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之选修防灾与减灾害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03905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之选修防灾与减灾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一轮复习之选修防灾与减灾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一轮复习之选修防灾与减灾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三讲防灾与减灾选修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讲防灾与减灾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1 一、我国的三大减灾工程一、我国的三大减灾工程1.1.长江防洪体系建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与淮河流域治理工程工程与淮河流域治理工程:退田还湖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退田还湖退耕还林水土流失22.“2.“三北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防护林体系工程:(1)(1)主要措施主要措施(2)(2)成就成就_、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_ 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基本控制重点治理区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重点治理区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人工造林人工造林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2.“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_、封山封沙育林和飞3二、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二、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1.1.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1)应用于防灾减灾的高新科学技术种类应用于防灾减灾的高新科学技术种类:_:_技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_技术、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先进的技术、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先进的防灾建筑技术等。防灾建筑技术等。遥感遥感通讯信息通讯信息二、高新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遥感通讯信息4(2)(2)遥感技术与减灾。遥感技术与减灾。灾害前兆监测。灾害前兆监测。进行灾害进行灾害_,_,以便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及时发出警报。_。建立灾害模型。建立灾害模型。跟踪监视跟踪监视帮助救灾帮助救灾(2)遥感技术与减灾。跟踪监视帮助救灾5(3)(3)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作用作用:提供提供_、连续、实时、高精度的、连续、实时、高精度的_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和三维速度及时间数据。应用应用:防洪、防洪、_、抗震和扑灭林火等减灾、抗震和扑灭林火等减灾领域。领域。全天候全天候三维位置三维位置预报台风预报台风(3)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减灾。全天候三维位置预报台风62.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1)(1)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应用:灾害灾害_、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评估、预报与灾害信息管理。意义意义: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使灾害监测实现综合监测化,大大提高灾害大大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和管理水平和_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快速反应能力。(2)(2)其他技术其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_技技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术等将对保护资源与环境,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有效防治灾害发挥巨大作用。作用。监测监测防灾减灾防灾减灾新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2.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前景:监测防灾减灾新能源开发利7三、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三、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积极极措施措施面面对自然灾害正确方法自然灾害正确方法举例例洪水洪水地震地震学、学、听、听、备、察、察、报、抗、抗、避、避、断、断、救、救、保保不要慌乱不要慌乱,服从安排服从安排发生生险情情,及及时报告告即将来即将来临,有序有序转移移高高处转移移,避开雷避开雷电汛期不去山洪易汛期不去山洪易发区区_,_,严防中毒防中毒学会学会抢救溺水者救溺水者不同地方、不同情不同地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况采取不同方法保障安全的三个关保障安全的三个关键点点:a.a.切断切断电源、气源源、气源,防防止火灾止火灾发生生b.b.远离高大离高大_、窄小胡同、高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器、陡山坡、河岸岸边c.c.保持保持_的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做出敏捷反应保保护水源水源建筑物建筑物清醒冷静清醒冷静三、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积极面对自然灾害正确方法举例8 1.3S1.3S技技术在灾害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不一定相同。中的作用不一定相同。遥感遥感侧重于灾害信息数据的重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取,全球定位系全球定位系统侧重于精确的定位重于精确的定位,地理信息系地理信息系统侧重于重于对灾害信息灾害信息数据的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理和分析。2.2.地震与洪灾的救助方式不一定相同。地震与洪灾的救助方式不一定相同。地震救助主要是在震后地震救助主要是在震后进行的行的,以自救以自救为重点重点;洪洪灾救助主要是在洪水灾救助主要是在洪水发生生过程中程中进行行,以互救以互救为重重点。点。9考点一考点一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要点解读】【要点解读】1.1.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考点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102.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13.RS3.RS与与GISGIS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3.RS与GIS的优势结合对灾害监测的作用:124.4.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4.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3【迁移应用】【迁移应用】试说明台风试说明台风“潭美潭美”路径的预报应用了哪些地理路径的预报应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RS),(RS),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全球定位系全球定位系统统(GPS)(GPS)。