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284057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2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实务讲座1 一、心理危机与发展进程一、心理危机与发展进程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从而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心理危机演化过程:心理危机演化过程:冲击期冲击期防御期防御期解决期解决期成长期成长期 (五阶段:(五阶段:否认否认-愤怒愤怒-妥协妥协-抑郁抑郁-接受)接受)一、心理危机与发展进程心理危机: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2一、心理危机的发展进程一、心理危机的发展进程1、冲击期:冲击期:危机不久危机不久当时(四六周),震惊、恐当时(四六周),震惊、恐慌、不知所措慌、不知所措;2、防御期:、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乱,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乱,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3、解决期:、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资源设法解决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资源设法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问题。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4、成长期:、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一、心理危机的发展进程1、冲击期:危机不久当时(四六周)3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一、平安度过危机,掌握危机处理方略;一、平安度过危机,掌握危机处理方略;二、度过危机心留创伤,降低社会适应力;二、度过危机心留创伤,降低社会适应力;三、三、危机不能度过,成为危机不能度过,成为PTSD患者;患者;四、四、难以承受刺激,自伤自毁。难以承受刺激,自伤自毁。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4危机表现枚举伤心欲绝、痛不欲生、目光呆滞、无所适从、寻死觅活、心惊肉跳、惶恐不安、焦躁不安、寝食难安、不能自己、呼天抢地、胡言乱语、沉默不语、怒发冲冠、暴饮暴食、大喊大叫、意识模糊、惊恐万分、行为古怪、悔恨交加、自我伤害危机表现枚举伤心欲绝、痛不欲生、目光呆滞、5面对危机面对危机de身心反应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生理方面: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情绪方面:情绪方面: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认知方面:认知方面: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行为方面: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面对危机de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危机反应主6二、心理危机的干预目标二、心理危机的干预目标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属于广义的心理治疗。主要目标:主要目标:1、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2、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二、心理危机的干预目标危机干预: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7 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目标人群及数量目标人群及数量地震心理受灾人群分为四级。目前的重点干预目标从第一级人群开始,一般性干预宣传广泛覆盖四级人群。第一级:卷入人群第一级:卷入人群。直接卷入灾难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第二级:关联人群第二级:关联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现场救护人员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以及地震灾难幸存者;灾难的目击易感人群灾难幸存者;灾难的目击易感人群。该人群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目标人群及数量8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第三级:后援人群:第三级:后援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第四级:责任人群第四级:责任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责任的组织。三、地震危机干预人群分级第三级:后援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9四、危机干预技术ABC法ABC 法:法:A、心理急救,稳定情绪;B、行为调整,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C、认知调整,晤谈技术(CISD)+眼动脱敏再造眼动脱敏再造技术(EMDR)四、危机干预技术ABC法10四、心理危机干预技术1心理连接:心理连接: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2鼓励宣泄:鼓励宣泄:提供疏泄机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危机认知:危机认知:对访谈者提供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理解他人的感情,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4技术干预:技术干预:根据不同个体对事件的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如:积极处理急性应激反应,开展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晤谈技术(CISD)等,以改善焦虑、抑郁和恐惧情绪,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适当应用镇静药物;5程式化干预:程式化干预:除常规应用以上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外,引入规范的程式化心理干预方法-眼动脱敏再造眼动脱敏再造技术(EMDR);6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调动和发挥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社区等)的作用,鼓励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四、心理危机干预技术1心理连接:首先要取得受伤人员的信任,11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急救1心理急救心理急救(1)接触和参与目标:倾听与理解。应答幸存者,或者以非强迫性的、富于同情心的、助人的方式开始与幸存者接触。(2)安全确认目标:增进当前的和今后的安全感,提供躯体的和情绪的放松。(3)稳定情绪目标:使在情绪上被压垮或定向力失调的幸存者得到心理平静、恢复定向。愤怒处理技术、哀伤干预技术。(4)释疑解惑目标:识别出立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立即给予可能的解释和确认。(5)实际协助目标:提供实际的帮助给幸存者,比如询问目前实际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协助幸存者调整和接受因地震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以处理现实的需要和关切。解决问题技术。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急救12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急救(6)联系支持目标:帮助幸存者与主要的支持者或其他的支持来源,包括家庭成员、朋友、社区的帮助资源等等建立短暂的或长期的联系。(7)提供信息目标:提供关于应激反应的信息、关于正确应付来减少苦恼和促进适应性功能的信息。