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主动脉病变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03203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得性主动脉病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获得性主动脉病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获得性主动脉病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获得性主动脉病变获得性主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以粥样或纤维斑块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累及弹力、弹力肌型动脉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为内膜病损亦可累及中膜,为主动脉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好发于主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和髂股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以粥样或纤维斑块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不清,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遗传因素被视为主要危险因素。损伤应答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不清,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遗传因素被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最早可出现在儿童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其进一步发展则演变为纤维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亦称粥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最早可出现在儿童期主动脉瘤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体破裂为其主要危险主动脉管径扩张大于正常管径30%主动脉升、弓部管径5cm,降主动脉4cm按病理解剖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真性动脉瘤瘤壁由全层主动脉壁结构组成主动脉壁中层结构退行性改变或囊性死,主动脉管壁薄弱,弹性减弱或消失,在主动脉高压血流冲击下,管壁向外膨凸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大动脉炎、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真性动脉瘤瘤壁由全层主动脉壁结构组成胸片 胸片 胸片 胸片 影像学征象纵隔影增宽或形成局限性膨凸,与胸主动脉某部相连而不能分开观察心脏整体和左室增大,分析是否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其程度 MRI、CT及相应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瘤腔大小、形态,腔内有无附壁血栓、瘤壁厚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影像学征象纵隔影增宽或形成局限性膨凸,与胸主动脉某部相连而不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降主动脉瘤 降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先天性胸主动脉瘤 先天性胸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种因素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后在血管周围形成的局限纤维包裹性血肿并与主动脉腔相通的搏动性肿块病因:创伤性、感染性、动脉粥样硬化、医源性和先天性等突发剧烈胸背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各种因素导致主动脉壁破裂后在血管周围形成的局假性动脉瘤病变易发部位主动脉根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主动脉峡部腹主动脉上部肾动脉开口上下假性动脉瘤病变易发部位胸片 胸片 影像学征象纵隔与主动脉旁的肿块,与主动脉关系不清一般瘤口较小,瘤腔内附壁血栓较厚CT或MRI增强,造影剂延缓进入瘤腔,且排空延迟影像学征象纵隔与主动脉旁的肿块,与主动脉关系不清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影像学诊断评价胸片为胸主动脉瘤初步诊断或筛选方法超声心动图简便易行,经食道检查以显示胸主动脉包括降主动脉的全面情况,但头臂动脉的观察有较大限度MRI、CT对主动脉瘤全貌包括瘤腔、瘤体的纵行范围及其与胸主动脉及分支关系一般无需或甚少行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影像学诊断评价胸片为胸主动脉瘤初步诊断或筛选方法影像学诊断评价综合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腹主动脉的全面情况为首选的诊断技术,但肾动脉及其腹主动脉主要分支的观察有较大限度MRI、CT及其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瘤病变全貌包括瘤腔、瘤体的纵行范围及其与肾动脉和其他腹主动脉分支关系的观察优于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诊断评价综合超声心动图可显示腹主动脉的全面情况为首选的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间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NH)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是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病变,统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AAS)病因、病理生理学机制不完全相同,预后转归不同可合并存在或相互转变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撕裂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病理基础是主动脉中膜退行性改变或囊性坏死高血压是常见而重要的诱因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撕裂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主动脉夹层诊断要求明确/排除夹层范围、分型内膜片/真假腔(血栓)、内膜破口/定位分支受累/相应脏器供血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包、胸腔有否积液主动脉夹层诊断要求明确/排除主动脉夹层分型Stanford A、B型DeBakey I、II、III型型主动脉夹层分型Stanford A、B型DeBakey I、主动脉夹层国内DeBakey III/B 型常见,慢性急性、亚急性国外DeBakey I、II型III型,急性、亚急性慢性主动脉夹层国内DeBakey III/B 型常见,慢性急性胸片胸片影像学征象主动脉扩张,双腔影,一般真腔较小,假腔相对较大内膜片,不规则呈螺旋状破口及再破口受累的分支血管及实质性脏器灌注情况心脏特别是左心室有否扩大心包及胸腔内有否积液影像学征象主动脉扩张,双腔影,一般真腔较小,假腔相对较大主动脉夹层(I型)主动脉夹层(I型)主动脉夹层(I型)主动脉夹层(I型)主动脉夹层(II型)主动脉夹层(II型)主动脉夹层(III型)主动脉夹层(III型)主动脉夹层(III型乙)主动脉夹层(III型乙)主动脉夹层(III型)主动脉夹层(III型)主动脉夹层(II型)主动脉夹层(II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穿透内膜或内弹力板,侵及中膜,脱落后呈溃疡样改变,通常位于外膜下,常伴有周围血肿形成部分可进展形成主动脉夹层或假性动脉瘤,甚至破裂危险性明显高于主动脉夹层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多于降主动脉,前者多伴有主动脉明显扩张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穿透内膜或内弹力板,侵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穿透性溃疡示意图穿透性溃疡示意图Isselbacher EM,etal,1997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穿透性溃疡示意图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穿透性溃疡及其与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的关系穿透性溃疡始发于粥样硬化斑块的溃破,穿透中膜,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破裂穿透性溃疡形成壁间血肿,多为局限性,广泛者少见应有别于主动脉夹层,但有争议主动脉穿透性溃疡穿透性溃疡及其与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的关系影像学征象斑块溃疡:壁在性充盈缺损龛影外穿局限性壁间血肿假性动脉瘤血液外渗纵隔血肿、心包出血等影像学征象斑块溃疡:壁在性充盈缺损龛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 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壁内出血或/和形成血肿,无内膜破口且不与管腔相交通主要病理基础是主动脉中膜滋养管破裂出血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造成内膜断裂,血液溢出至中膜外层靠近外膜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其次是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壁内出血或/和形成血肿,无内膜破口且不与主动脉壁间血肿早年曾称为血栓(闭塞)型、无内膜破口型或非交通型主动脉夹层。可能是其前驱状态约30%其后发展成主动脉夹层,约 30%发生主动脉破裂(尤其急性),约10%自然消退多见于降主动脉,尤其慢性者主动脉壁间血肿早年曾称为血栓(闭塞)型、无内膜破口型或非交通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壁内出血或血肿可单独存在(尸检亦查不出破口)或合并夹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穿透内膜破入中膜,可形成中膜血肿,多为局限性,也可形成假性动脉瘤甚至破裂穿透性溃疡少见,但破裂危险性大于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壁内出血或血肿可单独存在(尸检亦查不出破影像学征象主动脉壁增厚(4mm)假腔内充满血栓/出血为基本征象累及动脉全周/部分(新月型)纵行扩展影像学征象主动脉壁增厚(4mm)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主动脉壁间血肿-吸收2010-12至2011-3主动脉壁间血肿-吸收 2010-12至2011-3影像学诊断评价超声心动图,MRI、CT及相应血管成像为主动脉夹层有效的诊断技术MRI更为全面,CT则适于急诊检查超声可用于急诊病例的床旁检查X线胸片和超声适于随诊观察一般不需要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影像学诊断评价超声心动图,MRI、CT及相应血管成像为主动脉影像学诊断评价主动脉壁间血肿/出血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两者的影像学检诊及评价,尤其主动脉壁间血肿与主动脉夹层相同,穿透性溃疡选择性主动脉造影具有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评价主动脉壁间血肿/出血和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