【迁移应用】14【典例【典例1 1】(2013(2013聊城模聊城模拟)下下图是某种气象灾害年是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比区域分布数百分比区域分布图(虚虚线为海平海平面面26.526.5等温等温线,括号内数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表示影响次数)。读图,回答下列回答下列问题。【典例1】(2013聊城模拟)下图是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15(1)(1)(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加强对加强对该灾害的该灾害的是减轻灾害的主要措施。遥感是减轻灾害的主要措施。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上述灾害的监测中起了哪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上述灾害的监测中起了哪些作用些作用?(2)(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我国在上述自然灾害我国在上述自然灾害防御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防御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1)(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加强对该灾害的16【解【解题探究】探究】(1)(1)遥感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中的作用有哪些有哪些?提示提示:遥感主要是获取台风图像信息遥感主要是获取台风图像信息,地理信息系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统对遥感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2)(2)如何判如何判读该自然灾害的自然灾害的类型型?提示提示: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水温大于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水温大于26.526.5的的热带、副热带海区热带、副热带海区,应为台风灾害。应为台风灾害。【解题探究】17(3)(3)防御台防御台风灾害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灾害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提示提示:修筑防波堤修筑防波堤,营造沿海防护林。营造沿海防护林。(3)防御台风灾害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18【答案试做】【答案试做】(1)(1)监测与预报利用监测与预报利用RSRS可以发现可以发现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过程,及时发现其中心位置及时发现其中心位置,并将台风并将台风的这些信息迅速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的这些信息迅速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通过地理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出台风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信息系统分析出台风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及时做出台风预报及时做出台风预报,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2)(2)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和防风海堤、海塘。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和防风海堤、海塘。【答案试做】(1)监测与预报利用RS可以发现台风的形成过程19【解析】【解析】第第(1)(1)题题,由图可知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水温大于水温大于26.526.5的热带、副热带海区的热带、副热带海区,由此推知该自由此推知该自然灾害为台风。台风灾害是人类无法杜绝的然灾害为台风。台风灾害是人类无法杜绝的,但通过但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主要措施就是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警报。遥感及时发布台风警报。遥感的作用主要是获取台风图像信息的作用主要是获取台风图像信息,并将信息传送到地并将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面接收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提供的信息进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第行分析、处理。第(2)(2)题题,防御台风的工程性措施主防御台风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建设海防林和加固堤坝等。要有建设海防林和加固堤坝等。【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水温大于220【加固【加固训练】(2013(2013大大连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下列材料,回答回答问题。20122012年年2 2月月2020日日,央央视新新闻报道道:中国中国发生地面沉降灾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害的城市超过5050个个,最最严重的是重的是长江三角洲、江三角洲、华北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于地面沉降平原和汾渭盆地。由于地面沉降,有些城市甚至被有些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目前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目前,我国以及世界上主我国以及世界上主要沉降区的要沉降区的资料都料都证实,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防治地面沉降的措施。出防治地面沉降的措施。【加固训练】(2013大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解析】【解析】材料中提示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材料中提示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则可从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促进地则可从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促进地下水的保护以及对地面的监测等角度提出有针对下水的保护以及对地面的监测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性的措施。【解析】材料中提示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则可从22答案答案: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开辟新的替代水源开辟新的替代水源,推广节水技术以地表水代替地下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以地表水代替地下水资源;雨季人雨季人工回灌增加补给工回灌增加补给;加强立法和有效管理加强立法和有效管理,控制地下控制地下水开采量水开采量;加强宣传、增强防灾意识加强宣传、增强防灾意识,合理开发利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用地下水资源;减少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减少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增加植增加植被覆盖率被覆盖率,涵养水源涵养水源,提高地下水位。提高地下水位。