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87071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7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中药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临床中药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临床中药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中药学1 1pptppt课件课件1ppt课件总论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相对概念,传统药物的总称大部分产于中国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理论体系本草:大部分来源于植物常用:500种左右文献:3000多种目前:12800种以上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 中草药、草药、民族药本草学中药学: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学科2 2pptppt课件课件总论2ppt课件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以动物为师 日常生产劳动及生活 有意识、有目的的探索寻找 2.“火”和“酒”对药物应用的推动 3.中药学的产生 临床疗效为依据口尝身受借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加以归纳、概括商代的五行学说、周代的阴阳学说和易经的有关理论3 3pptppt课件课件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3ppt课件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 医药典籍五十二病方(药物247种)、黄帝内经(药物26种;大量药学理论)等。人文典籍诗经(药物80-100余种)、山海经(药物49-146种)、楚辞(药物40种以上)等。4 4pptppt课件课件4.记载药物知识的文献4ppt课件二.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问世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托名神农,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七情、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用药的度等.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传.5 5pptppt课件课件二.秦汉时期5ppt课件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1.1.神农本草经集注神农本草经集注 作者作者:陶弘景陶弘景年代年代:南朝梁代南朝梁代记载药物数记载药物数730730种种,分为七类分为七类首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又各分为上、中、下品)首创诸病通用药首创诸病通用药 2.2.炮炙论炮炙论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我国最早的炮制学专著.作者作者:雷敩雷敩.年代年代:南朝刘宋时期南朝刘宋时期.内容内容:记述记述300300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种药物的实际炮制操作.6 6pptppt课件课件三.魏晋南北朝时期6ppt课件四四.隋唐五代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唐本草唐本草)作者:苏敬等作者:苏敬等2222人,由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人,由长孙无忌、李勣两位高官领衔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成书时间:唐显庆四年(659659年)年)内容:载药内容:载药844844种,其中新增种,其中新增114114种,分种,分9 9类类特点:特点:由国家组织编纂,由国家组织编纂,有药典性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药典性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的药典 首创药物图谱,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首创药物图谱,开创了世界药学的先例附附1.1.千金方千金方 作者作者-孙思邈;该书包括孙思邈;该书包括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和和千金翼方千金翼方两部。后者两部。后者中有中有药录纂要药录纂要和和本草本草两章,前者讨论药物采集、贮藏、栽两章,前者讨论药物采集、贮藏、栽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培等内容;后者记述药物713713种,分种,分9 9类,又各分上、中、下品类,又各分上、中、下品。7 7pptppt课件课件四.隋唐五代时期7ppt课件3.3.本草拾遗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中记述有分,前者中记述有“十剂十剂”;增药;增药692692种;内有一些博物种;内有一些博物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学知识。价值:为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新修本草的著作。的著作。4.4.食疗本草食疗本草: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孟诜编撰、张鼎增补。载药200200多种;多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5.5.海药本草海药本草:李珣编撰。载药:李珣编撰。载药100100余种,主要为外来余种,主要为外来药。药。6.6.蜀本草蜀本草(重广英公本草重广英公本草):作者韩保昇。增补):作者韩保昇。增补药物药物1414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种;系统整理了七情畏恶。内容包括唐本草唐本草及及其其图经图经 、韩氏增补部分组成。、韩氏增补部分组成。8 8pptppt课件课件3.本草拾遗:陈藏器编撰。分序例、拾遗、解纷三部分,前者五.宋代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及成书年代:唐慎微 宋代内容:载药1558种,新增476种价值:纂集了本经以后各种主要本草著作的内容,文献价值极高附附:1.1.