(8)联系其它服务部门目标:帮助幸存者联系目前需要的或者即将需要的那些可得到的服务。甄别处理。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急救13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2心理晤谈通过系统的交谈来减轻压力的方法,个别或者集体进行,自愿参加。对于病房的轻症地震病人,或医护人员、救援人员,可以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集体晤谈。心理晤谈的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集体晤谈时限:灾难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是理想的帮助时间,6周后效果甚微。正规集体晤谈,通常由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事件发生后24-48小时之间实施,指导者必需对团体辅导有广泛了解,指导者必需对应激反应综合征有广泛了解,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不进行集体晤谈。事件中涉及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集体晤谈。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14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晤谈过程晤谈过程:正规分6期,非常场合操作时可以把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合并进行。第一期介绍期第一期介绍期:指导者进行自我介绍,介绍集体晤谈,的规则,仔细解释保密问题。第二期事实期第二期事实期:请参加者描述地震事件发生过程中他们自己及事件本身的一些实际情况;询问参加者在这些严重事件过程中的所在、所闻、所见、所嗅和所为;每一参加者都必需发言,然后参加者会感到整个事件由此而真相大白。第三期感受期第三期感受期:询问有关感受的问题:事件发生时您有何感受?您目前有何感受?以前您有过类似感受吗?第四期症状期第四期症状期:请参加者描述自己的应激反应综合征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脑子不停地闪出事件的影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退,易发脾气,易受惊吓等;询问地震事件过程中参加者有何不寻常的体验,目前有何不寻常体验?事件发生后,生活有何改变?请参加者讨论其体验对家庭、工作和生活造成什么影响和改变?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15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第五期辅导期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反应;提供准确的信息,讲解事件、应激反应模式;应激反应的常态化;强调适应能力;讨论积极的适应与应付方式;提供有关进一步服务的信息;提醒可能的并存问题(如饮酒);给出减轻应激的策略;自我识别症状。第六期恢复期第六期恢复期:拾遗收尾;总结晤谈过程;回答问题;供保证;讨论行动计划;重申共同反应;强调团体成员的相互支持;可利用的资源;主持人总结。整个过程需2小时小时左右完成全部过程。严重事件后数周或数月内进行随访。(现场简单实操)五、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第五期辅导期:介绍正常的反应;16五、危机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晤谈注意事项:晤谈注意事项:(1)对那些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或以消极方式看待晤谈的人,可能会给其他参加者添加负面影响。(2)鉴于晤谈与特定的文化性建议相一致,有时文化仪式(例如告别仪式)可以替代晤谈。(3)对于急性悲伤的人,如家中亲人去世者,并不适宜参加集体晤谈。因为时机不好,如果参与晤谈,受到高度创伤者可能为同一会谈中的其它人带来更具灾难性的创伤。五、危机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晤谈注意事项:(1)对17五、危机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4)WHO不支持只在受害者中个别实施。(5)受害者晤谈结束后,干预团队要组织队员进行团队晤谈,缓解干预人员的压力。(6)不要强迫叙述灾难细节。五、危机干预技术要点心理晤谈(4)WHO不支持只在18五、危机干预技术要点松弛技术3松弛技术除了那些分离反应明显者,对所有被干预者教会一种放松技术: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混合法、生理平衡法等)(放松体验示范)五、危机干预技术要点松弛技术3松弛技术19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评估建议评估建议(一)专家组评估与建议1如果有些医院伤员及家属过于集中,会给救援工作和善后处理带来一些隐患,建议尽量将其分散救治;2对于死者家属的安置要尽可能分散,持续有人陪伴,提供支持帮助;防止他们在一起出现情绪爆发,以免善后处理被动。3对死伤者及其家属的信息通报要公开、透明、真实、及时,以免引起激动情绪,给救援工作带来继发性困难。4在对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救援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对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应激加以重视,组织他们参加由工作组提供的集体心理辅导。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评估建议(一)专家组评估与建议20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评估建议评估建议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媒体的资源,向受灾民众宣传心理危机和精神健康知识,宣传应对灾难的有效方法,动员当地政府人员、援救人员、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接受工作组的培训,让他们参与心理援助活动。6定期召开信息发布会,将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已做的工作,让公众了解,注意发布前把必须传达的信息做好整理,回答记者的问题要尽可能精确和完整,,尽可能保证属实,如果没有信息或信息不可靠,要如实回答;积极主动,引导舆论导向。7建议指挥部能够进一步协调各部门关系,以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建议提出后,应该尽量和当地政府沟通,以取得重视并采纳,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落实。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评估建议5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媒体21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流程流程(二)工作流程(二)工作流程1联系救援联系救援指挥部、各家医院、灾民安置点等,指挥部、各家医院、灾民安置点等,确定确定地震灾难伤员地震灾难伤员住院住院分布分布情况,以及进入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情况。情况,以及进入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情况。2拟定拟定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培训内容、宣传手册、心理危机内容、宣传手册、心理危机评估工具评估工具,并,并紧急印刷。紧急印刷。3召集人员夜间举行召集人员夜间举行技术培训技术培训以便以便统一思想和技术统一思想和技术路线,内容包括路线,内容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流程、评估方法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流程、评估方法等。4紧急调用紧急调用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的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的人员和设备人员和设备等。等。5分组分组到各家医院,社区,到各家医院,社区,访谈访谈地震灾难伤员、相关医护人员,地震灾难伤员、相关医护人员,发发放放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宣传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知识宣传资料资料。