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0988932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 在自动化检验仪器应在自动化检验仪器应用普遍的现代临床实验室用普遍的现代临床实验室中,基础性的血液标本的中,基础性的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检测前质量采集和处理是检测前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保证的主要环节。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结果的关键。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第一节血液标本采集一、血液标本类型一、血液标本类型 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按采集部位可分为皮肤采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按采集部位可分为皮肤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血法、静脉采血法和动脉采血法。(一)皮肤采血法(一)皮肤采血法 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主要用于需要微量血液的检验项目和婴幼儿血常规检验。皮肤采血法所获得的血液标本是微动脉常规检验。皮肤采血法所获得的血液标本是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混合的末梢全血。血、微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混合的末梢全血。1采血针皮肤采血法采血针皮肤采血法 (1)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2)部位选择:采血针皮肤采血法的部位与评价)部位选择:采血针皮肤采血法的部位与评价见表见表1-1。(3)采血方法)采血方法:见表:见表1-1-1。(4)注意事项:见表)注意事项:见表1-1-0。2激光皮肤采血法激光皮肤采血法 激光皮肤采血法属于非接激光皮肤采血法属于非接触式采血法。该方法具有感染机会少、痛感轻和工作触式采血法。该方法具有感染机会少、痛感轻和工作强度低等优点。强度低等优点。(二)静脉采血法(二)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采血方法,所静脉采血法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采血方法,所采集的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的真实情况,采集的静脉血能准确反映全身血液的真实情况,因其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的影响,而更具因其不易受气温和末梢循环变化的影响,而更具有代表性。有代表性。静脉采血法根据采血方式可分为普通采血法静脉采血法根据采血方式可分为普通采血法和负压采血法。和负压采血法。1普通采血法普通采血法,即传统的静脉采普通采血法普通采血法,即传统的静脉采血方法。血方法。2负压采血法负压采血法又称负压采血法负压采血法又称为真空采血法,具有计量准确、传送为真空采血法,具有计量准确、传送方便、封闭无尘、标识醒目、刻度清方便、封闭无尘、标识醒目、刻度清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晰、容易保存、一次进针多管采血等优点。优点。(1)主要器材:负压采血系统由双向采)主要器材:负压采血系统由双向采血针、采血管构成(图血针、采血管构成(图1-1)。负压采血管的)。负压采血管的种类和用途见表种类和用途见表1-2。(2)静脉)静脉选择和消毒:选择和消毒:与普通静脉采与普通静脉采血法相同。血法相同。图图1-1 1-1 负压采血系统负压采血系统图图1-2 1-2 多管血液标本采集顺序多管血液标本采集顺序 (三)动脉采血法(三)动脉采血法 动脉采血法的步骤与方法、注意事项动脉采血法的步骤与方法、注意事项见表见表1-2-4、表、表1-2-5。三、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与保存三、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与保存 (一)血液标本检测前预处理(一)血液标本检测前预处理 1分离血清或血浆分离血清或血浆 2分离细胞分离细胞 3添加剂的选择添加剂的选择 为了快速获得血清有时还要使用促凝剂和分离胶为了快速获得血清有时还要使用促凝剂和分离胶等。常用添加剂的用途和特点见表等。常用添加剂的用途和特点见表1-3。(二)血液标本运送(二)血液标本运送 血液标本的运送可采用人工运送、血液标本的运送可采用人工运送、轨道传送或气压管道运送等,无论采用轨道传送或气压管道运送等,无论采用哪种运送方式,都应该注意以下哪种运送方式,都应该注意以下3个原个原则。则。实验室要制定标本接收的标准文件。实验室要制定标本接收的标准文件。因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要求不同,因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标本的要求不同,还要制定拒收标准。因还要制定拒收标准。因“让步让步”而接收而接收的不合格标本,其检验报告单上应注明的不合格标本,其检验报告单上应注明标本存在的问题,在解释结果时必须特标本存在的问题,在解释结果时必须特别说明。别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标本拒收不但造成需要注意的是,标本拒收不但造成检验费用增高和时间浪费,还可能延误检验费用增高和时间浪费,还可能延误诊治甚至危害患者。因此,涉及血液标诊治甚至危害患者。因此,涉及血液标本采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标本本采集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标本采集、转运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采集、转运和处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规范的培训。规范的培训。(四)血液标本保存(四)血液标本保存 血液标本保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血液标本保存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标本特性稳定的条件下,按内、确保标本特性稳定的条件下,按要求分为室温保存、冷藏保存、冷冻要求分为室温保存、冷藏保存、冷冻保存(表保存(表1-3-3)。)