官修本草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嘉祐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证类本草)大大观本草观本草政和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绍兴本草 2.2.个人本草个人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 3.3.药局药局:御药院御药院太医局卖药所太医局卖药所(熟药所熟药所)修合药所修合药所医药惠民局、医药惠民局、医药和剂局医药和剂局太平惠民局太平惠民局9 9pptppt课件课件五.宋代9ppt课件六.金元时期 1.珍珠囊张元素著,载药100种。贡献:将归经与升降浮沉学说明确化、系统化,正式纳入中药性能行列。后由李东垣、王好古加以发扬光大。2.饮饍正要忽思慧著,载各种食物468种。为营养和食疗类专著。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1010pptppt课件课件六.金元时期10ppt课件七七.明代明代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明代成书年代:明代内容:载药内容:载药18921892种种 分分1616纲(部)纲(部)6060(类)(类)附药图附药图11601160幅幅 附方附方1100011000余首余首价值价值1.1.我国我国16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2.2.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3.3.分类法的伟大进步分类法的伟大进步 附:附: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品汇精要明代唯一官修本草。由刘文泰等明代唯一官修本草。由刘文泰等4949人编纂。人编纂。记载药物记载药物18151815种,分种,分1010部,又各分上、中、下品;绘有精美药图部,又各分上、中、下品;绘有精美药图13581358幅。但本书未印行。幅。但本书未印行。救荒本草救荒本草朱橚(朱元璋五子,周王)编;朱橚(朱元璋五子,周王)编;神农本草经疏神农本草经疏及及炮炙大法炮炙大法缪希雍著;缪希雍著;滇南本草滇南本草兰茂著;兰茂著;本草本草蒙筌蒙筌陈嘉谟著。陈嘉谟著。1111pptppt课件课件七.明代11ppt课件八八.清代清代 1.1.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19世纪初叶)世纪初叶)内容:载药内容:载药921921种,其中新增种,其中新增716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种,许多是各地草药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附:附: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学著作。学著作。本草备要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作。作。本草求真本草求真黄宫绣编,为较有社会影响的中医临证参考用药黄宫绣编,为较有社会影响的中医临证参考用药物著作。物著作。本草从新本草从新吴仪洛编,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新增药物达吴仪洛编,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新增药物达275275种,内有许多常用品。种,内有许多常用品。秋石制作法秋石制作法:纲目纲目秋石阴炼法:秋石阴炼法:“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盛。入新水一半,用人尿四、五石,以大缸盛。入新水一半,搅千回,澄定,去清留垽(搅千回,澄定,去清留垽(yin,yin,沉淀物沉淀物)。又入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又入新水搅澄,直候无臭气,澄下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以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盖假太阳真气也。如腻粉,方以曝干。刮下再研,以男儿乳和如膏,烈日晒干,盖假太阳真气也。如此九度,为末,此九度,为末,”1212pptppt课件课件八.清代12ppt课件九九.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1.1.中国药物大辞典中国药物大辞典:陈存仁组织编纂,包含中药的现:陈存仁组织编纂,包含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但错误较多。代研究成果,但错误较多。2.2.中药研究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中药研究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十十.当代当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从第二版(19631963年版,公布年版,公布于于19651965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发行8 8版,最新的为版,最新的为20052005年版年版2.2.中药大辞典中药大辞典:19751975年完稿,载药年完稿,载药57675767种种3.3.中华药海中华药海:19931993年出版,载药年出版,载药84888488种种4.4.中华本草中华本草:19991999年完稿,载药年完稿,载药89808980余种余种5.5.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5、19781978年出版,载药年出版,载药22022202种种6.6.中药志中药志:原载药:原载药500500余种,后有增补。余种,后有增补。1313pptppt课件课件九.民国时期13ppt课件中药研究手段:传统文献考证;性状鉴别;临床验证现代生药、植物化学、药理学栽培、饲养、良种选育、微生物、组织培养、化学分析、药剂学、炮制学、传统本草考证、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纳米技术等 1414pptppt课件课件中药研究手段:14ppt课件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一.产地 道地药材:特定产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质量稳定;药效突出药效突出关键所在:带有地域特点的优质(疗效突出)中药材确定道地药材的依据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临床疗效。