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流程22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流程流程6应用评估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逐个进行心理心理筛查筛查,重点人群评估、危机动力分析。7根据评估结果,对出现有心理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人员当场当场进行初步的心理干预干预。8对干预对象所在医院领导提出有关病人的指导性诊疗和处理意见、工作人员与病人沟通处理技巧、工作人员自身心理保健心理保健技术。9对每一个筛选出有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人员进行随访随访,强化心理干预和必要的心理心理治疗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流程6应用评估工具,对访谈人员逐个进23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流程流程10对社区干部、医院对社区干部、医院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进行了集体讲座、个体进行了集体讲座、个体辅导、集体晤谈等辅导、集体晤谈等干预干预处理处理。发现现场救援的医护人员普遍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主要的表现为,创伤地震灾难场景的闪回,情绪不稳定、焦虑,食欲差、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11每天晚上干预团队人员召开会议,总结总结当天工作工作,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对专家专家干预人员开展督导督导。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流程10对社区干部、医院医护人员进行24七、危机干预原则七、危机干预原则1.稳定社群为目标,减少次级伤害;2.重症对象,个体干预,团体干预须恰当筛选同质性个体;3.合理应用干预技术,针对目前问题实施干预;4.恰当实施救援性干预,避免分离二次伤害;(避免“妈妈式体贴干预”);5.发展当地救援者,便于长期支持;6.鼓励灾民建立情感连接,互相支持;7.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功能,避免过多的保证;8.严守干预对象秘密,保护个人隐私;9.干预交接细致衔接,系统干预。10.协同救援,服从指挥,配合整体救灾;七、危机干预原则25八、救灾心理干预团队建制八、救灾心理干预团队建制1、设团长、首席专家(督导)设团长、首席专家(督导)13人人。分别负责行政联络协调和业务督导;2、咨询师(国家二级及以上)若干名。、咨询师(国家二级及以上)若干名。咨询师配助理(国家三级以上、合格的志愿者)12人;3、兼职秘书一至两名。、兼职秘书一至两名。协助团长、内外联络、安排生活工作计划;4、危机干预单元危机干预单元:每一咨询师配一到两位助理组成干预小组;5、出发团队总人数、出发团队总人数30-40人;人;团员团员总数按实际需要和可能设置。八、救灾心理干预团队建制1、设团长、首席专家(督导)13人26九、救灾危机干预团队工作制度1、设立现场团队大本营,干预小组分散工作;2、和关联方做好协调,衔接实施干预计划;3、每期8-10天,跟踪轮换;4、“无缝”衔接,日志移交,保持连续性、隐私保密;5、各小组及时碰头总结,督导专家及时督导,咨询师情绪舒缓;6、团长做工作总结、督导专家写每期专业总结报告;九、救灾危机干预团队工作制度1、设立现场团队大本营,干预小组27十、危机干预团队装备1、音乐播放设备:mp3播放器,交直流两用有源音箱;2、音频资料:哀怨、冥想、情景、减压、励志等类别;3、腰间扩音机、照明灯具;4、设备匹配干电池、充电器等;5、音频与电源插线、插头;6、团队联络对讲机短距离联络通讯等设备;7、油画棒,纸张、工作日志;8、宗教文化用品等;9、常备卫生防疫药物,用品,应急干粮饮水等。十、危机干预团队装备1、音乐播放设备:mp3播放器,交直流两28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1、“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遭遇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幸存者的体验是撕心裂肺的,你这种轻飘飘的话会令他讨厌;2、“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幸存者常常宁愿死去,他很可能会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和亲人一起遭受苦难,一起死去;3、“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这是旁观者的话,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评论幸存者的处境;4、“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死去的亲人是无可替代的,幸存者会渴望与他们同甘共苦;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1、“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29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危机干预禁忌语言5、“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实际,死亡是最大的痛苦;6、“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这只是看法,而不是感受,而且是你的看法,不是幸存者的看法;7、“你会走出来的”没有站在幸存者的角度去看问题;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30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危机干预禁忌语言8、“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而且还不可逆转。9、“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任何感觉都是真切的,不能被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10、“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说这种话,是在帮助当事人主动遗忘悲剧,而这恰恰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源头;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8、“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31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危机干预禁忌语言11、“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或许他也想,但他暂时做不到,而原来的生活轨道也的确不可能再回去了。我们不能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我们不能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抚慰受难的心灵。在灾难发生一周后,作为心理救助者,我们唯一灵。在灾难发生一周后,作为心理救助者,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无言地陪伴。可以做的是,走过去,握着对方的手,无言地陪伴。面对我们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面对我们受难的乡亲,我们不是拯救者,我们只是共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同的亲历者,是不愿意退缩的陪伴者。附则1:危机干预禁忌语言11、“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32附则2.重要术语中英文对照1.CISD:CriticalIncidentStressDebriefing,严重事件晤谈;2.PTS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3.RET:Rational-emotiveTherapy,合理情绪疗法;4.Hypnotherapy:催眠治疗;5.idiohypnotism自我催眠;6.Psychologalcounseling心理咨询;7.ASD:AcuteStressDisorder,性应激障碍;8.PT:PackingTherapy,打包疗法;附则2.重要术语中英文对照CISD:CriticalInc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