,策划人需要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但是这种方法缺乏客观标准,主要凭专家判断,再者由于次数较多,反馈时间较长,有的专家可能因工作忙或其它原因而中途退出,影响策划的准确性。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2智力激励法智力激励法,又称“头脑风暴法”,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让参与“会议”的人完全放开思维、集思广益,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鼓励一切思维,包括看起来不可能的想法,而且暂时不允许对任何想法做出评论或批评。头脑风暴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通常用于决策的初级阶段,以发现和解决组织中的新问题或重大问题。头脑风暴法一般只用来识别问题或产生方案,为决策提供必要输入,而不是进行决策。头脑风暴法对于解决问题具有强大的威力。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少量的问题需要借助专家来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自己解决。而这些需解决的问题中,大约有80%左右均可以借助于同一方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实施“头脑风暴”的四个基本原则:不允许有任何批评意见欢迎异想天开(想法越离奇越好)要求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寻求各种想法的组合和改进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二)计量决策法计量决策法,是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决策方法。其核心是把与决策有关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表现出来,然后经计算求出答案,供决策者使用参考。它主要适用于具有较详细的预测数据资料的决策,所运用的数学工具多种多样,复杂程度也不相同。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必须指出,正确的决策是由具有正确的经营思想的人所作出的,决策方法也是由人来掌握和运用的,它是服务于决策过程的工具,决策过程的主体是人,即决策者。决策者是决策系统的基本要素,决策的科学与否取决于决策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与主观能动性的大小,而不取决于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所以,不能片面地强调决策方法,而忽视了决策者素质的提高。决策者的素质是有效决策最基本的条件。一个优秀的决策者,应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决断的魄力和组织能力、原则性和灵活性,要善于发扬民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1风险决策和决策树法所谓风险决策,即不确定的情况下的决策。在实际工作中,当比较和选择活动方案时,如果未来情况不确定,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则需要用风险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是最常见的。由于风险型决策问题大多复杂且零乱,因此为了避免出错,惯常用一种简明的图示形式来辅助决策,即决策树法。决策树方法简便明了,容易掌握,尤其是在方案众多或需要作多级决策的情况下,决策树方法更显出其优点。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决策树是决策过程中的一种有序的概率图解表示,决策者根据决策树所构造出来的决策过程的有序图示,不但能纵观决策过程的全局,而且能系统地对决策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得到较好的决策结果。决策树由节点和分枝组成,表现为一个树状图示,如图33所示,节点有二种,一种叫决策点,用表示,从决策点引出的分枝称为方案分枝,另一种节点叫状态点,用表示,从状态点引出的分枝叫概率分枝。每一概率分枝表示一种自然发生的状态,在概率分枝的末端标明相应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损益值,在概率分枝上注明不同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大小,在状态点上注明该方案计算所得的期望值。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2盈亏平衡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分析法,它是根据产品的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分析,用来预测利润,控制成本,判断经营状况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是进行总产量计划时常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企业的基本目的是赢利,至少要做到不亏损,作为经营者必须要知道,自己的企业最低限度生产多少产品才不会亏损,这就是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目的。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决策方法盈亏平衡分析法把十分复杂的企业经济活动作了理想化的处理,突出了主要矛盾,使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明了。虽然理想化的东西脱离了现实,但由于它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用于作总产量计划,粗略地估计利润数量还是十分有用的。对于多品种企业来说,问题显得复杂一些,如何使用盈亏平衡分析,要作技术性处理。如果每个品种的生产系统基本独立,那么只要把企业管理费合理地分摊到每个品种,就可以对每个品种分别作盈亏平衡分析。要注意的是,企业管理费分摊到每个品种的份额随产量而变,所以分摊的方法一定要科学合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第三节目标管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任何一个组织要有效地运用其有限的资源,首先必须明确其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整个组织的活动就是杂乱无章的,更无从评价管理的效率与效果。因此,目标对各个组织而言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一)目标的概念所谓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反映了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内,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希望某一时期内在履行其使命上能够达到的程度或取得的成效。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的宗旨不同,宗旨表达的是组织的一种追求,不仅比较抽象,而且也许最终也无法完全实现。如医院的宗旨是救死扶伤,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它是组织的一种使命,说明了该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或价值。但仅有宗旨显然不够,需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转化为组织成员的具体的行动指南。所以目标是一种行动承诺,比宗旨具体,且可操作、可实现、可检验。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二)目标的特征1目标的层次性从组织的总战略目标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目标,组织目标往往要经过逐层的分解与细化,一般地,组织有多少个管理层次,目标就会经过多少层的分解与细化。从最高层的战略目标,经过部门目标,最后形成岗位目标。从而使得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并成为指导每一个组织成员工作的标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2目标的网络性组织中各类、各级目标构成为一个网络,网络表示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一个组织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来实现的。所以,目标和具体的计划通常构成为一个网络。目标和计划既然构成为一个网络,它们就很少表现为线性的方式,即目标与目标之间、左右关联、上下贯通,彼此呼应,融汇成一个整体。正因为目标和计划是按一定的网络的方式互相连接的,因此要使一个网络具有效果,就必须使各个目标彼此协调,互相支援,互相连接。