道地药材的产区在实践中形成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三七原以广西为上,称为广三七或田七(以田州,即今之百色为集散地),云南后来居上,成为新的道 地药材产区1515pptppt课件课件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15ppt课件部分省区传统道地药材举隅:部分省区传统道地药材举隅:甘肃: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甘肃: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四川:黄连、川芎、附子(乌)、川牛膝、川贝等四川:黄连、川芎、附子(乌)、川牛膝、川贝等河南:四大河南:四大“怀药怀药”山药、怀牛膝、菊花、地黄山药、怀牛膝、菊花、地黄宁夏:枸杞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冬虫夏草青海:大黄、冬虫夏草云南:木香、三七、茯苓云南:木香、三七、茯苓东北:人参、花鹿茸、细辛、五味子东北:人参、花鹿茸、细辛、五味子安徽:木瓜、石斛安徽:木瓜、石斛山西:党参、黄芪山西:党参、黄芪山东:阿胶山东:阿胶浙江:白芍、菊花、白术、白芷、香附浙江:白芍、菊花、白术、白芷、香附福建:莲子、青黛、乌梅、绿衣枳实福建:莲子、青黛、乌梅、绿衣枳实1616pptppt课件课件部分省区传统道地药材举隅:16ppt课件二.采集 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有关论述:有关论述:民谚:民谚:“当季是药,过季是草当季是药,过季是草”。唐本草唐本草:“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乖于采摘,乃物是而实非”千金翼方千金翼方:“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工,卒无裨益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工,卒无裨益”;“若不依时采之,则与凡草不别,徒弃功用,终无益也。若不依时采之,则与凡草不别,徒弃功用,终无益也。”1717pptppt课件课件二.采集17ppt课件一、植物类药材的采集一、植物类药材的采集(一)全草类: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初见花时采收(二)叶类:大多在将开花至花盛开时采收(三)花类:花蕾应分批次及时采摘。用已开放之花入药者,须即开即采,若采收过时,则花瓣极易脱落,或颜色衰败,气味散失,质次效差。(四)果实或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或将至成熟时采摘(收)(五)根或根(块)茎类:一般在早春或深秋采挖。故素有“以二、八月为佳”的说法。(六)树皮或根皮类:一般在清明至夏至(4-6月)间剥取如菊花、月季花、洋金花、旋覆花等,而红花则要在花冠由黄转为橙红时采收。部分花类药材必须采取含苞待放的花蕾,如槐花、金银花、辛夷等。槐花如已开放,其有效成分较花蕾明显降低,不能符合入药要求。辛夷盛开以后,因其来源植物品种不同,分别称为木兰花或玉兰花等,功用与花蕾有别。蒲黄等花粉类药材,应在花朵完全 开放后收集。1818pptppt课件课件一、植物类药材的采集(一)全草类:一般在枝叶茂盛的花前期二、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二、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二、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二、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 动物类药材的收集,以保证药效,并兼顾容易获动物类药材的收集,以保证药效,并兼顾容易获得和利于保护资源为原则,一般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得和利于保护资源为原则,一般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每因品种不同而收集时间各异,小昆虫类应在数量多的活动因品种不同而收集时间各异,小昆虫类应在数量多的活动期捕获,矿物药大多随时可以采集。期捕获,矿物药大多随时可以采集。如如桑螵蛸桑螵蛸应在应在3 3月中旬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月中旬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鹿茸鹿茸应在清明后应在清明后45-5045-50天锯取头茬茸,过时则角化天锯取头茬茸,过时则角化金钱白花蛇金钱白花蛇应在夏、秋季节,捕捉孵出应在夏、秋季节,捕捉孵出 1-31-3周的幼蛇周的幼蛇制取制取阿胶阿胶的驴皮,应于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而质优;的驴皮,应于冬至后剥取,其皮厚而质优;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此时因其翅受湿不能起飞,且斑蝥于夏秋季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此时因其翅受湿不能起飞,且可减轻对皮肤刺激可减轻对皮肤刺激(应带上手套应带上手套)。1919pptppt课件课件二、动物及矿物类药材的采集19ppt课件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 定义:定义:中药在应用前为便于临床调剂或制剂所进行的加工处理过中药在应用前为便于临床调剂或制剂所进行的加工处理过程。其中部分药物要在修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程。其中部分药物要在修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化的特殊处理,称为的特殊处理,称为“炮炙炮炙”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 (1)(1)纯净药材,保证质量纯净药材,保证质量(2)(2)改变性状,切制饮片。(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改变性状,切制饮片。(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矫臭,便于服用)(3)(3)降低毒副作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保证安全用药(4)(4)增强药物功能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临床疗效(5)(5)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6)(6)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2020pptppt课件课件第三章中药的炮制20ppt课件第二节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一、修治一、修治:浅层加工,只影响药材外观形态、体积等,不影响其性能。方法包括:纯净处理纯净处理除去杂质、非药用部分。粉碎处理粉碎处理减小药材体积,以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切制处理切制处理将药材制成一定规格、形态的饮片饮片,以便于进一步深加工或调剂。名词:名词:饮片:饮片:饮片:饮片:加工为一定规格、形态(片、丝、块、段),以便于煎煮加工为一定规格、形态(片、丝、块、段),以便于煎煮的药材。分广义和狭义:的药材。