答案: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开辟新的替代水源,推广节水技术以23考点二考点二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要点解读】【要点解读】1.1.灾害救助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害救助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具体表示如下核心环节。具体表示如下:考点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242.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253.3.洪水洪水: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因此做好防洪准备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具体做好以下几点要。具体做好以下几点:(1)(1)防洪准备防洪准备 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准备逃生物资3.洪水:关注汛期天气预报26(2)(2)(3)(3)(2)27【迁移应用】【迁移应用】20132013年年9 9月月2929日日,广东和香港广东和香港5 5艘渔船艘渔船171171名渔民名渔民,在西沙珊瑚岛附近海域遭受强台风在西沙珊瑚岛附近海域遭受强台风“蝴蝶蝴蝶”袭击袭击遇险。遇险人员应如何自救和互救遇险。遇险人员应如何自救和互救?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求救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求救;身穿救生衣漂浮在水中身穿救生衣漂浮在水中;及时乘坐救生筏及时乘坐救生筏;几个人抱团求救目标大几个人抱团求救目标大;几个人几个人抱团相互取暖抱团相互取暖;增强求生的意志力等。增强求生的意志力等。【迁移应用】28【典例【典例2 2】(2012(2012新新课标全国卷全国卷)读下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下下图示意美国本土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分布。【典例2】(2012新课标全国卷)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下29(1)(1)(自然灾害类型的判断自然灾害类型的判断)判断甲、乙自然灾害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2)(2)(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应采取的措施。(1)(自然灾害类型的判断)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30【解【解题探究】探究】(1)(1)如何判如何判读甲、乙两种自然灾害甲、乙两种自然灾害?提示提示:甲灾害分布在美国的西部甲灾害分布在美国的西部,即太平洋沿岸即太平洋沿岸,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多发。乙灾害分布地震多发。乙灾害分布在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沿岸在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沿岸,接近强热带气旋飓风接近强热带气旋飓风的源地。的源地。【解题探究】31(2)(2)如何防御地震、如何防御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等自然灾害?提示提示:对地震、飓风的防范措施可利用现代地理对地震、飓风的防范措施可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预报信息技术进行监测、预报,再结合工程性措施、再结合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进行防范。非工程性措施进行防范。(2)如何防御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32【答案试做】【答案试做】(1)(1)甲为地震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南部接近飓风源地。(2)(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培训等。【答案试做】(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33【解析】【解析】第第(1)(1)题题,美国西部濒临太平洋美国西部濒临太平洋,处在环太平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洋地震带上,地震多发。美国东南部濒临墨西哥湾地震多发。美国东南部濒临墨西哥湾,热带洋面广阔热带洋面广阔,利于强热带气旋飓风的形成利于强热带气旋飓风的形成;飓风形飓风形成后首先影响墨西哥湾沿岸成后首先影响墨西哥湾沿岸,然后沿美国东部沿海向然后沿美国东部沿海向东北方向移动东北方向移动,造成巨大危害。第造成巨大危害。第(2)(2)题题,对地震、飓对地震、飓风的防范措施可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风的防范措施可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预报预报,再结合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进行分析。再结合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措施进行分析。需要提醒的是对不同灾害的防范措施是有区别的需要提醒的是对不同灾害的防范措施是有区别的,本本题也可分别对地震、飓风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题也可分别对地震、飓风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解析】第(1)题,美国西部濒临太平洋,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34【加固【加固训练】(2013(2013昆明模昆明模拟)雷雷电一般一般产生于生于对流流旺盛的旺盛的积雨云中。下雨云中。下图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是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回答下列日数的月份分配。回答下列问题。(1)(1)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并分析原因。(2)(2)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简述雷电灾害的预防措施。【加固训练】(2013昆明模拟)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35【解析】【解析】第第(1)(1)题题,图中显示有月份和日数信息图中显示有月份和日数信息,据此比较差异即可据此比较差异即可;结合材料可知结合材料可知,雷电的发生与雷电的发生与对流强弱、积雨云有关对流强弱、积雨云有关,即与当地气温、湿度有即与当地气温、湿度有关。第关。第(2)(2)题题,可从防御和监测两方面分析。可从防御和监测两方面分析。【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有月份和日数信息,据此比较差异即36答案答案:(1)(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较北方多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较北方多,雷电日数雷电日数较北方多。南方较北方气温高较北方多。南方较北方气温高,高温期长高温期长,对流旺对流旺盛盛;湿度大湿度大,雨季长。雨季长。(2)(2)加强民众防雷教育加强民众防雷教育,提升防雷意识和能力提升防雷意识和能力,贯彻贯彻防雷政策法规防雷政策法规(如雷电天气时减少使用手机如雷电天气时减少使用手机,避开避开水面及其他空旷的场地等水面及其他空旷的场地等););加强雷电的监测、预加强雷电的监测、预报、预警报、预警;完善防雷设施建设完善防雷设施建设(如安装避雷设施等如安装避雷设施等)。答案:(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较北方多,雷电日数较北方多。南37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规范范 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时通通常要从以下几方面常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答行构建答题思路思路:(1)(1)自然灾害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分布:【关【关键词】时间(季季节)空空间(地区地区)【答【答题思路】思路】主要主要发生在生在季季节;季季节多多发(较少少)。