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097045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1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2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十四、十五或十六元大环而得名。按发现先后分按发现先后分:第一代第一代为天然品种为天然品种如如 红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红霉素、交沙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第二代第二代为半合成品如为半合成品如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第三代第三代为新开发为新开发3 3位酮基的位酮基的1414元大环内酯元大环内酯,即酮内酯抗生即酮内酯抗生素素,主要解决其主要解决其耐药问题耐药问题,如如 泰利霉素、泰利霉素、HMR3004HMR3004等等2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 是3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按化学结构分为:1414元大环内酯类:元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泰利霉素、氟红霉素、泰利霉素、HMR3004HMR30041515元大环内酯类:元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阿奇霉素1616元大环内酯类:元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麦白霉素罗他霉素、柱晶白霉素、交沙霉素、米欧卡霉素罗他霉素、柱晶白霉素、交沙霉素、米欧卡霉素3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按化学4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一、抗菌作用及机制:抗菌谱:似青霉素G G(多数多数G G+杆杆球球菌、菌、G G-球菌、螺旋体、厌氧菌球菌、螺旋体、厌氧菌)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首选首选新型大环内酯类增加和提高了对新型大环内酯类增加和提高了对G G-菌的活性菌的活性抗菌活性:抑菌、高浓度杀菌抑菌、高浓度杀菌抗菌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蛋白体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作用于核蛋白体50s50s亚基,抑制亚基,抑制转肽酶。转肽酶。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与大环内酯类相同或相近的的结合点结合点,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故合用时可能发生拮抗作用,也易使细菌产生耐药。生耐药。4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一、抗菌5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二、耐药机制:1.产生灭活酶:(酯酶、葡萄糖酶、磷酸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酯酶、葡萄糖酶、磷酸化酶、乙酰转移酶、核苷转移酶)转移酶)2.靶位结构改变:靶位结构甲基化靶位结构甲基化3.摄入减少:改变或出现新的膜成分改变或出现新的膜成分4.外排增多:MLSMLS耐药耐药:细菌可同时对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耐药链阳菌素耐药(macrolides-lincomycins-streptogramins resistance,MLSR),简称MLS耐药 交叉交叉耐药耐药: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三、药代动力学特点: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吸收:红霉素不耐酸,口服吸收少,新大环内酯类耐酸新大环内酯类耐酸2.分布:广。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分布:广。分布到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肺、痰、肺、痰、胆汁、前列腺、胆汁、前列腺、皮下皮下浓度高浓度高3.代谢: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4.排泄排泄:红霉素、阿奇主要胆排,克拉霉素主要肾排红霉素、阿奇主要胆排,克拉霉素主要肾排5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抗生素二、耐药6红霉素(erythromycin)1.口服不耐酸,主要经胆汁排泄口服不耐酸,主要经胆汁排泄2.敏感菌(1)G+菌抗菌作用强:金葡菌(包括耐药菌)、表葡菌、链球菌(2)部分G-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杆菌、百日咳鲍特菌、军团菌(3)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3.抗菌效力红霉素红霉素(G+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2.耐酸,口服易吸收耐酸,口服易吸收,但首过消除明显但首过消除明显3.分布广泛,组织中浓度血中浓度4.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红霉素(肺炎支原体),对某对某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为抑菌药些细菌表现为快速杀菌作用,而其他大环内酯类为抑菌药2.耐酸,口服易吸收,分布广,组织浓度高3.3.t t1/21/2长(长(35354848h h)4.大部分以原形由粪便排泄5.不良反应轻,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轻、中度肝、轻、中度肝、肾功能不良者可以应用。肾功能不良者可以应用。10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特点:11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抗菌谱】对青霉素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敏感对青霉素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菌敏感【作用机制】同红霉素【体内过程】生物利用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主要在肝肾代谢排泄。【临床应用】主要治疗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扁桃体炎、咽炎等)【不良反应】较少且为轻中度,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头晕和呕吐。