分广义和狭义:广义广义广义广义中医临床配方调剂所用药材;中医临床配方调剂所用药材;狭义狭义狭义狭义切制为一定形态的药材。又称切制为一定形态的药材。又称“咀片咀片”,源自,源自“口父咀口父咀”。镑:镑:镑:镑:用镑刀将药材切成极薄片。镑刀用镑刀将药材切成极薄片。镑刀木柄上平行镶嵌许多锋利木柄上平行镶嵌许多锋利刀片的中药炮制工具。刀片的中药炮制工具。2121pptppt课件课件第二节炮制的方法21ppt课件二二二二.水制水制水制水制: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加工处理药物,目的在于:洁净药材;调整药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加工处理药物,目的在于:洁净药材;调整药性;软化药材性;软化药材1.1.洗洗:又称:又称“淘洗淘洗”。以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材,以除去杂质。以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材,以除去杂质2.2.淋淋: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以软化药材,适宜于芳香、质地疏: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以软化药材,适宜于芳香、质地疏松药材的软化松药材的软化3.3.泡泡: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的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也以软: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的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也以软化药材为主要目的,适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化药材为主要目的,适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4.4.润润:将经泡、洗、淋的药材,以器具盛装或堆集专用台上,以湿:将经泡、洗、淋的药材,以器具盛装或堆集专用台上,以湿物覆盖或喷洒适量清水,使水分缓慢渗入药材组织,也为便于切制。物覆盖或喷洒适量清水,使水分缓慢渗入药材组织,也为便于切制。常用方法有浸润(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经常翻动)、伏润(药材置常用方法有浸润(水或液体辅料浸泡,经常翻动)、伏润(药材置于相对密闭的容器,如缸、坛等中闷润)、露润(药材置于湿润且于相对密闭的容器,如缸、坛等中闷润)、露润(药材置于湿润且铺有篾席的地上,以期自然吸潮回润)等。铺有篾席的地上,以期自然吸潮回润)等。5.5.漂漂:以多量水多次漂洗药材的方法,用以减轻毒性或除去盐分或:以多量水多次漂洗药材的方法,用以减轻毒性或除去盐分或腥臭异味。腥臭异味。6.6.水飞水飞:将质地坚硬、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等类药物适当破碎后:将质地坚硬、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等类药物适当破碎后置于乳钵等容器中,加适量清水反复研磨、沉淀置于乳钵等容器中,加适量清水反复研磨、沉淀,从而利用粗,从而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区别,以提取极细腻粉末的方法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的区别,以提取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2222pptppt课件课件二.水制:22ppt课件三三三三.火制火制火制火制通过以火加热的方法炮制药物,系深层加工的主要形式,一般均以影响药物性能通过以火加热的方法炮制药物,系深层加工的主要形式,一般均以影响药物性能为目的为目的1 1、炒:目的是增效、改性、减毒或矫味、矫臭等。分为清炒、拌炒(加固体辅、炒:目的是增效、改性、减毒或矫味、矫臭等。分为清炒、拌炒(加固体辅料)两类。料)两类。清炒清炒:将药物放置锅内,不加辅料直接翻炒,将药物放置锅内,不加辅料直接翻炒,按火候又分为按火候又分为炒黄炒黄文火短时间炒,使药材颜色变黄或加深文火短时间炒,使药材颜色变黄或加深目的:增效、缓性、减毒。目的:增效、缓性、减毒。炒焦炒焦中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内部加深,并有焦香气中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内部加深,并有焦香气目的:消食健脾或减轻刺激性。目的:消食健脾或减轻刺激性。炒炭炒炭武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黄或焦褐武火加热,使药材表面焦黑,内部焦黄或焦褐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拌炒拌炒:药物与固体辅料拌炒称辅料炒,药物与固体辅料拌炒称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辅料有麸、米、土、多用中火或武火。辅料有麸、米、土、砂以及较少用的蛤粉、滑石等。各自的作用分别是:砂以及较少用的蛤粉、滑石等。各自的作用分别是:麸:补脾、缓性、除腥臭等。麸:补脾、缓性、除腥臭等。米:健脾止泻、减毒、矫臭味等。米:健脾止泻、减毒、矫臭味等。土:多用灶心土,也可用黄土、赤石脂等。土:多用灶心土,也可用黄土、赤石脂等。砂:增效砂:增效使坚硬药物酥脆,易于粉碎;减毒;洁净;矫臭味等。使坚硬药物酥脆,易于粉碎;减毒;洁净;矫臭味等。蛤粉:使药酥脆、减低滋腻性、矫味、增强化痰作用等,用于拌炒胶质药物。蛤粉:使药酥脆、减低滋腻性、矫味、增强化痰作用等,用于拌炒胶质药物。滑石:使药酥脆、减毒、矫味。滑石:使药酥脆、减毒、矫味。2323pptppt课件课件三.火制23ppt课件2、炙炙: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为改变药物性能最常用的方法。按辅料不同可分为:酒:一般用黄酒。缓和寒性,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矫臭去腥 醋:引药入肝 活血止痛 减毒缓性 矫臭味 盐(水):引药下行 补肾 缓和辛燥性 姜(汁):减寒性 止呕 缓性(刺激性)蜜:润肺止咳 补脾益气 缓性 矫味 解毒 其他:油(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甘草(汁)米泔水 黑豆汁 胆汁 鳖血 童便 萝卜汁 石灰水等2424pptppt课件课件2、炙: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为改变药物性能最常用的方法。按辅料3.煅:用猛火煅烧药物。分为两种:明煅(直接煅):药物放炉火上或置入容器但不加盖加热,使药酥脆,用于炮制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焖煅(密闭煅、间接煅):药材置入密闭容器内加热,用于轻松性药物的炭化4.煨:以湿面粉或湿纸包裹药物,放入热火灰中加热;或以草纸与饮片分层叠放加热;也可将饮片加放两层麸皮间,在初步加热后拌炒。