。(五)检测后血液标本的处理(五)检测后血液标本的处理 根据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要求:求:将操作、收集、运输及处理废弃物将操作、收集、运输及处理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的危险减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第二节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第二节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保证 标本采集是检测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检标本采集是检测前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检测前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患者、医生、护士、运送测前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患者、医生、护士、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在实验室以外的空间和进入检验人员及检验人员在实验室以外的空间和进入检验过程前完成的,临床实验室难以监控这一过程中过程前完成的,临床实验室难以监控这一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每个环节。一、血液标本采集环境要求与生物安全一、血液标本采集环境要求与生物安全 (一)环境要求(一)环境要求 应该人性化设置,空间宽敞,光线明亮,应该人性化设置,空间宽敞,光线明亮,通风良好,血液标本采集的台面高低和宽度通风良好,血液标本采集的台面高低和宽度适宜,座位舒适。适宜,座位舒适。(二)生物安全(二)生物安全 1防止交叉感染防止交叉感染 2环境消毒环境消毒 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要求二、血液标本采集的过程要求 (一)检验申请单(一)检验申请单 检验申请单或电子申请表中应包括患者检验申请单或电子申请表中应包括患者最基本的信息,以识别患者和经授权的申请最基本的信息,以识别患者和经授权的申请者,同时应提供相关的临床信息。相关的临者,同时应提供相关的临床信息。相关的临床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以用于床信息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以用于解读检验结果。解读检验结果。(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二)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 实验室应向负责采集标本的人员提供标本采集和处实验室应向负责采集标本的人员提供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具体要求(表理的具体要求(表1-4)。)。(三)标本信息完整性与接收(三)标本信息完整性与接收 血液标本可通过检验申请单溯源到特血液标本可通过检验申请单溯源到特定的个体,实验室不应接收或处理缺少标定的个体,实验室不应接收或处理缺少标识的检验申请单和标本(表识的检验申请单和标本(表1-4-1)。)。三、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的影三、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响因素 (一)饮食和生理状态(一)饮食和生理状态 患者饮食和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患者饮食和生理状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见表影响见表1-5。(二)药物(二)药物 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主要有药物干扰检验结果主要有4条途径:条途径:影响待测成分的物理性质。影响待测成分的物理性质。参与检验过程的化学反应。参与检验过程的化学反应。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和(或)细胞活动中的物质代谢。胞活动中的物质代谢。对机体器官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对机体器官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作用。(三)采血操作(三)采血操作1采血时间采血时间2采血部位采血部位3采血时体位采血时体位4压脉带的使用压脉带的使用(四)其他(四)其他1输液。输液。2溶血(表溶血(表1-6)3某些抗凝剂对标本的影响某些抗凝剂对标本的影响4低温保存对标本的影响低温保存对标本的影响*假设HCT为0.50第三节第三节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最有益的血液系统疾病检外周血涂片检查是最有益的血液系统疾病检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大量的信息。查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大量的信息。因此,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质量直接影响血因此,血涂片制备和染色的质量直接影响血细胞形态的检验结果。细胞形态的检验结果。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血膜头一张合格的血涂片应该是厚薄适宜,血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一定的空隙、体、尾分明,分布均匀,两侧留有一定的空隙,边缘整齐。,边缘整齐。一、血涂片制备一、血涂片制备 (一)载玻片要求(一)载玻片要求 制备血涂片使用的载玻片要有很好的清洁度。制备血涂片使用的载玻片要有很好的清洁度。新载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应用铬酸清洗液或新载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应用铬酸清洗液或10%盐酸浸泡盐酸浸泡24h,然后再彻底清洗。,然后再彻底清洗。