集中分布在。集中分布在地区地区;由由向向减少减少(增加增加)。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规范38(2)(2)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关【关键词】气候地形地气候地形地势土土质地地质构造构造生生态环境境【答【答题思路】思路】久旱无雨久旱无雨(持持续性降水性降水)导致干旱致干旱(洪洪涝、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季季风气候气候,降水不降水不稳定加定加剧了旱了旱涝灾灾害害;春季降水少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气温回升快,蒸蒸发强强;板板块交界交界处,地地壳活壳活跃(断断层发育育););山区面山区面积广大广大,地形崎地形崎岖,岩石破岩石破碎碎,风化化严重重;干湿季分明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暴雨集中。(2)自然灾害的成因:39人人为原因原因:【关【关键词】经济活活动经济水平水平【答【答题思路】思路】人人类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经济活活动,如如过度放牧、度放牧、过度樵采、度樵采、过度开度开垦等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致地表植被破坏,加加剧了了灾害的灾害的发生生;围湖造田湖造田导致泄洪能力减弱致泄洪能力减弱;人口稠人口稠密、工密、工农业发达达,需水量大需水量大;水水污染染严重重;浪浪费多多,利利用率低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春季春种用水量大。人为原因:40(3)(3)防灾措施防灾措施:【关【关键词】人工工程人工工程监测预报防范意防范意识应急机制急机制【答【答题思路】思路】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修建修建减灾防灾工程减灾防灾工程;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加加强强灾害的宣灾害的宣传教育教育,树立减灾、防立减灾、防灾意灾意识;建立健全法建立健全法规体系体系;加加强强对灾害的灾害的监测和和预报;建立灾害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急机制,提高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急救援能力等。(3)防灾措施:41 (2013(2013宣城模拟宣城模拟)狮泉河盆地风速狮泉河盆地风速17m/s17m/s的大风日数多的大风日数多达达113.4113.4天天/年。读图年。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42(1)(1)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产生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的原因。(2)(2)简述防御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简述防御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1)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产生的原因。43 结合图文资料结合图文资料,狮泉河盆地的灾害类型、分布、狮泉河盆地的灾害类型、分布、成因、防御措施分析如下成因、防御措施分析如下:(1)(1)分布分布:狮泉河盆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狮泉河盆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_,_。多风沙灾害多风沙灾害多风沙灾害44(2)(2)成因成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气候气候:_,:_,蒸发旺盛。蒸发旺盛。风速风速:大风日数多大风日数多,_,_。土壤土壤:地表沙砾沉积物多地表沙砾沉积物多,分布广分布广,_,_。生态生态:生物多样性少生物多样性少,_,_。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植被植被: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_;_;资源资源:_:_。气候干旱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少风力大风力大土质疏松土质疏松环境脆弱环境脆弱植被破坏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成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大土质疏松环境脆弱植被破坏水45(3)(3)措施措施:工程措施工程措施:_;:_;建设人工草场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推广轮牧牧;_;_。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强调强调_;_;提高提高_;_;制制定定_;_;控制载畜量。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退耕还林、还牧设置设置沙障沙障监测预报监测预报公众环保意识公众环保意识草场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保护的法律、法规(3)措施:退耕还林、还牧设置沙障监测预报公众环保意识草场保46【规范答题】【规范答题】(1)(1)风沙风沙(沙尘暴或沙尘沙尘暴或沙尘)。气候干旱。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少,蒸蒸发旺盛发旺盛)、植被稀疏、植被稀疏,地表土质疏松地表土质疏松;风力强劲风力强劲;人人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类对当地植被的毁灭性破坏。(2)(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规范答题】47 (2013(2013银川模拟银川模拟)2011)2011年年3 3月月1111日日,日本以东太平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洋海域发生里氏9.0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据观测据观测,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别达0.30.3米、米、2 2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48(1)(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原因。(2)(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49【解析】【解析】第第(1)(1)题题,从大陆架的开阔程度、海域的从大陆架的开阔程度、海域的深浅、是否有岛屿阻隔等方面分析。第深浅、是否有岛屿阻隔等方面分析。第(2)(2)题题,海海啸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沿海防护工程建设、防啸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沿海防护工程建设、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等是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灾减灾意识的提高等是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大陆架的开阔程度、海域的深浅、是否有岛50答案答案:(1)(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甲地的大陆架开阔大陆架开阔,海域较浅海域较浅,对海啸削弱作用大。乙地对海啸削弱作用大。乙地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与震中之间岛屿少;乙地的大陆架狭窄乙地的大陆架狭窄,海域深海域深,对海啸削弱作用小。对海啸削弱作用小。(2)(2)措施措施: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加强沿海防加强沿海防护工程建设护工程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等。力等。答案:(1)甲地与震中之间有岛弧链阻隔;甲地的大陆架开阔,海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