目的是除去药材中挥发性或刺激性成分,降低副作用,或缓性、增效等5.烫:见拌炒2525pptppt课件课件3.煅:用猛火煅烧药物。分为两种:25ppt课件四、水火共制四、水火共制四、水火共制四、水火共制:综合应用火和水(或液体辅料)加工药物综合应用火和水(或液体辅料)加工药物蒸:有两种分类法蒸:有两种分类法根据是否加辅料分为清蒸和加辅料蒸根据是否加辅料分为清蒸和加辅料蒸根据是否密闭可分为直接蒸和密闭蒸根据是否密闭可分为直接蒸和密闭蒸目的:改性、减毒、利于贮藏、软化目的:改性、减毒、利于贮藏、软化煮:将药材放入锅内加辅料或不加,以清水煮煮:将药材放入锅内加辅料或不加,以清水煮目的:减毒、改性、清洁目的:减毒、改性、清洁淬:将矿物药煅红后立即投入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淬:将矿物药煅红后立即投入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目的:使药酥脆、减毒、增效、洁净目的:使药酥脆、减毒、增效、洁净燀:将药材放入沸水中短暂浸煮,迅即取出燀:将药材放入沸水中短暂浸煮,迅即取出目的:除去非药用部分;或便于肉质药材的干燥贮藏。目的:除去非药用部分;或便于肉质药材的干燥贮藏。2626pptppt课件课件四、水火共制:26ppt课件五、其他制法 1、制霜:分为去油制霜、渗析制霜、升华制霜、煎煮制霜等.如巴豆榨去部分油称巴豆霜;将芒硝放入西瓜内,日后在其外皮上收集的白色粉末称西瓜霜;柿饼日晒夜露后,其外表析出的白粉状物称柿霜。2、发酵: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材发泡、生衣。如神曲、淡豆豉等的制备。3、发芽:使新鲜果实或种子萌发幼芽的方法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的制备。2727pptppt课件课件五、其他制法27ppt课件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概念:概念:是中医理论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是中药基本理是中医理论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药物的依据,包括论的核心,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药物的依据,包括四气、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基本作用基本作用):):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扶持正气,增强机能;恢复脏腑及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扶持正气,增强机能;恢复脏腑及阴阳的平衡协调,纠正各种失衡。阴阳的平衡协调,纠正各种失衡。基本方式:以偏纠偏。基本方式:以偏纠偏。类经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偏也。”医断医断:“药者草木,偏性也,偏性之气皆有毒,以此药者草木,偏性也,偏性之气皆有毒,以此毒除彼毒也毒除彼毒也”。医原医原:“药未有不偏者,以偏救偏,故名曰药药未有不偏者,以偏救偏,故名曰药”。药物对人体的医疗作用,习惯上叫做药物对人体的医疗作用,习惯上叫做“功效功效”(或功能或功能)。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则为副作用或毒性作用。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则为副作用或毒性作用。2828pptppt课件课件第四章中药的性能28ppt课件第一节第一节 四气四气 1 1含义: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含义: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2 2内容:寒热温凉平。内容:寒热温凉平。3 3确定依据:确定依据: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出来的是与所治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4 4作用:作用:温热药:减轻或消除寒证。温里散寒,助阳回阳。温热药:减轻或消除寒证。温里散寒,助阳回阳。寒凉药: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寒凉药:减轻或消除热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5 5应用原则:应用原则: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疗寒以热药。热者寒之。疗热以寒药。注:宋代时寇宗奭改为注:宋代时寇宗奭改为“四性四性”本草衍义本草衍义:“今详之,凡称今详之,凡称气气者即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者即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性也。也。”2929pptppt课件课件第一节四气29ppt课件第二节 五味(一)有关概念:1、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按:实际还有淡、涩两种2、由来:最初为口尝的真实味觉;后来被当作是某些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而用以标志这些作用,因此五味不一定是用以表示药物的真实滋味,更主要是用以反映药物作用在补、泄、散、敛等方面的特征性 3030pptppt课件课件第二节五味30ppt课件(二)五味的作用:(二)五味的作用:1 1、辛:能行、能散。、辛:能行、能散。发散(含透疹等);行气;行血发散(含透疹等);行气;行血适应证:表证(含麻疹、风疹等)、气滞、血瘀等。适应证:表证(含麻疹、风疹等)、气滞、血瘀等。按:多含挥发油,其次为甙类、生物碱等按:多含挥发油,其次为甙类、生物碱等2 2、甘:能补、能和、能缓。、甘:能补、能和、能缓。补益正气补益正气 调和脾胃调和脾胃 调和药性调和药性 缓和药性缓和药性 缓急止痛缓急止痛适应证:正气亏虚、脾胃不和、拘急挛缩疼痛、药性峻烈适应证:正气亏虚、脾胃不和、拘急挛缩疼痛、药性峻烈或方中药性不和。或方中药性不和。按:多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按:多含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糖等3 3、酸:能涩、能收。、酸:能涩、能收。收敛固涩。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收敛固涩。敛汗、止咳、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止血等止血等适应证:正气亏虚,精气滑脱之证。适应证:正气亏虚,精气滑脱之证。按:多含酸性物质、鞣质等按:多含酸性物质、鞣质等3131pptppt课件课件(二)五味的作用:31ppt课件4 4、苦:能泻、能燥、能坚。、苦:能泻、能燥、能坚。