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3目标的多元性不同的组织会有不同的目标,在同一个组织内部,不同的部门也会有不同性质的多个目标。彼特德鲁克提出,凡是成功的企业都会在市场、生产力、发明创造、物质和金融资源、人力资源、利润、管理人员的行为、工人的表现和社会责任方面有自己的一定的目标。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组织的目标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生存目标:是组织的最基本目标,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如学校的生源、企业的最低产出规模等。经济目标:主要包括组织的资金运用、成本核算、投资回报等。比如,对营利性组织而言,经济目标常用投资回报(率)、生产与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对非营利性组织而言,经济目标常用费用的控制、资金的运用等指标加以衡量。内部员工目标:主要指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包括人员的招聘、员工的培训、奖惩措施的制定、人际关系的协调等。社会目标:包括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组织的社会形象等,与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关。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4目标的时间性目标的时间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组织目标,所以目标应有完成的时间限制;二是指组织目标应随着时间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当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后,原先制定的目标也应有所变化,体现出目标的弹性,而非目标一旦确定,就永远一成不变。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5目标的可考核性按考核目标的性质可以将目标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我们强调目标必须是可考核的,而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之定量化。但是,许多目标是不宜用数量表示的,硬性地将一些定性的目标数量化和简单化这种做法可能是危险的,其结果有可能将管理工作引入歧途。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中学应否以升学率作为主要目标的争论。在组织的经营活动中,定性目标是不可缺少的,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其定性目标就可能越多。在某种意义上说,定性目标类似于模糊目标。大多数定性目标也是可以考核的,但考核定性目标不可能和定量目标一样考核得那么准确。一般定性目标在多数情况下是用“多好”的标准来衡量的。尽管确定可考核的目标是十分困难的,但任何定性目标都能用详细说明规划或其他目标的特征和完成日期的方法来提高其可考核的程度。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二)目标管理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方法,它强调对工作的关心与对人的关心的结合,它首先由组织中上下级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体目标,再层层落实,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以此形成组织中所有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以及其职责范围,最终用这些目标作为组织进行管理、评估和奖惩的依据。简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2目标管理的特点(1)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重视员工的参与和自我控制,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的管理制度。它强调由上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与建立目标体系,下属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执行目标,而是目标的制定者。这样不仅能使组织目标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行性,而且能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员工能从工作中享受到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这种制度下,上下级之间是平等、尊重、信赖与支持的关系。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2)建立目标的系统管理。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层层分解,转换为各部门、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的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紧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成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组织的总体目标才可能完成。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3)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惩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惟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与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3.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目标管理的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步骤:目标的制定与分解;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成果考核。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1)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一步,一般先由高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特点、优势与劣势以及组织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确定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任务,再逐步展开,确立下级的目标。当然,为了使每个目标都有合适的人负责,在确立下级的目标时,首先要让下级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使确定的目标能得到员工的认同,要与下级共同商量确立下级的分目标,并就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同时,分目标确定后,相应地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真正体现权责利三者的统一。同时要注意:制定的分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便于考核;分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与其他员工或部门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2)实现目标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强调结果,重视员工的自我控制,但并不等于管理者就不应该管或就可以不管,相反,由于制定的目标上环环相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在某个环节上发生失误,会影响整个目标的实现,而且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失误负最终责任,因此,管理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控制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定期检查,便于随时了解工作进度;当下级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困难时,要及时协调,帮助解决等。