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25950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 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点17考点18考点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2018北京,7,6分,难度)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考点17考点18考点17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科学精神与社会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由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H4CH3COOH,反应中原子的利用率为100%,正确;B项,由示意图可知CH4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CH键断裂,正确;C项,的总能量高于,转化过程放出热量,并形成了CC键,正确;D项,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不能提高转化率,错误。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由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考点17考点182.(2018浙江,21,2分,难度)氢卤酸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已知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的H10,错误;B选项,HCl中HCl键键能大于HBr中HBr键键能,因此HCl的H2比HBr的大,错误;C选项,HCl和HI的(H3+H4)均为H(g)变为H+(g),H+(g)变为H+(aq)过程的能量变化,因此二者的(H3+H4)相等,错误;D选项,生成1molHX键放热,拆开1molHX键吸热,二者吸、放热的数值的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由此可知H2=akJmol-1,正确。考点17考点18解析A选项,H1为HF从溶液状态变为气体状考点17考点183.(2018江苏,10,2分,难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B.反应4Fe(s)+3O2(g)=2Fe2O3(s)常温下可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3molH2与1molN2混合反应生成NH3,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66.021023D.在酶催化淀粉水解反应中,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率越快解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彻底,生成的NH3小于2mol,则转移电子数小于6mol,C项正确;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过高时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失去生理活性,D项错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考点17考点183.(2018江苏,10,2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4.(2017天津,3,6分,难度)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解析B项、C项属于电化学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营养物质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过程,是被O2氧化的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选A。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考点17考点184.(2017天津,3,6分,难度)下列考点17考点185.(2016海南,6,2分,难度)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为(D)A.3.8104kJmol-1B.-3.8104kJmol-1C.3.4104kJmol-1D.-3.4104kJmol-1考点17考点185.(2016海南,6,2分,难度)油考点17考点186.(双选)(2016海南,11,4分,难度)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由XY反应的H=E5-E2B.由XZ反应的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A选项,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XY反应的H=E3-E2,错误;B选项,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XZ反应的Hr(Mg)C.在该反应条件下,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考点17考点187.(2015江苏,4,2分,难度)在C考点17考点188.(2015北京,9,6分,难度)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状态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考点17考点188.(2015北京,9,6分,难度)最考点17考点18解析B项,根据状态、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的CO没有断裂成C和O,B错误;C项,CO2中的共价键是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因此是极性键,C正确;D项,状态状态表示的是CO与O形成CO2的过程,D错误。考点17考点18解析B项,根据状态、可以看出整个过程考点17考点189.(2015海南,4,2分,难度)已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A)A.55kJ B.220kJC.550kJD.1108kJ解析丙烷的燃烧热是指1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4molH2O(l)和3molCO2时放出的热量,若生成1.8gH2O,则放出的热量为2215kJ=55.375kJ55kJ,A项正确。考点17考点189.(2015海南,4,2分,难度)已考点17考点1810.(2015海南,16,8分,难度)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回答下列问题:(1)氨的水溶液显弱碱性,其原因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0.1molL-1的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的pH(填“升高”或“降低”);若加入少量明矾,溶液中的浓度(填“增大”或“减小”)。(2)硝酸铵加热分解可得到N2O和H2O。250时,硝酸铵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平衡常数表达式为;若有1mol硝酸铵完全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mol。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考点17考点1810.(2015海南,16,8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3)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若生成1molN2,其H=kJmol-1。考点17考点18(3)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考点17考点18K=c(N2O)c2(H2O)4(3)-139解析(2)由题中“250时,硝酸铵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可知NH4NO3的分解反应为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能出现固体物质,故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N2O)c2(H2O)。NH4NO3中-3价N和+5价N发生归中反应,生成+1价的N,故1molNH4NO3完全分解转移4mol电子。(3)由图示信息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209kJmol-1-348kJmol-1=-139kJmol-1。考点17考点18K=c(N2O)c2(H2O)4考点17考点1811.(2014海南,4,2分,难度)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键、HO键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kJmol-1、463kJmol-1和495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考点17考点1811.