泻:泻:清泻清泻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通泻通泻通利大肠通利大肠 降泻降泻降脏腑上降脏腑上逆之气机逆之气机 破泻破泻破散气血凝结破散气血凝结 燥湿:分为温化寒湿(苦、温)、清热燥湿(苦、寒)燥湿:分为温化寒湿(苦、温)、清热燥湿(苦、寒)坚阴:泻火存阴坚阴:泻火存阴适应证:适应证:火热上炎、肠胃积滞、肺胃气逆、气血淤滞重证;寒湿、火热上炎、肠胃积滞、肺胃气逆、气血淤滞重证;寒湿、湿热;阴虚火旺湿热;阴虚火旺按:多含生物碱和甙类,部分含挥发油按:多含生物碱和甙类,部分含挥发油苦温药。苦温药。5 5、咸:能软、能泻、咸:能软、能泻软坚散结软坚散结 泻下泻下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肠在软坚基础上的通利大肠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坚硬结块者;适应证:癥瘕积聚、瘰疬瘿瘤、痰核等形成坚硬结块者;燥结便秘。燥结便秘。按:多含无机盐(钾、钠、镁、碘)及其他活性成分。按:多含无机盐(钾、钠、镁、碘)及其他活性成分。3232pptppt课件课件4、苦:能泻、能燥、能坚。32ppt课件6、淡:能渗、能利。渗利水湿、利尿。适应证:水肿、腹水、小便不利、黄疸、泄泻、痰饮、带下等。按:多含酸性物质、钾盐、利胆成分等、涩:作用及适应证同酸,以收敛固涩为功效。按:另有“香”气,往往有行气、化湿、辟秽化浊、发散、开窍等作用“性性”与与“味味”形成形成药物作用的基础药物作用的基础,因而是中药,因而是中药性能中性能中最重要的两个成员最重要的两个成员。要准确、全面地认识某一药物。要准确、全面地认识某一药物的功效,必须的功效,必须性味合参性味合参。3333pptppt课件课件6、淡:能渗、能利。33ppt课件第三节 升降浮沉 1、概念: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具体是:升向上;降向下;浮向外;沉向内。按:升与浮属阳;沉与降属阴。2、作用:升浮 升阳、发表、透疹、开窍、涌吐、散寒、行气、活血等。沉降 降逆、泻下、清热、潜阳、收敛、利水等。3434pptppt课件课件第三节升降浮沉34ppt课件3、决定或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性味:性温热升浮,寒凉沉降;味辛甘升浮,酸苦咸沉降。药材质地及入药部分:质地轻虚升浮,重实沉降;入药部位头、梢、皮升浮;根、果实、种子沉降。炮制:酒升;姜散;醋收;盐沉。配伍:从众效应和引经药的作用3535pptppt课件课件3、决定或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35ppt课件4、临床意义:利用药物的升降浮沉性能,纠正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使之恢复正常。如胃气上逆者,可用降胃止呕药治疗。顺应气机趋向,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如饮食过多,胃腑拒纳而欲作呕者,可用涌吐药,助胃上逆,吐出食物,避免宿食伤胃。文献摘要:文献摘要:纲目纲目:“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热无沉”;“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备要备要:“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3636pptppt课件课件4、临床意义:36ppt课件第四节 归经 1、概念: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部位。归:归属;经:某经所属的脏腑本身及其统属的器官和循行部位。2、归经的确定归经的确定中药的归经是以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药物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4、临床意义:指出药物的具体作用部位,利于临床选药。体现个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利于择优选药。利用五味的脏腑亲和性炮制药物,以增强疗效。注:具体用药时,尚须考虑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将分归不同经的注:具体用药时,尚须考虑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将分归不同经的药物配合使用。如肝病时须适当配伍归脾经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如肝病时须适当配伍归脾经的药物。3737pptppt课件课件第四节归经37ppt课件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 毒性毒性毒性毒性1 1、概念: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概念: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2 2、“毒毒”涵义的演变:涵义的演变:西汉以前:药物的代称西汉以前:药物的代称西汉以前:药物的代称西汉以前:药物的代称。素问素问 脏气法时论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周礼周礼 天官天官:“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医师掌医之政,聚毒药以供医事”。类经类经:“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谓毒药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谓毒药”。东汉以后:药物偏性东汉以后:药物偏性东汉以后:药物偏性东汉以后:药物偏性作用。毒的大小用以表示作用作用。毒的大小用以表示作用作用。毒的大小用以表示作用作用。毒的大小用以表示作用的强弱。的强弱。的强弱。的强弱。素问素问 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现代: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效量与中毒量接近;药物有效量与中毒量接近;药物对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对组织器官损伤严重。3838pptppt课件课件第五节毒性38ppt课件3、临床上中药中毒的常见原因:用量过大用法不当炮制不当配伍不当误用伪药个体不适应。“毒”是相对的。关键在于用法是否得当、对象是否准确等。“毒”可以利用,如“以毒攻毒”。3939pptppt课件课件3、临床上中药中毒的常见原因:39ppt课件第五章 中药的配伍 一、概念:根据病情需要、用药原则,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附:附:附: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有相杀者。”二、配伍的必要性:单味药药力有限,或适应面较窄,当病情较重或较复杂时,需要将多味药组合使用某些药有副作用或毒性,需以他药加以制约。附:单行附:单行单味药使用。用于病情单纯、病情较轻者;单味药使用。