11泰利霉素和喹红霉素【抗菌谱】对青霉素耐药菌和红霉素耐药12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w林可霉素(lincomycin,洁霉素,林肯霉素)w克林霉素(clindamycin,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12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林可霉素(lincomycin13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w与红霉素相似,但肺炎支原体例外不敏感w主要特点是抗厌氧菌能力强主要特点是抗厌氧菌能力强w对需氧对需氧G G+菌菌(球球)有显著活性,有显著活性,对部分G-球菌、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抗菌机制:作用于核蛋白体作用于核蛋白体50s50s亚基,抑制转肽酶亚基,抑制转肽酶耐药性:林可与克林霉素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林可与克林霉素存在完全交叉耐药性 与大环内酯类存在交叉耐药性,耐药机制相同与大环内酯类存在交叉耐药性,耐药机制相同13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抗菌谱14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体内过程特点1.1.吸收吸收 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克林霉素口服可被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差,克林霉素口服可被 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受食物影响小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受食物影响小2.2.分布:分布:骨组织浓度高骨组织浓度高,可透过胎盘屏障,但不可透过胎盘屏障,但不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能通过正常血脑屏障3.3.代谢和排泄:可以原形经胆汁排泄,但尿药浓度代谢和排泄:可以原形经胆汁排泄,但尿药浓度低低临床应用w厌氧菌感染,厌氧菌感染,包括脆弱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杆菌等引起的口腔、腹腔和妇科感染。w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首选首选wG G+球菌感染球菌感染。治疗需氧G+球菌引起的呼吸道、骨及软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等14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体内过程特点15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w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也可引起二重感染、伪膜性肠炎伪膜性肠炎w过敏反应过敏反应w偶见肝损伤偶见肝损伤15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6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comycin)去甲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norvancomycin)替考拉宁(替考拉宁(teicoplaninteicoplanin)16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17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抗菌谱:对对G G+菌抗菌作用强大,尤其是菌抗菌作用强大,尤其是MRSAMRSA和和MRSEMRSE(耐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厌氧菌也有较好作用对厌氧菌也有较好作用G G-菌对其不敏感菌对其不敏感抗菌机制:与细胞壁粘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胞壁合与细胞壁粘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胞壁合成成17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18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体内过程特点:口服难吸收,肌注致组织坏死,适于静注口服难吸收,肌注致组织坏死,适于静注不易通过正常血脑和血眼屏障主要由肾脏排泄,万古主要由肾脏排泄,万古t1/2约约6小时小时;替考拉宁替考拉宁t1/2约约4747小时小时临床应用:1.1.严重严重G G+菌感染菌感染,尤尤MRSAMRSA、MRSEMRSE和肠球菌属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所致感染;2.2.对对-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3.3.治疗伪膜性肠炎、消化道感染治疗伪膜性肠炎、消化道感染18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19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不良反应(替考拉宁毒性较小)耳毒性耳毒性肾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快速快速iviv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红人综合征,红人综合征,出现极度皮肤潮红,红斑,荨麻诊,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特殊出现极度皮肤潮红,红斑,荨麻诊,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特殊症状症状注意: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禁与有耳毒性的药物如:氨基苷类、高效利尿药合用过敏的患者高效利尿药合用过敏的患者19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一、万古霉素类20二、多粘菌素类(polymyxins)w多粘菌素A、B、C、D、E、Mw抗菌谱:抗菌谱:只对G-杆菌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w抗菌机制:抗菌机制:细菌胞浆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死亡(多粘菌素游离氨基氨基与G-菌膜磷酸根磷酸根)w应用:应用:G G-杆菌杆菌(包括铜绿假单孢菌包括铜绿假单孢菌)感染感染 口服用于肠道术前准备和消化道感染w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肾毒性、神经毒性、过敏反应20二、多粘菌素类(polymyxins)多粘菌素A、B、C21三、杆菌肽类w抗菌谱:抗菌谱:G+菌、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球菌、螺旋体、放线菌菌(青青G)w抗菌机制:抗菌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也可损伤胞浆膜w应用:应用:肾损害严重,仅用于局部抗感染21三、杆菌肽类抗菌谱: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22谢谢大家谢谢大家!22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