(2014海南,4,2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H应大于0,A项错误;B项,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总键焓-生成物的总键焓=2463kJmol-1-436kJmol-1-495kJmol-1=+242.5kJmol-1,B项错误;C项,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该反应是放热反应,H应小于0,C项错误;D项,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总键焓-生成物的总键焓=2436kJmol-1+495kJmol-1-4463kJmol-1=-485kJmol-1,D项正确。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考点17考点1812.(2014江苏,11,4分,难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A.若在海轮外壳上附着一些铜块,则可以减缓海轮外壳的腐蚀B.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C.加热0.1molL-1Na2CO3溶液,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D.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均增大解析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加热时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c(OH-)增大,pH增大,C正确;加热使反应速率增大,酯化反应的H0,升温时,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D错误。考点17考点1812.(2014江苏,11,4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13.(2014全国,23,15分,难度)化合物AX3和单质X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AX5。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AX3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93.6和76,AX5的熔点为167。室温时AX3与气体X2反应生成1molAX5,放出热量123.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AX3(g)+X2(g)AX5(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AX3和X2均为0.2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考点17考点1813.(2014全国,23,15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列式计算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图中3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AX5)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填实验序号);与实验a相比,其他两组改变的实验条件及判断依据是:b、c。用p0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表示平衡时总压强,表示AX3的平衡转化率,则的表达式为;实验a和c的平衡转化率:a为、c为。考点17考点18列式计算实验a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考点17考点18bc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没有改变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或反应容器的容积和起始物质的量未改变,但起始总压强增大)考点17考点18bca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点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与实验a相比,实验b的起始压强和平衡压强都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反应速率增大,因此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实验c的起始压强和平衡压强都增大,由于该反应是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升高了温度,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考点17考点18与实验a相比,实验b的起始压强和平衡压强都考点17考点1814.(2014北京,26,14分,难度)NH3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HNO3和NH4NO3,如下图所示。(1)中,NH3和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考点17考点1814.(2014北京,26,14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2)中,2NO(g)+O2(g)2NO2(g)。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化的趋势是。考点17考点18(2)中,2NO(g)+O2(g)考点17考点18(3)中,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N2O4与O2、H2O化合的化学方程式是。考点17考点18(3)中,将NO2(g)转化为N2O4(l考点17考点18(4)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说明理由:。考点17考点18(4)中,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解析(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p1p2;根据图示知,相同压强下,随着温度的升高,NO的转化率降低,因此随着温度的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3)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时,应放出热量,N2O4(g)的能量高于N2O4(l)的能量,只有A选项正确。N2O4与氧气、水反应,由化合价守恒可知N2O4中N的化合价升高,只能变为+5价,生成硝酸。考点17考点18解析(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考点17考点1815.(2013北京,6,6分,难度)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D)解析A、C项分别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热能;B项是锂离子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项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考点17考点1815.(2013北京,6,6分,难度)下考点17考点1816.(2012全国,9,6分,难度)反应A+BC(H0),XC(H0,X具有的能量大于A、B能量总和,A、C错误,XCH0,A+BCH0,X具有的能量大于考点17考点1817.(2012江苏,4,2分,难度)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图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而影响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焓变,B错,C正确;图中E1为正反应活化能,E2为逆反应活化能,E1E2,D错误。考点17考点1817.(2012江苏,4,2分,难度)某考点17考点1818.(2012重庆,12,6分,难度)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B)A.194B.391 C.516D.658考点17考点1818.(2012重庆,12,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解析由题中的图像可以看出断裂1molN2H4(g)和1molO2(g)中的化学键所要吸收的能量为:2752kJ-534kJ=2218kJ。设断裂1molNH键所需要的能量为x。则:154kJ+4x+500kJ=(2752-534)kJ;解得x=391kJ。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计算反应热时,反应热等于生成物总能量减反应物总能量;由化学键计算反应热时,反应热等于反应物总键能减生成物总键能。考点17考点18解析由题中的图像可以看出断裂1molN2考点17考点1819.(2011上海,3,2分,难度)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B)考点17考点1819.(2011上海,3,2分,难度)据考点17考点18解析依据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且分解水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可知B项符合题意。考点17考点18解析依据使用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考点17考点1820.(2010全国,7,6分,难度)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A.