用于病情单纯、病情较轻者;也可以是病情危重,急需治标以救急;草药多用;民间验也可以是病情危重,急需治标以救急;草药多用;民间验方多用方多用 4040pptppt课件课件第五章中药的配伍40ppt课件三、各类配伍关系的不同效应三、各类配伍关系的不同效应 1 1、相须相须: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合用,疗效增强。: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合用,疗效增强。纲目纲目:“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如人参、甘草,黄柏、知母之类之类”;蒙筌蒙筌:“有相须者,二药相宜,可兼用之也。有相须者,二药相宜,可兼用之也。”2 2、相使相使:两药性能有差异,但有某种共性,一药为主,另一药为:两药性能有差异,但有某种共性,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合用则疗效增强。辅,合用则疗效增强。纲目纲目:“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蒙筌蒙筌:“有相使者,能有相使者,能为使卒,引达诸经也。此二者不必同类,如和羹调食,鱼肉葱豉,为使卒,引达诸经也。此二者不必同类,如和羹调食,鱼肉葱豉,各有宜合,共相宣发是尔。各有宜合,共相宣发是尔。”3 3、相畏相畏:一药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消除或减轻。:一药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消除或减轻。纲目纲目:“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所谓畏者,畏其制我,不能自纵。所谓畏者,畏其制我,不能自纵。”蒙筌蒙筌:“有相畏者,我有能而彼畏之也。此二者不深为害。有相畏者,我有能而彼畏之也。此二者不深为害。”4 4、相杀相杀:一种药可消除或减轻另一药的毒副作用。:一种药可消除或减轻另一药的毒副作用。纲目纲目:“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蒙筌蒙筌:“有相杀者,中彼之毒,用此即能杀除也。有相杀者,中彼之毒,用此即能杀除也。”4141pptppt课件课件三、各类配伍关系的不同效应41ppt课件5 5、相恶相恶:两药合用后彼此抵消,使疗效降低。:两药合用后彼此抵消,使疗效降低。纲目纲目:“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所谓恶者,恶其制我,不得自所谓恶者,恶其制我,不得自尽。尽。”6 6、相反相反:两药合用后因互相对抗,产生毒性。:两药合用后因互相对抗,产生毒性。蒙筌蒙筌:“有相反者,两相仇隙,必不可使合和也。有相反者,两相仇隙,必不可使合和也。”纲目纲目:“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医学正传医学正传:“其为性相反者,各怀酷毒,如两仇相敌,其为性相反者,各怀酷毒,如两仇相敌,决不与之同队也。决不与之同队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若所谓相若所谓相反,则各怀酷毒,两仇不共,共必害事也。反,则各怀酷毒,两仇不共,共必害事也。”四、四、六种配伍关系按效应可分为六种配伍关系按效应可分为四类四类:1 1、增强疗效、增强疗效相须、相使。相须、相使。2 2、减轻毒副作用、减轻毒副作用相杀、相畏。相杀、相畏。3 3、使疗效降低、使疗效降低相恶。相恶。4 4、产生毒副作用、产生毒副作用相反。相反。4242pptppt课件课件5、相恶:两药合用后彼此抵消,使疗效降低。42ppt课件七、配伍关系的选用 神农本草经:“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合用也。”按按:本草纲目:“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同用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4343pptppt课件课件七、配伍关系的选用43ppt课件第六章第六章 用药禁忌用药禁忌概念:为确保疗效,或避免出现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临床上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某些药,或不能将特定的两种药一起使用。一.配伍禁忌 概念:两种特定的药不能配伍同用。实即相反或相恶,以前者为主。前人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1、十八反: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4444pptppt课件课件第六章用药禁忌44ppt课件2、十九畏:按:并非七情中的相畏 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4545pptppt课件课件2、十九畏:45ppt课件二、妊娠用药禁忌二、妊娠用药禁忌 概念:因可能造成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或易导致生产困概念:因可能造成流产或影响胎儿发育;或易导致生产困难;或损伤母体,妇女在孕期不能使用或须谨慎使用某些难;或损伤母体,妇女在孕期不能使用或须谨慎使用某些药物。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药物。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禁用毒性强烈、药性峻猛之品,凡孕妇均毒性强烈、药性峻猛之品,凡孕妇均不得使用不得使用。慎用慎用可能对胎儿或母体形成伤害,如特殊需要,可视可能对胎儿或母体形成伤害,如特殊需要,可视孕妇体质、病情酌情孕妇体质、病情酌情谨慎使用谨慎使用,一般应避免使用。多为活,一般应避免使用。多为活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大寒大热、辛热走窜、药性滑血通经、行气破滞、攻下、大寒大热、辛热走窜、药性滑利之品。利之品。禁用药禁用药包括剧毒药、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及药性作用峻猛的药。如包括剧毒药、堕胎作用较强的药及药性作用峻猛的药。如砒砒石石、水银、水银、马钱子马钱子、川乌、草乌、斑蝥、川乌、草乌、斑蝥、轻粉轻粉、雄黄雄黄、巴豆巴豆、甘遂甘遂、大戟大戟、芫花芫花、牵牛子牵牛子、商陆商陆、藜芦、胆矾、藜芦、胆矾、瓜蒂瓜蒂、干漆、干漆、水蛭水蛭、虻、虻虫、虫、三棱三棱、莪术莪术、麝香麝香等。等。慎用药慎用药主要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及温里药等章节中的部主要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药及温里药等章节中的部分药。如分药。如牛膝牛膝、川芎川芎、红花红花、桃仁桃仁、姜黄姜黄、枳实枳实、枳壳枳壳、大黄大黄、番番泻叶泻叶、芦荟芦荟、芒硝芒硝、附子附子、肉桂肉桂等。等。4646pptppt课件课件二、妊娠用药禁忌46ppt课件 妊娠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都失中。