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3)成果的考核。到了规定期限后,下级首先提交书面报告,进行自评,然后上下级一起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和奖惩条例进行考核,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如果未完成目标,应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为下一轮的目标制定提供参考。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4.目标管理的优点目标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受到国内外许多企业的青睐。(1)通过目标管理,可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从而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避免“磨洋工”和做无用功。(2)目标管理调动了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强调自我控制,自主管理,并将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提高了员工的士气。(3)目标管理有助于实现有效控制,解决了控制中控制标准和控制手段等难点问题,使控制工作落到了实处。(4)目标管理强调员工的参与,促进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改进与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强全体组织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与内部凝聚力。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5.目标管理的缺点但在实际工作中,目标管理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目标难以制定。因为目标的影响因素很多,若干个目标之间也难以平衡,而且目标的确定过程耗时耗力,使得组织内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组织就走形式主义,草率从事,把目标管理变成了一种数字游戏。(3)目标管理强调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强调员工、部门、组织的协调一致;目标管理注重成果的考评,注重结果与奖惩的挂钩。因而容易使得部门、个人只关注自身目标的实现,而忽略相互协作与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4)不能按目标成果兑现奖惩。目标管理强调最终考核时要以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对照奖惩协议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但是当完成的结果远远出乎预料时,比如,当员工超额完成目标时,管理者不愿多奖励;或者当员工未达到规定的目标时,碍于人情,惩罚措施也落不到实处。这样就会使目标管理流于形式。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的概念及特征6实行目标管理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2)要长期坚持,长抓不懈,不断完善,使目标管理发挥预期的作用。(3)要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合作精神。同时要注意,开始实行目标管理时,目标方案的制定应尽可能完备,以保证事后奖惩的公正性。方案一旦确定,就应该具有严肃性,坚决执行,不能随意更改。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管理的过程(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总是从组织的最高主管部门开始的,然后由上而下地逐级确定目标。上下级的目标之间通常是一种“目的手段”的关系;某一级的目标,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这些手段就成为下一级的次目标,按级顺推下去,直到作业层的作业目标,从而构成一种锁链式的目标体系。制定目标的工作如同所有其他计划工作一样,需要事先拟定和宣传前提条件。这是一些指导方针,如果指导方针不明确,就不可能希望下级主管人员会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此外,制定目标应当采取协商的方式,应当鼓励下级主管人员根据基本方针拟定自己的目标,然后由上级批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管理的过程目标体系应与组织结构相吻合,从而使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都有人明确负责。然而,组织结构往往不是按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建立的,因此,在按逻辑展开目标和按组织结构展开目标之间,时常会存在差异。其表现是,有时从逻辑上看,一个重要的分目标却找不到对此负全面责任的管理部门,而组织中的有些部门却很难为其确定重要的目标。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可能最终导致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目标管理还有助于搞清组织机构的作用。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管理的过程(二)组织实施目标既定,主管人员就应放手把权力交给下级成员而自己去抓重点的综合性管理。完成目标主要靠执行者的自我控制。如果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作为上级主管人员还像从前那样事必躬亲,便违背了目标管理的主旨,不能获得目标管理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是说,上级在确定目标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上级的管理应主要表现在指导、协助。提出问题,提供情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方面。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目标管理的过程(三)检查和评价对各级目标的完成情况,要事先规定出期限,定期进行检查。检查的方法可灵活地采用自检、互检和责成专门的部门进行检查。检查的依据就是事先确定的目标。对于最终结果,应当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罚。经过评价,使得目标管理进入下一轮循环过程。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本章小结计划工作是全部管理职能中的基本职能,相对于其他管理职能处于领先地位。计划工作就是要确定组织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计划工作:一、计划的概述,包括计划的含义、计划的特点、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过程;二、决策,包括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方法;三、目标管理,包括目标的概念及特征、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的过程。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思考与讨论如何理解计划工作的首位性?如何理解战略计划是确保企业“做正确的事”,而战术计划则是企业追求“正确地做事”?如何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说明了何种类型的决策优势?群体决策和个体决策的优缺点各有哪些?目标管理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实施目标管理?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实训题每个团队由34人自由组合而成,并指定一个主发言人,根据所给具体情况按要求进行练习。1、每个团队的成员首先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一次成功的决策或糟糕的决策,分析是什么导致了你的正确决策或决策失误。如购买大件学习物品、选课、制定学习计划等。以团队为单元,总结正确决策的共同特征,并给出正确决策的几点建议,然后与其他团队分享你们的想法。2、每个团队上网或拜访两个不同类型的组织,如政府机关与企业,比较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目标的设定与计划方面有何不同,并与其他团队一起分享你们的成果。工商管理学基础第3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