-2878kJmol-1B.-2658kJmol-1C.-1746kJmol-1D.-1526kJmol-1考点17考点1820.(2010全国,7,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解析燃烧热的定义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4H10(g)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指的是CO2(g)和H2O(l),故A项正确。考点17考点18解析燃烧热的定义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考点17考点1821.(2010山东,10,4分,难度)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C)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解析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该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考点17考点1821.(2010山东,10,4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1)过程: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升温至30,通空气将氨赶出并回收。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OH溶液的作用:。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通空气的目的:。考点17考点18(1)过程:加NaOH溶液,调节pH至9后考点17考点18第一步反应是反应(选填“放热”或“吸热”),判断依据是。1mol(aq)全部氧化成(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考点17考点18第一步反应是反应(选填“放热”考点17考点18(3)过程: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OH,将HNO3还原成N2。若该反应消耗32gCH3OH转移6mol电子,则参加反应的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考点17考点18(3)过程:一定条件下,向废水中加入CH3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8盖斯定律的应用1.(2019浙江,23,2分,难度)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H1(MgCO3)H1(CaCO3)0B.H2(MgCO3)=H2(CaCO3)0C.H1(CaCO3)-H1(MgCO3)=H3(CaO)-H3(MgO)D.对于MgCO3和CaCO3,H1+H2H3考点17考点18考点18盖斯定律的应用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镁离子的半径小于钙离子的,因此碳酸镁中离子键强,断开离子键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即H1(MgCO3)H1(CaCO3)0,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H2表示的是碳酸根离子生成氧离子和二氧化碳所吸收的能量,与镁离子和钙离子无关,因此H2(MgCO3)=H2(CaCO3)0,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由题给图示可知,H1+H2=H+H3,由此可得H1(CaCO3)+H2(CaCO3)=H(CaCO3)+H3(CaO),H1(MgCO3)+H2(MgCO3)=H(MgCO3)+H3(MgO),将以上两式左左相减,右右相减,又因为H2(CaCO3)=H2(MgCO3),得H1(CaCO3)-H1(MgCO3)=H(CaCO3)-H(MgCO3)+H3(CaO)-H3(MgO),所以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由题给图示可知,H1+H2=H+H3,因H0,即H1+H2H3,所以正确,不符合题意。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镁离子的半径小于钙离子的,因此碳酸考点17考点182.(2017江苏,8,2分,难度)通过以下反应可获得新型能源二甲醚(CH3OC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考点17考点182.(2017江苏,8,2分,难度)通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反应生成CO(g)和H2(g),生成的CO(g)继续发生反应生成CO2(g)和H2(g),反应的原料为CO2(g)和H2(g),正确;B项,反应可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燃料CH3OH,正确;C项,反应中生成的H2O为气体,选项所给反应中生成的H2O为液体,故选项中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反应生成CO(g)和H2(g),考点17考点183.(2016江苏,8,2分,难度)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考点17考点183.(2016江苏,8,2分,难度)通过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反应中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项,反应的H0,属于吸热反应,错误;C项,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H,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反应-反应得所求反应方程式,故H=206.1kJmol-1-131.3kJmol-1=+74.8kJmol-1,正确。考点17考点18解析A项,反应中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考点17考点184.(2015重庆,6,6分,难度)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发生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则x为(A)A.3a+b-cB.c-3a-b C.a+b-cD.c-a-b考点17考点184.(2015重庆,6,6分,难度)黑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5.(2015福建,24,15分,难度)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有Fe2O3、SiO2等杂质)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考点17考点185.(2015福建,24,15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已知:步骤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只要求写出一种)。步骤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由Al2O3、C和Cl2反应生成Al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步骤的尾气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NaOH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3种,其化学式分别为。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考点17考点18已知:考点17考点18(2)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AlCl3水解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铁或FeNaCl、NaClO、Na2CO3除去FeCl3,提高AlCl3纯度解析(2)尾气中存在Cl2和CO2,故与足量的NaOH冷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Na2CO3;根据流程图可知液态混合物中含有FeCl3杂质,因此加入Al粉可与FeCl3反应,除去FeCl3,提高AlCl3的纯度。考点17考点18(2)防止后续步骤生成的AlCl3水解或增考点17考点186.(2015四川,11,16分,难度)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简化流程,将工业制硫酸的硫铁矿烧渣(铁主要以Fe2O3存在)转变成重要的化工原料FeSO4(反应条件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活化硫铁矿还原Fe3+的主要反应为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不考虑其他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步H2SO4与Fe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检验第步中Fe3+是否完全还原,应选择(填字母编号)。A.KMnO4溶液B.K3Fe(CN)6溶液C.KSCN溶液(3)第步加FeCO3调溶液pH到5.8左右,然后在第步通入空气使溶液pH降到5.2,此时Fe2+不沉淀,滤液中铝、硅杂质被除尽。通入空气引起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考点17考点186.