4747pptppt课件课件妊娠禁忌歌47ppt课件医学心悟妊娠禁忌歌 乌头附子与天雄 牛黄巴豆与桃仁 芒硝大黄牡丹桂 牛膝藜芦茅茜根 槐角红花与皂角 三棱莪术薏苡仁 干漆卢茹瞿麦穗 半夏南星通草同 干姜大蒜马刀豆 延胡常山麝莫闻 此系妇人胎前忌 常须记念在心胸4848pptppt课件课件医学心悟妊娠禁忌歌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概念:即食忌、忌口。指服药期间不能同时食用某些食物。概念:即食忌、忌口。指服药期间不能同时食用某些食物。目的:目的:避免影响疗效;避免影响疗效;避免加重病情;避免加重病情;避免食物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避免食物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分类:分类:1 1、服药期间的一般饮食禁忌服药期间的一般饮食禁忌服药期间的一般饮食禁忌服药期间的一般饮食禁忌:生冷、油腻、辛辣、腥:生冷、油腻、辛辣、腥膻、干硬等品。膻、干硬等品。2 2 2 2、针对具体病证的饮食禁忌:、针对具体病证的饮食禁忌:、针对具体病证的饮食禁忌:、针对具体病证的饮食禁忌:如热性病如热性病辛辣、油辛辣、油腻;皮肤病腻;皮肤病辛辣、鱼虾、羊肉等;水肿辛辣、鱼虾、羊肉等;水肿盐、碱等;盐、碱等;阳亢阳亢辛辣、酒等。辛辣、酒等。3 3 3 3、针对某种具体药物的禁忌:、针对某种具体药物的禁忌:、针对某种具体药物的禁忌:、针对某种具体药物的禁忌:如薄荷如薄荷蟹肉;荆芥蟹肉;荆芥无鳞鱼、河豚;茯苓无鳞鱼、河豚;茯苓醋;土茯苓、使君子醋;土茯苓、使君子茶;茶;人参人参萝卜、茶;猪肉萝卜、茶;猪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等 4949pptppt课件课件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49ppt课件四、病证用药禁忌四、病证用药禁忌 某类或某种病证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种药物,称为病证用药禁忌。由于药物皆有偏性,或寒或热,或升或降,或补或泻用之得当,可以以其偏性纠正疾病的病理偏向;若使用不当,其偏性会反助病势,加重病情。因此,凡药不对证,药物功效不为病情所需,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恶化者,原则上都属禁忌范围。5050pptppt课件课件四、病证用药禁忌某类或某种病证应当避免使用某类或某第七章第七章 用药剂量与用法用药剂量与用法第一节 中药的用药剂量 1、概念:临床使用某味药物的分量。一般情况下,某味药某味药的剂量指一个成人成人在一日内一日内该药的用量。方剂中药物之间的相对剂量比较分量。2 2、剂量的单位:历史上的发展规律是由粗到精、由计件(根、支、枚、握等)容量(升、合、斗、方寸匕等)度量(尺、寸)重量(斤、两、钱、分、厘)后改用公制重量(质量)单位:克(1979年国务院令)。公、市制的单位换算:1钱=3克(3.125);一两=30克(31.25)。5151pptppt课件课件第七章用药剂量与用法51ppt课件3、常用中药的日常用量:植物药:39克;矿物贝壳药:1030克。小儿用量:5岁以下1/4成人量;512岁1/2成人量。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量靠齐。4、决定用量的因素:药物:作用强弱 毒性大小 价格 质地 用法等病人体质:年龄、壮弱及特殊时期等。病情:轻重、虚实、病程等。其他:季节、地域等。5252pptppt课件课件3、常用中药的日常用量:52ppt课件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1 1、给药途径、给药途径 口服:通过肠黏膜吸收,可用于各种疾病。口服:通过肠黏膜吸收,可用于各种疾病。皮肤:用于皮肤病、疮疡,也可用于内病外治。皮肤:用于皮肤病、疮疡,也可用于内病外治。直肠:用于肠道远端疾病,也可用于发热等。直肠:用于肠道远端疾病,也可用于发热等。吸入:用于肺及心脏疾病等。吸入:用于肺及心脏疾病等。注射:分为肌肉、皮下、静脉、穴位等多种注射部位。注射:分为肌肉、皮下、静脉、穴位等多种注射部位。2 2、剂型、剂型 汤剂最多用。古代还有栓剂、散剂、洗剂、软膏、浸汤剂最多用。古代还有栓剂、散剂、洗剂、软膏、浸膏、糖浆等;后来又出现丸剂、锭剂、丹剂、灸剂,明代膏、糖浆等;后来又出现丸剂、锭剂、丹剂、灸剂,明代出现露剂。现代出现胶囊、片剂、冲剂、气雾剂、膜剂、出现露剂。现代出现胶囊、片剂、冲剂、气雾剂、膜剂、橡皮膏、合剂、酒剂、注射剂、茶剂、袋泡剂、注射剂、橡皮膏、合剂、酒剂、注射剂、茶剂、袋泡剂、注射剂、口服安瓿等。丸剂现代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口服安瓿等。丸剂现代分为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滴丸、糊丸等多种,胶囊分为软、硬两种。现代尝试将纳滴丸、糊丸等多种,胶囊分为软、硬两种。现代尝试将纳米技术用于中药生产。米技术用于中药生产。5353pptppt课件课件第二节中药的用法53ppt课件3、煎药法 徐灵胎:“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夫烹饪失调度,尚能伤人,况药之治疗,可不讲乎?”(一)一般煎药法 器皿:砂锅或砂罐。水:水源:洁净凉水;水量:高出药面3厘米左右;煎前浸泡:2030分钟。火候:先武后文。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指文火煎煮的时间。榨渣取汁:以提高利用率。煎煮次数:23次。5454pptppt课件课件3、煎药法54ppt课件(二)特殊煎药法 先煎:矿石贝壳及特殊药性者。先煮30分钟,后纳入余药。后下:芳香挥发、质轻味薄、不耐高温者。先煎它药,离煎毕510分钟时入本类药。包煎:细小颗粒、粉末、绒毛等药。以白面布或纱布包裹后入煎。另煎:贵重药,以免损耗。烊化:胶质药。以温药液、温酒或水溶化后兑服。冲服:液汁类及入水即化类药物。5555pptppt课件课件(二)特殊煎药法55ppt课件4 4、服药法、服药法 一剂药一剂药2 2到到3 3次煎煮的药液混后再分次煎煮的药液混后再分2 23 3份服用;一般份服用;一般要与进食间隔要与进食间隔1-21-2小时。小时。时间时间:饭后饭后多数药选择此时,尤其是消食健胃药及对胃有多数药选择此时,尤其是消食健胃药及对胃有刺激性者。刺激性者。饭前饭前补益药。补益药。空腹空腹驱虫、泻下药。驱虫、泻下药。睡前睡前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温度温度:温服温服多数药物,尤其是和解剂。多数药物,尤其是和解剂。热服热服辛温解表药;热药热服以治疗大寒证;寒药热辛温解表药;热药热服以治疗大寒证;寒药热服以治疗假寒真热证。服以治疗假寒真热证。冷服冷服寒药寒服以治疗大热证;热药冷服以治疗假热寒药寒服以治疗大热证;热药冷服以治疗假热真寒证。真寒证。5656pptppt课件课件4、服药法56ppt课件服药宜适度:发汗、泻下、清热等药以得汗、得泻、热退为止,不可尽剂,以免病去药存,克伐正气。服药频度:顿服病重或病在下部;频服入口即吐或病在咽喉。吐药的处理:小量频服;寒药吐者,可服少许姜汁;热药吐者,可服少许凉水。其他:丸剂温开水送服;丸太大,可分为若干粒送服;丸太硬,可温水化开后服;散剂,直接温水冲服或用蜂蜜调后服,或装胶囊、桂圆肉;膏剂,温水冲稀后服。5757pptppt课件课件服药宜适度:发汗、泻下、清热等药以得汗、得泻、热退为止,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