已用过的载玻片可在含有适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涤已用过的载玻片可在含有适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涤剂的水中煮沸剂的水中煮沸20min,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擦干或烤干后备用。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擦干或烤干后备用。(二)血涂片制备方法(二)血涂片制备方法 1手工推片法手工推片法 (1)薄血膜推片法(表)薄血膜推片法(表1-4-2):临床):临床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观察血细胞形态及仪器法检测结果异常的复查。仪器法检测结果异常的复查。(2)厚血膜涂片法:取新鲜血液)厚血膜涂片法:取新鲜血液1滴于载滴于载玻片的中央,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滴由内向外旋玻片的中央,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滴由内向外旋转涂布,制成厚薄均匀、直径约转涂布,制成厚薄均匀、直径约1.5cm的圆形的圆形血膜,待自然干燥后,滴加数滴蒸馏水,使红血膜,待自然干燥后,滴加数滴蒸馏水,使红细胞溶解,脱去血红蛋白,倾去水,血涂片干细胞溶解,脱去血红蛋白,倾去水,血涂片干燥后即可染色并用显微镜检查。燥后即可染色并用显微镜检查。本方法特别适合检查疟原虫、微丝蚴等。本方法特别适合检查疟原虫、微丝蚴等。2自动涂片法自动涂片法 目前有许多型号的自目前有许多型号的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备有血涂片仪和染色仪,动血液分析仪,配备有血涂片仪和染色仪,可以按照检验人员的指令执行自动送片、可以按照检验人员的指令执行自动送片、取血、推片、标记和染色等任务。取血、推片、标记和染色等任务。【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良好的血涂片是血细良好的血涂片是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前提。血涂片制备的方法胞形态学检查的前提。血涂片制备的方法学评价见表学评价见表1-7。【质量保证质量保证】薄血膜推片法的质薄血膜推片法的质量保证项目与评价见表量保证项目与评价见表1-8,血涂片质,血涂片质量问题及可能的原因见表量问题及可能的原因见表1-9。(一)染料(一)染料 1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复合染料,其组成与特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复合染料,其组成与特点见表点见表1-10-0。(二)染色方法(二)染色方法 1Wright染色法染色法 (1)染色原理)染色原理 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血涂片染)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血涂片染色过程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色过程既有物理吸附作用,又有化学亲和作用。由于血细胞内不同结构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由于血细胞内不同结构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表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同(表1-10)。)。2)pH值的影响:血细胞多种成分属值的影响:血细胞多种成分属于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于蛋白质,由于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着溶液的带电荷随着溶液的pH而定。因此,血细胞而定。因此,血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染色时常用缓冲液(染色时常用缓冲液(pH6.46.8)来调节)来调节染色时的染色时的pH值,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表值,以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表1-11)。)。(2)试剂)试剂 1)Wright染液:染液:Wright染液是由伊染液是由伊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甲醇的作用:红和亚甲蓝溶解于甲醇而成。甲醇的作用:溶解伊红和亚甲蓝。溶解伊红和亚甲蓝。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可以固定红细胞形态,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细胞形态,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染色效果。染色效果。2)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pH 6.8)(3)染色方法与结果判断:染色方)染色方法与结果判断:染色方法见表法见表1-11-1。2Giemsa染色法染色法 (1)染色原理:与)染色原理:与Wright染色法基染色法基本相同。本相同。Giemsa染色法加强了天青的作染色法加强了天青的作用,提高了噻嗪类染料的效果。用,提高了噻嗪类染料的效果。(2)试剂:染液放置越久,其染色)试剂:染液放置越久,其染色效果越好。效果越好。(3)染色:)染色:Giemsa染色法的步骤与方染色法的步骤与方法见表法见表1-11-2。3Wright-Giemsa染色法染色法 Wright-Giemsa染色法结合了染色法结合了Wright染色法和染色法和Giemsa染色法的优点。在染色法的优点。在Wright染液配方的基础上,染液配方的基础上,每每1.0g Wright染料添加染料添加0.3g Giemsa染料。染染料。染色步骤与色步骤与Wright染色法相同。染色法相同。【方法学评价方法学评价】血涂片染色的方法学评血涂片染色的方法学评价见表价见表1-12。【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染色过深、过浅与血染色过深、过浅与血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涂片中细胞数量、血膜厚度、染色时间、染液浓度、染液浓度、pH密切相关。密切相关。Wright染色的染色的质量保证见表质量保证见表1-13。血涂片染色不佳的。血涂片染色不佳的原因及纠正措施见表原因及纠正措施见表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