(2015四川,11,1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4)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可制得铁系氧化物材料。FeCO3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生成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5)FeSO4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FeS2(二硫化亚铁)纳米材料。该材料可用于制造高容量锂电池,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4Li+FeS2=Fe+2Li2S,正极反应式是。(6)假如烧渣中的铁全部视为Fe2O3,其含量为50%。将akg质量分数为b%的硫酸加入到ckg烧渣中浸取,铁的浸取率为96%,其他杂质浸出消耗的硫酸以及调pH后溶液呈微酸性所残留的硫酸忽略不计。按上述流程,第步应加入FeCO3kg。考点17考点18(4)FeSO4可转化为FeCO3,FeCO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解析(3)第步加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滤液中含有大量Fe2+,则通入空气引起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空气中的O2将Fe2+氧化为Fe3+,Fe3+水解产生H+,使溶液pH降低。(4)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标号:考点17考点18解析(3)第步加活化硫铁矿还原Fe3+后,考点17考点18计算时要注意H的“+”“-”号,要将H当作一个整体来计算。考点17考点18 计算时要注意H的“+”“-”号,要将考点17考点187.(2014全国2,13,6分,难度)室温下,将1mol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u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s)Cu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A.H2H3B.H1H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考点17考点187.(2014全国2,13,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由盖斯定律:H3=H1-H2,则H30。则H3H2,A项错误;H3H1,B项正确;H2=H1-H3,C项错误;H1+H20,H30,H40C.H1=H2+H3D.H3=H4+H5考点17考点18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C)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10.(2013全国2,12,6分,难度)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考点17考点1810.(2013全国2,12,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A.12H3+5H2-2H1B.2H1-5H2-12H3C.12H3-5H2-2H1D.H1-5H2-12H3解析将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按顺序依次编号为、,分析所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有4C3H5(ONO2)3(l),可知应-2式,由生成物中有12CO2(g)可知应+12式,生成物中有10H2O(g)可知应+5式,H=12H3+5H2-2H1。考点17考点18A.12H3+5H2-2H1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白磷的分子式为P4,该分子中含有6个PP键,而不是4个PP键。考点17考点18 白磷的分子式为P4,该分子中含有6个PP考点17考点18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考点17考点18A.+519.4kJmol-1B.+2考点17考点1814.(2011重庆,13,6分,难度)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B)A.-1780kJmol-1B.-1220kJmol-1C.-450kJmol-1D.+430kJmol-1解析在S(g)+3F2(g)=SF6(g)中,断裂了3mol的FF键,吸收480kJ的热量;形成6mol的SF键,放出1980kJ的热量,上述反应放出(1980-480)kJ=1500kJ的热量,因为1mol的S(s)变成S(g)吸收280kJ的热量,共放出1500kJ-280kJ=1220kJ的热量。考点17考点1814.(2011重庆,13,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15.(2011全国,27,14分,难度)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kJmol-1、-283.0kJmol-1和-726.5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kJ;(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考点17考点1815.(2011全国,27,14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molL-1min-1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4)在T1温度时,将1molCO2和3mol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率为,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正极的反应式为。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702.1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考点17考点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16.(2011江苏,20,14分,难度)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点17考点1816.(2011江苏,20,14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考点17考点18(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考点17考点18(4)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如下(电解池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阴、阳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5)Mg2Cu是一种储氢合金。350时,Mg2Cu与H2反应,生成MgCu2和仅含一种金属元素的氢化物(其中氢的质量分数为0.077)。Mg2Cu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17考点18(4)电解尿素CO(NH2)2 的碱性溶液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17.(2010全国,11,6分,难度)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C)A.-67.7kJmol-1B.-43.5kJmol-1C.+43.5kJmol-1D.+67.7kJmol-1考点17考点1817.(2010全国,11,6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18.(2010江苏,17,8分,难度)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能提高燃煤烟气中SO2去除率的措施有(填字母)。A.增大氨水浓度B.升高反应温度C.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D.通入空气使转化为采用方法脱硫,并不需要预先除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CO2,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考点17考点1818.(2010江苏,17,8分,难度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考点17考点18(3)方法中用惰性电极电解NaHSO3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阳极区放出气体的成分为(填化学式)。考点17考点18(3)方法中用惰性电极电解NaHSO3溶液考点17考点18解析(1)增大氨水浓度,能反应掉较多的SO2,提高了SO2去除率;升高反应温度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NH4)2SO3、NH4HSO3受热易分解,又生成SO2;当SO2转化为NH4HSO3时,通入的空气才能将其氧化,空气不能直接氧化SO2,不能提高SO2去除率。考点17考点18解析(1)增大氨水浓度,能反应掉较多的SO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八化学反应的热效应ppt课件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